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可:
好幾個話題都被解散了,回答趕緊備份一下:
目前的解釋說的是,為了區別不同顏色衣服的座位
聽上去也很合理,對吧?
但是如果清楚手段的話,就會知道,輿論戰里的陰陽怪氣的活兒,就是這麼乾的,而且乾的很專業
有些事貌似很明顯,你怎麼看怎麼彆扭,但人家貌似又有合理的理由能解釋,你沒法直接錘
如果你說這事不合適,人家還能立馬喊冤、反擊,說你上綱上線,直接倒打一耙,直接給你反扣帽子
舉個例子,毒教材,不就是這麼玩的嗎?
——————
說句題外話,現在很多類似問題(不管是哪個領域)的答案都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擺在檯面上:
某/一/批/人(或者說某/一/代/人)的問題現在看來,單純等著跳過他們,力度可能都不夠
———————
這一兩年,對方在輿論上的動作本來就越來越大
93之後,更是一定會在輿論上搞反擊
這不就來了嗎?
這個節骨眼上還能頂著硬上的,不是純粹的敵人,又能是誰呢?還能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