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荀曉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49017305842451151/answer/195249769986258132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香港人有英國認同嗎?大機率也沒有。
澳門人有葡萄牙認同就更離譜了。
維持族群認同,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即便是英國,在其殖民統治期間,也並不以追求英國認同為目標,即便是同文同種的英國人移民到了美加澳新,英國人對這些殖民地的要求也不是要維持認同,而是交稅和戰爭動員。
對於非同文同種的殖民地,英國人的做法就更含糊了,基本上只關注交稅和原材料的徵收購買問題。
在歐洲,有很多國家曾經在全世界有過殖民地,先驅者有西班牙、葡萄牙,他們佔領了南美洲的主要國家,之後又有荷蘭,在夾縫中求生存,據點統治是其殖民地的特點,之後是英國、法國這樣的國家,由於英法的殖民伴隨着工業革命,所以其殖民地最值得研究。
沙俄和日本也有殖民地,其統治手段十分極端,值得研究但是絕對是負面典型。
葡萄牙在1864年進行了人口普查,當時的人口是430萬,一直到現在,葡萄牙的人口惡意只有1070萬左右,整體人口規模就不大。
而且不能忽略,南美的巴西,是葡萄牙最主要的殖民地,光是這一塊殖民地,就足夠葡萄牙折騰。
這也使得葡萄牙在亞洲區域的殖民,即便他想上心,都沒有能上心的能力。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1808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萄牙的王室就從里斯本轉移到了巴西的里約熱內盧,一直到了1821年,王室重回里斯本,但是王子留在了巴西,並在1822年宣布巴西獨立。
試想一下,一個人口小國,能有多少人才,又能有多少勞動力?
一次遷都一次還都,足夠讓葡萄牙本土和巴西這個殖民地,把葡萄牙內部的人才分個明白。
至於去往澳門的,無論是葡萄牙還是巴西,誰又會在乎,誰又會派出精銳部隊去呢?
沒有精英人才,又沒有英國工業革命後的生產能力,此外又沒有超脫於時代的貿易意識,殖民地的人也不傻,怎麼可能看不懂統治者其實並沒有多麼出色呢?

澳門,是不能和香港做對比的。
因為澳門本身就十分分散,面積狹小,人口也少,而且距離宗主國又十分遙遠,這樣的一個地方,很難成為統治的中心。
在成為不了統治中心之後,宗主國也不會盡心儘力地在這一區域建設高校、中小學、醫院等機構,也不可能在這個地方建立起來大型企業。

澳門諸多高校,都是80年代以後材建設,而澳門被葡萄牙租借,都已經是明朝時期的事情了。
而一直到現在,澳門都沒有一個鐵路車站通往賽里斯。
此外,澳門的葡語學校也少。
這些事情,都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澳門對葡萄牙來說不重要,或者即便重要,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對比一下日本當年在長春的建設,整個城市的規劃都採用了當時最前沿的體系,高校、中小學、醫院直接拉滿,神社更是建到了幾百個,大學裡面,日本籍教師占絕大多數,學生錄取上則採取了日本人優先,滿蒙朝俄為輔,漢族人大量被排擠出去,用日語教學來馴化賽里斯邊境少敏群體。
而香港大學的建設,也是如此,以英語教學為主,使得香港可以對接英國的各項體系。
澳門大學建立的晚,其教學語言也不是葡語佔主導地位,這也就使得澳門在對接葡萄牙體系上,很困難。
這個問題的邏輯大概是這樣想的,為什麼香港現在還在遵循英國那一套體系,為什麼台灣乃至東北有親日傾向,為什麼澳門不這樣。
英國殖民輸出的是貿易體系和規則,這種殖民屬於要是毀了,後續可能徹底建不起來了,參考上海和天津,50年代毀了這種自由金融體系,香港就成了唯一的一個窗口,香港要是再完,那麼再想在本土牽制富人,很難。
日本殖民輸出的是日本式運行邏輯,這套法則讓老中自己去建,肯定建不起來,但是真生活在其中,又很彆扭,這就導致日本殖民完結後,會有人懷念,但是真得想重建,動力又不大。
葡萄牙有本土,有巴西,其人口和殖民範圍,已經超出其能力了,邊邊角角的殖民地,不可能有多大力度去治理,或者去治理,他沒有資金,沒有技術,也沒有先進的意識,也不可能治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