目前共有4篇帖子。
(轉載知乎)關於日式料理,有哪些是常見的誤解或者「偽常識」?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29 20:45

我平時非常喜歡吃日料,也關注了一些關於日式飲食文化的科普。我發現有些觀點在網路上流傳很廣,比如「日料都很清淡健康」、「吃壽司一定要蘸很多芥末醬油」等等。但後來了解多了,感覺有些說法並不完全準確,甚至有些是錯誤的。比如,有些日式料理的口味其實很濃郁,而芥末和醬油的使用也有講究。我很好奇,在大家對日料的認知中,或者說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的關於日料的討論里,有哪些是讓你覺得「這完全是個誤會」或者「大家真的誤解了」的地方?希望能聽到一些有趣的闢謠和糾正,讓大家對日式料理有更全面、準確的理解。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29 20:46
作者:knighticerose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3562301165642037/answer/196389347925714299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日本許多印度餐館其實是尼泊爾人開的。

正因為是尼泊爾人,做出來的東西並沒有真正印度人那樣「乾淨又衛生」,所以感覺更適合我這種愛吃正宗咖喱但又怕噴射的肚子。

之前領導的同學開了一家真·印度餐廳,我們公司搞燒烤大會的時候請他們過來做飯,好吃歸好吃,然而吃完我蹲廁所蹲了一天,差點都脫水了。


在日本的尼泊爾人做的印度菜,依次上強度



這個餅真好吃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29 20:46

作者:Soughie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3562301165642037/answer/196388881656261442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事我有發言權,我在東京住了半年,還旅遊了日本大部分地方,到處吃住。去學騎馬還在日本農村住了幾天。關於這個必須闢謠。首先認為日本人總吃壽司刺身是不對的,反正在東京,超市的魚可太貴了。在日本農村騎馬那幾天住一個日本人家,人口眾多,他們家吃飯居然是炖一大鍋蘿卜,連肉都沒有。一片魚鱗都沒看見,天天不是土豆就是蘿卜。東京的快餐店,不是松屋就是吉野家,有sashimi ,就是一片生金槍魚蓋在一碗飯上。沒佐料,佐料是醋泡姜,這玩意就是普遍的佐食。牛肉蓋飯很普遍,可是那就薄薄一層,根本不夠吃完一碗飯,還得醋泡姜解決。然後還有雞蛋卷飯,我覺得還不如我們的煎雞蛋好吃。然後印度餐館巨多,那個咖喱山羊肉配大餅還不錯,能吃飽。日本人酷愛拉麵,各種拉麵,我在伊豆的一個餐館,看見他們搞面是一個小夥子騎在一根巨大的竹竿上就像坐蹺蹺板那樣一上一下壓麵糰。他是真騎在竹竿蹺蹺板上。拉麵里必須有一片豬肉,但是就一片,半個雞蛋,一些海苔。有一次我們一群同學去吃什麼名廚的拉麵,我們是海外遊學團,一個美國女孩是個素食派,她說不想要那片豬肉,被大廚憤怒地轟出去了,說什麼那是對他拉麵技術的侮辱。吃日式火鍋的佐料是一碗白蘿卜醬和一碗醬油,倒一起拌拌。去旅遊住日本民宿,老闆一家倒是很熱情,晚飯上菜二十幾道,花花綠綠一大桌,還讓五歲的兒子給一桌一桌點小火鍋,問題是,那些五顏六色的菜,都是奇小的小碟子,比如十根豆芽菜一碟之類的。全是索然無味看著挺好看。在北海道我們終於決定冒著狂暴風雪吃一頓海鮮自助。找了好多家找到一家滿意的,結果是,限時90分鐘。不是自己去選,是他們給你上。終於上了壽司,就是一些飯糰上蓋一片魚或者蝦,桌上有醬油芥末自己搞。日本醬油是很鹹的。還有很多天婦羅,其實就是炸蝦,同組一個美國男生神搞笑,就他在那瞎指揮,說大家別吃米飯啊,就把壽司上的魚片吃掉,千萬別吃米飯,不然就飽了。然後他又和服務員說,我們不要這些了,快上螃蟹。有雪蟹還有巨大的蜘蛛蟹。然後他又開始指揮,一直在看錶,大家快吃啊,時間來不及了,90分鐘快到了啊。哈哈哈,這是吃飯還是受罪?真的只許吃90分鐘必須撤。後來我實習,老闆請我去了一個很貴的高級餐館,說日本人最看中食材一定要新鮮,新鮮是第一位的,味道是次要的。是挺講究的,要個柚子汁,服務員拿過來一個柚子,現開,有個全是針的神器材給現榨。別處吃刺身的芥末醬是現成的,這裡,給你一個原生的山葵根,一個小搓板,老闆說小搓板是真鯊魚皮做的,自己磨。可我沒覺得多好吃。日本人酷愛海膽,海膽壽司也是最貴的,其次是龍蝦的。魚的就太多了。不過這是高級餐館。普通日本人根本吃不起。估計炖土豆蘿卜才是常態。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29 20:46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