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师董丽娟在周三发布的一份声明中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下降归因于上个月食品价格涨幅“低于季节性水平”。她还引用了一个更高的基准:2024年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了0.6%。
8月份,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9%。该指数衡量的是商品出厂成本,反映了企业健康状况。此次降幅小于7月份(-3.6%),与彭博社调查的分析师预测一致。
但PPI的低迷态势仍在延续,自2022年底以来一直处于负值区间。PPI下降意味着企业利润率下降,而这些企业正陷入激烈的价格战,当局正试图抑制这种价格战。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8月份出口同比增长4.4%,低于预期。
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持续紧张的关系下,中国对最大贸易伙伴美国的出口持续下降。
法新社报道引述凯投宏观经济学家黄子春总结指出:“由于国内需求疲软和产能持续过剩,中国的通货紧缩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善。”
彭博社调查的分析师此前预测CPI将下降0.2%。然而,7月至8月的环比价格保持稳定。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黄子春在一份报告中表示,CPI在7月份企稳后,再次回到负值区域“反映了食品价格的波动性”。这位专家强调,虽然核心通胀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最近确实有所上升,但这主要反映了暂时性因素,而不是潜在供需失衡的显著改善”。
法新社报道称,出口是传统的经济增长引擎,但中国目前正面临出口困境,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消费低迷,这主要归因于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