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2篇帖子。
(轉載知乎)加纳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19:28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19:29
作者:Monic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502741/answer/2317213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篇文是我十年前写的。


这一次重返加纳,我已经习惯也接受了在非洲的日子不是一次旅行,而是真切的生活。

今晚,又到了每三五天一次的全国断电。在我新搬进的小房子里,只有我的电脑里还存着一点电。除了屏幕上的光,仅有的一点亮是我刚刚燃起的蚊香。

房东叫家里的一个小工人送来一个空玻璃瓶,里面装着一颗刚刚点好的白蜡烛。小工人叫露莎娜,英文说得不好,总是笑。无论我对她说什么,她永远回答:“OK”。我谢了她,把蜡烛吹灭了。

在这样又热又干的撒哈拉边缘,即便有光,也没有办法做任何事情。因为只要稍一动身,就会大汗淋漓。最后我决定,借着电脑里的一点电,放一段音乐,用键盘敲一段很久没写过的中文字。

一直以来没写过加纳的见闻体验,借着这个机会写写这个继美国,希腊,法国和南非之后,第五个也是最小的一个暂时被我叫“家”的国。如往常一样,还是要写我点滴的生活,一些可能无趣也无价的琐事,读者见谅了。

加纳的小学生


白人小姐


第二次来加钠,在辗转两个当地人家庭后,我搬进了自己的“新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安顿下来,还缘于一段我被误认为“白人”的故事。

我的房东是一位加纳老妇,叫Auntie Pearl,和我同住在一个院子里。我来看房子的时候,Auntie Pearl很想把房子租给我,原因是她喜欢“白人”。她告诉我: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比利时人,而她们所生的两个孩子都有欧洲白人的相貌特征。

在非洲,我生平第一次被划分为“白种人”,而且几乎所有加纳人都叫我为“白人小姐”。因为有过在美国和南非的生活经历,我对于种族的划分十分敏感。我一直认为:自己要么属于“有色人种”, 要么可以被叫作“亚洲人”,或者“中国人”。

在非洲提起“白人”这个词儿,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白人在非洲留下的殖民和奴隶贸易的血腥历史,这让我很不自在。

何况,被叫做“白人”,也意味着当地人把你当成有钱人,而且是对当地的文化非常无知的有钱人,由此而来的麻烦你可想而知。

起初我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纠正:“我不是白人,我是中国人”。可几乎每一个当地人都回答我说“可是, 你比我们白呀!”情况居然夸张到在路上常会冲出一群小孩争先恐后地向我问好,要和我握手,摸摸我“比他们白”的皮肤……

现在,我也懒于争论“黑, 白, 黄”的准确定义了,只要在街上听到有人叫“那个白种女人”,四顾张望一下,八成都是在叫我。



和芝加哥公寓一样贵的西非“新家”


无论怎样,我是来租房子的,不是来参加学术讨论的。

后来她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叫Monica,这决不是为了更进一步地冒充白人,而是实在不想和一个加纳的老太太解释我那个只有两个字母、无论我怎么发音都不对、而且要我反复确认多次“Yes, H-E,that’s it.” 的姓。

Auntie Pearl很仔细,签合同的时候连一块桌布,一个叉子都数得一清二楚。新家的条件并不好,却也不便宜。我住的地区叫La,这一带的当地人常将自己家里的一部分出租给外国人,以赚得用美金支付的租金。

你可能无法想象,我在非洲西部租的一间风一刮都听得到房顶在颤的、大部分时间都没水没电的房子,竟然和我在芝加哥住的大学宿舍一样贵!

如此“低廉”的价格还是我磨破了嘴皮子才砍下来的,其他同类同地区的房子一般都是我租金的两倍。

说起砍价,不得不说的是加纳人似乎不懂得稍在价钱上做些退让就可以留住一个顾客的道理。

每一次我搭出租车,我如果说,“这么贵, 不坐了,大街上那么多车, 我再叫一辆”。本来是想激他一下好让他打折扣,结果却永远是这个出租车掉头就走, 一定不会回头叫住我说:“回来,回来,价钱还可以商量商量”。

长期和如此顽固的“商家”们周旋,我可以自豪又无奈地说,自从来了非洲以后,我的讲价本领确实大有进步。


加纳传统手工艺



四处重修的家


新家最大的好处是离我上班的地方很近。

在道路混乱,交通事故频繁的加纳首都阿克拉

,从我的新家到我工作的地点只要平均20分钟的车程。而在我搬家之前,可是要平均每程两个半小时,也就是说我每天至少要在路上花上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回上下班。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直到我找到这个新房。

一搬进来,我就发现房子里的水管,电灯,门窗四处是毛病。房东也算通情达理,马上给我找人修理。在住进新家后的一个星期内,我的小屋子里前前后后来过修水管的,修门窗的,装电灯的,刷油漆,查空调漏水的……现在, 房子里能修的都修了,不能修的,我也不计较了。

一共就住那么几个月,像妈妈说的:“怎么就不能将就呢?” 我现在的小屋尽管是过去24年里我住过的最差的,可在非洲能让我安顿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区,就已经很满足了。

等家里所有的工人在“修好了”,或者是“当作是修好了”的情况下全部撤退,我终于可以放松地躺在拿张占了我房间近一半面积的床,仰面打量我的新房:头顶上是一个挂满灰尘的小风扇,旁边是一盏不很明亮的吊灯,风扇上面的是很低的天花板…… 

就这样在百般周折后终于安顿下来的床上躺着,闭上眼睛,有一种全世界都和我一起下沉的感觉。如果真是这样,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加纳学生制作的椅子



“打扮”新家


几分钟后,我从床上跳起来,决定将简单地不能在简单地房子整理,打扮一番。

我先把床吊转了方向,再让小桌子靠到墙角,这样一来小屋就显的宽敞多了。我又给屋子里仅有的一张快掉渣的木头桌子蒙上一张鲜艳的花桌布。尽管以当代中国的标准看来,那张花桌布实在是土气,可是,在这样一间灰暗又色彩缺乏的房子里,那张花布桌子一下子荣升为我灰色小屋里最绚丽的家具,顿时为之增色不少。

接着,我给对着院子的两扇窗户找窗帘,以保护我的私人空间。房东有两块绿条纹桌布闲着,因为找不到和桌布一样的花纹,就干脆将计就计把绿条布借来挡窗户。正好,窗帘和桌布,一花一绿,相映成趣。

最后把各个角落的灰尘除去,喷遍杀虫水,在墙上贴地图,贴画……斯是陋室,虽不久留,我还是要给自己布置一个敞亮的生活环境。既然有勇气选择非洲,就决不能让这灰色的房子阻止我开朗,积极地生活。 

在新家新生活开始之际,我终于可以完全打开我的大箱子,把里面所有的东西倾倒在床上。


我和Volta地区的孩子



往事

自从离开南非以来,由于没有固定的住所,我所有的生活用品在一个大旅行箱子里躺了整整三个月。

这三个月里,我先在非洲南部和东部帐篷旅行,最后到达西非的加纳,随后又搬了三次家。

我把化妆袋当时化妆间,把塑料袋当成是衣柜里的一个个抽屉,在每天把皮箱拉链从左边拉到右边,再从右边拉到左边的反复中生活了三个月。

我一边解开一个又一个塑料袋,把衣服挂上衣架,把化妆品摆在镜子的前面……一边想着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倘若我接受了纽约一家银行的高薪聘用,恐怕现在的生活和非洲的比起来一定是天壤之别吧。

不过,我敢肯定, 要是现在我在纽约工作的话,恐怕会和我那群对银行趋之若骛的同学一样怨声不绝—— 抱怨工作时间太长,抱怨睡眠不够,抱怨没工夫陪父母、见朋友,抱怨当初不能果断地放弃一切,宁可负债累累也要实现自己带着几分冲动的梦想……

现在想来,来非洲倒是有一点是对的:如果当初没来,在这一年里,我是无法安安分分、高高兴兴地工作的。因为心里总有个念头割舍不下,以我的固执和倔强,说不定哪天在纽约干着干着就把工作辞了,背上个大箱子,最后还是会在非洲落脚的;现在想来,那三个月里把生活的全部装进一个旅行箱的日子,其实也不是那么不方便,反而简单的让我怀念……



新的生活方式扑面而来,由不得我浮想翩翩。太阳升起, 希望我勇敢地笑到明天。

宗教信仰的问题


在非洲,我开始对宗教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并尝试去了解更多关于基督教的知识。 

可是,在非洲谈宗教,总让我想起那句话:“在白人来之前,我们(非洲人)有土地,他们有上帝;现在我们有了上帝,他们却占了土地。”

当看到每个星期天,在酷热而简陋的教堂里,加纳人如此虔诚激动地祈祷4、5个小时,我总不禁要问:

这里的很多人,几乎什么都没有,可为什么他们还是每天感谢上帝给予他们的一切?上帝给了他们什么?

即使他们得到了一些,那么上帝也偏心地给了像我这样“比他们白”的人更多。



1


我想起我的第一个加纳寄宿家庭里的小工人爱克佳。

她来爱克拉外的Cape Coast

,因为家里穷,从小就被父母送到大城市阿克拉给我的寄宿家庭当帮工。

我的寄宿家庭不给她工钱,不许她出家门半步。她每天从早忙到晚,所得只有一个栖息之所和一日三餐,时常还有主人的训斥。

这样奴隶般的生活她过了14年,而她今年还比我小一岁。

我觉得她一无所有,很可怜。每一次买吃的,都会给她带一份。

我从那个家庭搬出来之前,还专门挑了几件小号的衣服的送给瘦小的爱克佳。我知道她喜欢我,因为在那个家里,从没有人像我一样认真地问过她的生活,听过她的心里话。

后来我第一次离开加纳,她怕我不会回来,我也不知道她用攒了多久的钱给我买了一条仿象牙的挂着加纳神的标志的项链,对我说:“无论你走到那里,愿上帝保佑你”。


2


有一次我问她:“你为什么每天都不停地笑,你真的很快乐吗?”

她回答说:“命是上帝安排的,我不能改变,我笑是因为我还活着,上帝让我每天沉睡后还可以睁开眼睛……”

说这话时,笑容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美丽但消瘦的脸,我知道她的话是真心的。

原来我不明白,这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为什么还那么快乐?为什么还要感谢上帝的给予?

现在想来,可能正是因为生存的困境,才让信仰的理由变的如此简单,也让精神的寄托变的尤为重要。

在非洲,有的人因为生活的困境而需要信仰,用信仰支撑人生;

也有的人一无所有,却笑脸常开,庆幸自己还活着。

但我希望,信仰不是麻药,笑容不是无奈,而是困境中的火光。

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愿那个很乐观的爱克佳,已经走出困境,活出自己新的人生。


-END-

文:Monica

微信公众号:畅语路(CYLmks)


未完待续。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19:31
作者:李狗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502741/answer/1907959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加纳支教加建厕所三周,对这里的情况也只有些许片面的了解,但还是来说说我眼中的加纳吧。


由于时间关系,在加纳只待过accra,wa和sawla。kumasi

只是经过,我们另外一个队还去了elmina。

综述:
首都accra的发展情况还是不错的,有很大的shopping mall,也有各种快餐和国际品牌,以及各种中国牌子的手机23333333
但往不那么发达的地方走,就会发现房子越来越矮,到wa和sawla就基本只有一层楼了。路边还有很多建到一半就不建了的好看多层小洋房。大路是平整的,每隔几公里就会有减速带,乘车颠的厉害。小路就不提了,简直生死时速,在车上可以被颠到蹦迪。


(accra的豪华海边浴场QAQ而我们只能在游泳池旁的卫生间里洗了个澡。。。)

天气: 
加纳的季节只有dry和rain。旱季是真的滴雨不下,太阳火辣到了极点。我们六月至七月来的,正是加纳的雨季,几乎天天下雨。虽然根据上一届说wa因为比较内陆所以不那么下雨,但今年十分反常。晚上会出现只打雷不下雨的奇观,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云层间的闪电交错。但当看见那个闪打到你头上之后,就赶紧进屋吧,马上就会大风大雨到完全无法走路,当地人不撑伞(可能是因为撑伞也没有用)。下午和晚上是下雨重灾区,毫无预兆地就是一场暴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今年一队的一个厕所坑塌了而没有建完,二队因为太湿了只能延长工期,最后上漆经过一天暴雨之后掉的七七八八。


(无雨有闪)


(被暴雨摧残的漆)

宗教:
当地基本人人有宗教,或是天主教或是穆斯林(当然还有很多细分但是我也分不清)。虽然有数据说当地穆斯林不多,但当时我们恰好遇见了穆斯林的开斋节,一个广场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可见一斑。学校也都是宗教学校,不同宗教有不同颜色的校服,methodist

就是黄色,很好看。车后面会有godblessall等等标语,一眼望去全是和谐的景象,没有什么特别激进的宗教分子,也没啥禁忌,当地人对于外国人还是相对友好的。


(methodist的黄色校服)

语言:
当地语言有24种,我们的local guide长大于南方,所以来到wa以后也不能用当地语言和local交流hhhhh 虽然英语是官方语言,但并非人人都会英语,highly educated的能够熟练使用,但一些小贩啥的就比较难了,六年级以下的孩子们英语水平和国内差不多,到JHS会好很多,基本交流可以保证。
来这里以后学会了三四种说早上好的方法,三四种好的方法,以及三四种谢谢。对语言有兴趣的人可以一试。

人:
其实这与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我们的合作方及学校的老师和校长基本都是highly educated的人物,所以不太会不讲理。但若是没怎么受教育的,就会觉得外国人都是带着funding来的,伸手就是要钱。比如学校雇的labour,干到最后一天问我们要钱(应该是学校给),我们不给,就和校长说我们给了校长钱让校长给他们钱(直接谣言)。最后还问我们为啥不给他们带饭???校长说这是开玩笑,可真是没有人听的出来哦。从一开始就只在意我们给他们买多少水泥多少油漆,并不在意我们是否会完成,给的预估完全不对,多估了一倍。所以不能轻易听信当地人的预估。并且这里的工作效率低到惊人,我们厕所基本建成花了4天(不包括先行画地挖渠以及做砖),当地人告诉我们一般这种厕所要三个月。并且思考方式和我们不太一样,比如刷墙要刷两层,当地人的做法是外面刷好,休息等干,再刷外面,休息,再刷里面,休息等干,再刷里面。不能从里往外,在刷外面的时候顺便等里面干吗????但也可能是当地人的智慧吧,这我就不明白了。


旅游:
有两个景点特别著名,一个是mole国家公园

,一个是capecoast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去了前者,并且只待了半天。如果要住mole hotel一定要提前预定,不然可能只能住要么260刀一晚的fancy宾馆,要么就是20cedi一晚但是条件差的惊人的地铺。。。再或者,就是我们十人住的双人间。。。。mole里面吃饭也很惊人,至少等一个半小时才能上菜,又贵又不那么好吃,除了量大没啥特点。mole里能看到一些动物,但要看老天爷赏不赏脸。狒狒是一直能看到的,还聪明得不要不要的,会开车窗把放在车里的饼干拿走。还能看到一些鸟和大象。总之玩的开不开心全看运气。是我们十人住的双人间。。。。mole里面吃饭也很惊人,至少等一个半小时才能上菜,又贵又不那么好吃,除了量大没啥特点。mole里能看到一些动物,但要看老天爷赏不赏脸。狒狒是一直能看到的,还聪明得不要不要的,会开车窗把放在车里的饼干拿走。还能看到一些鸟和大象。总之玩的开不开心全看运气。


(mole里的野象)

来非洲还要看的一定时星星,旱季看到星星银河的可能性比雨季大,因为雨季大部分时间都是乌云密布(虽然太阳一样热得惊人)。但夜晚抬起头就能看到北斗七星啊天蝎天枰天马座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漫天繁星)

大概就是这样,之后想到了还会再补。
总之希望大家对于非洲国家不要有所偏见,当地卫生情况也需要进一步得帮助及关注,比如这两年大规模爆发的乙肝。希望非洲兄弟们也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吧。


(在mole拍到的落日,很美。)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19:32

愚叔浅谈:


加纳这个国家国际存在感不高,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但其实这个国家还是非常有名的,盛产黄金和钻石,后来又发现了有丰富的石油,当然美女也是加纳的一大特产。

初到加纳的见闻

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国土面积为23.8万平方公里,与我国的广西面积大小差不多,人口总量3,050万人,首都为阿克拉。

我是2018年夏天到的加纳首都阿克拉,到达阿克拉国际机场的时候,我在这座机场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非洲机场给我的印象就是老破小,这座机场规模和装修风格在非洲国家中都是非常不错的。

机场里面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安全检查也比较细致。过半个小时终于走出了机场,瞬间感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我看了一下手机,温度居然高达28度。

机场外面大部分都是摩托车,只有少量的几辆出租车,而且看样子很多都是日系车,其中一位黑人小哥热情地帮我提行李,邀请我坐他的出租车。

一路上车子开的不快,我看到加纳首都阿克拉的基础建设还是非常不错的,道路修的也很笔直宽敞,路上行人车辆都不多。

小哥告诉我,在加纳有好几万中国人,他们都在这里做各种小买卖小生意,中国人非常勤劳,善于思考,都是成功的商人。

这座城市的绿化做得也非常到位,道路两旁栽满了树木郁郁葱葱,让人看着就很开心。空气质量也很不错,蓝天白云,晴空万里。

很快就到了目的地,黑人小哥热情和我道别,并且欢迎来到加纳。为此我还特意给了黑人小哥10元钱的小费,黑人小哥很受鼓舞。

加纳的美女

在坐出租车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加纳的女孩身材都非常好,她们的身高普遍都在1米65以上,简直就是行走的衣架子,穿什么衣服都特别好看。

到了加纳你会发现,加纳女孩特别爱美,当然她们的五官也比较精致,虽然是黑皮肤,但黑皮肤的女孩也有长得非常惊艳的。

加纳女孩可能经济方面并不太宽裕,但都会在穿着打扮方面投入不少。打扮比较时尚,衣品也还说得过去。总之在非洲国家中,加纳女孩还是非常耐看的,有的还给人留下非常惊艳的感觉。

加纳女孩虽然爱美,但她们都是居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都会烧得一手好菜,当然你得征服她,让她们仰望你,崇拜你,这样才能让她心甘情愿的为你服务。

加纳人衣食住行的情况

1、加纳人对于穿着比较讲究,他们会尽量买新衣服来穿,但加纳毕竟是一个非洲国家,有很多人身上穿着的衣服都是二手衣服,加纳也是世界上主要的二手衣服进口国之一。

2、加纳人很多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他们的日常主食是一种类似于糊糊的稠粥,里面再加入一些蔬菜丁和肉类。加纳人特别喜欢吃鱼,毕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3、加纳人的住宿条件真的非常简陋,很多都是用茅草和铁皮简单构筑的房屋。好一些的会用石头和泥土来建房子。

4、加纳的交通基础建设在非洲国家中还是走在前列的,公交车数量虽然不多,但通行还算正常,大部分人出行主要还是依靠自行车和摩托车。

加纳的工资和物价

加纳的经济发展在非洲国家中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总体而言也是以农业为主,人均GDP为2400美元。

这个经济指标还是非常不错的,按照这个换算下来,加纳人的月平均工资在1100元人民币左右。

在加纳,大部分人的月工资收入为800元到1300元。当然他们的工作也是每天8个小时,一个月能休息6~8天。

在加纳有很多中国人开设的工厂,当地有不少人在工厂里面打工赚钱,这里的工资收入会高一些,普通的职工一个月也能赚1500元到1800元。

有一些加纳人非常聪明,有一定的管理才能,在工厂里面负责日常管理,他们的工资收入更高,能达到2500元。

物价

加纳人特别喜欢吃薯类,比如说常见的土豆和红薯。这些食物比较耐饥,吃一顿能顶好长时间,价格也比较便宜,一堆只要两元钱。

玉米也是加纳人经常吃到的水果,在加纳很多农户会选择种植玉米或者可可,这两项经济作物,不仅可以自己吃,也可以拿去集市换钱。一根玉米通常只要三毛钱。

每天吃的东西在加纳价格并不算贵,真正价格昂贵的东西是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说刷牙用的牙刷和牙膏,洗脸用的脸盆,以及做饭用的铁锅炒瓢等。

这些东西在我们国家真的非常便宜,牙刷牙膏三五块钱就能买到。脸盆一个5元钱。做饭用的锅要贵一些得三五十元,但在加纳。这些商品的价格通常至少会翻三倍。

这主要是因为加纳没有自己的制造业,他们根本生产不出这些生活必需品,加纳人民日常所用的这些东西,全部需要进口。运输费加关税都推高了这些商品的价格。

到了加纳才知道的事

1、到了加纳才知道,加纳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黄金、钻石和铝土矿储量非常大,此外加纳的石油,锰矿,铁矿和石灰石等也较为丰富。

2、到了加纳才知道,加纳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黄金海岸

”,最主要是因为加纳盛产黄金,此外加纳的可可,质地好品质高,世界上每生产5块巧克力,就有一块原料来自加纳。

3、到了加纳才知道,加纳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木材也是加纳主要出口商品之一,为了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加纳规定每年砍伐的树木不能超过总数的1/40。

4、到了加纳才知道,每年到加纳旅游度假的外国人也有很多,尤其是英国德国美国人很多,也有一些来自附近国家的黑人。

5、到了加纳才知道,加纳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宗教信仰对于加纳人的生活影响并不大。

6、到了加纳才知道,加纳的官方语言和流通语言为英语。英国对于加纳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很多加纳的上层人士仍然在模仿英国。

7、到了加纳才知道,加纳很多农村地区依然实行酋长制

,酋长对于整个农村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奇怪的是,凳子是加纳酋长的权力象征。

8、到了加纳才知道,加纳教育水平较低,当地虽然实行义务教育,但更多的时候是加纳的孩子根本完不成规定的学业。

9、到了加纳才知道,加纳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当地有很多热带疾病在流行,比如说常见的艾滋,登革热

,肺结核

等。


[p>10、到了加纳才知道,加纳人的头部我们的双手一样灵活,他们的头部居然能够负重几十斤的重物。

11、到了加纳才知道,加纳人没有攒钱的习惯他们喜欢享受生活,喜欢提前消费。

12、到了加纳才知道,加纳人大多人喜欢户外运动。加纳人大多都有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最不济他们也会去跑步。

13、到了加纳才知道,加纳人的数学不太好,卖东西的时候他们喜欢按堆出售,这样简单方便。

14、到了加纳才知道,加纳人的平均寿命并不高,很多加纳人的寿命都没有超过50岁。

到了加纳的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加纳的治安管理总体来讲还是不错的,但还是应该避免去一些偏僻的地方,避免夜晚外出,保护好自己的财产。

2、注意防病。加纳的医疗卫生环境不好,一些最基础的疾病,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必要的时候携带一些药品,以防万一。

3、注意言行。到了加纳不要随便对着当地的建筑物和别人拍照,如果十分喜欢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再去拍照留念。

4、注重礼节。加纳人非常注重礼节,到了加纳一定要尊重当地的老人,另外拜访当地朋友的时候也要提前告知。

5、尊重当地习俗。加纳是一个非洲国家,那里的人文环境和风土人情和我们截然不同,到了那里我们要尊重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做到入乡随俗。

最后小结

加纳是一个非洲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国内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加纳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便利条件。

加纳人的工资收入不高,他们很容易满足,对于未来和发展也缺少长期规划,但他们就喜欢这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19:33

某匿名用户:


虽然在加纳呆了几年,但基本都呆首都了,所以说加纳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国家,我也没法概括,既然你邀请我,拣几件见闻之事,如果你没去过或者即将去,或能让你有个感性的认识。

一、有关死

7年前我们一伙人第一次去,在首都Accra下了飞机,吃了点饭就上了车往项目所在地北部城市Tamale赶,两部车,700+公里,不太好走,到处在修路,中水电他们,路上还见修通信铁塔埋光缆等,华为他们,晚上一点多我们接到后面一部车的电话,说他们追尾了有人受伤,在Kumasi某处,Kumasi是加纳中部的大城市,我们走在前面此时我们已经出城很远了,我们只好返回去,赶到的时候,肇事司机已经关到警察局牢房里了,受伤的是我们同事,坐在街边石沿上说肚子又点痛,我们好不容易联系上了Kumasi的一个中国诊所,我扶着他我们一起去了,诊所初步了解情况后告诉我们他们缺少必要检查设备,让我们去当地红十字医院(或许记错了但为该市最大医院),辗转送到医院,医生很忙,让我们等,等了几个小时,询问催促无数次,只记得一句,“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天亮还未就诊,项目部赶来处理此事的同事到了,决定直接送回首都,我们也撤了继续赶路,到项目部的时候已是傍晚了。约莫过了十来天,很早起来看见同事急匆匆要去赶搭飞机去首都,一问才知道该受伤同事手术失败内脏破裂中毒感染没救了,去处理后事。

同年冬,我到另外一个城市给另一项目打前站,一个月后国内任命的项目经理过来了,聊得很投机,准备过完年趁天气好大干一番。一起去首都过了个年,我先回项目,他计划在首都搞点采购晚几天,可就这几天功夫,打摆子了,未几,变成了脑疟,死了。那天,我们驱车百里到了一个湖边呆坐了一个上午,已成功戒了两月烟的我又复吸了,然后,我把项目上的几个女同事赶回了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生产之余,也没啥娱乐,每天晚上就是在饭厅里斗牛,诈金花,七张牌,五张牌换着玩,有位同事,头天晚上好好的赚了我们好几个月的生活费,第二天说胃不舒服,医生建议趁早去首都诊疗,立即启程,还没到半路就休克了,登革热,罕见热带病,到了首都几天医生建议送南非,上午到处筹美金,下午就说用不着了。

在项目部的时候,有一天下午的黑人工头向我请了个事假,说家里出了点事。刚好我也没啥事,开车在马路上乱转,看到前面站着一团人,路边一床小毯子盖着什么,路上白的红的...后来,工人告诉我,那是工头的弟弟。

哦对,我记起来了,还有个事,2010年的某一天,CCTV某套播了条新闻,加纳一辆大巴翻车死了几十个,事发地就在我当时项目部门口一百多米处。2015年新闻联播加纳首都一加油站爆炸死了几百口,躲雨,有被炸死的烧死的淹死的,尸横遍野,这个加油站离我当时项目部两三公里,此事之后,阿克拉市政府启动了疏通河道的工程,现在还没完。2017年中部城市Kumasi某酋长母亲死了,直接上街砍死多人活祭。乔布斯死的时候,我打摆子正在诊所打吊瓶,医生跟我说昨夜Kumasi广西挖金帮的一个翻译说送来打针,刚到首都就挂了,22岁,来加纳一个礼拜。

二、有关中国人

中国人好多,有说4万有说7万,没证实过,一大部分作工程项目,基建施工中水电中铁建青建烟建及一众小点的施工企业,通信工程的华为中兴,等等等等;一大部分挖金,大部分是广西人;一大部分做生意,建材机械太阳能手机假发及其它生活用品等等;一部分某些大企业的如中港什么的不晓得具体什么业务;一部分作服务业,开餐馆赌场KTV宾馆,主要服务中国人,没有量贩KTV;还有一部分不知道干什么的,但很有钱。

赌场KTV宾馆中国小超市很多,都在几个大城市,阿克拉,库玛西,塔克拉底,消费一般来说同质服务价格乘2到3,中国人都会去赌场(应该也有不去的,但我不认识。),赌场里基本都是中国人,70%,有10塞地10塞地玩7张牌的,也有10000塞地一押玩百家乐的,一晚输赢几十万赛地眼睛都不眨,1塞地现在大概换1块5人民币。

三、有关当地人的

(这应该是你最想了解的,奈何我脖子痛,不好意思啊。)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19:34
作者:金添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502741/answer/19029509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邀请,不过我来到加纳

才四个多月,要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估计有失偏颇,我只能说说我来了这些日子的一些所见所闻,要是有看错说错的地方,也不用纠正我,我固执的很,嗯....

虽然加纳在西非乃至整个非洲号称政局稳定,经济发达,但其落后程度和基础设置之差,让曾经去过南非的我还是吃了一惊。我从开罗转机飞往阿克拉

,抵达上空时已经天光大亮,飞机座椅显示屏提示我已经在阿克拉上空,于是便探头打量,差点被晃瞎了眼:在阳光的照耀下,所有屋顶的铁皮瓦反射出刺眼的光芒。这让在南非卖瓷瓦的我很诧异,因为作为沿海城市,铁皮屋顶受海风腐蚀应该非常的严重,为什么当地人还要用这种材质呢。在呆了一段时间后我才了解,不要说瓷瓦,就连逐渐淘汰的水泥瓦,甚至已经被淘汰的石棉瓦,都是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的东西。



法老之鹰,向你报告!


在飞机上没有照,喏,就是这种白铁皮色的屋顶

下机后我们从阿克拉辗转到Tema

,再从Tema一路北上先到库马西

,再向西抵达Wasa

,住了十几天后我们又最终来到现在所在的Bogoso

。一路兜兜转转,鲜少看见两层以上的房屋。路上的车以现代和起亚居多,丰田也不少,公共交通城际之间靠VIP大巴,短途的则靠当地人成为TROTRO的小巴,多以老旧的奔驰和福特为主,私家车主流还是皮卡和SUV,因为这边的道路建设实在无法恭维,加纳貌似也没有路政这一说,所以一到下雨天,泥土路面泥泞不堪,水泥路面也常有坑洞,经常能看见路边搬沙补路的青少年男子双手手掌向上,用一只手背拍打另一只手的手掌,想来往车辆乞讨补路的劳务费。其他的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也不怎么样,停水停电是常态,在Wasa的十几天,好像只有3天有电,没有一天有水.....但是值得一提的事,无论村庄的房屋如何破旧,村里的学校一定是村里最好的建筑,大大小小的学生也都穿着整齐,统一配发的校服也都非常合身,可见加纳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令人感慨。我最近花费了四天时间沿着南北方向绕着加纳转了一圈,关于学校和教育的描述,无一例外,非常的难得。


四天的行进路线


前往北部时途径的村庄,即便是这样的地方,学校的校舍也是砖瓦结构。

吃的话很多人都提到了,无非就是Fufu

, Bangu

一类用木薯和玉米打烂,直接烹制或者发酵的主食,配各种汤和肉,还有炸大蕉陪豆子。零食的话就多了,炸香蕉片,花生,老虎果烤串,烤罗非鱼很多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北部居然发现有水稻种植区域,也是让我很惊奇。水果除了苹果,其他的都很便宜,五块钱一捅的芒果,大概八九个,十一二斤的样子。西瓜十块一个,牛油果一块一个,吃吃还是很过瘾的。Tema还有个渔港,我们经常去买鱼,杂鱼一般两百一盆,我们买的多,三百两盆,大概有六十斤左右,一斤三四两的红鳟

讨价还价也能到20一条。


Fufu,北部物价便宜,我这一份,四块肉,一条鸡腿,一碗汤,一团Fufu,九块钱...

至于有人说身上没有100美金不要想出机场,路上警察敲诈什么的,我只能说有这种情况,但是我没遇到过。因为我英语比较好,加上身份合法,碰上想要钱的我也能跟他们掰扯,碰上个嘴巴不利索的,还不见得有我说的溜...比如在机场出关的时候,移民局官员指着我的机票说广州来的不让入境BLABLABLA的(原因大家自己查查,其实是说广西,广东这边属于连带伤害),我就拿出护照给他看我的签发地,跟他说我只是广州飞过来的,我老家是哪哪哪的,他说了句OK就放行了。警察路上盘查,查不出个所以然来问我们要钱,我就一直问WHY。。。他说不出个所以然也就让我们过去了。所以你说这边的小公务员腐败么?腐败,但是还是要点脸的。。。你要是不会说,又嫌麻烦,给点小钱他也乐意收下,要是碰上个比他能说的,他也不好意思一直纠缠,除非你真的有问题。

说了这么多补充几句吧,关于这边当地人的想法,我在那个非洲特殊见闻的问题里回答过,就不做赘述了,不过说到那个问题,有个高票答主好像讲述了自己在阿克拉坐出租打表的经历,这一点我有一点点质疑:在这这么久我还真没见过有表的出租,不知道是不是我呆的时间短了。我也不去试图讨论“非洲问题”这种大的吓死人的议题,毕竟非洲大陆加起来好像有两个半中国那么大?这不是我能handle的话题。总之这个回答,只是一些所见所闻而已,欢迎提问,但是谢绝争论,没有意义。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19:35
作者:jerry 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502741/answer/2691614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加纳,别人说过的我就不说了。我只说说我眼里不一样的加纳。哦不,应该只是阿克拉。


加纳应该在西非还是算不错的啦,治安比周边国家要安全一些,而且本地人都还是相对比较温和友好的,没有尼日利亚小伙伴侵略性强(aggressive)。

阿克拉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非洲国际城市,城市不大但是各国友人都比较多,这里的各种国际公司、机构都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一到夏天各种的支教,志愿者活动泛滥,外国人几乎把阿克拉撑爆了(可以去Republic 看看)。 在这种非洲国际城市其实很奇妙,你有机会遇到世界上各地各种背景的人。我在加纳的一年多接待过来自华尔街

的投资者(投过lady Gaga),Facebook的CPO,硅谷

投过各种独角兽的的风投。 也经常遇到各大名校的佼佼者,我的同事或者当地认识的朋友里不乏有哈佛,耶鲁,牛津和剑桥等名校的人。斯坦福,耶鲁这些学校在加纳都有非盈利的机构在帮助当地人。其实这种国际人才的密度还是让我很吃惊的。

很多人会觉得非洲年轻人可能很穷或者素质很差,其实是和各个非发达的国家/地区一样的。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加纳是一个英语国家而且互联网比较普及,所以他们都是能很快的直接接触欧美文化的和各种新兴事物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中国同胞和当地人之间是有一些文化代沟的原因。我自己接触的当地创业的年轻人对欧美互联网的各种模式都是很熟悉的,Facebook,snapchat,甚至musically

 这些软件都很多当地人在用。其实我想说的是,这边的很多年轻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落后的。

由于接触的都是科技创业这一块,所以再说说这一块的情况。其实很多这边的年轻人都还是很积极向上的,很多人都是有创业的热情和解决非洲问题的抱负的。和这些年轻人每天混在一起还是很开心的。虽然经济,基建甚至互联网速都还比较落后,但是不代表他们技术落后。我之前工作的地方已经和Facebook一起合作推出很多技术活动,其中不乏AI,IOT和大数据处理这些尖端的技术。我自己知道的这边的创业公司就有做区块链,数据分析处理和人工智能的。本地的新兴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也很不错的,有一套自己的运营模式(OMGVoice和很多互联网自媒体)。

另外加纳(阿克拉)的夜生活也是很丰富的,一到周末你要是区OSU各个酒吧和夜店都会经常爆满,各种个样的轰趴玲琅满目。很多夜店会都会一直有人跳到第二天天亮。(经常周末会要跑4-5个parties)。

说了这么多都是我觉得加纳不错的地方,当然它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看回答里多数都是在抱怨的,我也就不重复了。

最后稍微说一下,我们各位同胞出去还是要稍微尊重一下本地人,毕竟文化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有时候不好的事情发生其实还是由于沟通上的问题造成的。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19:38

木白:


飞机到达阿克拉的机场,一开机舱门就让人很不适应,哇,不是说好的非洲经济强国,首都机场怎么这幅模样?!不忍直视!跟着一队人准备出机场,由于黄皮书时间差一天,被工作人员公然敲诈,一人50赛地才搞定,感觉电视剧里的情节就这么发生了什么。WTF,后来帮人托运的东西因为没交关税被扣下。感觉就是出个破机场,怎么这么难。

在加纳,贫富差距巨大,这里没有高楼大厦,一眼可以看到很远,富人们住着豪宅别墅,开着豪车,普通人就是一天20赛地工资,一个月1000多的工资。

在路上转了一圈,车是一点都不比国内少,大部分都是丰田,二手车普及率高,车子破破烂烂,在国内都要报废的车子,他们开的很开心……

这边可以感受到城市基础建设很差,马路等红绿灯的时候好多黑人顶个盆买东西,头很铁,脑子都压坏了

呆一段时间也能慢慢接受这里的环境,郊外的环境还是不错的,但网络比较差,手机党好难受。

在这边的中国人说,黑人懒,脑子笨,还常偷东西,但服从管理,等级观念强。


镇上的小孩看到我们在拍照就十分激动,非常热情,抢着让我给他们拍照

阿克拉没有高楼,一眼可以看很远,晚上,家家户户亮着灯,星星点点,是这大城市不一样的美,很美。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19:45
作者:小美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502741/answer/11737578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纳是个乐观的国度。

最近,“黑人抬棺”火了,在这个略带阴郁气息的特殊时期,节奏感超强的魔性抬棺舞横扫了各大媒体平台。



网友们纷纷高呼“太上头”,还将七位身穿黑色西装、头戴礼帽墨镜、舞蹈整齐划一的抬棺人,戏称为“亡下七武海”。



视频中的抬棺舞出自加纳共和国,一个位于非洲西部,盛产黄金、可可和木材的农业国。



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葬礼是严谨肃穆的,充分表达了对亲友的尊重和哀思。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会将葬礼办成狂欢party?



带着三分好奇,七分对加纳家居设计的兴趣,小美进行了学习和了解,得到的结果却有点一言难尽。


非洲给我们的感觉是贫穷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差,各种疾病流窜…虽然加纳是西非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也避免不了贫富差距极大的问题。


其首都阿克拉被称为非洲最富庶的地方,比邻海岸、交通发达,是加纳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 楼宇林立,灯光璀璨,夜间的阿克拉给人非常先进和现代的感觉。


城市里的高楼并不多,顶级富人们都住在各式各样的别墅里,这些别墅设计精美而富有艺术感,但基本都是照搬西方国家的建筑风格,很少融入本地的民族元素。


▲ 极具现代感的简约风格别墅


▲ 带泳池的连栋别墅


▲ 欧式风格大别墅


有条件的富人,还会将原本破旧的房屋,重装成色彩鲜艳的现代简约风格,用罗马柱装饰的住宅。


▲改造前是木顶红砖的大平房。


▲ 改造后变成了现代简约风格住宅。


房屋内的布局和设计也都非常西式,没有明显的特征,如果不看周围的环境,你可能不会觉得这是一座位于一个拥有部落文化的多民族西非国家的房子。



加纳独立后,全国划分为126个传统的部落,但部落的聚居地一般在农村。所以像阿克拉这样的城市,有关传统部落文化的设计和元素比较少,只有少数精心装饰的酒店才看得到。


▲ 富有部落色彩的住宅

▲ 用酋长故事进行墙面装饰的酒店

▲ 挂着部落生活图景织染布画的餐厅


不过在加纳的第二城市库马西,我们能了解到更多阿散蒂王国

的文化(加纳的前身,最大民族阿肯族的王国)。



这里保留了不少阿散蒂的传统建筑,包括高官府第、民用住宅和殿堂神殿等等。



砖石为墙,草木为顶,墙上雕刻着各种部落图腾、人物和生活情景。这些木草结构的建筑是19世纪初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用传统方式建造的。



加纳的传统编制、雕刻、刺绣和陶艺术品也非常出色,在许多普通民居里,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藤编的家具。


▲藤编沙发和藤编柜子


大部分加纳房屋的室内设计风格,都承袭了非洲人所展现出来的穿衣风格:尤其钟爱明艳色彩,常常大面积使用在房屋中。



不得不提的还有加纳的“凳子崇拜”。他们认为凳子是祖先神灵的居住地,可以保佑部族家庭兴旺平安。他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只终身跟随的凳子,孩子们从小就会学习制作凳子。


▲ 各式各样的凳子


▲ 带有部落元素的凳子


当然,上面所展示出来的只是少数富有家庭才有的生活环境,把视线放远一点儿,离开富人居住的地方,你就能明显感受到一个相对落后的热带雨林非洲国家的氛围。


▲ 密密麻麻的低层楼房布满城市


铁皮瓦极易受海风侵蚀生锈损坏,但是大多加纳人都用不起石棉瓦和瓷瓦,他们只能将就的用铁皮瓦盖房顶,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灰黑锈迹的屋顶铺满城市的画面。


▲ 阿克拉海边


▲ 库马西一角


越远离城市中心,房屋就越是简陋破败,甚至能够看到贫民窟,或者是只用泥土砌成的简易房屋。



在我们的眼里,这样的生活不可谓不艰苦。但加纳人从不抱怨,“在这里从没有看到过一个脸上没有笑容的家庭”,来加纳的人都会忍不住感叹。



其实从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欢乐的殉葬仪式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他们的乐观精神。


被称为”黄金海岸”加纳,曾遭受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后来又沦落为英国殖民地,他们在这里疯狂地抢夺黄金、贩卖黑奴,奴役土著。殖民者带走了黄金和人权,同时也送来了英式礼仪和宗教文化。



因此加纳的男士对女士很绅士,处处照顾她们的情绪;天气再热,白领们也会西装革履;街道再宽敞,车辆也会谦让行人…



69%的加纳人信奉基督教,相信现在拥有的一切是上帝给予的,并怀持感激之心。每到星期天,他们都会前往酷热而简陋的教堂,虔诚地祈祷4、5个小时。



就连死亡,他们也认为是一个新的开始:死去的亲人得到了安息,准备要开启新的生活,我们应该为他们而庆祝。


于是就有我们看到“抬棺舞”。



为什么几乎一无所有的人还那么快乐?还要感谢上帝的给予?为什么失去亲人还要载歌载舞?


当我们在为眼前的些许困苦无病呻吟的时,那些贫苦的加纳人却没有忘记感受快乐,不管我们是否能够接受和理解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乐观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微信公众号:美家研究社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19:46

知乎用户DofvRn:




谢邀!来加纳近五年了,整体感觉还行吧!具体的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1.气候方面:加纳位于西非,几内亚湾

附近,一年有旱雨两季,因为临近海边,整年来说气候还是比较舒服的,没有那种闷热的感觉,反而会有些潮湿,除了每年十二月份之一月份左右的“蛤蟆风”,类似于国内的雾霾,但比雾霾的负面影响小一些!

2.文化方面:加纳以前主要是英殖民地统治,所以目前英式文化影响比较大。比如男士对女士很绅士,这点在加纳各个地方体现比较明显,作为一个异国的女士感受更为明显。比如车辆给行人让道,比如额外的关心照顾女士的情绪!上班的白领都是西装领带,不管天气如何热,外在形象很重视!穿着西装外套坐在办公室,空调开到十六度,一般我进去都要打寒战,不过进去后他们会为你考虑把空调暂时关掉然后调侃一下“中国女孩都很瘦弱”......

3.政治方面:整体上政局相对于其他非洲国家来说比较稳定,社会治安较好!实行多党派,每届总统任职两届,每四年一届,每次换届各个政党竞相拉票,但整体上还是和平渡过选期!

4.经济方面:经济一般般,受美元影响比较大!赛迪

贬值比较厉害,不过政府一直想办法控制,但作用不大!!

手机码字太累,先聊到这吧,附几张加纳照片,总之玩的地方除了海边还是海边,有点单调,但吃货可以过得很快活,很多美食等着你!!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