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8篇帖子。
(轉載知乎)衛健委主任稱「有些同志體重管理得不太好」,將引導設立體重門診,此舉能否有效推進我國的慢病防控?
1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47

3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強調,當前危害中國老百姓健康的首個主要危險因素和疾病,來自慢性的非傳染性疾病。這也凸顯了中國慢病防控的重大挑戰。

「有些同志體重管理得不太好,腰圍大了,體重也超了,有的還患上了慢性病,需要專業醫生和專業醫療機構的幫助。」雷海潮表示。

他強調,體重異常容易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體重異常有一定的關聯。「加強生活方式的干預,每一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是非常關鍵的。」他說道。

雷海潮稱,今後國家衛健委將繼續從三個方面來推進慢性病的防控工作,特別是體重管理工作,注重防治結合,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我們將引導醫療衛生機構設立體重門診,為受體重問題困擾的居民提供良好的專業諮詢環境和平台,在自己的努力和專業機構人員的幫助下,使得他們能夠更好地管好體重,健康生活。」他表示。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包括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在內的大型三甲醫院多年來一直設有體重門診。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多年來也一直在呼籲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等慢病風險,並倡導建立多科學協同的泛血管病防控體系。

葛均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的爆髮式增長與代謝、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養過剩、肥胖、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關。一個突發心肌梗死的病人,很可能他身體的血管幾十年前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大家應該看到健康風險因素更長遠的隱患。」

國家衛健委數據稱,2024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比2019年提高1.7歲,各省之間健康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縮小,健康公平性正在逐步改善。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由肥胖導致的慢病,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也為社會造成越來越大的經濟負擔。

在這一背景下,去年,用於長期體重管理的司美格魯肽已被寫入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肥胖患者的長期體重管理及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24版)》,該藥物不僅能改善多項代謝指標,而且有明確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可預防和改善肥胖相關併發症。

該指南編寫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GLP-1RA為代表的新型減重藥物有望成為未來肥胖症治療的主要手段。」但他強調,有臨床減重需求的患者應前往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評估和診斷,開展科學的減重治療。

在全球,肥胖和超重的發生率也正在不斷上升。根據《柳葉刀》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預測,到2050年,全球超過一半的成年人和近三分之一的兒童和青少年將受肥胖影響,這意味著超過38億成年人和7.46億兒童和青少年可能肥胖或超重。

今年1月,《柳葉刀糖尿病和內分泌學》雜誌最新發表了由全球50多位專家參與制定的肥胖診斷新框架,擬將肥胖分為兩類,即「臨床肥胖」和「臨床前肥胖」。

目前,臨床醫生使用體重指數BMI來診斷肥胖症,這是一種基於人的體重和身高的計算方法。新框架建議醫生以不同的方式,依靠更廣泛的標準對肥胖症進行診斷,並考慮該病症何時會影響健康。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曲伸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討論肥胖是否是一種疾病已無意義,關鍵是要對肥胖的診斷標準進行確定,使之可行可治,肥胖的分型勢在必行,是個體化診療的前提。

他指出,肥胖的分類及個性化診斷在全球醞釀多年。「簡單說就是我們常說的不以體重論輕重,肥胖的精準分類中的代謝正常性肥胖和代謝異常性肥胖和我們平時強調的中心化管理、個體化診療等在中國內分泌學會發布的指南中都有體現。」曲伸說道。

內容來源

腰圍太大,體重超標!國家衛健委出手_診斷_雷海潮_第一財經m.sohu.com/a/868967891_120094090?_trans_=010004_p

2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48

第六感:


既要又要的這個勁兒就來了。但是目前這個手段不夠雷霆也不夠高效。

建議這樣搞:

體重以50斤為基數開始上稅,體重100以內的輕罪封存,體重超200的罰款,體重超300的直接拉出去強制結紮。

廣大農村地區要做好標語上牆,比如《切出來,剁出來,就是不能長出來》《一人餓死,全家光榮》,幫助文化水平較低的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執行國家政策。

文藝工作者也要做好教育工作,比如春晚上搞些《超重遊擊隊》之類的小品,編撰一些諸如《從輕再來》的歌曲,由德高望重的歌唱家進行傳唱。


3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49

啟明鷹:


體重降低絕不僅僅為了美觀

一些老同志提到減肥就笑話年輕人矯情

其實體重重幾乎增加所有慢性疾病風險

體重重就是不健康,如果人人苗條醫保不知道減少多少開支

4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49

不想戒嚴的尹統領:


所以什麼時候能把網上那些管不住嘴邁不開腿 不要臉去定義美的好像波剛轉世的那群榨成油夠賽爾號飛一年的美妝博主統統打包封號了 感覺這幫人倒是挺好了推進了慢病蔓延


5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49

作者:兩個紅方塊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4559502874/answer/12268030645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健康靠什麼,一靠運動二靠吃。

對於吃這一方面,想要談一談食品供給端方面的問題。

一談起健康餐,健康飲食,或者說減脂飲食,一定逃脫不了的就是:低碳水,低升糖值的碳水(所謂優質碳水),充足的蔬菜和蛋白質,少量優質脂肪,少油少鹽。

然而,一談起中國家常的飲食,我們想到的是什麼,是炒菜,是風味肉(鹽或者醬很重的肉,鹵煮或者炒制),以及大量碳水。

這其實不符合現代人,特別是現代坐辦公室的人的生活,坐辦公室的人一天根本消耗不了那麼多能量和鹽分,所以肥胖的人多一點也不奇怪,各種高血壓,高血脂更不奇怪。

其實,中國每年人均蔬菜是非常多的,單按照量來說是很健康的,但是問題在於菜品類型的供給,菜品都是炒菜,炒菜避免不了重油重鹽。這導致了很多想要吃水煮菜或者直接吃生菜的人找不到合適的供給,或者有,也是那種價格偏貴的輕食店。

肉類也是同理,市面上缺少足夠的供給,風味肉的做法只是把蛋白質作為了下飯的輔料,以至於人們一旦大量的攝入肉類就會攝入鹽分過多。是的,現在的供給端提供的食物結構依然是圍繞著米飯進行的。

這裡,就不得不提「混廁」這個二游圈爆火的詞,它指的是某些遊戲廠商強行將擁有不同需求的人放在同一個遊戲產品里,然後這款遊戲內部就會一直爭吵,各方需求不同的人就會扯皮。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我們的餐飲行業,炒菜的供給太多了,而健康餐太少了,可生食的蔬菜供給太少了。一部分人不得不選擇吃含油含鹽含碳水高的食品,把大量的人的需求捆綁在「炒菜」這個說不上健康也說不上不健康的「混廁」菜品上,所以白領的肥胖率高是很正常的。

所以餐飲行業,食品供給的方嚮應該慢慢轉向日本那樣的,不是說單價上,而是說結構上。日本的餐飲當中當然也有像是炸豬排套餐這種糖油混合物,也有拉麵這種高油高碳水。但是日本在「混廁」的程度上少很多,一個人想要吃沒有油的生菜,或者說少鹽的肉類是很容易的。可生食的生菜一包裝和雞胸肉在711里就有賣,非常方便。在一般的餐飲中醬料和肉類也是分開的,類似於漢堡肉。

反正我現在是很感激我們學校有一個專門的水煮菜自助餐廳,我現在基本上都在那吃,西藍花和白水雞胸肉嗯造了。但這只是我們學校,而在市場上供給還是不夠充足,感覺隨著新一代年輕人對於健康飲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後,可以擴大健康飲食的需求端,從而降低供給的成本,推動供給結構的改革。


6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50

阿來:


非常能

肥胖是疾病之母

各種慢病多是肥胖問題的衍生

控制肥胖率

絕對能大幅提升居民健康指數

減少就醫用藥

從而減輕醫保負擔

提升生活質量

從而提升城市的幸福感

消弭社會中瀰漫的戾氣

功在衛健委

利在全體

其實設立體重門診

是在搶教育部的活

政府相關人想明白的話

應該把體重管理列入義務教育必修課

7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50


life匠心:


可是,不解決杭州996,大小周甚至單休,打工人都過勞肥,怎麼減肥啊

8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50
回复7楼 @JosephHeinrich 的内容:
life匠心:
可是,不解決杭州996,大小周甚至單休,打工人都過勞肥,怎麼減肥啊

life匠心(作者)在評論區追加這一句,獲得11讚:

「就,國家一廂情願的認為年輕人肥胖是因為懶惰,吃的多還不運動,但實際情況是,肥胖是城市打工人的職業病啊」

9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51
作者:隆小天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4559502874/answer/12354328547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體重異常容易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體重異常有一定的關聯。」

「腰圍太大,體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這就需要專業醫生和專業醫療機構的幫助。」

在結束不久的全國兩會上,#體重管理# 衝上熱搜!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2018年我國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

衛健委發布的《居民體重管理核心知識(2024版)》也指出,體重異常是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的「導火索」。而兩會中多次提到的「體重管理年」,正是通過「政府-行業-單位-個人」四方聯動,在全社會建立支持性環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最終實現慢性病防治的「關口前移」。

胖≠可愛!這些事實扎心了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

超重和肥胖與高血壓患病率關聯顯著,體重指數每增加5 kg/m2,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增加49%,並且基線超重或肥胖的中老年人群體重變化對血壓的影響更大。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WHO 19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歷年全國性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均顯示,超重或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明顯高於體重正常人群。並且,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在逐年增加。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年)》

2019年全國歸因於高BMI(體質指數

)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數為54.95萬,歸因於高BMI的心血管病年齡標化死亡率為38.64/10萬,11.98%的心血管病死亡歸因於高BMI。

…………

防治一體,科學防控

雖然管理體重能促進慢性病防治「關口前移」,但如果不幸患上慢性病,也別放棄繼續治療。

藥物治療是慢病防控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臨床實踐中,由於不同患者對藥物的反應存在個體化差異,往往出現不同的治療效果。而基因多態性

是藥物反應個體化差異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與傳統的「經驗型」用藥相比,根據患者自身的藥物基因多態性,選擇適宜的藥物和合適的劑量,實現「量體裁衣」式的個體化用藥方式,可以實現慢性病更有效的治療。

針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病用藥,天隆科技

擁有完整的解決方案,檢測方案基於多個技術平台,涵蓋系列自主研發的檢測設備及配套試劑,操作便捷,判讀精準,結果可靠,可指導不同疾病個體化用藥,實現精準診療,助力有效防控。

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精準檢測為慢性病防控提供硬核支持,天隆科技始終在線!


文字:柴葉婧

編輯:柴葉婧

✒️責編:李 馳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51
作者:草小築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4559502874/answer/188927325280901128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各地已經如火如荼展開了——


我覺得出發點非常好

現在減肥機構橫行、減肥藥物濫用,與其自己亂吃亂減或者讓不良機構掙這個錢,我更願意交給專業的醫療機構,還能提供多學科的個性化方案。

肥胖幾乎與所有慢性疾病都有相關性: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腫瘤、多囊卵巢、不孕不育、睡眠窒息症、關節勞損等等,同時肥胖也會增加很多藥物的耐藥性。

可以說,如果一個正常人到生病要走10步,大體重人群走個6、7步就走到了。

有人可能覺得左右肥胖都可以靠自覺性減下來,

其實是自身飲食運動習慣不好導致的肥胖,有那個自覺性去看體重門診,肯定也早就有自覺性控制飲食+勤加鍛煉減下來了。

但一些肥胖,比如基礎疾病造成的肥胖(胰島素抵抗

)、長期必要激素治療的,還有BMI已經>30且有嚴重的體重相關健康問題,完全有必要到對應專科(內分泌、風濕免疫

、普外科等)治療。

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我還覺得應該從教育和科普入手

而且不僅僅是宣傳健康飲食和合理運動的重要性,這個已經講了很多年,早已深入人心,

我覺得還需要心理層面、肥胖相關疾病科普層面多管齊下。

比如,肥胖恥辱:越是胖越是不想示人

肥胖並非單一成因:祛除肥胖=懶人的定式,鼓勵大家早期篩查肥胖原因(內分泌紊亂、糖尿病等)。

過猶不及:要區分出真正的胖和注水的胖,小心催生出極端瘦美學主義者(正常身材卻因追求極瘦的極端主義)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