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卷”也能读好大学?
陈笑表示,自己和丈夫因工作关系,在2023年以前就多次来日出差,日本干净、规矩的环境让夫妇二人都对日本产生好感,“心里已经种下一个种子”。随着孩子高考的问题越来越迫切,陈笑看着小齐到学校上学仿佛坐监狱一般,夫妻俩于是下定决心移民。
2025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335万人,在此之前,参加高考人数连续7年增长,从2018年的975万增加到去年的1342万。而同时期,中国青年(16-24岁群体)失业率却在2023年6月达到21.3%,为有史以来最高水平。同年底,国家统计局结束对统计调查工作进行“健全优化”、恢复公开每月失业率数据以来,青年失业率也大多处于15%以上。
大约同一时期,2020年前后,“鸡娃”开始成了网络热词,意即是形容像给孩子“打鸡血”,催谷孩子在学习乃至各种课外活动上不停拼搏,这一现象,在陈笑所在的北京尤其严重。而聚集了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的海淀区,更催生了中国式“鸡娃”的典型代表——“海淀妈妈”,她们为孩子的教育付出大量精力,督促学业进步、参加各种数学竞赛、知识竞赛和兴趣班,努力把孩子送进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
愈发激烈的教育环境让许多家长送去留学、或者像陈笑一样,直接举家搬到香港、泰国和日本等地。
舛友表示,移居日本的许多父母希望让孩子们离开内地激烈的竞争环境,同时仍然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尤其当他们的孩子未必能考上顶尖大学、或者甚至只是普通的大学,在日本,“他们至少能确保(孩子)轻松考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