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0篇帖子。
润日|逃出教育内卷 中国妈妈集体赴日 送子上好大学 | 香港01
1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7 17:10
导读 : 以疫情为起点,近年间移民日本的中国公民数量急遽增长,预期到2026年,在日中国人数量将超过100万大关。这批新近移民大多来自北京、上海等中国大城市,他们带自己的家庭与财富背井离乡,不约而同来到日本,这一现象被称为“润日”,从英文单词‘run’(逃离,按中文拼音读作‘润’,意指人们逃离故土)演变而来。他们的到来让中国移民在当地的存在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
从价格激增的东京高层公寓,到公立小学里越来越常见的中国孩子,在习惯了单一民族并以此为荣的日本社会,对于外来人口的“水土不服”正形成新的政治动能与社会现实,迫使本地人与外来者彼此适应和共存,香港01记者追踪这些中国移民的故事。
2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7 17:10
3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7 17:10

2023年,当时42岁的陈笑(化名)决定和家人一起移居日本时,儿子小齐(化名)正在北京昌平区一间学校上五年级。早八晚五,课间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每天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没有什么玩的时间”,即便是学校以外的兴趣班,中国孩子们也逃不出集体性的“内卷”。

二十多年前,陈笑从天津来到北京,如今已经跟同样从外地来的丈夫在这里建立了稳定的生活,却至今没能把户口迁到北京。根据当地政策,没有户口意味着孩子无法在北京高考,若是坚持留在北京,小齐只能考取中专或职业学院,不然就要回户籍所在的天津高考。这成了陈笑的一直以来的一个心结。

“就是堵着一口气”——陈笑心想,既然北京不让孩子高考,那就去日本、去“更好的地方”。

4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7 17:10

对于日本的教育体制,陈笑虽不尽了解,但从平时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上了解到,日本的教育体制跟中国很不一样,除了读书,学校还很重视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重视运动。

这年11月,借着丈夫在日本的工作机会,一家人来到位于日本首都圈的千叶县,4个月后又搬到了东京,离丈夫公司不远的普安区。尽管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但没过多久,陈笑也在东京结识了其他中国妈妈,跟她一样,她们也在疫情后的这几年举家搬到了日本。

5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7 17:10
国际学校学费仅为上海、北京的一半

根据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数据,2022年至2024年间,在日中国居民数量从76.2万增长至87.3万,短短3年增加十万有余,比此前十年的增长还要多。曾经在中文媒体工作过的日本记者自2023年开始对这一批新移民进行深入报道,像陈笑这样为了孩子的教育而举家移民到日本的中国人数量不少。

来自福建的张慧文(化名)2022年6月带着孩子来到东京。在此之前她看到朋友在日本经营民宿十分顺利,又向往日本的生活条件,对此颇为心动:“说白一点就是(在这边)赚钱很容易”。

6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7 17:11

日本为鼓励外国人在日本创业,自2014年开始实施经营管理签证(又称社长签)政策,允许外国人以最低500万日元(约为了鼓励合26万港元)的注册资金在日本创设公司,只要确保营业场所,即满足签证申请条件,成为便于许多中国人易于移民的选择。

张慧文分了三次将600万日圆现金带到日本,作为她的投资金。在中介的帮助下,她准备好各种材料,期间虽因疫情有所耽搁,但还是顺利获批,着手在东京的江户川区和中野区运营民宿。除了今年6月至8月日本地震的传言令游客大减,大多数时候营收都还可以。

由于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许多中产或富裕中国人希望在海外投资、确保资产安全。舛友雄大表示,这一批“润日”的中国移民来日并非出于单一原因,但教育和投资是两个首要因素。

最先迎来中国学生的是日本的国际学校。当时,中国许多城市的孩子因封控政策只能在家上学,而日本的防控则宽松许多。日本的国际学校对许多富裕和中产家长来说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针对国际学校的日本升学辅导机构EGCIS斋藤幸负责人表示,自疫情前的2018年起来自中国家长的咨询量就持续攀升,甚至有家长在尚未确定移居计划时,便通过在线课程在华学习。多数人随后持经营管理签证赴日参加考试。

7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7 17:11

负责人称,日本国际学校受欢迎的关键在于费用。据斋藤幸介绍,日本多数国际学校年学费约200万至300万日元,而中国同类学校即使最便宜也需两倍费用。欧美学费水平相当,斋藤表示:“日本学费相对低廉且生活环境优越,许多学生毕业后会继续申请欧美大学。”

根据舛友的计算,考虑到日圆贬值,东京国际学校的平均学费几乎只有上海和北京的一半,性价比也更高。

陈笑表示,自己身边也有认识的中国家长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未来考虑让孩子到欧美等国家发展,日本只是一个跳板。

8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7 17:11
不“卷”也能读好大学?

陈笑表示,自己和丈夫因工作关系,在2023年以前就多次来日出差,日本干净、规矩的环境让夫妇二人都对日本产生好感,“心里已经种下一个种子”。随着孩子高考的问题越来越迫切,陈笑看着小齐到学校上学仿佛坐监狱一般,夫妻俩于是下定决心移民。

2025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335万人,在此之前,参加高考人数连续7年增长,从2018年的975万增加到去年的1342万。而同时期,中国青年(16-24岁群体)失业率却在2023年6月达到21.3%,为有史以来最高水平。同年底,国家统计局结束对统计调查工作进行“健全优化”、恢复公开每月失业率数据以来,青年失业率也大多处于15%以上。

大约同一时期,2020年前后,“鸡娃”开始成了网络热词,意即是形容像给孩子“打鸡血”,催谷孩子在学习乃至各种课外活动上不停拼搏,这一现象,在陈笑所在的北京尤其严重。而聚集了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的海淀区,更催生了中国式“鸡娃”的典型代表——“海淀妈妈”,她们为孩子的教育付出大量精力,督促学业进步、参加各种数学竞赛、知识竞赛和兴趣班,努力把孩子送进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

愈发激烈的教育环境让许多家长送去留学、或者像陈笑一样,直接举家搬到香港、泰国和日本等地。

舛友表示,移居日本的许多父母希望让孩子们离开内地激烈的竞争环境,同时仍然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尤其当他们的孩子未必能考上顶尖大学、或者甚至只是普通的大学,在日本,“他们至少能确保(孩子)轻松考上大学”。

9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7 17:11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9-27 17:11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