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明天沒有更好」
石破表示,當時自己也很想變成能不間斷工作24小時的人,而這正是當代年輕人難以想像的:「那時可以感受到自己日漸變富…大家都很興奮;比起不安,更多是對未來更好的憧憬…彼時跟現在相比沒那麼富裕,但總會說『明天會更好』,這就是快樂的核心。」
主持人追問,當時真有「明天會更好」的感覺嗎?石破堅定地回答:「有!」主持人再問:「在當時嗎?」石破毫不猶豫:「毫無疑問!」主持人接着說:「反過來說,現在就基本沒有?」石破反問主持人:「你這麼想嗎?你覺得明天會更好?」主持人回答:「冷靜地想,感覺經濟漸漸變差。」
石破接着解釋,日本經濟高峰是1994年,現在是2025年,所以「明天會更好」已是30年前的故事了。當年日本佔世界總GDP的18%——快1/5,現在只有4%。在石破看來,GDP佔比的變化,既和其他國家的發展相關,也離不開日本自身的問題,例如日本經濟是以「削減成本」為核心的經濟,為了節省營運成本,都會壓低工資增幅,也不會投入太多資源去開發新商品、推出新服務。「以前看到整版的汽車廣告我就覺得很開心!」石破津津樂道,因為那代表車企推出了新車款,可以不斷地推動市場良性競爭,例如增設電動開門系統,或者裝置冷氣、立體音響、動力輔助轉向(俗稱「風油軚」)。
「現在很難感受到吧?未來想再次感受到?這樣快樂的日本?」主持人問,而石破表示贊同,因為當下的工資仍然不漲,為開發新產品的投資還是不多,市面上再也沒有了大家想要花錢去買到的商品,也沒有了為了買想要的商品而花出去的錢,「GDP怎麼可能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