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9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德國工作是什麼體驗?
1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3
2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3

坐標柏林,普通員工。

我都要摸出鯨魚來了。。。

如果說國內高考用掉了120%的努力,在國內準備法考

用了110%的努力,在德國研究生畢業需要90%的努力,在德國找工作需要80%的努力。

那麼在德國工作分兩種吧

上項目/在試用期這種時候大約需要40%的努力

不上項目且試用期過了的時候差不多你用10%的努力去做就行了。

然後每天還有例會,例會的時候大家說說自己都做了什麼,你會發現即使你只用了10%,還是比同組的小夥伴多100%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捲起來,那就只能卷到管理層

去了。

但是管理層拼的不是技術,而是策略。這玩意兒就很難搞了,因為你需要跟其他部門打好關係,大多數時間都用來開會/說話/了解彼此。除非真的喜歡社交,否則的確很令人不悅。



作者:四處張望的打工人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303938349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4

作者:波爾德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195124720989186528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雖然我這幾年沒少黑德國,平心而論,在德國上班還挺安逸的。

工作時間最多每周40小時,法定節假日本來就多,還有每年30天帶薪假。病假產假育兒假也給的慷慨。

工作氛圍以和氣為主。大家都是打工仔嘛,一起歲月靜好,一起摟錢才是正道。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公司不要完犢子。

我是搞AI的,博士畢業後進入了一家自動駕駛公司。工作內容恰好銜接博士課題,工作量略高,工資超出我預期。同事來自全世界,都很優秀,每周都能整出新花樣。

公司和我家不在一個城市,去辦公室要輾轉兩個小時。冬天早上七點,門外一片漆黑,零下十度冒雪步行去火車站,我足下生風。在火車上還興緻勃勃在slack上和北美的同事探討問題。那時候覺得生活和工作都充滿了希望。

好景不長。我幹了不到一年,公司突然決定關停整個德國辦公室(也是歐洲唯一辦公室)。我們一兩百號人面臨失業。公司給了四個多月緩衝期,工資照發,自己愛幹嘛幹嘛去。四個月後就要徹底關門。

2024到2025交替之際,我被迫開啟新一輪的找工作之旅。不意外地發現就業市場比一年前我剛畢業的時候更差。德國的自動駕駛行業已經黃的差不多了。一部分startup還在招人,一個崗位幾百人投,待遇也不行。別的AI領域也沒好到哪裡去。

同時領英上開始有美國公司主動找我。我忽然尷尬地發覺我跨過大海去找美國的工作原來比在德國更容易。

一個月後我拿到兩個offer:



一家七個人的德國startup。承諾年薪八萬三千歐。但是有三個月試用期,期間只給法定最低工資。我拿到offer忍了很久才沒去領英上掛人。
一家業內知名的美國公司。第一年總包二十六萬刀。幫我解決O1簽證,還有搬家費和簽字費。

這就是德國現在的尷尬之處:



因為裁人困難,公司遇到困難後,要麼鎖死招聘,要麼關門拉倒。
如果你現在在德國有一份工作,那你大機率還是可以繼續躺平。但是如果你公司完犢子了,或者你剛畢業,你將感受到地獄般的就業環境。
高新技術產業萎縮的厲害。網際網路,AI,晶片//chip,新能源等行業明顯落後世界先進水平。
德國本土企業開不出有國際競爭力的工資。也提供不了太多新崗位。

還是以自己的故事收尾:我原來的公司後來給我了一個美國的崗位。我於是拒絕了上面兩份offer,帶著老婆和兩隻貓,萬里迢迢投奔老東家。

我在德國生活了快九年了,對這地方還是有點感情的。但我也見證了德國的一步步衰退。

我不知到能在美國生活多久。我可能會再次回到德國,也可能永遠不會。


4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4

Rich:


每天摸魚的體驗

他們那個績效,每個中國人都可以翻一倍

他們還自我感覺良好,整天迷之自信

不過企業做的是真的好,穩紮穩打,堅持不懈

總結下就是:德國員工配不上德國企業,中國企業配不上中國員工

5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6

作者:十眼黑羊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326152324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醫療器械相關

今天頂頭boss來盤預算,在工位上摸一會兒魚( •︠ˍ•︡ )

剛畢業的時候在博世,負責檢測、評估、規範化審查、上下游溝通,早七下午三下班的那種,因為是新人而且我們部門工作時間和其他部門有時差所以一直處於摸索學習狀態,工作強度適中,冬天還好,夏天下班以後還有六個小時天還亮著有點難適應。

第一年末去了拜耳近似的崗,薪資沒漲但是多了筆很不錯的住房補貼,早九下午五,工作強度屬於上班時摸,下了班反而來勁了想干點活,這段時間是把可用的加班額度用滿了的。直屬領導表示喜聞樂見,不超時不違規怎麼舒服怎麼來就行。當時遇到的這位小老闆人太好了,是在德國對我最好最好的人。

第四年初離開拜耳進了諮詢公司,綜合收入高了一大截,這就開始忙了,當時所在的組接的活大部分來自中國,我承接主要溝通職能,基本工作節奏是早九下午五,但是!加班到晚九晚十也逐步開始多了起來,因為德國嚴控每周工作時間,後面工作時間就逐步變成每周有那麼一兩天早5甚至早4早3起來在家和國內開視頻會議,開完我整理打包好發給組內對接的同事(那老哥比我晚起一小時左右)然後去再咪一會兒,中午吃完午飯1-2點再進辦公室,國內的甲方加班得非常狠,有時候這邊17點國內23點了他們才下班,堆積的問題比較少的話這邊可以同步下班,甲方下班前又甩了一堆問題過來的話我就一邊在工位上審查法規整理文檔,一邊陪著德國這邊主力幹活的人再加會兒班,然後按著每天8小時份額再扣除我早晨在家辦公的時間,湊夠了工時又沒緊急案件的話我就先回家了。諮詢公司這幫德國佬加班起來是很拼的,最晚干到個德國午夜的我也是只在諮詢公司見過,基本上就是這邊幹完活,國內那邊剛起床就收到反饋郵件,轟轟烈烈干一上午午飯前如果有東西的話再反饋給我,我生物鐘差不多也是21-22睡,3-4點起來看下郵箱,有活就幹活,沒活就抱著pad躺陽台躺椅上一邊玩遊戲一遍看日出,能咪就咪一會兒。收入裡面除了加班工資還有一筆相當可觀的夜班補貼(德國在晚上工作超兩小時就算是夜班)。

不過疫情以來國內的單少了一些,德國這邊各種成本上來了我們也逐步開始一周內要「自願」居家辦公一天甚至更多,然後這邊項目經理在項目進行到一半以後原地漲價的情況也不罕見,當然國內有時候更狠,打款周期從3331變成0091 0181 1171也不是沒有的事。如果甲方不是國內而是美國那邊的話差不多也是一個工作節奏,無非是要重新排下時間差。至於歐洲甲方.........肉眼可見地迅速凋零.......

有個很要好的朋友在波茲坦做IT,按他的說法是柏林圈裡很多IT公司燈火徹夜通明,裡面的卷王可以做到24小時收到郵件半小時內必定回復........真要收入到位了,很多德國人尤其是30-50歲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堅力量其實是願意加班的,反倒是中低收入群體和年輕人不怎麼樂意卷。

細想一下這個季度我一次晨會都沒參與........我是不是被邊緣化了.......( ‧︠ˍ‧︡ )


6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7

作者:游千界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352124029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學時教我德語的老師說德國人冷漠。
我來到德國的第一天迷路了,站在地下通道發獃, 這時候旁邊一個路過的小姐姐,好像看出我的難處, 問我需要幫助嗎, 把我拉到地圖前指給我看,且英語德語講了一大堆, 她理解我還是不懂,就陪著我走了一段路,陪我等車,等我上車了,她還用德語跟司機說了幾句。 到站了,司機還特意喊我下車。這是我來德國的第一天。

德國的工資水平在歐洲是相當可觀的,統計顯示,在2022年,德國人平均月收入是4100歐元,截止2023年5月,歐元與人民幣匯率是1:7.5,也就是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3.1萬元。

但別高興得太早,這是稅前的工資。由於德國採用的是階梯式稅收制度

,根據收入的多少,稅率在14%到45%之間。

這讓我更加理解了,在德國,高收入也意味著高稅收。所以扣除稅費和其他費用(例如醫療保險)後,實際到手的可支配收入通常不到3300歐元。

當然,這只是平均數,實際的薪資水平會因行業而異。

例如,餐飲行業的服務員和超市的收銀員等較低要求的工作,月薪通常在2000歐元以上。

諮詢業的月薪一般為4500歐元,工程師的平均月薪約為4300歐元。

在所有行業中,醫生的薪資最高,月薪通常在7000歐元以上,而公職人員的月薪則在3000至7000歐元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德國的最低時薪標準是每小時13歐元,折合人民幣約為93.7元,這為保障工人的最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了保障。

德國的工作制度

在工作模式上,德國採用的是雙休制

,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八小時,總的一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0小時。

在德國,沒有"996"工作制,基本上不允許加班。我發現,德國人看重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們強調的是工作效率,而不是工作時間的長短。

下班後,你很難在辦公室里找到人。

而由於德國的假期多,實際上,上班族的平均每天工作時間不足6小時。

我發現,工會在德國不僅保障員工的權益,也為員工提供了一種聲音和表達自己意見的途徑。

例如:在德國,如果有員工懷孕,工會就必須進行安全評估,以確保孕婦的安全。

員工在產前六周和產後八周都可以申請產假

,在此14周產假期間,僱主必須支付全額工資。

而產後的12-14個月,員工可以選擇是否返回工作,或者選擇領取65%的工資作為帶薪產假

,最高金額不超過1800歐元。

即使這對於高薪人群來說可能會有一些損失,也遭到了很多人訛病,但確實體現了對產婦的保護和對家庭的尊重。

其次,員工請病假的時候,前六周內,可以向僱主領取全額工資。如果病假超過六周,則由醫療保險支付60%的工資。

閒暇時間比較多,經常會討論去哪裡度假,周末去哪裡玩。這也是為什麼一到周五下午,德國的高速公路上就會看到各種旅行車或房車,後面還掛著摩托車、小艇等。

我記得有一次,我在辦公室里無所事事,結果卻被德國同事勸退。認真地告訴我,如果我不離開,經理可能會因為工會的人找他麻煩而陷入困擾。

德國的消費水平

如果你在餐館吃三餐,一頓工作午餐大約在15至30歐元。

如果你自己做飯,去超市購買食材。2斤五花肉大約3.5歐元,一斤普通牛肉大約是4歐元,1升鮮牛奶是0.7歐元等等。

如果你的飲食包括零食和水果,按照寬鬆的消費計算,一個月300歐元就能搞定,如果更節儉一些,150至200歐元就足夠。

住宿方面,我發現租一個普通的一房一廳,加上網路費用,供暖,水電費用,大約是在500歐元。德國的租賃法規保護了租戶的權益,無良房東無法隨意提高租金或要求你隨時搬家。

在交通方面,公交車和火車,一個月的費用在90歐元左右。

如果你自己開車,費用會稍高,大約200歐元左右。

停車每小時大約2歐元,停車時間越長價格越高,如果停車時間超過一定時間,價格就不再增加了。例如,停8小時和停24小時的費用差不多。

非市中心的景區和小鎮的停車費用較低,反而停車時間越長,價格越低,一般停滿一天也不超過10歐元。付費全都是自助的,無論是否支付,是否超時,都沒有人會管,全靠自覺。

德國的飲食

我發現德國人喜歡吃酸菜,味道和我國東北的酸菜非常相似,讓我有種親切的感覺。酸菜在德國超市裡以裝的形式出售,每袋價格大約一歐元,一袋足夠炒兩盤中式菜肴。

以前知道德國以啤酒和香腸聞名,到了德國才知道原來德國各地都有特色,那真是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品種之多,讓人眼花繚亂。尤其是超市的肉類區域,一半都是各種各樣的香腸,紅的、白的、黑的、黃的,長的、短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

中國人的胃可能會有些適應不了德國的美食(如果真的有美食),那些食物吃個一周還行,過後就不想吃,就非常想念國內的各種美食。最出名的豬肘,和我們的肘子沒法比。

在飲品方面,德國人喜歡喝啤酒,但也超級喜歡喝可樂,當水喝的那種。喝礦泉水時,選含有氣泡的,鈉含量偏高,喝多了會感到口渴。

因此,每次購買礦泉水時,我都會仔細查看配料表,選不含碳酸的。

德國的生活

1、德國最大的民間節日是十月啤酒節,儘管它實際上在九月中旬開始,持續到十月的第一個星期日 。

2、過去的幾年裡,中國的「加拿大鵝」、「魔音」、「名表」等商品在德國非常受歡迎。甚至有一些德國人專門組織團隊去中國購買這些產品。

3、在德國,幾乎所有的飲料瓶都有押金。不論是塑料瓶還是玻璃瓶,一律0,25歐。每個超市都有專門的瓶子回收機,方便退還瓶子,獲取押金。

4、德國的生活成本相對較高,幾乎沒有免費的東西。即使是在餐廳,桌面上的麵包也是要收費的。一些餐廳甚至會對白水收費。公共洗手間也需要付費,無論是在麥當勞還是車站。

5、在餐廳就餐時,需要支付5%-10%的小費。如果是在櫃檯點餐,就不需要付小費。叫外賣時,需要給送餐員10%的小費,打車時也大約需要支付10%的小費。

6、德國的工作日和節假日制度也有其獨特之處。

周日和節假日時,商店和超市都不營業。到了晚上八九點,街道上就很少有人,連餐廳都難以找到。

外賣有送到十點,可是就那幾種,關鍵是派送的時間太長,一個小時以上屬於正常現象。

萬一需要買吃的應急,只能去加油站的便利店,那裡是24小時營業的,但是商品種類和價格都比一般的超市要高。

7、在德國,每個家庭都需要交電視廣播費

,無論你是否觀看電視,這是一種強制性的收費。

德國的社會現象

在德國生活的社會現象,無論是從經濟、文化、建築、還是生活方式等方面,都能感受到德國社會的獨特氣息。以下是我對德國社會現象的一些觀察和理解。

1、關於出行方式。

德國的大城市裡,計程車和警車通常是奔馳和寶馬等車型。這主要是因為奔馳是德國本土的汽車品牌,而且奔馳會為計程車司機提供大幅度的優惠。

2、德國的家庭基本上都擁有自己的汽車,只有在旅遊或出行不便的情況下才會選擇打車,因此計程車在德國成為了相對高端的服務,計程車起步價是3.4歐元,每公里1.79歐元。

3、需要指出的是,在德國,他們通常稱奔馳為戴姆勒或梅賽德斯,奔馳在德國人眼中被視為老年人的車,所以年輕人和喜歡運動的人更傾向於選擇寶馬或者南歐的汽車品牌。

4、關於公共設施和服務,德國在許多方面,無論是硬體設施還是軟體服務,如網際網路、通信行業、手機等方面都相對落後。例如,很多三四星的酒店沒有空調,房間沒有網路,交通工具和系統也沒有國內的發達。

5、但是,儘管德國在一些現代科技和設施上相對落後,但他們在殘疾人輔助設施上的投入卻讓人印象深刻。路上經常能看見殘疾人,大多數公寓、公共場所都有殘疾人輔助設施,很多矮樓層老房子,也有簡易輪椅梯,可以利用現有樓梯安裝。

而且德國人對殘疾人的照顧是落實到法律層面的,很多企業,因為僱傭有殘疾人,除了能享受各種補貼之外,其客戶也不敢輕易轉移他們的訂單。

6、關於建築風格,德國除了首都和法蘭克福有較多高樓大廈外,其他地方的建築都比較低矮,常見的是三四層建築,很多帶有歲月的痕迹,顯得陳舊。

7、關於垃圾分類和回收制度在德國得到了嚴格的執行。

在大多數城市,環衛工人每周只收一次垃圾,垃圾被分為有機物、包裝袋、廢紙、玻璃和特殊垃圾等幾大類,相應的垃圾箱被放置在每個社區。

而在超市購物後,是不提供塑料袋的,顧客需要購買袋子,一個在0.5元到1歐元,如果你不想買又沒有帶購物袋,一般窗邊會有紙袋免費提供。

購物車也採取了"押金"的方式,投入1歐元才能使用,而這1歐元在歸還購物車後會被退還。

德國人的生活方式。

在德國生活的效率相對較低,例如看病需要預約,裝空調也需要等待很長時間,甚至理髮也需要提前一兩天約定時間。

很多德國人不在意別人眼光,例如對於身材大碼的女性,她們著裝都很合身且時尚,雖然身材大碼,臉上也流露出自信。

最後,德國生活的經驗告訴我,當地氣候是非常不穩定的,一日內可能會同時遇到烈日、下雨和冰雹,這導致我在回國後還會在包里隨時攜帶一把傘。

北德的氣溫相對較暖和,而南德由於被阿爾卑斯山脈環繞,經常受到冷空氣的影響。冬季的德國大雪紛飛,夏季雖有艷陽但早晚溫差大,春秋兩季很短。

德國的交通

一般來說,我們都知道德國的Autobahn

(聯邦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但事實上,這並非絕對。

德國高速公路的部分時段和路段實際上是有限速的,電子標識牌會根據天氣和交通狀況實時更新。

德國人並不太受這些限制的影響,通常都會超速。

在大雨大霧的天氣下,限速可能降至100-120公里/小時,大多數德國人仍然會以150-160公里/小時的速度駕駛。

不過,德國高速不收費倒是真的。

許多人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德國的公共運輸系統並沒有設立檢票閘機,你只需要購票後直接上車就行。

但是,有制服或便衣檢票員隨機查票,如果被發現沒有購票或持有無效車票,將被罰款並記錄證件信息。

罰款金額在60歐元左右,但各個州的具體金額可能會有所不同。

德國在硬體措施有硬傷,火車速度比想像中慢很多,連IC的火車時速最高只有160公里,平均100公里不到,關鍵是價格還蠻貴。

在德國,他們實行一種被稱為「拉鏈原則

」的交通規則,即在車流交錯的情況下,車輛應按照先到先行的原則行駛。這種規則在德國被執行得非常好,而且在駕駛考試中也會涉及到。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人開車遇到自己優先的路口是絕對不會減速的,如果有人違反這個原則,後果可能會非常嚴重。

此外,德國人基本不鳴嘀、不閃燈,有的話基本上就一個意思——「罵人」。

還有很多德國人嫉惡如仇,如果看到你開車逆行或實驗安全不到位,會有人過來指責你。

德國的人文

在德國,人們之間的交往非常直接,例如,在學校或工作場所,你可以直接用上司或教授的名字稱呼他們,而不需要使用任何尊稱。此外,你也不需要幫助上司做任何非工作相關的事情,只需要專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這種工作環境,使得職場關係非常簡單和輕鬆。

在德國,人際關係中的禮尚往來也有其獨特之處。德國人傾向於AA制

,這使得人際關係中的壓力大大降低。比如在聚會或慶祝活動中,德國人通常會提前發布一份清單,列出他們需要的禮物,並附上購買連結。

只有我一臉懵逼,還可以這麼直接的嗎?但他們認為這使得贈禮變得十分方便,同時也避免了重複的或者不需要的禮物。

談到德國人的性格,許多人可能會提到他們的嚴謹和規矩。德國人認為正確的事,他們會堅持到底,無論他人怎麼說。

這一點在他們的道路交通規則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例如,如果有汽車想要佔用自行車道拐彎,而這個時候恰好有一個騎自行車的人,那麼他們會堅決地站在那裡,不讓汽車過去。

這可能看起來有些固執,他們的認死理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如果不堅持自己一貫認為對的做法,而換一種做法,就會非常笨拙,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

然而,雖然德國人嚴謹和認真?

我不這麼認為,因為他們很多時候腦子一根筋,沒有彈性似的。

他們的思維方式可能更偏向於一步一個腳印,一件事一件事來做,這可能使得他們在處理多任務時顯得有些呆板。

例如,當他們專註於查看郵件或整理文件時,可能無法同時和你進行交談。這並不是說他們不擅長多任務處理,而是他們更傾向於一次專註於一項任務。

不像中國人是多執行緒的,可以一邊發郵件一邊聽你傾訴,同時幾個人一起聊天。

最後,我想談談的是德國人的守時觀念。儘管我們常常聽說德國人非常守時,但實際上,這並不總是正確的。

在我接觸的德國人中,我也見過忘記約定、臨時取消計劃、甚至遲到一個小時的情況。同樣的,雖然德國的公共運輸也常常會出現晚點或取消的情況。根本沒發現守時守規矩是他們的一個特點。

德國的福利

1、教育。從幼兒園到中學,所有的學費都是免費的,甚至包括餐費、教材、文件和練習冊。對於大學教育,德國沒有像高考制度,他們實行的是申請制度。只要成功通過申請,任何人都有可能進入大學。

而且,公立大學的學費也是全免的。 雖說優秀的學校在德國基本都是私利的,費用也很高。但是有健全的獎學金制度和勤工儉學制度,以及學生的基本生活保障福利,把這些算進入,德國的中低收入家庭也能負擔得起。

2、醫療。德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完善,所有有工作的人都必須繳納醫保。醫保費用通常是收入的14.6%,僱主負責支付其中的一半。

雖然這個費用可能看起來很高,但是醫療保險的好處在於,你可以在任何公立醫院享受免費的醫療服務。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

3、育兒金。對於有孩子的家庭,德國政府也提供了豐厚的補貼。每生一個孩子,德國政府都會給予1000歐元的補助,如果家庭中的孩子越多,這個補貼也會越高。

此外,州政府還會為每個孩子提供近400歐元的兒童金,這個補貼可以領取18個月。

4、失業金。對於失業的人,德國也有相應的保障。家庭每個月可以獲得約900歐元的救濟金,而單身失業者每月也可以領取大約700歐元。如果是短期失業,例如失業後的一年內,還可以領取到之前60%的收入。

德國對窮人的福利較好,只要有工作,一般都能買得上房子和車子,過上壓力較小的生活。但對高收入者的就不一樣了,比如年收入25萬歐元以上,需要繳納45%的稅。

7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7

作者:咩咩咩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316514329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背景介紹

國內機械本,德國機械碩,畢設自動駕駛+神經網路,績點尚可。20年底畢業,想轉行做軟開,21年初隨緣進入一家中國公司做技術支持,沒前途+工作無聊+瘋狂加班+工資一個月稅前3k => 4個月之後跑路。開始自學Java,21年底進入一家德國大型電信公司工作至今。

個人經歷

德國工作的體驗要看你的公司,如果是中國人的公司,那就和在國內工作沒什麼區別,合同基本都有固定時間一般是2年,工資偏低,壓榨員工嚴重。 在德國的中國公司工作,除非你想體驗一下生活,或者有自己的目的工作一段時間之後跑路,或者就想跟著一起開拓德國市場,否則一般不要去嘗試,不如直接回國。

對於德國公司,也要看規模,小公司普遍工資不高,合同一般也有期限,但是由於小公司普遍缺人,所以招人上來說會比較寬鬆一些。我之前拿到過兩個小公司的合同,工資都是48k/年,年假25天,感覺不合適都拒了。

德國的中大型公司要求相對會高一些,對於剛畢業的學生非常的不友好,但是有了一定的工作經歷會好很多。

我們部門是敏捷開發,每兩周一輪Sprint,雖然Sprint開始會有制定計劃,可是即使沒有完成Team Leiter也不會有什麼責怪,大致了解下情況繼續做下去就好了,我們經常出現計劃21個點但是最後只完成10+點。這樣來看可以說沒有什麼項目以及工作壓力,工作相對自由。我問過Team Leiter,他說如果項目緊張也會有加班要求,可是我至今從來沒遇到過。

工作時間40h/周只要大概滿足就好,沒有打卡,但是需要填寫工作時間和項目的分配表格(我感覺所有人都是亂寫的)。上下班時間也是非常自由,有的同事每天9:30之後到辦公室,晚上6點多走,也有的早上8點到,下午4點走,只要開會的時候人在,其他時候去看個牙醫,拿個快遞都不是問題。

每周兩天home office,最近員工問卷調查,大家對此非常不滿,之後很可能增加home office天數。病假30天公司支付全額薪水,之後需要保險公司承擔。病假單次超過2天需要出具醫生的診斷書(同事90%病假都是2天以內),感覺Team Leiter請病假次數最多,尤其周一可能一年中有接近10天,甚至被同事直接問他你周末都在幹嘛。

工作氛圍良好,管理相當扁平,Team Leiter沒有任何架子,幾乎從未見他發火噴人,整個公司所有人不能說「您」都要稱呼「你」,而且要直呼firstname(公司規定),即使是公司的高管。

缺點就是工資和上升空間了,德國的工資在歐盟處於上游,可是和美國瑞士澳洲新加坡比還是差了一截,而且稅很重,單身可以達到40%左右。上升空間也有限,經常會聽到德國工程師的天花板是年新稅前10W歐左右,可是最近也能聽到一些大10幾萬的年新甚至20多萬。

大公司想要裁員要提前至少3個月,而且員工工作時間越久,裁員所需的時間就越長,而且給的補償也要相應的提高。在這種環境下,德國工作很多人都選擇躺平,可以類比國內的公務員。

如果是奔著錢,那還是別來德國(歐洲都別來,瑞士除外),美國的工資能把德國爆成渣。但是歐洲的優點也很明顯,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很不錯,假期很多。每年8月份義大利西班牙希臘人滿為患,希臘隨便找個海島玩個1周,簡直不要太爽。


8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7

作者:好名字都被註冊了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308275658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國內211畢業,期間去新加坡交換了半年,然後本校保研了,讀了半年發現沒啥意思,就自己申請出國都碩士了。本科期間就考了一個托福,加上德國有親戚在,就簡單選擇來德國了。

2008年來德國開始都碩士,方向機器人自動控制技術,2010年底完成論文,結果金融危機還沒簡述,實在找不到工作,就在北德找一個博士位置,方向機電控制方向,主要是氣壓液壓及系統的控制應用。

德國讀博是有工作崗位的,所以這段在德國也被認為是工作經驗。2014年完成博士論文後,在研究組當了個實驗室小隊長,主要負責帶帶碩士,博士生及一些企業項目的申請工作。干到2016年中,發現自己水平肯本做不了科研,果斷換工作去工業圈了。

大學合同結束接著就開始在德國IAV GmbH (德國汽車技術服務公司 Dienstleister) 開始工作,入職職位功能安全高級工程師,入職年薪70k多點,主要負責戴姆勒乘用車及商用車的動力域的功能安全開發。公司有完整的入職培訓內容,項目里也分配了個同事帶3個月。頭是個中國人,對我也比較照顧。6個月項目上手,1年後開始獨立負責項目。期間也談過漲薪和向上發展的意願。後來也進了管理培訓序列。但受疫情影響,公司項目少了很多,很多談好的內容也無法實現。就選擇跳槽了。在德國的Dientsleister工作還是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的,從技術開發,實現到專案管理。同事也都不錯,相對也年輕化。 不過在這裡工作一輩子就不推薦了。項目基本都是重複的,除非你在公司內部調崗。做幾個項目後,基本就是流程上的重複工作了。在Dienstleister福利不是很多,也沒有bonus,所以年收入基本就是合同上寫的,一周工作37小時,帶薪假期30天每年。加班可以選擇要錢還是要假期。基本德國公司都是這個樣子

2021年初開始投了幾個OEM,後來選擇了中國一個出海的Start-up。主要有回國計劃,正好可以在海外先適應一下國內的工作文化。職位類似一個小組長,可以帶幾個人,業務設計出海相關的所有事項。主要是協助國內同事完成出海這件事吧。跟技術上關係不大。幹了10個月吧,真心學到和看到不少的騷操作。見了世面,認識到車其實還可以那樣的造。雖然在國外,工資的確是提高已一些。但工作壓力還是明顯要高於德國企業的。時間上也沒有保證,隨時都是standby。感覺最舒服的地方就是可以說中文。所以在公司內部,聽的明白,交流的明白也死的明白。這點其實挺重要的。10個月左右,幫公司完成需要我完成的工作後,就自己決定離開了。雖然放棄這個機會也比較可惜,不過感覺一直不做技術工作,會慢慢被行業淘汰掉的。這主要跟自己的發展方向不太一樣。

2022年中旬回到了德國北部某OEM,又回到德國典型的工作環境模式,一切都慢下來。一周固定工作35+5。下班也沒人找我,有足夠的時間陪家人。因為上一個工作時間不長,所以工資基本就漲了一點點。福利比Diensleister要好很多。除了工資還有一些其他的補貼。我所在的組工作壓力不大,閒同時工資還不錯,整體就算是養老模式了。除非往管理層進步,否則收入也不會有啥變化了。目前也沒有能力進入管理序列。先工作幾年攢攢資質。

總結就是,德國工作在汽車行業研發崗整體還是收入不錯的,至少是能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但這個收入也就是自己夠用了,補貼父母或者是其他投資的話,這點錢還是比較捉襟見肘的。但考慮到德國的工作時間,節奏和強度。這個收入的性價比,還是比較不錯的。


9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8

作者:行者無疆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287948550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背景:留德10年(碩士+博士,工作),在德國老牌工業巨頭和美科技企業共有5年工作經驗,IT高級研發工程師。基本語言水平TestDaF 19分,TOEFL 106分。

Disclaimer:下面的回答我盡量客觀公正,主要落腳點在工程技術相關工作上。

優勢



很好的WLB,極好的工作保障(工作時長,加班補助,裁員可能性低等),工作環境舒適(生活安全,福利好,自然環境美,德國周圍好玩的東西很多)
同事之間有舒適的距離,大家對工作負責/關係簡單。因為整體上摩擦相對小/工作方式基於事實和流程,不必要的內耗較少
傳統工業和製造業紮實,在高端製造/化工/汽車等多個賽道非常穩健、機會多。在這個賽道上德國工資非常高(全球範圍內比較),非常適合讀相關專業的同學。

劣勢



歐洲是有很強民族認同感的地區。所以長期生活工作有明顯的本族/外族人的區分感。 華人的職場機會和影響力明顯低於國內和北美。
大部分崗位期望員工說德語。這對工作移民很不利。當然在徳的中國或美國企業另當別論。
對新技術和科技接納、適應速度太慢。IT產業和美中比差距非常明顯 (機會,人才密度,薪資待遇各個方面)。 德國在這個賽道很難吸引到具有全球視野的高端人才,在德國從事相關方向的人才容易被undervalued。所以,我觀察到很大一部分中國留學生畢業就回國工作人員,亦有一些優秀博士生人才引進到美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個德國智庫2022年12月發布的德國人工智慧人才報告 Deutschland als KI-Standort: Destination oder Drehscheibe(德英雙語)- TL;DR: 德國培養的博士生很大一部分都被瑞士和美國吸走,中國博士生畢業極少數會留在德國工作。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8

作者:Albert Zweistein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296728293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挺出乎我意料的,之前沒想到,很多國內的朋友對德國工作感興趣,也有很多小夥伴來諮詢我關於德國工作留學的事情,於是決定動用自己認識朋友們的一點力量,從各個方面總結匯總一下在德國工作的體驗,供大家參考,因為大家不是都馬上有時間給我寫反饋,所以會持續更新,爭取多收集一些。也非常非常感謝給我提供信息的大家 :)

因為自己去年剛剛畢業,工作不到一年,所以認識的小夥伴們也基本情況類似,工作時間大部分是6個月到2年之間,算是Berufseinsteiger吧。


首先說一下我自己

1 . Albert Zweistein

工作行業: 過濾技術 (算是化學化工行業吧)

職位名稱: 項目和發展工程師

工作地點: 科隆附近

工作時間要求: 38h/周,不需要打卡,自己記錄工時,靈活時間,加班時間可以換假期(從未有過加班),每周可以2天home office,需要提前部門內部商量好哪天居家。

年假: 30天,最多可以攢20天到下一年年末,每年有6-7天Brückentag是大家統一休的。

工作待遇: 初始58.4k/年,持續不到一年,2月份半年試用期過後漲了一次,目前大概61.2k/年

滿意點: 工作大部分時間沒有壓力,老闆和同事給我充足的時間去學習和成長,打算讓我入職一整年都處於學習階段 xd,大家都很平等,老闆給工資和漲薪都很大方,每個月月末前一周發工資,很準時,離家近,2.5公里左右。

不滿意點: 整體來說很少吧,就是有時候太閒了,被迫摸魚,可能有些小夥伴覺得凡爾賽,但是摸魚的痛苦只有經常摸的才明白 。

未來規劃: 目前對各方面都比較滿意,先努力工作再說吧。

更多我的工作體驗和日常在小紅書賬號里,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知乎同名。


2. 搬磚小狗

工作行業:機械

職位名稱:機械設計

工作地點:巴符州

工作時間要求:35h/周,每周可以2天home office,不需要打卡,所以也不會積累太多額外時間休假。

年假: 30天+Tarif 的3 或者 6 天。

工作待遇:60k/年

滿意點:工作時間自由,同事好相處

不滿意點:加班太多,流程複雜

未來規劃:在家躺平


3. 需要原石的拉娜

工作行業:汽車製造

職位名稱:汽車電力系統的開發工程師

工作地點:Ingolstadt

工作時間要求:一周35小時,可以homeoffice

工作待遇:IG Metall 研究生最基本檔

滿意點:參與新的電動汽車的電力系統開發;和領導技術交流頻繁,提高自己的認知;可以運用研究生學的內容,特別是畢設研究方向。

不滿意點:拜仁州的口音類似一門新語言;項目結構不夠明確。

未來規劃/整體感受:參與完新項目的整體流程後,想潤去諮詢行業或者潤去美國。


4. 默劇藝人

工作行業:新能源汽車領域 中資企業

職位名稱:物流專員

工作地點:德國東部某城

工作時間要求:每天8小時工作制

工作待遇:工作簽證最低標準

年假: 29天

滿意點:不加班

不滿意點:工資低(12薪);工作氛圍差,沒有團隊意識,相互甩鍋,領導沒擔當,管理制度混亂。

未來規劃:跳槽


5. 萊茵河會飛的魚

工作行業:工程機械

職位名稱:業務經理

工作地點:美因茨附近

工作時間要求:彈性工作時間,每周40H,年假30天,最遲到第二年3月休完前一年的假期

工作待遇:由基礎工資+銷售提成組成, 年薪整體50000-70000區間,看個人KPI完成情況

滿意點:離家近,無加班,各個部門關係緊密,同事老闆關係如同大家庭和諧,互相幫助。

不滿意點:1. 入職培訓體系不太完善

2. 公司內部懶人太多,項目推進進展緩慢

未來規劃:積累行業經驗,跳槽去更好的公司


6. 海拉擼

工作行業:軟體開發

職位名稱: 軟體開發工程師

工作地點: 巴符最南

工作時間:40h/周,home office與否可靈活安排

工作待遇:55k

工作假期:30

滿意點:辦公環境友好,同事相處融洽,上班靈活,假期多

不滿意點:工作地點消費水平高

未來規劃:躺平,跳槽maybe


7. 卡布達

工作行業:汽車

職位名稱:Wissenschaftlicher Mitarbeiter

工作地點:Braunschweig

工作時間要求:沒有硬性要求,一般朝九晚五,整體來說比較靈活,可以自己安排,比如Homeoffice啥的都是自己協調好就行。

工作待遇:TVL 13E

滿意點:

1. 硬體

a) 工作環境很好,各種設施一應俱全,飲料啥的都在大冰櫃里,咖啡隨便喝,都是免費的

b) 有正常的硬體需求,比如說想搞個Webcam啥的跟組長說一聲,基本上立馬就會下單。而且因為是工科,所里不差錢,買啥基本都是頂配。

2. 軟體

a) 整個所的氛圍還不錯,沒有勾心鬥角,項目也都是大家一起合作完成

b) 定期有內部學術交流會,大家會集思廣益,教授也會給予一定的建議或者指導

不滿意點:

1. 平常的科研基本都靠自己自學或者和同事共同想辦法,教授非常忙,不會有空來指導。他一般更關心項目的進度。

2. 不能只專註於自己的方向,也必須兼顧整體項目。所以進度上沒有純學術的博士那麼快,一般都要5年。

3. 食堂太難吃了…

未來規劃/整體感受:

l 目前來說整體感受是不錯的,生活工作能比較好地平衡。

l 適合願意融入德國生活或者願意社交的人,如果只想埋頭於自己的研究然後快速獲得博士頭銜,那麼這種職位不太適Ta。

l 因為入職時間還不長,所以對於未來更多的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情況,希望在項目中發現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內容,然後順利的獲取博士頭銜。


8. 火車俠

工作行業:交通

職業:Wissenschaftlicher Mitarbeiter

地點:Darmstadt

工作時間:40h/周 彈性工作 可homeoffice 一般跟同事協商就好

工作待遇:100% TV E13


該工作的長處:

1.給予新人足夠的學習時間和必要指導(跟教授每周見一次面)

2.資金和物資上的支持比較充足 正當的物料或者軟體需求都會得到滿足

3.同事友好 能及時獲得幫助

4.組內重視團隊建設 定期有內部分享和集體活動

5.自主學習的資源豐富


該工作的短處:

1.需要負責的額外項目和教學任務相比其他組多 自主研究時間有限

2.需要經常出差 去現場 佔用時間

3.本組的博士開題是在第二年年中,基本需要服務五年

4.本組比較新 相關大型設備有限 制度流程有不完善的地方


整體感受:

1.工作生活平衡 有足夠個人時間

2.崗位制博士對社交能力及語言能力要求高, 比較適合經常跟外國人交流的人

3.本人目前也是還在學習期 正在逐步獨立接手項目/教學任務 雖然很有挑戰 但是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


目標:順利找到自己的題目 順利開題 順利畢業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