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千界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4873460/answer/191622984451516452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以為葡萄牙是文藝海風、美酒咖啡和小巷浪漫的集合體——那真的太容易被騙了!!
我剛落地的第一天,就被一個沒有電梯的山坡公寓安排了「當代搬磚體驗」。
Google Maps告訴我「步行6分鐘到達」。很好!現實是我拎著箱子在上坡拖了25分鐘,途中還被三位鄰居分別問候了一次:
一個說「慢慢拖」;一個說「你這箱子結實嗎」;還有一個大媽直接端出一杯水,說我看起來「很用力地在努力活著」。
進了門,我以為終於能躺平,結果Airbnb房東激動地介紹起牆上裂縫的歷史:「這道裂,是2008年地震留下的,我們留著當紀念。」
我意識到,這國家可能不是老,而是根本就不想變年輕了。

咸鱈魚配甜點心,葡萄牙人到底懂不懂中庸啊?
第一餐是在老城區一家「當地人推薦」的小館子吃的。
菜單上寫著「Bacalhau
」,我一時興奮——終於能吃到傳說中的葡式鱈魚飯了!結果上來一看,整整一盤鱈魚,鋪在土豆和洋蔥上,顏色焦黃誘人,氣味……怎麼說呢,像是把一條魚放進鹽礦里腌了八年。
我試著切下一小塊,放進嘴裡的第一秒,腦子閃過一句話:「我做錯了什麼?」
太咸了。不,是咸到嘴角反光那種咸!!說沒調味吧,那也不是;調太多了,調到進醫院那種!
我點了水,結果服務員問:「不喝葡萄牙紅酒?配這道菜最好!」
我說「我等會要走坡,不太敢醉」。他點頭說:「那你再來份蛋撻,甜一點,能壓咸。」
於是我一邊吃著咸出神經波動的鱈魚,一邊用甜得像偷加了煉乳的蛋撻壓驚。
兩個極端在嘴裡開會,我在中間努力假裝文化適應中。

住個老房子,怎麼感覺我成了全樓的社交寵物?
我的房子在里斯本一條陡坡上的老樓里,走進樓道就像進了回聲試驗艙——一個噴嚏都能聽到四層樓有人喊「Saúde!(祝你健康)」。
剛搬進去的第一天,我在門口放了點洗衣液瓶子,結果半小時後,鄰居老太太來敲門了。
她不是來投訴,是來借用——不是瓶子,是我的手:「你年輕,幫我擰下蓋子。」
然後她進屋坐下,開始講她前夫的故事,還給我看了兩張黑白照片。她說:「這是他50歲時,我們最後一次一起去跳舞。」
我尷尬地笑笑:「現在……還跳嗎?」
她嘆了口氣:「他跟別人跳了。」
接下來幾天,我像被領養了一樣。樓上阿姨送我蛋糕,樓下叔叔叫我幫忙修WiFi,還有個小孩天天在門口等我回家,「中國哥哥你又出門了嗎?」
我有種幻覺,我不是遊客,我是被誤認為新鄰居的國際志願者。

房屋不穩,地板在尖叫,洗澡像在踩雷
這棟老樓估計比我奶奶還年長。
房東特別自豪地說:「這是1920年代保留下來的木結構,原汁原味!」
是的,原汁原味到我晚上上廁所都要掂著腳走——不是怕吵醒別人,是怕自己穿越樓板。
洗澡的時候水溫時冷時熱,熱水來的速度取決於你有沒有前世福報。開頭三分鐘是「冰川體驗」,接著突然變「火山口洗禮」。
我剛習慣這種節奏,花灑就開始發出類似警笛的高頻聲音,樓上阿姨還專門來敲門問:「你是不是在練歌?」
屋裡一開暖氣,電錶轉得像高鐵起步。我房東說:「你控制著點開,葡萄牙電費貴得很,溫暖要靠意志力。」

我後來查了一下——葡萄牙電費在整個歐盟都是偏貴的,平均 0.24 歐元/千瓦時(比德國便宜不了多少),水費則按階梯計價,一旦超額也不便宜。
網速還行,但寬頻費用也不低,幾十歐一個月的基礎套餐,關鍵是老城區的網路信號……怎麼說呢,就像住在一台打噴嚏的路由器上。
說到這,我就得說說最離譜的部分——租金。
這個老樓沒電梯、沒空調、睡覺時隔壁洗碗、樓下看球、對面狗打噴嚏,全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樓下偶爾還飄來炸魚味,一個月租金竟然要600歐,還是最便宜那種一居室,傢具還掉漆。
我跟房東砍價,他擺出一種「你能住老城區就是福氣」的表情,然後給我講了30分鐘葡萄牙房地產泡沫和阿爾法世代的買房焦慮。
我坐在搖搖欲墜的木椅上,聽完這個不太穩定的屋主講完一個不太穩定的樓市,只覺得:這個國家可能對溫度沒執念,對牆體也沒執念,但對「房價就是信仰」的執念,跟世界其他地方完全接軌。

時間是液體:約好下午三點喝咖啡,五點還在說「等我換個褲子」
跟葡萄牙人約見面這事,不是比拼準時,是鍛煉你心肺。
我跟一位本地朋友約下午三點喝咖啡,他說「我先去處理個小事」,我說行。
三點我到了,他還在理髮;四點我問他,他說「馬上走」;四點五十九分,他發來語音說:「等我換個褲子就出門。」
他到的時候,天都快黑了,他一臉理直氣壯:「太陽還在山上,這不還早嘛。」
我忍不住問:「你們都不著急的嗎?」
他說:「你著急幹嘛?又不是趕牛。」
那會我才明白,這國家不是慢,而是沒有「準點」這個文化概念。
你以為三點是下午茶,他以為三點只是「今天的早上」。

葡萄牙人不是話多,是不覺得沉默有必要
有一天我坐在路邊咖啡館寫東西,想裝個沉思的歐洲文青。結果隔壁桌大叔看我電腦開著,不打字,主動搭話:「你卡殼了吧?」
我正準備笑笑敷衍,他已經開講了自己的「失業到退休曲線」。聽著聽著他還落淚,說自己年輕時去巴西差點被騙進傳銷。
重點是,他說完,站起來走了——連咖啡都沒點!
我就像一個被情緒溜肩膀砸中的過客,沒頭沒尾地被熱情「掃射」了一輪。
另一個傍晚,我在Miradouro
(觀景台)發獃,天邊落日剛好,一對情侶走來坐我旁邊,女生看我眼泛淚光,以為我失戀,直接遞來紙巾,順便還說了句:「她不值得你這樣。」
……我只是風吹沙眼了。
在葡萄牙,情緒像陽光一樣外放。喜怒哀樂不需要鋪墊,不怕打擾,也不追求尷尬緩衝區。你哭就有人陪你聊;你一笑,就以為你在熱戀。

城市是個坡,電車是過山車,Google Maps是騙子
在葡萄牙,導航的「8分鐘步行」=「20分鐘考驗膝蓋」。
哪怕在平地上出發,只要往老城區走——對不起,你就是在爬坡。
尤其是里斯本,全城像是一塊被摺疊了四次的薄餅,路又窄又滑,還全是石磚。
我第一天穿著平底帆布鞋去看阿爾法瑪日落
,結果下山腳一滑,差點在葡萄牙留下我腿骨的傳說。
電車也不比步行輕鬆,第28路電車那叫一個——真人版《速度與激情:老城區限定》。
上坡像喘不過氣,下坡像衝刺地獄,還伴有全車乘客默契的「哦喲」聲合唱。
我都懷疑司機開這個是為了練核心肌群。
而Google Maps在這兒簡直就是個段子製造機。
它會很自信地指著一個90度的石階坡跟你說:「往前直走50米。」
我看著那石階,懷疑它是想讓我把命交上去換里斯本的全景視角。

紅酒不只是飲料,一喝就會話多、一聊就容易想戀愛
以為酒是葡萄牙人飯桌上的伴奏?錯。酒是主旋律,飯只是配料。
紅酒一瓶1歐多,像我們超市裡的礦泉水。甜櫻桃酒Ginja,一杯喝下去,嘴甜,腦袋也開始甜。
我剛想保持矜持風度,結果三杯下肚,開口就變成了「你們國家怎麼做到那麼chill的啊?」
葡萄牙朋友笑得不行:「你才剛來三天,就比我爸說得還多。」
最離譜的是,喝著喝著,開始講哲學——
「你知道嗎,人生不喝幾杯酒,是很難明白你為什麼那麼想家的。」
「紅酒在這裡從不讓人醉,只是幫你卸掉說謊的力氣。」
我笑著附和,心裡想著:你們是真的太會聊了,不去做播客是浪費口才啊!

牆上全是瓷磚,磚上全是故事,走兩步就像誤闖裝飾藝術展
我原以為老房子都一個德行,破破舊舊、洗洗就能住。
結果到了葡萄牙,我才知道什麼叫做——美感強迫症型國家。
葡萄牙的房子不講對稱,講配色;不講豪華,講味道。
牆面鋪滿Azulejos
(花磚),有的畫著宗教故事、有的畫著日常生活,還有的啥都沒畫,就是把藍色調到飽和。
我看一個十字路口的轉角樓,外牆居然貼著整面深藍星圖,像《盜夢空間》里的傳送門。樓下咖啡館老闆說:「我祖父的祖父貼的,他說貼這個就不會迷路。」
還有人家門上掛著寫「家裡沒人,請喊我媽媽」的瓷板,配圖是一隻戴圍裙的貓。
這國家的人不怕牆丑,怕牆沒故事。

明明沒發生大事,卻有點不想走了
第七天,我坐在老城區一棵葡萄藤下的長椅上,喝著一歐一杯的咖啡,看著對面的小男孩練習倒立。
風吹過來,葡萄葉子沙沙響,鄰座老太太給我塞了一塊檸檬蛋糕,說:「你吃得慣就好。」
我有點愣住了。葡萄牙不是多麼完美的地方,菜太咸、路太陡、辦事不急;老房子咯吱作響、網費不便宜,朋友三天才回你一句話。
可就是這種不高效、焦慮、計算得失的生活方式,讓每天都像是「剛好」地活著。
離開那天,鄰居大爺跟我說:「你回去別太快了,太快,容易忘記。」
我點頭。他沒說「再見」,他說:「門會開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