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篇帖子。
(转载Yahoo财经)从“买茅台”到“买盲盒”:中国年轻人正重建消费规则 这三大赛道正让他们买单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9 21:57

随着新一代年轻消费者成为消费主力,中国消费市场正上演剧烈的“冷热分化”,一边是白酒、食品饮料等传统族群持续低迷,白酒指数自 2022 年来累计跌逾 30%,另一边则是盲盒热潮。

中国《财经杂志》报道,新消费的核心逻辑是抓住年轻人“悦己”“追求性价比”的需求。格雷资产副总经理冯立辉指出,这一轮新消费牛市始于 2024 年下半年,本质是“低价经济 + 年轻人经济”,类似于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崛起的 7-11、Uniqlo,靠高性价比和情绪价值抢占市场。

最直觉例子是盲盒潮玩。泡泡玛特凭借 Labubu 等 IP 火遍全球,去年营收 130.4 亿元 (人民币,下同),年增 106.9%,归母净利暴涨 188.8% 至 31.25 亿元。今年上半年更夸张,营收 138.8 亿元,年增率 204.5%,净利年增 396.5% 至 31.25 亿元,成长速度进一步加快,上半年海外收入更异军突起,年增 439.5% 至 55.9 亿元,美洲市场营收年增 1142.3%,创办人王宁先前放话“今年海外收入将超国内”。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9 21:58

从“买茅台”到“买盲盒”:中国年轻人正重建消费规则 这三大赛道正让他们买单 · 巨亨网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9 21:58

但狂欢背后藏着隐忧。自 8 月 27 日股价创历史新高后,泡泡玛特持续回调,至今跌逾 20%,摩根大通将股价评等调至“中性”,理由是“估值已反映完美预期,二手价下滑、授权问题都可能引发波动”。

泡泡玛特大火之下,另一家与泡泡玛特同样经营盲盒的潮玩公司北京乐自天成公司今年 5 月 22 日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北京乐自天成旗下经营 52TOYS 盲盒潮玩品牌,截至 2024 年底营收为 6.3 亿元,收入体量相较泡泡玛特较小,仅约为后者的 5%,市占率为 1.2%,处于第二梯队。

52TOYS 共 115 个 IP 中 80 个是授权 IP,授权 IP 收入占比达 64.5%。值得注意的是,52TOYS 的 IP 授权协议期限通常较短,仅 1-3 年,其中绝大部分 IP 授权协议将于 2027 年前到期,而自有 IP 收入占比逐年下滑,从 2022 年的 28.5% 下降至 2024 年 24.5%,

潮玩之外,集换式卡牌是另一匹“黑马”。产业龙头卡游占 71.1% 的市场份额,去年营收年增 277.8% 至 108.6 亿元,经调整净利 44.66 亿元,高于泡泡玛特的 34.03 亿元,毛利率 67.3%,与泡泡玛特不相上下,卡游第二次赴港上市申请已获受理,若成功将成为“卡牌第一股”。

新茶饮族群方面,从奈雪的茶 2021 年上市,到 2024 年茶百道登陆港股,再到 2025 年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纷纷 IPO,主要品牌仅剩喜茶、茶颜悦色未上市,但扩张后分化加剧,蜜雪冰城今年上半年营收年增 39.3% 至 148.7 亿元,净利年增 42.9% 至 26.93 亿元,古茗营收年增 41.2% 至 56.63 亿元,净利年增 121.5% 至 16.25 亿元,而霸王茶姬因单店销售额下滑,上半年营收增速从 381% 骤降至 21.6%,净利更是转负 (-38.3%)。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9 21:58

第三大新消费领域则是国货美妆崛起,是“成分创新 + 流量红利 + 懂年轻人”的三重胜利。2023 年国货美妆市占率首次超国际品牌,达 50.4%,2024 年进一步扩大至 55.74%。

高端代表毛戈平,八年五度冲击 IPO 后终于在去年底上市。作为“高端国货美妆前十唯一国产品牌”,毛戈平营收保持 30% 以上增长,上市后股价最高涨 3.38 倍。保养品领域则围绕“成分”竞争,重组胶原蛋白龙头巨子生物,2022 年以来营收成长率维持 50%,但今年上半年因与玻尿酸的争议,成长降至 22.5% ,股价从 85 港元跌至 48 港元,玻尿酸龙头华熙生物则受牵连,2023-2024 年营收、净利双降,今年 3 月赵燕重回一线改革后,第二季净利反弹 20.9%。

在天然植物萃取领域,林清轩以高山红山茶花萃取物为核心,2022-2024 年营收复合成长率 (CAGR)32.3%,明星产品精华油占从 31.5% 升至 37%,但过度依赖单品的风险待解,植物医师专注高山植物护肤,以 4328 家线下门市(占 75.9%) 为核心,去年营收 21.56 亿元,IPO 募资将用于线上线下融合。

中金研报指出,新消费的核心是满足“实用 + 情绪”的多元需求,以新科技、新模式创新。

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则提醒,投资新消费要“看扩张故事能否兑现,既要追踪数据,也要理解产品与竞争格局”。

不过,对于赛道内的公司来说,风险从未消失;泡泡玛特估值回调、52TOYS 的授权风险、巨子生物的成分争议、霸王茶姬的单店下滑,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消费已成为消费市场的“发动机”。

从“买性价比”到“买情绪”,从“模仿国际品牌”到“引领成分创新”,新消费的故事还在继续。华源证券指出,国货品牌崛起是长期趋势,未来 5 到 10 年替代过程将持续。而谁能抓住年轻人的心,谁就能在这场消费革命中笑到最后。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9 21:58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