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64岁的高市早苗,已当选10次众议员,并曾3度参选自民党总裁,因此在日本政坛,高市并非“政治素人”。她知道胜选后的内外处境,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市早苗的当务之急是,避免日本再出现“一年一相”的“短命”内阁。因此,如何扩大自民党的群众基础、如何结束党内因金权政治而导致内部派阀之间的分崩离析,以及如何加强与在野党派的合作,都是高市早苗必须处理的优先课题。
根据《日经新闻》与东京电视台8月底的民调显示,高市早苗在“下一任首相人选”的支持率23%居冠,小泉进次郎以22%紧追在后;但在自民党支持者中,小泉支持率却高达32%,几乎是高市17%的两倍。因此,高市必须先增加党内的支持者。
天普大学日本校区的亚洲研究与历史教授金斯顿(Jeff Kingston)向BBC表示,高市属于自民党的强硬派,该派系认为“对自民党支持度崩溃的原因,是因为它与自身的右翼基因脱节”。金斯顿认为高市有能力重新吸引右翼选民,但若进入全国大选,可能会牺牲更广泛的民众支持。
此外,自民党的派阀政治根深蒂固,金斯顿认为,高市早苗“不太可能成功修补党内裂痕”。
选前分析,日本前首相菅义伟、岸田文雄和石破茂都被认为倾向支持小泉进次郎和另一参选人官房长官林芳正。高市最后的胜出,是因为自民党最高顾问麻生太郎扮演“造王者”的角色。
政论家田崎史郎评论,自民党的政治运作一方面看政策,另一方面是议员之间的“人情债”。从这次投票结果来看,高市欠了麻生和另一候选人、前干事长茂木敏充的人情,未来在党务和内阁人事方面,必然要有所回报。由此观之,自民党还是难脱派阀政治的阴影。
论及政策问题,高市早苗于2021年9月自民党总裁选举时,曾获得前首相安倍晋三力挺。因此一般认为,高市早苗在内政、安全保障和外交等议题上,将会继承安倍晋三,走“右翼保守”的路线,并矢言打造一个强大繁荣的日本。
高市首先面对的是日本的经济困境。物价高涨,工资增长乏力,让很多人处于困苦的生活中。为重建日本经济,高市早苗在参选记者会上曾仿效“安倍经济学”,射出“早苗经济学”的“三支箭”,分别是“宽松的货币政策”、“紧急情况下灵活的财政政策”和“大胆的危机管理投资和成长型投资”,目标是将通货膨胀压缩在2%。
但进入竞选过程,高市担心她射出的箭会引发保守派反弹,因此做了一些调整。安倍经济学未能让日本经济振衰起弊,挽回那“失落的三十年”。整体而言,角逐这次自民党总裁大位者,都没有针对经济问题对症下药,提出具体的政策论述;反而拿外国观光客和移民议题作文章,连高市都不例外,大谈“外国人踢了公园里的鹿”。
在外交方面,高市早苗面对的还是美国、日本和中共的“三角习题”。
目前日本政坛是“海归派”当道,这次参选自民党总裁者,大都熟谙英语,并有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经验。川普与安倍交情甚笃,有人认为,如果川普也能与“女版安倍”高市建立良好关系,则美日同盟必将更为强化。因此,川普乐见高市胜选,据说两国政府正在磋商安排川普本月下旬的日本之行。
高市处理对美关系,立刻面临的问题是关税谈判的后续作业。川普的关税政策曾带给日本经济严重打击,根据日本帝国数据银行今年8月20日发表的研究报告,川普对等关税对日本造成的影响是:GDP减少0.4%,民间最终消费支出减少0.2%,出口减少1.3%,民间法人企业所得减少1.7%,企业倒产数量增加2.6%。
涉及中日关系问题,安倍晋三曾将中共定位为“假想敌对国”;岸田文雄执政时通过立法和增加军费,将中共从“假想敌对国”,升高为可以在法理上、军事准备方面,“随时对立”的国家。
在石破茂执政晚期,中日关系出现回暖迹象。两国领导人去年11月在秘鲁举行场边会谈,双方就解决东京福岛处理水排海问题达成共识,并于今年5月同意啓动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的具体手续。但石破茂意图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的立场,却在国内被批评“软弱”、“亲中”。
值得注意的是,中日经贸亘动并未受到政治对立的影响。日本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日双边贸易额约3124.4亿美元,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20%;2024年中日双边贸易额约2698.6亿美元,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21%。
中共对于高市在历史观,以及有关台湾议题的一些主张抱持戒心。高市早苗多次前往靖国神社参拜,此一议题今后可能成为中日关系的障碍。过去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在首相任内参拜靖国神社,都曾引起中共强烈挞伐。
高市对台湾相当友善。她9月19日在国会大厦召开宣布参选的记者会上,曾回答媒体提问时重申“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高市认为日本与台湾之间无正式邦交,所以有必要强化实务关系。她认为这不仅是就国防而言,经济安全、人员交流、资讯交流都是台日可以合作的领域。
至于日本是否派遣自卫队到台湾?高市认为,以日本现行的法律很难办到。她认为,可以和台湾讨论如何撤侨等事,有必要模拟(包括兵推)各种情形。但如果情况变成是战斗状态,日本现行的法律很难因应。
高市的胜选会让台湾许多“抗中保台”论者感到雀跃;但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的主流,台日关系发展就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