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平成米荒」促使日本開始開放白米市場,之後日本政府每年進口77萬噸免關稅白米。民間企業進口白米會被徵收每公斤341日圓的關稅,而當下的「令和米荒」,驅使他們即使支付高額關稅也要擴大進口。
日本開放白米市場是在1995年。之前幾乎沒有進口過白米,從1995年起按照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關貿總協定) 《烏拉圭回合協定》(WTO世界貿易組織《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一部分),日本同意為「最低准入」配額的白米免除關稅,現在每年進口77萬噸糙米。
為了盡可能避免對國產米的流通造成影響,最低准入白米由中央政府統一進口和銷售。77萬噸中,主食用米的准入量最多為10萬噸,相當於近年來主食用米全年需求量(700萬噸)的1.5%左右。
民間企業進口白米將被徵收每公斤341日圓的高額關稅,進口量近年來一直在每年600到800噸之間波動。下面的「白米進口量變化」圖表按照「最低准入配額(黃色)」「民間進口白米(紅色)」標示,據此可以看出,截至2024年底,紅色部分極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把民間進口部分單獨製圖可以發現,進入2025年以來出現了激增。3月單月1280噸,超過了2024年全年(1015噸),4月6838噸,5月1萬650噸,呈現單邊上升趨勢。個別原因,在於日本國產白米價格飆升,即使加上了關稅等進口成本,外國白米依然顯得較為便宜。過去從泰國、越南、印度等亞洲國家進口的白米較多,而2025年以來,美國米的進口比例上升,5月超過了70%。
流通巨頭永旺6月開始以大城市的店鋪為中心銷售100%美國產白米,餐飲連鎖店等行業也都在加大進口和國產混合白米的投放力度。
内容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