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4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已經沒有未來了嗎?
1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8 19:25
2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8 19:25

虎博士:


在知乎上,是的。

但是我想問一句,您是選擇相信:



幾十年投資幾乎毫無敗績,手上握着大量一手數據,現在正在真金白銀並且不斷擴大規模、如火如荼投資日本五大商社的巴菲特

老爺子?

還是選擇相信知乎上那些:



認為平均數比中位數更能代表當地人均收入水平
面對對方拿出的常用經濟指標,指責對方發明概念
25年1月拿到豐田25財年(25年4月~26年3月)財報
25年8月拿到豐田25財年第二季度(25年7月~25年9月)財報
在日本公布24年GDP增速後,強勢宣布預測日本24年GDP增速並預測錯誤
用日本24年(24年1月~24年12月)和23財年(23年4月~24年3月)GDP數據計算GDP增速
引用某網站香港數據,但不引用同網站日本數據,甚至杜撰日本數據進行比較,並自稱客觀
使用一眼Excel或WPS製作的簡體中文日本都道府縣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但日本並沒有公布完整數據
使用自媒體報道的日本可支配收入數據、但日本並未公布直接數據、間接驗證計算後數據偏差高達10%

的專業知識菜鳥、一手信息盲流和數據大發明家呢?

以上可都是我在知乎真實遇到的、鐵了心認為「日本丸辣」的大小V和其支持者鬧出的笑話哦。

還是說,您要同時賭:



贏了一輩子的老爺子就這次會輸
接了一輩子迴旋鏢的就這次會贏

那我只能說一句:遠離賭毒,人人有責。

回到問題本身,如果從到25年7月為止公布的數據和信息來看,我的觀點還是和上一篇回答一樣:



實際薪資增長將是日本經濟正常化的最後一關

先看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外貿。

從消費來看,進入25年之後消費擴張明顯,除了2月和4月均保持實際正增長,3個月移動平均全部保持正增長。

25年7月「家計調査報告」(圖源:日本総務省)

從投資來看,日本國內「設備投資」(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年保持正增長,並且增幅持續擴大。

而根據JETRO已公布的23年為止的報告(24年尚未公布),來自外國的累積直接投資連續十年保持增長。

日本國內固定資產投資推移(圖源:日本政策投資銀行)


23年為止對日直接投資餘額(圖源:JETRO)

從外貿來看,得益於日元貶值,20年開始出口開始擴張,貿易逆差在23年後持續改善,得益於此,日本的國際收支的總賬經常收支項目連續一坤年(2年半)創歷史新高。

日本進出口和貿易收支(圖源:日經新聞)


日本2023財年經常項目順差創新高-新華網www.news.cn/world/20240510/d8747a6decc04485bc51308fd428ce73/c.html


日本2024年經常項目順差創新高-新華網www.news.cn/20250210/9024ed372e3d4077863bbb03c63b6495/c.html


上半年日本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超14萬億日元-央廣網news.cnr.cn/sq/20250808/t20250808_527308470.shtml

然後再從某些人最喜歡聊的產業來說。

汽車產業,豐田繼續高歌猛進,連續4年半保持銷量增長,蟬聯世界第一車企;本田和日產承壓明顯,尤其日產在某些人嘴裡已經快倒閉了,但25年上半年銷量仍保持在全世界前十內,勉強超過比亞迪和起亞;鈴木更是異軍突起,殺上榜上第七。

當然,受到美國關稅影響,25年日本車企的利潤肯定都會大幅降低,到時候肯定又可以欣賞到某些人在國內車產銷上贏、在日系車利潤上贏的「雙贏」滑稽劇了。

關於半導體,台積電

日本熊本工廠24年底進入量產,Rapidus

研發2納米級別晶片取得重大進展,依舊是且聽龍吟(三爪)。

TSMC熊本工場が量産開始 國內半導體供給網の整備進む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C274RZ0X21C24A2000000/


日本造出本土首顆2nm電晶體-觀察者網www.guancha.cn/economy/2025_07_21_783742.shtml

至於某些人嚷嚷個沒完的AI,又有多少人知道那個扶持起阿里巴巴的軟銀

,這次又和OpenAI展開了緊密合作呢?

更何況,國內最好的AI是誰?DeepSeek嗎?也許吧,但是通義千問

的跑分可是和DS不相上下的,Qwen的老闆是誰?還是阿里巴巴。

也就是現在軟銀是兩頭押注,AI大戰不管中美誰贏,軟銀手上都有籌碼,什麼叫風險對沖啊。

豪賭OpenAI,孫正義又「一把翻身」了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53210

所以最後某些人能怎麼辦呢?只好拿着發明的數據在實際工資的話題下麵糰建一下、轉進如風了唄(樂)。

2025.9.23 如何評價日經報道,因為通脹嚴重日本實際工資降幅已經接近雷曼時?288 贊同 · 157 評論 回答

但他們敢面對一下日本應屆生的第一筆工資和就業率嗎?

25年日本應屆生工資(圖源:産労総合研究所)


大卒就職率98.0%、過去2番目に高く 「安易に決めた」學生4割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E159TO0V10C25A5000000/

我猜他們不敢。

哦,對了,企圖狡辯日本就業率只統計有就業意願人群的,下面是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失業人口和失業率的標準,您猜:

②在調查時點前3個月內找過工作;③如果有一份合適工作,能夠在2周內立即開始工作。

符不符合「有就業意願人群」的描述?

就業人口和失業人口定義(圖源:國家統計局)


失業率計算公式(圖源:國家統計局)

3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8 19:26

作者:洋海江川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4717076905259499/answer/195558228766934290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裡必須進一步糾正知乎網友的錯誤概念,即所謂的日本產業停滯會使日本變為失敗國家。日本直到今天,依然在脫亞入歐。這個國家的現代化,西方化改革以及啟蒙運動依然在路上。就跟國內現在流行的力工理論,性壓抑理論,安卓理論是一樣的啟蒙,是以人為本,以個體的福祉為本的啟蒙。

日本已經不再是典型的,單純的生產型外貿國家。這與中國,韓國以及越南,孟加拉等國家已經出現了代差。比如說觀光立國,比如說一億總中流,再比如說對底層人近乎免費醫療(大病上限制度)的國民健康保險和良好的養老,生育,教育等社會保障。甚至還有全民發錢。

特別是,安倍晉三時代的勞動法改革直接解決了日本的過度加班問題。以上所有行動的目的都是為了將國家變為內需型,消費型,服務型國家。這創造了大量的第三產業崗位需求。說得誇張一點,安倍的勞動法改革,專門打擊製造業,提升製造業成本,提升勞動者收益。勞動者有錢有時間了就開始大量消費,從而創造海量需求。所以日本是真缺人,明年四月畢業的大四學生,已經內定就業率94.8%了。

日本確實在產業發展上面臨很大問題,但這遠遠不會使日本跌下發達國家的神壇。究其原因,是因為科技的發展,生產效率的提高,使得原來需要大量勞動力生產的產品現在只需要更少的人。這必然導致產業萎縮。但這種萎縮不是壞事,因為多餘的人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產生新的需求,從而進一步誕生新市場,推動新產業。

就像當年大鍊鋼鐵,結果造成的反而是農業勞動力的佔用,以及鋼鐵的浪費,而今天更少的鋼鐵工人就能產出高質高量鋼鐵一樣。而當我們拉長時間看,新產業的不斷發展最後同時推動了鋼鐵業和農業的生產率發展。

建立一個簡單的模型,一個100人的原始社會,要有90個人狩獵,剩下的10個人酒池肉林驕奢淫逸,其中1個人腦子一抽醉心研究。然後社會緩慢進步,生產力緩慢增長。點亮了農業。

然後到了農業社會,100個人要60個人耕種,10個人搞手工,10個人經商,20個人驕奢淫逸,這20個人裡頭有3個人非得搞天工開物,研究自然現象。然後社會中等進步,生產力中等增長。點亮了工業革命。

然後到了蒸汽時代,這回只需要40個人生產就能滿足全社會所需了。剩下的人幹啥的都有,然後這60個人裡頭有40個,有的沒事讓蘋果砸頭,有的思考啥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有的喜歡吃喝玩樂。餘下的20個人就搞服務業,專門滿足上面人的需求。結果科技快速進步,生產力飛速增長。點亮了各種現代科技。

到了現代,只需要10個人生產了,剩下90個人各有各的需求,大家互相服務滿足各種需求。比如其中的60個人喜歡遊戲,就有5個人專門服務他們。一個設計計算機硬件,一個編寫計算機軟件,一個負責遊戲運營,一個負責網吧運營,一個負責快餐製作。結果遊戲玩着玩着,大家對圖像要求越來越高,結果又多出來一個人給他們造顯示卡。這不是76個人了嘛,結果剩下24個人里有個搞研究的,發現顯示卡搞人工智能賊好使。得了,人工智能爆發,反作用於生產。結果都不需要10個人生產了,6個就夠。多出來的4個勞動力2個搞人工智能,一個驕奢淫逸,一個又去搞啥星鏈了。社會爆髮式進步。所以其實要以驕奢淫逸為榮,要讓所有窮人都能驕奢淫逸。

你看,只有需求,才能促進產業的發展。而不是先產業升級。任何重視產業的國家,都是後發國家,這些國家因為長期以來生產不足所以秉持農業思維。哪怕社會已經進入生產過剩,依然不出清多餘生產力,反而害怕這種出清所帶來的變革。

但實際上,是不斷提升的公民生活水平,創造了更多的需求,從而推動了產業的升級。而如果僅僅重視產業升級,而不推動社會變革和推陳出新,那麼只能加劇社會的蕭條和停滯。

馬克思的時代,是生產力不足的時代,因此他得出了錯誤的結論,生產就會有價值。但實際上,生產力高度發達的時代,只有需求和市場才是珍寶。而日本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創造市場,從而實現了真正的內循環。這種情況下,崗位需求自然越來越多。

而在重視生產的農業思維國家,無論如何刺激生產,都會導致更多人失業。


4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8 19:26

35號庇護所:


哈哈。

經濟是否有實質性復蘇就看兩個方面:

1.就業/薪資增速是否顯著高於通脹、利率,因為這是支撐薪資-物價正循環的關鍵。

而不是看社會消費/GDP等總量性指標的增速,一些人均性指標的參考價值都不大,比如總量巨大雖然內部結構是金字塔甚至倒圖釘型,那麼人均性指標也可以持續上漲、很好看。

2.資產的價格和投資收益,比如房地產/重要生產設備的銷售增速是否能穩定增長。

如果穩定上漲,那麼說明投資有收益,且投資活動的投入產出比高於銀行存款和其他金融資產。

說明,投資增長是良性的,最關鍵的是經濟增量對債務的依賴性低。這比直接看一些所謂的工業增加值

增速要靠譜的多,因為工業增加值或行業的固定投資完全可以通過刺激生產、借債發展實現。

這兩個方面沒問題,那麼需求和消費、投資和生產,多半是沒有問題的。

日本這兩方面的情況是這樣的:

1.2025年日本全國平均最低時薪漲到1121日元(人民幣大概55元)。對比2024年漲了66日元增幅6.3%,不管是在日本本地打工的人,還是打算去兼職的留學生都直接受益:

最關鍵的:年輕人就業率持續上升。

日本權威媒體NHK的數據顯示:今年日本大學生就職率高達98%,是自1997年有就業統計數據以來的第二高點(2024年為98.1),連續2年以上高於98%。

疫情結束後日本的大學生就業率就沒有低於過95%:

2.日本房價地價持續上漲,來自境外的投資資金熱度很高。

9月16日日本國土交通省發佈的最新數據:

2024年全國基準地價同比上漲 1.5%,這是日本連續第4年上漲,更是自1991年泡沫經濟

崩潰前夕以來的最大漲幅。

東京/大阪/名古屋三核心大都市圈漲幅明顯:東京圈的漲幅5.3%、大阪3.4%、名古屋2.1%。就連一直低迷的地方圈,也罕見的漲了0.4%。

日本不是個別城市,而是全境都在上漲。

巴菲特清倉比亞迪後,增持了日本商社股。

上面說的這些跡象並不是日本的經濟/政治體製造成的,而是有兩個根本原因:

1).二戰後經濟重建和日本因廣場協議

而不得不選擇對外進行大規模產業投資的最大受益者--上世紀40年代中後期、60年代兩波嬰兒潮的人,逐漸「物理退場」,讓等級森嚴的社會環境下相對年輕的人獲得了財富傳承,自然的社會地位也會上升、階層遷躍的可能性更大。

2).日本巨額的遺產稅

,讓年輕人之間的貧富差距比之前吃到了時代紅利的、和沒吃到的普通人之間差距小很多;再加上不斷增長的公共福利、沒有落下的產業科技和教育質量,整個社會在經濟增長、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上開始出現新的活力。

在所謂「失去的三十年」整個過程中,客觀的說,日本房地產的債務/價值泡沫出清,讓一部分吃到了時代紅利的投機者的財富也被出清,這就留出了增長空間。

日本現在最大的風險是,在要增加美國進口商品的前提下,如何讓剛剛開始的經濟復蘇不被輸入性通脹打斷,以及不要捲入地緣衝突之中。

5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8 19:26

日本有沒有未來很重要。

日本要是沒有未來,那出生率比日本還低,經濟比日本還差,執政水平比日本還低的國家怎麼辦?

其實以上都不重要,很多人靠罵日本得流量,更多人靠貶低日本取得自信,以此對未來充滿希望。

現在不是50年前,只能從屈指可數的影視劇里看到浮光掠影,還覺得日本比較沒有未來的人差不多是屬於國家固定資產基本盤。

而且去次日本也花不了多少錢,7、8千一個人玩個一星期也不是很寒酸。當然也不算很便宜,差不多一個蘋果手機了。

但既然達成某種共識,背後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要扭轉這種共識,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很明顯,我不想付出這種代價。



作者:英語不會不改名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4717076905259499/answer/195562698170299295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8 19:49

chen:


2023年中長期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有82萬人。

2024年中長期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有87萬人。

25年的數據還沒有出,讓我們且聽龍吟。

(數據來自豆包)

7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8 19:49

作者:行止文禮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4717076905259499/answer/195485406448030250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先看日本的現狀,再展望未來!

首先日本經濟的宏觀面。近年來,日本確實依靠旅遊業賺得盆滿缽滿,外國遊客數量屢創新高,帶來了表面的繁榮。但旅遊業終究是「輸血」而非「造血」,它能支撐經濟,卻無法驅動經濟實現質的飛躍。一個曾經的「電器大國」、「製造業強國」,如今越來越依賴「旅遊大國」的身份,這本身就是一種產業空心化和競爭力衰退的信號。沒有高科技與核心製造業的持續創新與突破,日本經濟的長遠發展必將遇到瓶頸。

正如一位日本新能源專家所言:「日本的技術沒有落後,是產業布局落後了。」這句話一針見血。日本人擅長將一件事做到極致的「匠人精神」,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卻常常缺少高瞻遠矚的戰略布局眼光。從家電到手機,再到新能源汽車,日本在多個關鍵領域節節敗退,正是這種戰略短視的苦果。

隨着中國的崛起,日本社會的心態也在發生着微妙而深刻的變化。過去,它是亞洲的優等生,是許多國家學習和仰視的對象。如今,面對中國的迅猛發展,它顯得有些無所適從。

跟隨美國唱衰中國,除了進行負面報道外,還頻繁拿意識形態說事,標榜自己的「民主自由」來貶低中國。這種做法,像極了改革開放前,我們因不自信而通過詆毀西方來抬高自己的宣傳策略。當今天的日本在做同樣的事情時,恰恰暴露了其內心的焦慮與不自信。一個真正自信的國家,應當是開放包容的,能夠坦然面對並理性分析競爭對手的崛起,而不是一味地抹黑和排斥。

這種不自信,也直接反映在其經濟民生上。由於長期的經濟停滯和衰退,國民財富持續縮水,曾經引以為傲的福利體系也難以為繼。日本政府已經開始公開討論如何削減老年人的福利支出,這對於一個老齡化嚴重的國家而言,無疑是令人擔憂的信號。經濟的「堪憂」,最終會傳導到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中。

因此,日本的未來到底會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8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8 19:50

等我一下,我幫你去問問。




作者:陳同學你多少錢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4717076905259499/answer/195561019200474336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9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8 19:50

海得拉巴:


國運沒有永久的昌隆,任何國家都有興衰之勢。

屁民們的眼界至遠不足眼前的十年,口氣卻往往大過上天。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8 19:50

here hiro:


日本人均GDP是4萬美元。

我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的人均GDP為1萬美元。


人家的血厚的程度是你的四倍。

當你罵別人沒有未來的時候,你最好先看看自己,別迴旋鏢打過來都不知道。


整天說摸着石頭過河。

你最好祈禱日本有未來,這樣你還能夠繼續摸石頭。

如果連日本都沒有未來了,請問,你去哪裡摸石頭呢?


人家總量確實比你低。

但是人家需要解決的問題也確實只有1億人的問題。就算爆了,一億人、人均四萬美元GDP,是很容易解決的。

你是14億人,人均GDP一萬美元。

你的難度比別人更大,血比別人更薄。


該不會真想着「再大的困難,除以十四億,也是小問題吧。」

分錢的時候沒見你除以十四億啊,總是除以一千萬。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