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篇帖子。
(转载联合新闻网)【专家之眼】英国政府想钱想疯了吗?啥是留学税?去兵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9-2 20:15

英国又有了世界创举。今年5月英国政府公布了白皮书,打算针对在英国读大学的外籍生征收6%的学费附加税,简称留学税,这是一种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开征过的税目。如果没有意外,该政策将在今年秋季实施。那么,学费的6%是多少钱呢?这取决于你读的学校以及科系。

以蔡英文的母校伦敦政经学院为例。2025/26的学费在£28,608-£34,000之间。换言之,6%的留学税就是£1,716- £2,040,换算成台币就是(汇率41.30)70,870- 84,252。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学费并非一成不变。同样以伦敦政经学院为例,2024/25的学费“才”£26,184- £27,192,这就意味着有些科系的学费一年就涨了25%。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9-2 20:16

英国剑桥大学校园里优美的河道是一大特色。本报资料照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9-2 20:16

为什么英国政府竟然想出这种点子,对留学生开刀?官方说法是留学税每年能给英国政府带来约6.2亿英镑的财政收入,而这笔钱将用于支持高等教育和技能训练的资金缺口。当然,这只是官方说法,实际是英国财政几乎就是破产了,找钱找到疯了,只好杀鸡取卵。要知道,位于柏林的德国政府至今为止,还没有给她的外籍生收取过一毛的学费,更别说是留学税。

英国政府的财政有多糟呢?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25财年,公共部门净债务占GDP的比例为95.8%,属于OECD国家中的后段班;2024/25财年的公共部门举债1,519亿英镑,占GDP的5.3%;2024/2025财年的公债利息支出达1,049亿英镑,占到总支出12,785亿英镑的8.2%。试想,如果这1,049亿英镑不是拿去支付利息,而是拿来做社会福利或是教育、基础设施投资,那该多好!

当一个国家面对这么糟糕的财政,该怎么做呢?孔子有答案。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什么是“去兵”?傅佩荣、杨伯峻都理解成“去掉军备”、朱熹理解成“无兵”,他们的解释不对。所谓的“去兵”是指减少军备,例如原本国防预算占GDP的3%,现在由于财政确实有困难,不得已只好把国防预算降到GDP的1.5%,孔子是这个意思,而非不要国防。而英国政府做的,刚好是背道而驰:删减教育预算而增加国防开支。

根据英国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所(NIESR)的评估,如果英国政府要在2029/30 财年达成预算收支平衡的目标,就势必要“长期且大幅度”加税,因此,留学税的课征恐怕是在劫难逃,尽管它只贡献了6.2亿英镑,相对于高达510亿英镑的财政缺口仅仅只是零头。

与我们所认知的不同,99%的英国大学,包括牛津、剑桥、伦敦政经学院…都名为公立大学,其实,不能说是公立。因为如果真的要正名,公立大学的财源至少一半以上应该来自于政府,不管是来自于中央或地方。为什么说它们不能算是公立大学?理由很简单,本地生的学费一年竟然高达9750英镑,相当于40万台币,这哪里是公立大学?贵成这样!要知道,在1998年之前,英国人读大学,那是免学费或是低学费,那时候,才可以说是公立大学。

正由于英国政府不断地删减教育预算,迫使英国各大学不断上调学费、想办法增加外籍生名额、不断裁员、裁系所、甚至变卖土地和房产。根据《卫报》,有40%的英国大学处于财务危机状态。

如今的英国大学,只能说今非昔比。光是看大学教师的待遇就可知道。因为学校财务困难,有能力的老师早就离开英国,学校也鼓励自愿离职,即使是牛津这样的一流大学,专任教师的比例竟然只有三分之一,其余大部分课程都是由专案教师或是兼任教师来上课。此外,因为待遇不公,英国大学教师罢工早已不是新闻,也不是三、五个老师罢工,而是7万名大学教师一起罢工,导致250万名大学生没得上课。又为了吸引更多外籍生好充实校库,只好降低录取门槛。整个英国的高教品质也就可想而知。

学费涨不停,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即使英国名校看似名列世界前茅,但整体学风、教学体验、老师上课的专心度以及研究能力、学校的管理能力、学生素质、不可抗力的意外事件,例如罢工、铁路误点所导致的连锁效应等等,从以上角度看来,英国学历已经不再闪亮!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9-2 20:16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