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多数涨幅来自日本国产米价的飙升。在2024年,日本米价价格几乎翻倍,原因包括歉收、政府农业政策以及部分批发商的战略性囤货。
金融时报分析说,这项咖哩指数仅仅是再次证实官方的全国数据,即7月剔除生鲜食品的核心通膨率为3.1%,且已连续40个月高于日本央行的2%目标,但咖哩饭成本急升,却更加凸显日本家庭的困境。
咖哩饭物价指数是由日本民间研究机构帝国数据银行编制,追踪最受日本民众喜爱的家常料理牛肉咖哩饭的整体制作成本,虽然指数追踪的咖哩饭食材,包括日产稻米、马铃薯、洋葱、红萝蔔、食用油与各式咖哩块调理包,物价范围比官方通膨指标狭窄,却格外贴切地反映出民众感受到的通膨。
此外,指数假定使用进口牛肉,因此也反映日圆过去两年重贬,扩大了日本境内物价压力。指数也计入其他受日圆影响的成本,例如蒸饭用的电力、烹煮牛肉用的瓦斯,以及加进锅里的自来水。这些费用同样大幅上涨。
顾问业者BMI的经济分析师指出,食品支出在日本家庭预算中占比达17.8%,因此食品涨价迫使家庭将更多资源集中在日常必需品,减少非必须消费支出。
金融时报同时指出,咖哩指数所反映的通膨、家庭的焦虑与不满,正激烈影响日本政治,因为这正是全球各地民粹政党得以壮大的土壤。在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激进民粹政党“参政党”意外获得大量选票,该党政见大幅度聚焦在日本民众面临的双重压力:实质工资下降与最基本饮食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