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10 年期公债在本周第二次拍卖后表现不佳,价格小幅下跌,凸显了人们对执政党即将到来的领导人选举的担忧,以及日本央行升息风险的上升。指标性的 10 年期公债殖利率因此上扬半个基点至 1.65%,而债券期货也回吐了早前的涨幅。
此次 10 年期公债标售的多项指标均显示需求疲软。衡量需求的“投标倍数”(bid-to-cover ratio) 从 9 月份的 3.92 下降至 3.34。此外,被称为“标尾”(tail) 的平均与最低得标价格差距,扩大至今年 3 月以来的最大值,达到 0.19,远高于上个月的 0.06,这进一步证实了需求的薄弱。
AXA Investment Managers 资深固定收益策略师 Ryutaro Kimura 表示:“低于预期的最低得标价和略显平淡的投标倍数,都表明这次 10 年期公债标售的结果乏善可陈。”
他进一步指出,由于投资者对本月可能再次升息抱持谨慎态度,在央行副总裁内田真一和总裁植田和男即将发表演说前,普遍避免了积极投标。
市场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对央行可能在 10 月份升息的猜测日益高涨,这已将 10 年期公债殖利率推升至 2008 年以来的高点附近。周二的 2 年期公债标售需求同样疲弱,也暴露了投资者日益增长的担忧。
市场预期升息的证据还包括:
• 隔夜指数交换 (Overnight index swaps) 显示,市场目前预期本月升息的机率已达 58%。
• 周三公布的“短观调查”显示大型制造商的信心持续改善,为升息提供了支持。
• 央行内部鹰派声音渐强,在上次会议中,有两名理事会成员投票支持升息。就连被视为鸽派代表的理事会成员野口旭 (Asahi Noguchi) 本周也表示,调整政策利率的理由正在“增加”。
• 此外,央行已在本季度减少了对 10 至 25 年期债券的购买量,这也对市场构成压力。
除了货币政策,10 月 4 日举行的自民党领导人选举是另一个关键变量。这次选举将决定日本未来的财政和经济前景,甚至可能影响央行的政策路径。
候选人方面,领跑者之一的高市早苗已与 1 年前的鸽派言论保持距离,表示央行应自行决定货币政策;而另一位候选人小泉进次郎则被认为在财政上更为谨慎,并倾向让央行推进政策正常化。
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并非个例。近期美国国库券、英国金边债券和德国联邦债券的拍卖也显示出疲软的需求。与此同时,全球投资者正回避日本债市,上周更出现了一年来最大的外资流出。美国政府关门的危机也加剧了人们对全球连锁反应的担忧。
內容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