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9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德国工作是什么体验?
1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3
2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3

坐标柏林,普通员工。

我都要摸出鲸鱼来了。。。

如果说国内高考用掉了120%的努力,在国内准备法考

用了110%的努力,在德国研究生毕业需要90%的努力,在德国找工作需要80%的努力。

那么在德国工作分两种吧

上项目/在试用期这种时候大约需要40%的努力

不上项目且试用期过了的时候差不多你用10%的努力去做就行了。

然后每天还有例会,例会的时候大家说说自己都做了什么,你会发现即使你只用了10%,还是比同组的小伙伴多100%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卷起来,那就只能卷到管理层

去了。

但是管理层拼的不是技术,而是策略。这玩意儿就很难搞了,因为你需要跟其他部门打好关系,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开会/说话/了解彼此。除非真的喜欢社交,否则的确很令人不悦。



作者:四处张望的打工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30393834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3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4

作者:波尔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195124720989186528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虽然我这几年没少黑德国,平心而论,在德国上班还挺安逸的。

工作时间最多每周40小时,法定节假日本来就多,还有每年30天带薪假。病假产假育儿假也给的慷慨。

工作氛围以和气为主。大家都是打工仔嘛,一起岁月静好,一起搂钱才是正道。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公司不要完犊子。

我是搞AI的,博士毕业后进入了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工作内容恰好衔接博士课题,工作量略高,工资超出我预期。同事来自全世界,都很优秀,每周都能整出新花样。

公司和我家不在一个城市,去办公室要辗转两个小时。冬天早上七点,门外一片漆黑,零下十度冒雪步行去火车站,我足下生风。在火车上还兴致勃勃在slack上和北美的同事探讨问题。那时候觉得生活和工作都充满了希望。

好景不长。我干了不到一年,公司突然决定关停整个德国办公室(也是欧洲唯一办公室)。我们一两百号人面临失业。公司给了四个多月缓冲期,工资照发,自己爱干嘛干嘛去。四个月后就要彻底关门。

2024到2025交替之际,我被迫开启新一轮的找工作之旅。不意外地发现就业市场比一年前我刚毕业的时候更差。德国的自动驾驶行业已经黄的差不多了。一部分startup还在招人,一个岗位几百人投,待遇也不行。别的AI领域也没好到哪里去。

同时领英上开始有美国公司主动找我。我忽然尴尬地发觉我跨过大海去找美国的工作原来比在德国更容易。

一个月后我拿到两个offer:



一家七个人的德国startup。承诺年薪八万三千欧。但是有三个月试用期,期间只给法定最低工资。我拿到offer忍了很久才没去领英上挂人。
一家业内知名的美国公司。第一年总包二十六万刀。帮我解决O1签证,还有搬家费和签字费。

这就是德国现在的尴尬之处:



因为裁人困难,公司遇到困难后,要么锁死招聘,要么关门拉倒。
如果你现在在德国有一份工作,那你大概率还是可以继续躺平。但是如果你公司完犊子了,或者你刚毕业,你将感受到地狱般的就业环境。
高新技术产业萎缩的厉害。互联网,AI,芯片,新能源等行业明显落后世界先进水平。
德国本土企业开不出有国际竞争力的工资。也提供不了太多新岗位。

还是以自己的故事收尾:我原来的公司后来给我了一个美国的岗位。我于是拒绝了上面两份offer,带着老婆和两只猫,万里迢迢投奔老东家。

我在德国生活了快九年了,对这地方还是有点感情的。但我也见证了德国的一步步衰退。

我不知到能在美国生活多久。我可能会再次回到德国,也可能永远不会。


4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4

Rich:


每天摸鱼的体验

他们那个绩效,每个中国人都可以翻一倍

他们还自我感觉良好,整天迷之自信

不过企业做的是真的好,稳扎稳打,坚持不懈

总结下就是:德国员工配不上德国企业,中国企业配不上中国员工

5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6

作者:十眼黑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32615232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疗器械相关

今天顶头boss来盘预算,在工位上摸一会儿鱼( •︠ˍ•︡ )

刚毕业的时候在博世,负责检测、评估、规范化审查、上下游沟通,早七下午三下班的那种,因为是新人而且我们部门工作时间和其他部门有时差所以一直处于摸索学习状态,工作强度适中,冬天还好,夏天下班以后还有六个小时天还亮着有点难适应。

第一年末去了拜耳近似的岗,薪资没涨但是多了笔很不错的住房补贴,早九下午五,工作强度属于上班时摸,下了班反而来劲了想干点活,这段时间是把可用的加班额度用满了的。直属领导表示喜闻乐见,不超时不违规怎么舒服怎么来就行。当时遇到的这位小老板人太好了,是在德国对我最好最好的人。

第四年初离开拜耳进了咨询公司,综合收入高了一大截,这就开始忙了,当时所在的组接的活大部分来自中国,我承接主要沟通职能,基本工作节奏是早九下午五,但是!加班到晚九晚十也逐步开始多了起来,因为德国严控每周工作时间,后面工作时间就逐步变成每周有那么一两天早5甚至早4早3起来在家和国内开视频会议,开完我整理打包好发给组内对接的同事(那老哥比我晚起一小时左右)然后去再咪一会儿,中午吃完午饭1-2点再进办公室,国内的甲方加班得非常狠,有时候这边17点国内23点了他们才下班,堆积的问题比较少的话这边可以同步下班,甲方下班前又甩了一堆问题过来的话我就一边在工位上审查法规整理文档,一边陪着德国这边主力干活的人再加会儿班,然后按着每天8小时份额再扣除我早晨在家办公的时间,凑够了工时又没紧急案件的话我就先回家了。咨询公司这帮德国佬加班起来是很拼的,最晚干到个德国午夜的我也是只在咨询公司见过,基本上就是这边干完活,国内那边刚起床就收到反馈邮件,轰轰烈烈干一上午午饭前如果有东西的话再反馈给我,我生物钟差不多也是21-22睡,3-4点起来看下邮箱,有活就干活,没活就抱着pad躺阳台躺椅上一边玩游戏一遍看日出,能咪就咪一会儿。收入里面除了加班工资还有一笔相当可观的夜班补贴(德国在晚上工作超两小时就算是夜班)。

不过疫情以来国内的单少了一些,德国这边各种成本上来了我们也逐步开始一周内要“自愿”居家办公一天甚至更多,然后这边项目经理在项目进行到一半以后原地涨价的情况也不罕见,当然国内有时候更狠,打款周期从3331变成0091 0181 1171也不是没有的事。如果甲方不是国内而是美国那边的话差不多也是一个工作节奏,无非是要重新排下时间差。至于欧洲甲方.........肉眼可见地迅速凋零.......

有个很要好的朋友在波兹坦做IT,按他的说法是柏林圈里很多IT公司灯火彻夜通明,里面的卷王可以做到24小时收到邮件半小时内必定回复........真要收入到位了,很多德国人尤其是30-50岁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坚力量其实是愿意加班的,反倒是中低收入群体和年轻人不怎么乐意卷。

细想一下这个季度我一次晨会都没参与........我是不是被边缘化了.......( ‧︠ˍ‧︡ )


6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7

作者:游千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352124029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学时教我德语的老师说德国人冷漠。
我来到德国的第一天迷路了,站在地下通道发呆, 这时候旁边一个路过的小姐姐,好像看出我的难处, 问我需要帮助吗, 把我拉到地图前指给我看,且英语德语讲了一大堆, 她理解我还是不懂,就陪着我走了一段路,陪我等车,等我上车了,她还用德语跟司机说了几句。 到站了,司机还特意喊我下车。这是我来德国的第一天。

德国的工资水平在欧洲是相当可观的,统计显示,在2022年,德国人平均月收入是4100欧元,截止2023年5月,欧元与人民币汇率是1:7.5,也就是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3.1万元。

但别高兴得太早,这是税前的工资。由于德国采用的是阶梯式税收制度

,根据收入的多少,税率在14%到45%之间。

这让我更加理解了,在德国,高收入也意味着高税收。所以扣除税费和其他费用(例如医疗保险)后,实际到手的可支配收入通常不到3300欧元。

当然,这只是平均数,实际的薪资水平会因行业而异。

例如,餐饮行业的服务员和超市的收银员等较低要求的工作,月薪通常在2000欧元以上。

咨询业的月薪一般为4500欧元,工程师的平均月薪约为4300欧元。

在所有行业中,医生的薪资最高,月薪通常在7000欧元以上,而公职人员的月薪则在3000至7000欧元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的最低时薪标准是每小时13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93.7元,这为保障工人的最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了保障。

德国的工作制度

在工作模式上,德国采用的是双休制

,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八小时,总的一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

在德国,没有"996"工作制,基本上不允许加班。我发现,德国人看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们强调的是工作效率,而不是工作时间的长短。

下班后,你很难在办公室里找到人。

而由于德国的假期多,实际上,上班族的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足6小时。

我发现,工会在德国不仅保障员工的权益,也为员工提供了一种声音和表达自己意见的途径。

例如:在德国,如果有员工怀孕,工会就必须进行安全评估,以确保孕妇的安全。

员工在产前六周和产后八周都可以申请产假

,在此14周产假期间,雇主必须支付全额工资。

而产后的12-14个月,员工可以选择是否返回工作,或者选择领取65%的工资作为带薪产假

,最高金额不超过1800欧元。

即使这对于高薪人群来说可能会有一些损失,也遭到了很多人讹病,但确实体现了对产妇的保护和对家庭的尊重。

其次,员工请病假的时候,前六周内,可以向雇主领取全额工资。如果病假超过六周,则由医疗保险支付60%的工资。

闲暇时间比较多,经常会讨论去哪里度假,周末去哪里玩。这也是为什么一到周五下午,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就会看到各种旅行车或房车,后面还挂着摩托车、小艇等。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结果却被德国同事劝退。认真地告诉我,如果我不离开,经理可能会因为工会的人找他麻烦而陷入困扰。

德国的消费水平

如果你在餐馆吃三餐,一顿工作午餐大约在15至30欧元。

如果你自己做饭,去超市购买食材。2斤五花肉大约3.5欧元,一斤普通牛肉大约是4欧元,1升鲜牛奶是0.7欧元等等。

如果你的饮食包括零食和水果,按照宽松的消费计算,一个月300欧元就能搞定,如果更节俭一些,150至200欧元就足够。

住宿方面,我发现租一个普通的一房一厅,加上网络费用,供暖,水电费用,大约是在500欧元。德国的租赁法规保护了租户的权益,无良房东无法随意提高租金或要求你随时搬家。

在交通方面,公交车和火车,一个月的费用在90欧元左右。

如果你自己开车,费用会稍高,大约200欧元左右。

停车每小时大约2欧元,停车时间越长价格越高,如果停车时间超过一定时间,价格就不再增加了。例如,停8小时和停24小时的费用差不多。

非市中心的景区和小镇的停车费用较低,反而停车时间越长,价格越低,一般停满一天也不超过10欧元。付费全都是自助的,无论是否支付,是否超时,都没有人会管,全靠自觉。

德国的饮食

我发现德国人喜欢吃酸菜,味道和我国东北的酸菜非常相似,让我有种亲切的感觉。酸菜在德国超市里以装的形式出售,每袋价格大约一欧元,一袋足够炒两盘中式菜肴。

以前知道德国以啤酒和香肠闻名,到了德国才知道原来德国各地都有特色,那真是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品种之多,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超市的肉类区域,一半都是各种各样的香肠,红的、白的、黑的、黄的,长的、短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中国人的胃可能会有些适应不了德国的美食(如果真的有美食),那些食物吃个一周还行,过后就不想吃,就非常想念国内的各种美食。最出名的猪肘,和我们的肘子没法比。

在饮品方面,德国人喜欢喝啤酒,但也超级喜欢喝可乐,当水喝的那种。喝矿泉水时,选含有气泡的,钠含量偏高,喝多了会感到口渴。

因此,每次购买矿泉水时,我都会仔细查看配料表,选不含碳酸的。

德国的生活

1、德国最大的民间节日是十月啤酒节,尽管它实际上在九月中旬开始,持续到十月的第一个星期日 。

2、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加拿大鹅”、“魔音”、“名表”等商品在德国非常受欢迎。甚至有一些德国人专门组织团队去中国购买这些产品。

3、在德国,几乎所有的饮料瓶都有押金。不论是塑料瓶还是玻璃瓶,一律0,25欧。每个超市都有专门的瓶子回收机,方便退还瓶子,获取押金。

4、德国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几乎没有免费的东西。即使是在餐厅,桌面上的面包也是要收费的。一些餐厅甚至会对白水收费。公共洗手间也需要付费,无论是在麦当劳还是车站。

5、在餐厅就餐时,需要支付5%-10%的小费。如果是在柜台点餐,就不需要付小费。叫外卖时,需要给送餐员10%的小费,打车时也大约需要支付10%的小费。

6、德国的工作日和节假日制度也有其独特之处。

周日和节假日时,商店和超市都不营业。到了晚上八九点,街道上就很少有人,连餐厅都难以找到。

外卖有送到十点,可是就那几种,关键是派送的时间太长,一个小时以上属于正常现象。

万一需要买吃的应急,只能去加油站的便利店,那里是24小时营业的,但是商品种类和价格都比一般的超市要高。

7、在德国,每个家庭都需要交电视广播费

,无论你是否观看电视,这是一种强制性的收费。

德国的社会现象

在德国生活的社会现象,无论是从经济、文化、建筑、还是生活方式等方面,都能感受到德国社会的独特气息。以下是我对德国社会现象的一些观察和理解。

1、关于出行方式。

德国的大城市里,出租车和警车通常是奔驰和宝马等车型。这主要是因为奔驰是德国本土的汽车品牌,而且奔驰会为出租车司机提供大幅度的优惠。

2、德国的家庭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汽车,只有在旅游或出行不便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打车,因此出租车在德国成为了相对高端的服务,出租车起步价是3.4欧元,每公里1.79欧元。

3、需要指出的是,在德国,他们通常称奔驰为戴姆勒或梅赛德斯,奔驰在德国人眼中被视为老年人的车,所以年轻人和喜欢运动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宝马或者南欧的汽车品牌。

4、关于公共设施和服务,德国在许多方面,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如互联网、通信行业、手机等方面都相对落后。例如,很多三四星的酒店没有空调,房间没有网络,交通工具和系统也没有国内的发达。

5、但是,尽管德国在一些现代科技和设施上相对落后,但他们在残疾人辅助设施上的投入却让人印象深刻。路上经常能看见残疾人,大多数公寓、公共场所都有残疾人辅助设施,很多矮楼层老房子,也有简易轮椅梯,可以利用现有楼梯安装。

而且德国人对残疾人的照顾是落实到法律层面的,很多企业,因为雇佣有残疾人,除了能享受各种补贴之外,其客户也不敢轻易转移他们的订单。

6、关于建筑风格,德国除了首都和法兰克福有较多高楼大厦外,其他地方的建筑都比较低矮,常见的是三四层建筑,很多带有岁月的痕迹,显得陈旧。

7、关于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在德国得到了严格的执行。

在大多数城市,环卫工人每周只收一次垃圾,垃圾被分为有机物、包装袋、废纸、玻璃和特殊垃圾等几大类,相应的垃圾箱被放置在每个社区。

而在超市购物后,是不提供塑料袋的,顾客需要购买袋子,一个在0.5元到1欧元,如果你不想买又没有带购物袋,一般窗边会有纸袋免费提供。

购物车也采取了"押金"的方式,投入1欧元才能使用,而这1欧元在归还购物车后会被退还。

德国人的生活方式。

在德国生活的效率相对较低,例如看病需要预约,装空调也需要等待很长时间,甚至理发也需要提前一两天约定时间。

很多德国人不在意别人眼光,例如对于身材大码的女性,她们着装都很合身且时尚,虽然身材大码,脸上也流露出自信。

最后,德国生活的经验告诉我,当地气候是非常不稳定的,一日内可能会同时遇到烈日、下雨和冰雹,这导致我在回国后还会在包里随时携带一把伞。

北德的气温相对较暖和,而南德由于被阿尔卑斯山脉环绕,经常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冬季的德国大雪纷飞,夏季虽有艳阳但早晚温差大,春秋两季很短。

德国的交通

一般来说,我们都知道德国的Autobahn

(联邦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但事实上,这并非绝对。

德国高速公路的部分时段和路段实际上是有限速的,电子标识牌会根据天气和交通状况实时更新。

德国人并不太受这些限制的影响,通常都会超速。

在大雨大雾的天气下,限速可能降至100-120公里/小时,大多数德国人仍然会以150-160公里/小时的速度驾驶。

不过,德国高速不收费倒是真的。

许多人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德国的公共交通系统并没有设立检票闸机,你只需要购票后直接上车就行。

但是,有制服或便衣检票员随机查票,如果被发现没有购票或持有无效车票,将被罚款并记录证件信息。

罚款金额在60欧元左右,但各个州的具体金额可能会有所不同。

德国在硬件措施有硬伤,火车速度比想象中慢很多,连IC的火车时速最高只有160公里,平均100公里不到,关键是价格还蛮贵。

在德国,他们实行一种被称为“拉链原则

”的交通规则,即在车流交错的情况下,车辆应按照先到先行的原则行驶。这种规则在德国被执行得非常好,而且在驾驶考试中也会涉及到。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人开车遇到自己优先的路口是绝对不会减速的,如果有人违反这个原则,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此外,德国人基本不鸣嘀、不闪灯,有的话基本上就一个意思——“骂人”。

还有很多德国人嫉恶如仇,如果看到你开车逆行或实验安全不到位,会有人过来指责你。

德国的人文

在德国,人们之间的交往非常直接,例如,在学校或工作场所,你可以直接用上司或教授的名字称呼他们,而不需要使用任何尊称。此外,你也不需要帮助上司做任何非工作相关的事情,只需要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这种工作环境,使得职场关系非常简单和轻松。

在德国,人际关系中的礼尚往来也有其独特之处。德国人倾向于AA制

,这使得人际关系中的压力大大降低。比如在聚会或庆祝活动中,德国人通常会提前发布一份清单,列出他们需要的礼物,并附上购买链接。

只有我一脸懵逼,还可以这么直接的吗?但他们认为这使得赠礼变得十分方便,同时也避免了重复的或者不需要的礼物。

谈到德国人的性格,许多人可能会提到他们的严谨和规矩。德国人认为正确的事,他们会坚持到底,无论他人怎么说。

这一点在他们的道路交通规则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如果有汽车想要占用自行车道拐弯,而这个时候恰好有一个骑自行车的人,那么他们会坚决地站在那里,不让汽车过去。

这可能看起来有些固执,他们的认死理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如果不坚持自己一贯认为对的做法,而换一种做法,就会非常笨拙,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

然而,虽然德国人严谨和认真?

我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很多时候脑子一根筋,没有弹性似的。

他们的思维方式可能更偏向于一步一个脚印,一件事一件事来做,这可能使得他们在处理多任务时显得有些呆板。

例如,当他们专注于查看邮件或整理文件时,可能无法同时和你进行交谈。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擅长多任务处理,而是他们更倾向于一次专注于一项任务。

不像中国人是多线程的,可以一边发邮件一边听你倾诉,同时几个人一起聊天。

最后,我想谈谈的是德国人的守时观念。尽管我们常常听说德国人非常守时,但实际上,这并不总是正确的。

在我接触的德国人中,我也见过忘记约定、临时取消计划、甚至迟到一个小时的情况。同样的,虽然德国的公共交通也常常会出现晚点或取消的情况。根本没发现守时守规矩是他们的一个特点。

德国的福利

1、教育。从幼儿园到中学,所有的学费都是免费的,甚至包括餐费、教材、文件和练习册。对于大学教育,德国没有像高考制度,他们实行的是申请制度。只要成功通过申请,任何人都有可能进入大学。

而且,公立大学的学费也是全免的。 虽说优秀的学校在德国基本都是私利的,费用也很高。但是有健全的奖学金制度和勤工俭学制度,以及学生的基本生活保障福利,把这些算进入,德国的中低收入家庭也能负担得起。

2、医疗。德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所有有工作的人都必须缴纳医保。医保费用通常是收入的14.6%,雇主负责支付其中的一半。

虽然这个费用可能看起来很高,但是医疗保险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在任何公立医院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

3、育儿金。对于有孩子的家庭,德国政府也提供了丰厚的补贴。每生一个孩子,德国政府都会给予1000欧元的补助,如果家庭中的孩子越多,这个补贴也会越高。

此外,州政府还会为每个孩子提供近400欧元的儿童金,这个补贴可以领取18个月。

4、失业金。对于失业的人,德国也有相应的保障。家庭每个月可以获得约900欧元的救济金,而单身失业者每月也可以领取大约700欧元。如果是短期失业,例如失业后的一年内,还可以领取到之前60%的收入。

德国对穷人的福利较好,只要有工作,一般都能买得上房子和车子,过上压力较小的生活。但对高收入者的就不一样了,比如年收入25万欧元以上,需要缴纳45%的税。

7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7

作者:咩咩咩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316514329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背景介绍

国内机械本,德国机械硕,毕设自动驾驶+神经网络,绩点尚可。20年底毕业,想转行做软开,21年初随缘进入一家中国公司做技术支持,没前途+工作无聊+疯狂加班+工资一个月税前3k => 4个月之后跑路。开始自学Java,21年底进入一家德国大型电信公司工作至今。

个人经历

德国工作的体验要看你的公司,如果是中国人的公司,那就和在国内工作没什么区别,合同基本都有固定时间一般是2年,工资偏低,压榨员工严重。 在德国的中国公司工作,除非你想体验一下生活,或者有自己的目的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跑路,或者就想跟着一起开拓德国市场,否则一般不要去尝试,不如直接回国。

对于德国公司,也要看规模,小公司普遍工资不高,合同一般也有期限,但是由于小公司普遍缺人,所以招人上来说会比较宽松一些。我之前拿到过两个小公司的合同,工资都是48k/年,年假25天,感觉不合适都拒了。

德国的中大型公司要求相对会高一些,对于刚毕业的学生非常的不友好,但是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会好很多。

我们部门是敏捷开发,每两周一轮Sprint,虽然Sprint开始会有制定计划,可是即使没有完成Team Leiter也不会有什么责怪,大致了解下情况继续做下去就好了,我们经常出现计划21个点但是最后只完成10+点。这样来看可以说没有什么项目以及工作压力,工作相对自由。我问过Team Leiter,他说如果项目紧张也会有加班要求,可是我至今从来没遇到过。

工作时间40h/周只要大概满足就好,没有打卡,但是需要填写工作时间和项目的分配表格(我感觉所有人都是乱写的)。上下班时间也是非常自由,有的同事每天9:30之后到办公室,晚上6点多走,也有的早上8点到,下午4点走,只要开会的时候人在,其他时候去看个牙医,拿个快递都不是问题。

每周两天home office,最近员工问卷调查,大家对此非常不满,之后很可能增加home office天数。病假30天公司支付全额薪水,之后需要保险公司承担。病假单次超过2天需要出具医生的诊断书(同事90%病假都是2天以内),感觉Team Leiter请病假次数最多,尤其周一可能一年中有接近10天,甚至被同事直接问他你周末都在干嘛。

工作氛围良好,管理相当扁平,Team Leiter没有任何架子,几乎从未见他发火喷人,整个公司所有人不能说“您”都要称呼“你”,而且要直呼firstname(公司规定),即使是公司的高管。

缺点就是工资和上升空间了,德国的工资在欧盟处于上游,可是和美国瑞士澳大利亚新加坡比还是差了一截,而且税很重,单身可以达到40%左右。上升空间也有限,经常会听到德国工程师的天花板是年新税前10W欧左右,可是最近也能听到一些大10几万的年新甚至20多万。

大公司想要裁员要提前至少3个月,而且员工工作时间越久,裁员所需的时间就越长,而且给的补偿也要相应的提高。在这种环境下,德国工作很多人都选择躺平,可以类比国内的公务员。

如果是奔着钱,那还是别来德国(欧洲都别来,瑞士除外),美国的工资能把德国爆成渣。但是欧洲的优点也很明显,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很不错,假期很多。每年8月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人满为患,希腊随便找个海岛玩个1周,简直不要太爽。


8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7

作者:好名字都被注册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30827565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内211毕业,期间去新加坡交换了半年,然后本校保研了,读了半年发现没啥意思,就自己申请出国都硕士了。本科期间就考了一个托福,加上德国有亲戚在,就简单选择来德国了。

2008年来德国开始都硕士,方向机器人自动控制技术,2010年底完成论文,结果金融危机还没简述,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在北德找一个博士位置,方向机电控制方向,主要是气压液压及系统的控制应用。

德国读博是有工作岗位的,所以这段在德国也被认为是工作经验。2014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在研究组当了个实验室小队长,主要负责带带硕士,博士生及一些企业项目的申请工作。干到2016年中,发现自己水平肯本做不了科研,果断换工作去工业圈了。

大学合同结束接着就开始在德国IAV GmbH (德国汽车技术服务公司 Dienstleister) 开始工作,入职职位功能安全高级工程师,入职年薪70k多点,主要负责戴姆勒乘用车及商用车的动力域的功能安全开发。公司有完整的入职培训内容,项目里也分配了个同事带3个月。头是个中国人,对我也比较照顾。6个月项目上手,1年后开始独立负责项目。期间也谈过涨薪和向上发展的意愿。后来也进了管理培训序列。但受疫情影响,公司项目少了很多,很多谈好的内容也无法实现。就选择跳槽了。在德国的Dientsleister工作还是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的,从技术开发,实现到项目管理。同事也都不错,相对也年轻化。 不过在这里工作一辈子就不推荐了。项目基本都是重复的,除非你在公司内部调岗。做几个项目后,基本就是流程上的重复工作了。在Dienstleister福利不是很多,也没有bonus,所以年收入基本就是合同上写的,一周工作37小时,带薪假期30天每年。加班可以选择要钱还是要假期。基本德国公司都是这个样子

2021年初开始投了几个OEM,后来选择了中国一个出海的Start-up。主要有回国计划,正好可以在海外先适应一下国内的工作文化。职位类似一个小组长,可以带几个人,业务设计出海相关的所有事项。主要是协助国内同事完成出海这件事吧。跟技术上关系不大。干了10个月吧,真心学到和看到不少的骚操作。见了世面,认识到车其实还可以那样的造。虽然在国外,工资的确是提高已一些。但工作压力还是明显要高于德国企业的。时间上也没有保证,随时都是standby。感觉最舒服的地方就是可以说中文。所以在公司内部,听的明白,交流的明白也死的明白。这点其实挺重要的。10个月左右,帮公司完成需要我完成的工作后,就自己决定离开了。虽然放弃这个机会也比较可惜,不过感觉一直不做技术工作,会慢慢被行业淘汰掉的。这主要跟自己的发展方向不太一样。

2022年中旬回到了德国北部某OEM,又回到德国典型的工作环境模式,一切都慢下来。一周固定工作35+5。下班也没人找我,有足够的时间陪家人。因为上一个工作时间不长,所以工资基本就涨了一点点。福利比Diensleister要好很多。除了工资还有一些其他的补贴。我所在的组工作压力不大,闲同时工资还不错,整体就算是养老模式了。除非往管理层进步,否则收入也不会有啥变化了。目前也没有能力进入管理序列。先工作几年攒攒资质。

总结就是,德国工作在汽车行业研发岗整体还是收入不错的,至少是能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但这个收入也就是自己够用了,补贴父母或者是其他投资的话,这点钱还是比较捉襟见肘的。但考虑到德国的工作时间,节奏和强度。这个收入的性价比,还是比较不错的。


9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8

作者:行者无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28794855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背景:留德10年(硕士+博士,工作),在德国老牌工业巨头和美科技企业共有5年工作经验,IT高级研发工程师。基本语言水平TestDaF 19分,TOEFL 106分。

Disclaimer:下面的回答我尽量客观公正,主要落脚点在工程技术相关工作上。

优势



很好的WLB,极好的工作保障(工作时长,加班补助,裁员可能性低等),工作环境舒适(生活安全,福利好,自然环境美,德国周围好玩的东西很多)
同事之间有舒适的距离,大家对工作负责/关系简单。因为整体上摩擦相对小/工作方式基于事实和流程,不必要的内耗较少
传统工业和制造业扎实,在高端制造/化工/汽车等多个赛道非常稳健、机会多。在这个赛道上德国工资非常高(全球范围内比较),非常适合读相关专业的同学。

劣势



欧洲是有很强民族认同感的地区。所以长期生活工作有明显的本族/外族人的区分感。 华人的职场机会和影响力明显低于国内和北美。
大部分岗位期望员工说德语。这对工作移民很不利。当然在徳的中国或美国企业另当别论。
对新技术和科技接纳、适应速度太慢。IT产业和美中比差距非常明显 (机会,人才密度,薪资待遇各个方面)。 德国在这个赛道很难吸引到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端人才,在德国从事相关方向的人才容易被undervalued。所以,我观察到很大一部分中国留学生毕业就回国工作人员,亦有一些优秀博士生人才引进到美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个德国智库2022年12月发布的德国人工智能人才报告 Deutschland als KI-Standort: Destination oder Drehscheibe(德英双语)- TL;DR: 德国培养的博士生很大一部分都被瑞士和美国吸走,中国博士生毕业极少数会留在德国工作。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9-19 20:48

作者:Albert Zweistei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865320/answer/296728293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挺出乎我意料的,之前没想到,很多国内的朋友对德国工作感兴趣,也有很多小伙伴来咨询我关于德国工作留学的事情,于是决定动用自己认识朋友们的一点力量,从各个方面总结汇总一下在德国工作的体验,供大家参考,因为大家不是都马上有时间给我写反馈,所以会持续更新,争取多收集一些。也非常非常感谢给我提供信息的大家 :)

因为自己去年刚刚毕业,工作不到一年,所以认识的小伙伴们也基本情况类似,工作时间大部分是6个月到2年之间,算是Berufseinsteiger吧。


首先说一下我自己

1 . Albert Zweistein

工作行业: 过滤技术 (算是化学化工行业吧)

职位名称: 项目和发展工程师

工作地点: 科隆附近

工作时间要求: 38h/周,不需要打卡,自己记录工时,灵活时间,加班时间可以换假期(从未有过加班),每周可以2天home office,需要提前部门内部商量好哪天居家。

年假: 30天,最多可以攒20天到下一年年末,每年有6-7天Brückentag是大家统一休的。

工作待遇: 初始58.4k/年,持续不到一年,2月份半年试用期过后涨了一次,目前大概61.2k/年

满意点: 工作大部分时间没有压力,老板和同事给我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和成长,打算让我入职一整年都处于学习阶段 xd,大家都很平等,老板给工资和涨薪都很大方,每个月月末前一周发工资,很准时,离家近,2.5公里左右。

不满意点: 整体来说很少吧,就是有时候太闲了,被迫摸鱼,可能有些小伙伴觉得凡尔赛,但是摸鱼的痛苦只有经常摸的才明白 。

未来规划: 目前对各方面都比较满意,先努力工作再说吧。

更多我的工作体验和日常在小红书账号里,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知乎同名。


2. 搬砖小狗

工作行业:机械

职位名称:机械设计

工作地点:巴符州

工作时间要求:35h/周,每周可以2天home office,不需要打卡,所以也不会积累太多额外时间休假。

年假: 30天+Tarif 的3 或者 6 天。

工作待遇:60k/年

满意点:工作时间自由,同事好相处

不满意点:加班太多,流程复杂

未来规划:在家躺平


3. 需要原石的拉娜

工作行业:汽车制造

职位名称:汽车电气系统的开发工程师

工作地点:Ingolstadt

工作时间要求:一周35小时,可以homeoffice

工作待遇:IG Metall 研究生最基本档

满意点:参与新的电动汽车的电气系统开发;和领导技术交流频繁,提高自己的认知;可以运用研究生学的内容,特别是毕设研究方向。

不满意点:拜仁州的口音类似一门新语言;项目结构不够明确。

未来规划/整体感受:参与完新项目的整体流程后,想润去咨询行业或者润去美国。


4. 默剧艺人

工作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 中资企业

职位名称:物流专员

工作地点:德国东部某城

工作时间要求:每天8小时工作制

工作待遇:工作签证最低标准

年假: 29天

满意点:不加班

不满意点:工资低(12薪);工作氛围差,没有团队意识,相互甩锅,领导没担当,管理制度混乱。

未来规划:跳槽


5. 莱茵河会飞的鱼

工作行业:工程机械

职位名称:业务经理

工作地点:美因茨附近

工作时间要求:弹性工作时间,每周40H,年假30天,最迟到第二年3月休完前一年的假期

工作待遇:由基础工资+销售提成组成, 年薪整体50000-70000区间,看个人KPI完成情况

满意点:离家近,无加班,各个部门关系紧密,同事老板关系如同大家庭和谐,互相帮助。

不满意点:1. 入职培训体系不太完善

2. 公司内部懒人太多,项目推进进展缓慢

未来规划:积累行业经验,跳槽去更好的公司


6. 海拉撸

工作行业:软件开发

职位名称: 软件开发工程师

工作地点: 巴符最南

工作时间:40h/周,home office与否可灵活安排

工作待遇:55k

工作假期:30

满意点:办公环境友好,同事相处融洽,上班灵活,假期多

不满意点:工作地点消费水平高

未来规划:躺平,跳槽maybe


7. 卡布达

工作行业:汽车

职位名称:Wissenschaftlicher Mitarbeiter

工作地点:Braunschweig

工作时间要求:没有硬性要求,一般朝九晚五,整体来说比较灵活,可以自己安排,比如Homeoffice啥的都是自己协调好就行。

工作待遇:TVL 13E

满意点:

1. 硬件

a) 工作环境很好,各种设施一应俱全,饮料啥的都在大冰柜里,咖啡随便喝,都是免费的

b) 有正常的硬件需求,比如说想搞个Webcam啥的跟组长说一声,基本上立马就会下单。而且因为是工科,所里不差钱,买啥基本都是顶配。

2. 软件

a) 整个所的氛围还不错,没有勾心斗角,项目也都是大家一起合作完成

b) 定期有内部学术交流会,大家会集思广益,教授也会给予一定的建议或者指导

不满意点:

1. 平常的科研基本都靠自己自学或者和同事共同想办法,教授非常忙,不会有空来指导。他一般更关心项目的进度。

2. 不能只专注于自己的方向,也必须兼顾整体项目。所以进度上没有纯学术的博士那么快,一般都要5年。

3. 食堂太难吃了…

未来规划/整体感受:

l 目前来说整体感受是不错的,生活工作能比较好地平衡。

l 适合愿意融入德国生活或者愿意社交的人,如果只想埋头于自己的研究然后快速获得博士头衔,那么这种职位不太适Ta。

l 因为入职时间还不长,所以对于未来更多的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情况,希望在项目中发现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然后顺利的获取博士头衔。


8. 火车侠

工作行业:交通

职业:Wissenschaftlicher Mitarbeiter

地点:Darmstadt

工作时间:40h/周 弹性工作 可homeoffice 一般跟同事协商就好

工作待遇:100% TV E13


该工作的长处:

1.给予新人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必要指导(跟教授每周见一次面)

2.资金和物资上的支持比较充足 正当的物料或者软件需求都会得到满足

3.同事友好 能及时获得帮助

4.组内重视团队建设 定期有内部分享和集体活动

5.自主学习的资源丰富


该工作的短处:

1.需要负责的额外项目和教学任务相比其他组多 自主研究时间有限

2.需要经常出差 去现场 占用时间

3.本组的博士开题是在第二年年中,基本需要服务五年

4.本组比较新 相关大型设备有限 制度流程有不完善的地方


整体感受:

1.工作生活平衡 有足够个人时间

2.岗位制博士对社交能力及语言能力要求高, 比较适合经常跟外国人交流的人

3.本人目前也是还在学习期 正在逐步独立接手项目/教学任务 虽然很有挑战 但是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


目标:顺利找到自己的题目 顺利开题 顺利毕业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