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篇帖子。
(转载Yahoo新闻)亚马逊百万AI机器人大军压境东瀛!日本物流业的“毁灭倒数”进行式,会是高龄少子化台湾的未来预演吗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34

在高龄化浪潮席卷下,一场决定日本未来的无声战争,正在无数个物流仓库与公路上激烈上演。当电商巨擘亚马逊(Amazon)部署第一百万台机器人、并以最新生成式AI“DeepFleet”作为武器,自信满满地宣示将克服劳动力短缺,占据日本物流大半江山的传统业者,却仍在自动化的十字路口上,为成本、效率与生存问题而苦苦挣扎。英国《金融时报》14日指出,这不只是一场科技竞赛,更是一道攸关日本社会能否维持现有便利生活的生死命题。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36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36

走进亚马逊位于东京近郊千叶县的物流中心(FC),未来已然降临。在这里,机器人的数量远超过2,000名人类员工,它们如同一个高度协调的军团,在广大的仓储空间中穿梭。这里的储存容量比传统仓库高出40%,而效率的核心,正是持续进化的自动化技术。亚马逊日本营运副总裁岛谷浩平自豪地展示著最新的成果:一台能根据商品尺寸自动调整的纸材包装机、一套能精准整合多样商品至单一包裹的复杂分拣系统。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更宏大的野心。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37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37

亚马逊最近宣布了一项重要的里程碑:该公司第一百万台机器人正式上线,这台具有象征意义的机器人,正部署于日本的物流中心。与此同时,亚马逊更发表了名为“DeepFleet”的全新生成式AI模型。

“你可以将DeepFleet想像成一个为拥挤城市设计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亚马逊在其官方部落格中解释道。这个利用亚马逊云端服务(AWS)工具SageMaker及海量内部数据训练出的AI模型,能统一调度仓库内所有机器人的路径,优化移动、减少拥堵。根据亚马逊的说法,DeepFleet已成功将机器人群的移动时间缩短了10%,这意味着更快的处理速度、更低的营运成本,最终让消费者更快收到包裹。

“我不认为高龄化本身会成为阻碍,”岛谷浩平对《金融时报》表示。他预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速度将超越日本劳动年龄人口的萎缩速度,未来机器人将从大型物流中心扩展至更靠近消费者的小型配送站,让“当日配”等服务成为常态。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37
自动化是解药,还是昂贵的钱坑?

亚马逊对科技的坚定信仰,并未在日本物流同业间引起太多共鸣。在日本通运(Nippon Express)位于东京东部的仓库里,尽管也正在测试自动驾驶堆高机、自主移动机器人(AMR)等尖端设备,但高层主管们的态度却显得异常谨慎。

“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想用这些技术来取代某部分的人力,我认为很难真正衡量其效益,”负责业务开发的执行董事海野晓坦言。“许多技术仍处于展示阶段。现在正是一个过渡期,我们需要观察这些技术最终会迎来爆炸性的发展,还是会证明人类做得更好。”

这种犹豫,反映了整个日本物流业的困境。日本虽被誉为“机器人王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国,但在自家物流领域的自动化程度却出奇地低。根据产业分析机构Interact Analysis的数据,在日本,每一座非亚马逊的仓库平均仅拥有0.17台机器人,远远落后于美国的0.68台与中国的0.57台。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38
日本物流自动化为何那么慢?

东京物流顾问公司e-LogiT执行长角井亮一(Ryoichi Kakui)指出,将机器人导入为人力设计的现有仓库,成本极其高昂,是推广缓慢的根本原因。《金融时报》指出,日本多山、土地有限,仓库常呈现较小、L型或多楼层的格局,难以导入为大型平面空间设计的标准化机器人系统。相较于英国的27%,日本的电子商务仅占零售总额不到10%,对大规模自动化仓储的需求相对较低。加上日本向来依赖敬业且高效的人力维持物流运转,转型的急迫性直到近年才浮现。

当包裹离开仓库,真正的危机才正要开始。去年,被日本媒体称为“2024年问题”的新法规生效,该法规限制了卡车司机的加班时数,虽改善了劳动条件,却也直接冲击了全国的运输能力。如今,一个更惊悚的预测正笼罩着业界。根据野村总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的报告,由于高龄化与少子化,日本的卡车司机正以每年减少1万人的速度流失,预计到2030年,司机总数将从现有水平锐减三分之一,仅剩下约48万人。

物流业高层忧心,一旦日本的电商市场如预期般起飞,现有的运输体系将彻底崩溃。日本最大的货运集团之一SBS控股公司已表明,不寄望自动驾驶能在短期内成为解方,他们计划在未来几年从海外招聘数百名外籍司机,以填补人力缺口。

对亚马逊而言,自动化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创造新价值的途径。其部落格强调,自2019年以来,已有超过70万名员工透过内部培训计划提升技能,学会与Hercules(可搬运约567公斤)、Proteus(完全自律移动)等先进机器人协同工作。在一些导入新技术的物流中心,对高阶技术维护与工程职位的需求甚至增加了30%。

但对日本通运的海野晓来说,眼前的现实更为骨感。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人力肯定会不够,而我们也看不到应对低生育率的有效方法。现在每年满18岁的年轻人只有100万,过去可是有200万,”海野晓忧心地说。“过去,大家的讨论很快就会转向:‘这项投资要多少年才能回本?’——这可以理解。但现在,这已经不是唯一的重点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我们还能不能维持这条供应链?”

海野晓的这番话,道出了整个日本社会的深层焦虑。这场在高龄化浪潮下展开的物流革命,已不再是单纯的商业竞争或成本效益分析。它是一场关乎基础设施能否维系、社会机能能否正常运转的生存之战。亚马逊的AI大军或许指明了一个可能的未来,但对深陷泥沼的传统业者而言,如何走过这段充满不确定性的过渡期,将是决定其存亡的关键。日本的经验也正为所有面临相同人口结构挑战的国家,提供了最真实的预演与借镜。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7:38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