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thLover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4552264/answer/331763163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話也要看人下菜碟。
如果一個人有機會不做博後,我會說:「博後就是臨時工,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才去做博後」。
如果一個人已經打算去做博後了,我就會換成安慰人的話,「博後有機會和大佬建議聯繫」、「可以再發一些好文章」、「方便申請博後基金」……
知乎沒發區分讀者,一不小心就顯得我情商低、刻薄了。
如果讓我不顧別人高興不高興,說實話,我覺得博後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去做。
1.博後很容易被分配一些費力不討好的工作
比如大科學裝置建設、工程項目,這些都沒法發文章,但是耗時間,一般人又搞不定,很容易到博後頭上。
2.博後浪費兩年青基時間
如果博後期間申請青基,很可能需要拿面上去評副教授,那就非常坑了。如果不申請青基,只申請博後基金,那麼女性還可以,男性就有青基年齡壓力了。
3.學術圈就是水漲船高
兩年博後如果沒有像樣的文章,沒能實現崛起,那麼相比於年輕博士,就是大了兩歲,沒有任何的卵用。博後之後,還是要就業的。
4.博後要有目的,沒有收益的博後,容易成為弱點
有些人在北京做博後,圖北京戶口。有些是圖能夠認識大佬,有些圖能夠留校,有些是圖能夠發大文章。
但是一旦做過博後,就很容易讓人覺得你好打發,好忽悠。
因為像我這種「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怎麼可能為了所謂的「科研熱情」去做博後。
有的時候也很無奈,越是老實、厚道,對科研有真正熱情的人,反而不一定能混的好。
5.博後就是因為一時的困頓,暫時的選擇,並不能真的改善就業壓力
我自己當時找工作,博後都是貴賤不看的。
現在甚至有人去做企業博後,我也真的是無奈了。
企業連編製的沒有,為啥不直接招成正式員工呢?
當然,凡事不能教條。有些人年輕27歲博士畢業,有些博後人才補貼多,一年60萬。誰跟錢都沒仇。而且讀兩年博後也就是跟師兄讀完回老闆那去,沒啥就業風險。這確實也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