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千界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352124029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學時教我德語的老師說德國人冷漠。
我來到德國的第一天迷路了,站在地下通道發獃, 這時候旁邊一個路過的小姐姐,好像看出我的難處, 問我需要幫助嗎, 把我拉到地圖前指給我看,且英語德語講了一大堆, 她理解我還是不懂,就陪著我走了一段路,陪我等車,等我上車了,她還用德語跟司機說了幾句。 到站了,司機還特意喊我下車。這是我來德國的第一天。
德國的工資水平在歐洲是相當可觀的,統計顯示,在2022年,德國人平均月收入是4100歐元,截止2023年5月,歐元與人民幣匯率是1:7.5,也就是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3.1萬元。
但別高興得太早,這是稅前的工資。由於德國採用的是階梯式稅收制度
,根據收入的多少,稅率在14%到45%之間。
這讓我更加理解了,在德國,高收入也意味著高稅收。所以扣除稅費和其他費用(例如醫療保險)後,實際到手的可支配收入通常不到3300歐元。
當然,這只是平均數,實際的薪資水平會因行業而異。
例如,餐飲行業的服務員和超市的收銀員等較低要求的工作,月薪通常在2000歐元以上。
諮詢業的月薪一般為4500歐元,工程師的平均月薪約為4300歐元。
在所有行業中,醫生的薪資最高,月薪通常在7000歐元以上,而公職人員的月薪則在3000至7000歐元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德國的最低時薪標準是每小時13歐元,折合人民幣約為93.7元,這為保障工人的最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了保障。
德國的工作制度
在工作模式上,德國採用的是雙休制
,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八小時,總的一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0小時。
在德國,沒有"996"工作制,基本上不允許加班。我發現,德國人看重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們強調的是工作效率,而不是工作時間的長短。
下班後,你很難在辦公室里找到人。
而由於德國的假期多,實際上,上班族的平均每天工作時間不足6小時。
我發現,工會在德國不僅保障員工的權益,也為員工提供了一種聲音和表達自己意見的途徑。
例如:在德國,如果有員工懷孕,工會就必須進行安全評估,以確保孕婦的安全。
員工在產前六周和產後八周都可以申請產假
,在此14周產假期間,僱主必須支付全額工資。
而產後的12-14個月,員工可以選擇是否返回工作,或者選擇領取65%的工資作為帶薪產假
,最高金額不超過1800歐元。
即使這對於高薪人群來說可能會有一些損失,也遭到了很多人訛病,但確實體現了對產婦的保護和對家庭的尊重。
其次,員工請病假的時候,前六周內,可以向僱主領取全額工資。如果病假超過六周,則由醫療保險支付60%的工資。
閒暇時間比較多,經常會討論去哪裡度假,周末去哪裡玩。這也是為什麼一到周五下午,德國的高速公路上就會看到各種旅行車或房車,後面還掛著摩托車、小艇等。

我記得有一次,我在辦公室里無所事事,結果卻被德國同事勸退。認真地告訴我,如果我不離開,經理可能會因為工會的人找他麻煩而陷入困擾。
德國的消費水平
如果你在餐館吃三餐,一頓工作午餐大約在15至30歐元。

如果你自己做飯,去超市購買食材。2斤五花肉大約3.5歐元,一斤普通牛肉大約是4歐元,1升鮮牛奶是0.7歐元等等。
如果你的飲食包括零食和水果,按照寬鬆的消費計算,一個月300歐元就能搞定,如果更節儉一些,150至200歐元就足夠。
住宿方面,我發現租一個普通的一房一廳,加上網路費用,供暖,水電費用,大約是在500歐元。德國的租賃法規保護了租戶的權益,無良房東無法隨意提高租金或要求你隨時搬家。

在交通方面,公交車和火車,一個月的費用在90歐元左右。
如果你自己開車,費用會稍高,大約200歐元左右。
停車每小時大約2歐元,停車時間越長價格越高,如果停車時間超過一定時間,價格就不再增加了。例如,停8小時和停24小時的費用差不多。
非市中心的景區和小鎮的停車費用較低,反而停車時間越長,價格越低,一般停滿一天也不超過10歐元。付費全都是自助的,無論是否支付,是否超時,都沒有人會管,全靠自覺。

德國的飲食
我發現德國人喜歡吃酸菜,味道和我國東北的酸菜非常相似,讓我有種親切的感覺。酸菜在德國超市裡以裝的形式出售,每袋價格大約一歐元,一袋足夠炒兩盤中式菜肴。
以前知道德國以啤酒和香腸聞名,到了德國才知道原來德國各地都有特色,那真是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品種之多,讓人眼花繚亂。尤其是超市的肉類區域,一半都是各種各樣的香腸,紅的、白的、黑的、黃的,長的、短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
中國人的胃可能會有些適應不了德國的美食(如果真的有美食),那些食物吃個一周還行,過後就不想吃,就非常想念國內的各種美食。最出名的豬肘,和我們的肘子沒法比。
在飲品方面,德國人喜歡喝啤酒,但也超級喜歡喝可樂,當水喝的那種。喝礦泉水時,選含有氣泡的,鈉含量偏高,喝多了會感到口渴。
因此,每次購買礦泉水時,我都會仔細查看配料表,選不含碳酸的。
德國的生活
1、德國最大的民間節日是十月啤酒節,儘管它實際上在九月中旬開始,持續到十月的第一個星期日 。
2、過去的幾年裡,中國的「加拿大鵝」、「魔音」、「名表」等商品在德國非常受歡迎。甚至有一些德國人專門組織團隊去中國購買這些產品。

3、在德國,幾乎所有的飲料瓶都有押金。不論是塑料瓶還是玻璃瓶,一律0,25歐。每個超市都有專門的瓶子回收機,方便退還瓶子,獲取押金。
4、德國的生活成本相對較高,幾乎沒有免費的東西。即使是在餐廳,桌面上的麵包也是要收費的。一些餐廳甚至會對白水收費。公共洗手間也需要付費,無論是在麥當勞還是車站。
5、在餐廳就餐時,需要支付5%-10%的小費。如果是在櫃檯點餐,就不需要付小費。叫外賣時,需要給送餐員10%的小費,打車時也大約需要支付10%的小費。
6、德國的工作日和節假日制度也有其獨特之處。
周日和節假日時,商店和超市都不營業。到了晚上八九點,街道上就很少有人,連餐廳都難以找到。
外賣有送到十點,可是就那幾種,關鍵是派送的時間太長,一個小時以上屬於正常現象。
萬一需要買吃的應急,只能去加油站的便利店,那裡是24小時營業的,但是商品種類和價格都比一般的超市要高。
7、在德國,每個家庭都需要交電視廣播費
,無論你是否觀看電視,這是一種強制性的收費。
德國的社會現象
在德國生活的社會現象,無論是從經濟、文化、建築、還是生活方式等方面,都能感受到德國社會的獨特氣息。以下是我對德國社會現象的一些觀察和理解。

1、關於出行方式。
德國的大城市裡,計程車和警車通常是奔馳和寶馬等車型。這主要是因為奔馳是德國本土的汽車品牌,而且奔馳會為計程車司機提供大幅度的優惠。
2、德國的家庭基本上都擁有自己的汽車,只有在旅遊或出行不便的情況下才會選擇打車,因此計程車在德國成為了相對高端的服務,計程車起步價是3.4歐元,每公里1.79歐元。
3、需要指出的是,在德國,他們通常稱奔馳為戴姆勒或梅賽德斯,奔馳在德國人眼中被視為老年人的車,所以年輕人和喜歡運動的人更傾向於選擇寶馬或者南歐的汽車品牌。
4、關於公共設施和服務,德國在許多方面,無論是硬體設施還是軟體服務,如網際網路、通信行業、手機等方面都相對落後。例如,很多三四星的酒店沒有空調,房間沒有網路,交通工具和系統也沒有國內的發達。

5、但是,儘管德國在一些現代科技和設施上相對落後,但他們在殘疾人輔助設施上的投入卻讓人印象深刻。路上經常能看見殘疾人,大多數公寓、公共場所都有殘疾人輔助設施,很多矮樓層老房子,也有簡易輪椅梯,可以利用現有樓梯安裝。
而且德國人對殘疾人的照顧是落實到法律層面的,很多企業,因為僱傭有殘疾人,除了能享受各種補貼之外,其客戶也不敢輕易轉移他們的訂單。
6、關於建築風格,德國除了首都和法蘭克福有較多高樓大廈外,其他地方的建築都比較低矮,常見的是三四層建築,很多帶有歲月的痕迹,顯得陳舊。

7、關於垃圾分類和回收制度在德國得到了嚴格的執行。
在大多數城市,環衛工人每周只收一次垃圾,垃圾被分為有機物、包裝袋、廢紙、玻璃和特殊垃圾等幾大類,相應的垃圾箱被放置在每個社區。
而在超市購物後,是不提供塑料袋的,顧客需要購買袋子,一個在0.5元到1歐元,如果你不想買又沒有帶購物袋,一般窗邊會有紙袋免費提供。
購物車也採取了"押金"的方式,投入1歐元才能使用,而這1歐元在歸還購物車後會被退還。

德國人的生活方式。
在德國生活的效率相對較低,例如看病需要預約,裝空調也需要等待很長時間,甚至理髮也需要提前一兩天約定時間。
很多德國人不在意別人眼光,例如對於身材大碼的女性,她們著裝都很合身且時尚,雖然身材大碼,臉上也流露出自信。
最後,德國生活的經驗告訴我,當地氣候是非常不穩定的,一日內可能會同時遇到烈日、下雨和冰雹,這導致我在回國後還會在包里隨時攜帶一把傘。
北德的氣溫相對較暖和,而南德由於被阿爾卑斯山脈環繞,經常受到冷空氣的影響。冬季的德國大雪紛飛,夏季雖有艷陽但早晚溫差大,春秋兩季很短。

德國的交通
一般來說,我們都知道德國的Autobahn
(聯邦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但事實上,這並非絕對。
德國高速公路的部分時段和路段實際上是有限速的,電子標識牌會根據天氣和交通狀況實時更新。
德國人並不太受這些限制的影響,通常都會超速。
在大雨大霧的天氣下,限速可能降至100-120公里/小時,大多數德國人仍然會以150-160公里/小時的速度駕駛。
不過,德國高速不收費倒是真的。

許多人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德國的公共運輸系統並沒有設立檢票閘機,你只需要購票後直接上車就行。
但是,有制服或便衣檢票員隨機查票,如果被發現沒有購票或持有無效車票,將被罰款並記錄證件信息。
罰款金額在60歐元左右,但各個州的具體金額可能會有所不同。
德國在硬體措施有硬傷,火車速度比想像中慢很多,連IC的火車時速最高只有160公里,平均100公里不到,關鍵是價格還蠻貴。

在德國,他們實行一種被稱為「拉鏈原則
」的交通規則,即在車流交錯的情況下,車輛應按照先到先行的原則行駛。這種規則在德國被執行得非常好,而且在駕駛考試中也會涉及到。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人開車遇到自己優先的路口是絕對不會減速的,如果有人違反這個原則,後果可能會非常嚴重。
此外,德國人基本不鳴嘀、不閃燈,有的話基本上就一個意思——「罵人」。
還有很多德國人嫉惡如仇,如果看到你開車逆行或實驗安全不到位,會有人過來指責你。
德國的人文
在德國,人們之間的交往非常直接,例如,在學校或工作場所,你可以直接用上司或教授的名字稱呼他們,而不需要使用任何尊稱。此外,你也不需要幫助上司做任何非工作相關的事情,只需要專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這種工作環境,使得職場關係非常簡單和輕鬆。
在德國,人際關係中的禮尚往來也有其獨特之處。德國人傾向於AA制
,這使得人際關係中的壓力大大降低。比如在聚會或慶祝活動中,德國人通常會提前發布一份清單,列出他們需要的禮物,並附上購買連結。
只有我一臉懵逼,還可以這麼直接的嗎?但他們認為這使得贈禮變得十分方便,同時也避免了重複的或者不需要的禮物。
談到德國人的性格,許多人可能會提到他們的嚴謹和規矩。德國人認為正確的事,他們會堅持到底,無論他人怎麼說。
這一點在他們的道路交通規則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例如,如果有汽車想要佔用自行車道拐彎,而這個時候恰好有一個騎自行車的人,那麼他們會堅決地站在那裡,不讓汽車過去。
這可能看起來有些固執,他們的認死理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如果不堅持自己一貫認為對的做法,而換一種做法,就會非常笨拙,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
然而,雖然德國人嚴謹和認真?
我不這麼認為,因為他們很多時候腦子一根筋,沒有彈性似的。
他們的思維方式可能更偏向於一步一個腳印,一件事一件事來做,這可能使得他們在處理多任務時顯得有些呆板。
例如,當他們專註於查看郵件或整理文件時,可能無法同時和你進行交談。這並不是說他們不擅長多任務處理,而是他們更傾向於一次專註於一項任務。
不像中國人是多執行緒的,可以一邊發郵件一邊聽你傾訴,同時幾個人一起聊天。
最後,我想談談的是德國人的守時觀念。儘管我們常常聽說德國人非常守時,但實際上,這並不總是正確的。
在我接觸的德國人中,我也見過忘記約定、臨時取消計劃、甚至遲到一個小時的情況。同樣的,雖然德國的公共運輸也常常會出現晚點或取消的情況。根本沒發現守時守規矩是他們的一個特點。

德國的福利
1、教育。從幼兒園到中學,所有的學費都是免費的,甚至包括餐費、教材、文件和練習冊。對於大學教育,德國沒有像高考制度,他們實行的是申請制度。只要成功通過申請,任何人都有可能進入大學。
而且,公立大學的學費也是全免的。 雖說優秀的學校在德國基本都是私利的,費用也很高。但是有健全的獎學金制度和勤工儉學制度,以及學生的基本生活保障福利,把這些算進入,德國的中低收入家庭也能負擔得起。
2、醫療。德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完善,所有有工作的人都必須繳納醫保。醫保費用通常是收入的14.6%,僱主負責支付其中的一半。
雖然這個費用可能看起來很高,但是醫療保險的好處在於,你可以在任何公立醫院享受免費的醫療服務。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
3、育兒金。對於有孩子的家庭,德國政府也提供了豐厚的補貼。每生一個孩子,德國政府都會給予1000歐元的補助,如果家庭中的孩子越多,這個補貼也會越高。
此外,州政府還會為每個孩子提供近400歐元的兒童金,這個補貼可以領取18個月。
4、失業金。對於失業的人,德國也有相應的保障。家庭每個月可以獲得約900歐元的救濟金,而單身失業者每月也可以領取大約700歐元。如果是短期失業,例如失業後的一年內,還可以領取到之前60%的收入。
德國對窮人的福利較好,只要有工作,一般都能買得上房子和車子,過上壓力較小的生活。但對高收入者的就不一樣了,比如年收入25萬歐元以上,需要繳納45%的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