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8篇帖子。
(轉載知乎)卫健委主任称「有些同志体重管理得不太好」,将引导设立体重门诊,此举能否有效推进我国的慢病防控?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47

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强调,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首个主要危险因素和疾病,来自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这也凸显了中国慢病防控的重大挑战。

“有些同志体重管理得不太好,腰围大了,体重也超了,有的还患上了慢性病,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雷海潮表示。

他强调,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加强生活方式的干预,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是非常关键的。”他说道。

雷海潮称,今后国家卫健委将继续从三个方面来推进慢性病的防控工作,特别是体重管理工作,注重防治结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我们将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在自己的努力和专业机构人员的帮助下,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管好体重,健康生活。”他表示。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包括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在内的大型三甲医院多年来一直设有体重门诊。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多年来也一直在呼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等慢病风险,并倡导建立多科学协同的泛血管病防控体系。

葛均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爆发式增长与代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过剩、肥胖、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一个突发心肌梗死的病人,很可能他身体的血管几十年前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家应该看到健康风险因素更长远的隐患。”

国家卫健委数据称,2024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比2019年提高1.7岁,各省之间健康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健康公平性正在逐步改善。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由肥胖导致的慢病,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也为社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经济负担。

在这一背景下,去年,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已被写入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该药物不仅能改善多项代谢指标,而且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预防和改善肥胖相关并发症。

该指南编写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以GLP-1RA为代表的新型减重药物有望成为未来肥胖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但他强调,有临床减重需求的患者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开展科学的减重治疗。

在全球,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也正在不断上升。根据《柳叶刀》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预测,到2050年,全球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和近三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将受肥胖影响,这意味着超过38亿成年人和7.46亿儿童和青少年可能肥胖或超重。

今年1月,《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杂志最新发表了由全球50多位专家参与制定的肥胖诊断新框架,拟将肥胖分为两类,即“临床肥胖”和“临床前肥胖”。

目前,临床医生使用体重指数BMI来诊断肥胖症,这是一种基于人的体重和身高的计算方法。新框架建议医生以不同的方式,依靠更广泛的标准对肥胖症进行诊断,并考虑该病症何时会影响健康。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曲伸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讨论肥胖是否是一种疾病已无意义,关键是要对肥胖的诊断标准进行确定,使之可行可治,肥胖的分型势在必行,是个体化诊疗的前提。

他指出,肥胖的分类及个性化诊断在全球酝酿多年。“简单说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以体重论轻重,肥胖的精准分类中的代谢正常性肥胖和代谢异常性肥胖和我们平时强调的中心化管理、个体化诊疗等在中国内分泌学会发布的指南中都有体现。”曲伸说道。

内容来源

腰围太大,体重超标!国家卫健委出手_诊断_雷海潮_第一财经m.sohu.com/a/868967891_120094090?_trans_=010004_p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48

第六感:


既要又要的这个劲儿就来了。但是目前这个手段不够雷霆也不够高效。

建议这样搞:

体重以50斤为基数开始上税,体重100以内的轻罪封存,体重超200的罚款,体重超300的直接拉出去强制结扎。

广大农村地区要做好标语上墙,比如《切出来,剁出来,就是不能长出来》《一人饿死,全家光荣》,帮助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执行国家政策。

文艺工作者也要做好教育工作,比如春晚上搞些《超重游击队》之类的小品,编撰一些诸如《从轻再来》的歌曲,由德高望重的歌唱家进行传唱。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49

启明鹰:


体重降低绝不仅仅为了美观

一些老同志提到减肥就笑话年轻人矫情

其实体重重几乎增加所有慢性疾病风险

体重重就是不健康,如果人人苗条医保不知道减少多少开支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49

不想戒严的尹统领:


所以什么时候能把网上那些管不住嘴迈不开腿 不要脸去定义美的好像波刚转世的那群榨成油够赛尔号飞一年的美妆博主统统打包封号了 感觉这帮人倒是挺好了推进了慢病蔓延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49

作者:两个红方块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4559502874/answer/1226803064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健康靠什么,一靠运动二靠吃。

对于吃这一方面,想要谈一谈食品供给端方面的问题。

一谈起健康餐,健康饮食,或者说减脂饮食,一定逃脱不了的就是:低碳水,低升糖值的碳水(所谓优质碳水),充足的蔬菜和蛋白质,少量优质脂肪,少油少盐。

然而,一谈起中国家常的饮食,我们想到的是什么,是炒菜,是风味肉(盐或者酱很重的肉,卤煮或者炒制),以及大量碳水。

这其实不符合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坐办公室的人的生活,坐办公室的人一天根本消耗不了那么多能量和盐分,所以肥胖的人多一点也不奇怪,各种高血压,高血脂更不奇怪。

其实,中国每年人均蔬菜是非常多的,单按照量来说是很健康的,但是问题在于菜品类型的供给,菜品都是炒菜,炒菜避免不了重油重盐。这导致了很多想要吃水煮菜或者直接吃生菜的人找不到合适的供给,或者有,也是那种价格偏贵的轻食店。

肉类也是同理,市面上缺少足够的供给,风味肉的做法只是把蛋白质作为了下饭的辅料,以至于人们一旦大量的摄入肉类就会摄入盐分过多。是的,现在的供给端提供的食物结构依然是围绕着米饭进行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混厕”这个二游圈爆火的词,它指的是某些游戏厂商强行将拥有不同需求的人放在同一个游戏产品里,然后这款游戏内部就会一直争吵,各方需求不同的人就会扯皮。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们的餐饮行业,炒菜的供给太多了,而健康餐太少了,可生食的蔬菜供给太少了。一部分人不得不选择吃含油含盐含碳水高的食品,把大量的人的需求捆绑在“炒菜”这个说不上健康也说不上不健康的“混厕”菜品上,所以白领的肥胖率高是很正常的。

所以餐饮行业,食品供给的方向应该慢慢转向日本那样的,不是说单价上,而是说结构上。日本的餐饮当中当然也有像是炸猪排套餐这种糖油混合物,也有拉面这种高油高碳水。但是日本在“混厕”的程度上少很多,一个人想要吃没有油的生菜,或者说少盐的肉类是很容易的。可生食的生菜一包装和鸡胸肉在711里就有卖,非常方便。在一般的餐饮中酱料和肉类也是分开的,类似于汉堡肉。

反正我现在是很感激我们学校有一个专门的水煮菜自助餐厅,我现在基本上都在那吃,西蓝花和白水鸡胸肉嗯造了。但这只是我们学校,而在市场上供给还是不够充足,感觉随着新一代年轻人对于健康饮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后,可以扩大健康饮食的需求端,从而降低供给的成本,推动供给结构的改革。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50

阿来:


非常能

肥胖是疾病之母

各种慢病多是肥胖问题的衍生

控制肥胖率

绝对能大幅提升居民健康指数

减少就医用药

从而减轻医保负担

提升生活质量

从而提升城市的幸福感

消弭社会中弥漫的戾气

功在卫健委

利在全体

其实设立体重门诊

是在抢教育部的活

政府相关人想明白的话

应该把体重管理列入义务教育必修课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50


life匠心:


可是,不解决杭州996,大小周甚至单休,打工人都过劳肥,怎么减肥啊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50
回復7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life匠心:
可是,不解决杭州996,大小周甚至单休,打工人都过劳肥,怎么减肥啊

life匠心(作者)在評論區追加這一句,獲得11讚:

「就,国家一厢情愿的认为年轻人肥胖是因为懒惰,吃的多还不运动,但实际情况是,肥胖是城市打工人的职业病啊」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51
作者:隆小天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4559502874/answer/12354328547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

“腰围太大,体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这就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在结束不久的全国两会上,#体重管理# 冲上热搜!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8年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卫健委发布的《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2024版)》也指出,体重异常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的“导火索”。而两会中多次提到的“体重管理年”,正是通过“政府-行业-单位-个人”四方联动,在全社会建立支持性环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最终实现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

胖≠可爱!这些事实扎心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联显著,体重指数每增加5 kg/m2,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49%,并且基线超重或肥胖的中老年人群体重变化对血压的影响更大。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历年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显示,超重或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人群。并且,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在逐年增加。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年)》

2019年全国归因于高BMI(体质指数

)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54.95万,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为38.64/10万,11.98%的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高BMI。

…………

防治一体,科学防控

虽然管理体重能促进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但如果不幸患上慢性病,也别放弃继续治疗。

药物治疗是慢病防控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化差异,往往出现不同的治疗效果。而基因多态性

是药物反应个体化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与传统的“经验型”用药相比,根据患者自身的药物基因多态性,选择适宜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实现“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用药方式,可以实现慢性病更有效的治疗。

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病用药,天隆科技

拥有完整的解决方案,检测方案基于多个技术平台,涵盖系列自主研发的检测设备及配套试剂,操作便捷,判读精准,结果可靠,可指导不同疾病个体化用药,实现精准诊疗,助力有效防控。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精准检测为慢性病防控提供硬核支持,天隆科技始终在线!


文字:柴叶婧

编辑:柴叶婧

✒️责编:李 驰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18:51
作者:草小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4559502874/answer/188927325280901128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各地已经如火如荼展开了——


我觉得出发点非常好

现在减肥机构横行、减肥药物滥用,与其自己乱吃乱减或者让不良机构挣这个钱,我更愿意交给专业的医疗机构,还能提供多学科的个性化方案。

肥胖几乎与所有慢性疾病都有相关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多囊卵巢、不孕不育、睡眠窒息症、关节劳损等等,同时肥胖也会增加很多药物的耐药性。

可以说,如果一个正常人到生病要走10步,大体重人群走个6、7步就走到了。

有人可能觉得左右肥胖都可以靠自觉性减下来,

其实是自身饮食运动习惯不好导致的肥胖,有那个自觉性去看体重门诊,肯定也早就有自觉性控制饮食+勤加锻炼减下来了。

但一些肥胖,比如基础疾病造成的肥胖(胰岛素抵抗

)、长期必要激素治疗的,还有BMI已经>30且有严重的体重相关健康问题,完全有必要到对应专科(内分泌、风湿免疫

、普外科等)治疗。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我还觉得应该从教育和科普入手

而且不仅仅是宣传健康饮食和合理运动的重要性,这个已经讲了很多年,早已深入人心,

我觉得还需要心理层面、肥胖相关疾病科普层面多管齐下。

比如,肥胖耻辱:越是胖越是不想示人

肥胖并非单一成因:祛除肥胖=懒人的定式,鼓励大家早期筛查肥胖原因(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

过犹不及:要区分出真正的胖和注水的胖,小心催生出极端瘦美学主义者(正常身材却因追求极瘦的极端主义)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