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捲」也能讀好大學?
陳笑表示,自己和丈夫因工作關係,在2023年以前就多次來日出差,日本乾淨、規矩的環境讓夫婦二人都對日本產生好感,「心裏已經種下一個種子」。隨着孩子高考的問題越來越迫切,陳笑看着小齊到學校上學仿佛坐監獄一般,夫妻倆於是下定決心移民。
2025年,中國高考報名人數達到1335萬人,在此之前,參加高考人數連續7年增長,從2018年的975萬增加到去年的1342萬。而同時期,中國青年(16-24歲群體)失業率卻在2023年6月達到21.3%,為有史以來最高水平。同年底,國家統計局結束對統計調查工作進行「健全優化」、恢復公開每月失業率數據以來,青年失業率也大多處於15%以上。
大約同一時期,2020年前後,「雞娃」開始成了網絡熱詞,意即是形容像給孩子「打雞血」,催谷孩子在學習乃至各種課外活動上不停拼搏,這一現象,在陳笑所在的北京尤其嚴重。而聚集了清華、北大等知名高校的海淀區,更催生了中國式「雞娃」的典型代表——「海淀媽媽」,她們為孩子的教育付出大量精力,督促學業進步、參加各種數學競賽、知識競賽和興趣班,努力把孩子送進好的小學、中學和大學。
愈發激烈的教育環境讓許多家長送去留學、或者像陳笑一樣,直接舉家搬到香港、泰國和日本等地。
舛友表示,移居日本的許多父母希望讓孩子們離開內地激烈的競爭環境,同時仍然能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尤其當他們的孩子未必能考上頂尖大學、或者甚至只是普通的大學,在日本,「他們至少能確保(孩子)輕鬆考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