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34篇帖子。
(轉載知乎)韓國未來有沒有可能變成發展中國家?
1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18
2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18
作者:hothothot334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2297445/answer/194388471403013917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韓國普通人生活水平就是妥妥的發展中國家!

韓國規定最低時薪為每小時56元人民幣,但是賺時薪的都是工作時間短的臨時工作

(韓國ZF制定這麼高的最低時薪就是為了打擊本國用工企業減少工作時間變相降低工資的辦法)

韓國人月收入1.5W人民幣就是中等收入水平

韓國人月收入低於5K,就是低收入者,(韓國ZF數據:1/5韓國人屬於低收入者)

再來談物價:

韓國糧食自給率雖然只有19%,但是,韓國農協控制了韓國農產品價格,妥妥的既得利益集團

韓國農協既是競選的重要資金來源,農協的100萬戶韓國農民,又是巨大的票倉,韓國誰也惹不起

韓國於是出現了過度保護本國農戶的各種政策,導致本國產、進口農產品價格畸高

韓國大米價格每斤10元人民幣起,豬肉價格每斤43元起,普通豬肉在50到70元一斤

韓國人不吃泡菜吃什麼?!!!

韓國不是吃不起肉,一般韓國家庭把吃肉和吃水果看成改善生活才可以吃的中檔消費品

韓國的房租價格也是無限接近已開發國家,月入5千人民幣的話,首爾租套35平公寓,一半工資沒了

當然,韓國極少數有錢人的生活,那是相當的任性、相當的發達............

韓國人家庭聚會,我仔細看了5分半鐘,發現全是鹹菜.....

3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19

題主可以更自信一點的。

它的北方鄰居就是前車之鑒,朝鮮當年依靠大國陣營,日子可是過得非常不錯,後來蘇聯一跨,工農業直接歇菜。

這些依靠大國對抗而發展起來的中小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穩定性,缺乏體系性。

而韓國更要命的一點是這個:首爾經濟圈。

把國家發展的資源、財富、大量人口都集中在首都經濟圈,而且還在人家的常規武器射程內,和平時期會造成發展畸形,戰爭時期........

到時候首都經濟圈是會反哺地方經濟呢,還是吸地方經濟的血呢?



作者:胡悠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2297445/answer/304736453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19

日後才說:


蠻大機率,但不要緊,只要韓國女生來中國旅遊就行。

韓國女生群體是來華消費最高的群體,比歐美大多數窮鬼好多了。

5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19

2022年8月18日周:


必然的,不超過十五年。

韓國能成為已開發國家本來就是一個意外。

翻看韓國經濟產業結構根本無解,前提中國繼續保持勢頭,美國製造業回歸繼續。

韓國就只能回到漢江奇蹟之前狀態,輸出廉價勞動力,發展紅燈區。

韓國真不應該部署薩德,後路都沒來


6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20

哈哈嘿嘿:


早點來投以後還有個體面,看不清形勢 產業全免競爭下, 美子退出西太,南棒又會從新回到它2000年來的生態本位。


7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20

活在夢裡的狗:


不是國家成為已開發國家,你就發達了

也不是所有發展中國家,人們都是窮人

這玩意兒,就是個名頭

產生於特定時期

應該也會消亡與特定時間

虛名而已

不必在意

8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21

莫塔-慕de:


目前韓國是中等已開發國家,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

如果韓國要衰退到發展中國家,那麼人均GDP需要跌落到人均GDP1萬美元以下(按照實際GDP不動價計算)

如果韓國重新跌入發展中國家,時間要倒退到1994年左右,考慮老齡化因素,其國家年GDP總量需要萎縮至1/3。

那麼,韓國近幾年的人均GDP變化如何呢?

下圖表明,韓國人均GDP高度與國際貿易形勢有關:

1、中美貿易戰後,韓國人均GDP下降明顯(韓國是製造業出口國,與中國貿易來往密切)

2、新冠疫情期間,韓國因中國製造業出口大增而順風上行。

3、後新冠疫情時代,伴隨美國通貨膨脹加息抑制其國內需求,同時中美脫鉤加速,導致中韓兩國的出口貿易出現萎縮

韓國經濟,主要是出口型,那麼其出口主要貿易國有哪些呢?

從下圖得知:

在過去三年里,以半導體立國

的韓國,貿易主體主要是中國和美國。

如果未來其出口衰減,要麼是美國削減半導體需求,要麼就是中國替代韓國壟斷半導體產業

所以,

韓國半導體製造業出口為主的經濟結構,關鍵在於中國對其在全球化產業鏈中的替代程度,替代時間點也由中國的追趕速度決定。

這裡多說一句,對當今的全球化體系的各類參與分工的國家來講,中國真的是一個超級威脅存在,因為我們採取的策略是全產業鏈發展策略,實際上會逼迫他國無路可走,自然會引發全面的貿易爭端。(純資源國不在競爭名單)

中低端

過去,搶佔了拉美國家的時代機遇,客觀上讓巴西、阿根廷沒有足夠時間去升級產業,最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至今國運衰頹。

現在,主要對手是北美的墨西哥,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

未來,可能依然是東南亞國家(還有十年人口紅利)和印度(還有二十年人口紅利),可能還會有部分東歐國家

中高端

半導體晶片//chip:美國、荷蘭、日本、韓國、中國台灣
工程機械:德國、日本
汽車工業:美國、日本、德國
太空工業:美國、英國、法國
能源工業:美國、德國、法國、日本
計算機:美國、中國台灣
人工智慧:美國、德國、日本
生物製藥:美國、印度
量子物理:美國、德國
通信網際網路:美國、瑞典
金融科技:美國、英國、新加坡

除了上述韓國產業鏈存在競爭博弈失敗的可能,其自身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

老齡化(人口紅利)


說實在的,中國的老齡化速度遠比日本、韓國要快(下降曲線斜率最大)。

科研實力(人才紅利)

日本和韓國的高等教育比例,接近勞動總人口的50%,而我們還不到20%。韓國的工程師紅利,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而且韓國的教育體制,比我們的高考還殘酷,是應試教育的世界卷王!

未來產業規劃(舉國體制)

韓國在過去四十年,均採用舉國體制,逆周期投資和推進高端製造業,且成就斐然!

從規划上看,韓國的直接競爭對手就是



中國(半導體、通信、量子技術、電池)
美國(人工智慧、新一代核能、生物科技)
日本(氫能、機器人)

下圖是這些未來支柱產業在現階段的發展進度:

總結:

韓國這個國家,從來沒有想要去做中低端的產業,是少見的賭國運成功的國家。

韓國前大獨裁者朴正熙執政時期,其利用非常手段,逼迫韓國企業家完成國家重工業化(造船、汽車、鋼鐵),嚴格禁止他們進入房地產和金融行業,並興辦大量技術速成學校培育技術人才,堅決不走拉美的中低端製造業!於是,就出現了所謂的漢江奇蹟

全部all in 到高科技製造產業,這是由其民族孤傲性決定(既自卑又自負)!

日本、中國台灣、中國香港、中國大陸,包括現在的越南、印度,都是從製造業的輕工業開始,逐步積累工業基礎。

看到這裡,題主的問題還有必要繼續問下去嗎?

如果要說假如韓國遭遇不可描述級別的災難,那麼肯定就會衰落到發展中國家的。我們假設這種猜想能實現,那麼韓國在遭受這種級別的事件時,全球的相關國家能否安然無恙?

如果不能安然,那麼國家的發達標準也會同步下調,在下調後的新標準里,韓國是依舊在相對發達的國家清單里,還是會成為發展中國家中的一員?

最後,

韓國只是一個小國,中國是一個大國,單純期望對手跌倒不能證明我們有多麼強大,戰勝強大的對手,才能彰顯大國風采,否則,這與我們一直鄙視的印度有何不同!

9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21

馬可Mark:


只要尹錫悅以後的所有總統都遵循尹錫悅的方針「抱緊美國爺爺的大腿且抱緊日本爸爸的大腿」,那麼在不發生戰爭的情況下韓國未來沒有可能變成發展中國家。

但是成為人均GDP達到約4萬美元左右的中等已開發國家已經是韓國國家發展的上限了。地理位置、產業發展已經鎖死了韓國的未來。「齊國太遠,秦國太近」,這八個字永遠是秦國周邊國家的悲哀。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21

離中國那麼近,和中國關係那麼差。我們現在養著那麼多飛機軍艦坦克,.到2035以後還得翻一翻。這麼多武器給誰準備的?美國還能在亞太狂個10年頂天了。2035年海軍排水量差不多超過美國。到時候韓國怎麼辦?宗主國又得換原來的了。韓國日本這些國家不能成為強國的原因就是其軍事力量,別整什麼GDP。經濟。沒軍事力量護衛,不過就是待宰的肥豬罷了。現在世界自前蘇聯崩潰以後好久沒洗牌了。未來10多年可能亞太會洗牌的




作者:liyuan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2297445/answer/304011762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