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天野望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45088529857220662/answer/19454807118228984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實在是見不得題主的純,老夫忍不住出手。
一切亂象的根源背後都是經濟,接下來,數據說話:
1、印尼經濟增長長期停滯

印尼貨幣超發,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遭遇重創,之後信貸擴張就比較謹慎,但也影響了GDP的增長,到2011年,GDP上行速度快速下降,2011到現在,GDP基本上橫盤震蕩,說明在下行周期,印尼雖然繼續債務驅動,但未能有效推動經濟增長。

反映在CPI增速上,2022年9月見頂後持續下行,2025年因為惡劣天氣影響稻米價格才反彈。
2、印尼產業政策失誤頻頻,影響出口增長

印尼貿易順差2019見底逆轉,開啟高增長,2023年初見頂快速下行,2024-2025年橫盤震蕩,說明印尼產業缺乏競爭力,出口乏力。

印尼盾持續貶值,但還是無力推動出口增長,影響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如下:
2023年歐美經濟增速放緩,尤其是紡織、傢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需求下降,導致印尼相關出口大幅減少。例如,2023年4月印尼對歐美出口同比下滑22.7%,紡織業面臨裁員壓力。
印尼主要出口商品(如棕櫚油、煤炭、鎳)價格顯著下跌。2023年棕櫚油價格同比下跌40.26%,煤炭價格下跌37.5%,鎳價下跌27.88%,直接拉低出口額。2024年煤炭出口量增7.5%,但價格下跌18%,出口額仍下降11.9%。印尼為提升附加值,限制鎳礦等原材料出口,強制要求國內加工。但技術短板(如鎳回收率低)和產能過剩導致鎳價崩盤,2025年鎳價跌至五年最低,28條生產線停產。
印尼不鏽鋼和電池材料產業嚴重依賴中國設備(90%進口),成本劣勢明顯;同時誤判電池技術路線(押注鎳氫電池,而中國轉向磷酸鐵鋰),導致資源錯配和產能閒置。
印尼強制外匯留存政策(100%外匯存入國有銀行12個月)擠壓企業現金流,疊加新增稅種和特許權使用費上調(鎳礦費率提至14%-19%),進一步抑制出口活力。

外商投資金額斷崖式下降。
3、印尼旅遊業受制於全球消費降級,未能回歸到疫情前的水平

疫情前旅遊業佔GDP約4%-5%,2025年仍未恢復至該水平。儘管巴厘島遊客量回升,但人均消費降低(如高端遊客轉向其他地區),削弱經濟拉動效應。
後疫情時代,遊客更傾向短途、高性價比目的地,而印尼偏遠島嶼的高交通成本(如區域機票價格)抑制需求。
越南、泰國已接近疫情前旅遊水平,分流了原本可能選擇印尼的遊客。
4、收入長期增長緩慢

從2017年開始,印尼員工收入增長就極為緩慢,與匯率加速貶值形成巨大反差。

勞動力人口則持續增長

失業率長期下行,但2025年還有4.76%的水平。
收入增長停滯直接反映在房價長周期下行上:

停滯的經濟、停滯的收入、持續貶值的匯率和房地產、持續增長的勞動力,裡面蘊含的怒火就像是一個高壓鍋,遲早要大爆發,類似孟加拉國瘋狂反抗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