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6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北京汇文中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8-4 16:32

北京汇文中学始建于1871年,是首都百年名校。学校2005年起恢复初中部,现为包括高中部、初中部以及国际部在内的完全中学。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8-4 16:34

作者:Wind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02037/answer/8630733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届毕业生,在汇文生活了六年,无数次看到这个问题,毕业了终于忍不住进来写两句,也感谢同班同学的邀请

说实话,我们这届是最“不幸”的一届,整整六年的周转,正好是我的初中+高中六年。

周转校是一座十分有上世纪风格的院子,砖墙、杨树、爬山虎、生锈的栏杆、篮球场。楼里浅绿色的墙围、油漆剥落的门、有裂痕的地砖、教室里晃动的桌椅。实话说周转校的设施真的有一点落后。总的来说,环境只能用艰苦二字来形容。

楼围成一个口字形,奇怪的结构


周转校一角


毕业那天

还记得因为各种竞赛考试走访其他几所中学时,每次都会感叹,“他们学校环境比我们好太多了”。

其实汇文在周转以前,是以自己的校园环境为荣的。二环内中学唯一的四百米操场,景色优美的小花园(在开始周转之后每周仍然能回去一天,但是那种归属感却减弱了),据说是用建造人民大会堂的材料建造的老教学楼,到处沉淀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只能说,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总要经历一些阵痛,也希望以后汇文再经历大工程的时候能速战速决。

老校,雨天的操场,主席台

不得不说的是,因为艰苦的环境,学校这几年来收到了不少质疑,承担了很多压力与委屈。从这个问题回答的时间线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汇文也努力做出着改变。尤其是,今年,当汇文终于回到了熟悉的培新街6号,很多问题一定可以迎刃而解。

然而周转虽然环境艰苦,我的中学生活,尤其是高中三年(因为初中很多事情不太记得了)仍然过得十分丰富,留下了许多闪亮的回忆。

最值得一提的是物理竞赛

。汇文历史上以来少有学竞赛的,物理方面更是没有过进省队的学生。接触学科竞赛

是一次偶然的机遇,初三的我听说高中挑选一门竞自学赛有助于理科学习,从而就进入了物理竞赛这个大坑。

学竞赛的经历大概是一种苦和甜的混杂吧。它让人理解了,草稿纸堆成一座小山是什么感觉,学会新知识后醍醐灌顶是什么感觉,深夜骑车从学校回家是什么感觉,为了上课每周坐地铁穿越大半个北京城

是什么感觉。最后我和我的同学几个一起,居然真的实现了省队零的突破。感谢和我一起奋斗的志同道合的同学们,感谢一直在支持我们竞赛的老师、学校。说一句俗不可耐的话,一路上没有人一直帮助我,在适当的时候点醒我,我一定不会去的今天这样的成就。

当然,最后或许还有遗憾?毕竟还是退役,回到高考了。

深夜的学校


我想起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除了竞赛之外,汇文也给了我平台去接触许多兴趣爱好,自由地发展自己。汇文有很多特别优秀的社团,在里面真的可以学到东西,乃至于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全国的比赛。我参加的就有合唱团、机器人社、桥牌社…等等。要是展开来说又是长长的故事了。

合唱教室 满满的回忆


在中山音乐厅开新年音乐会


我们的机器人


最后,祝汇文越来越好

欢迎报考北京汇文中学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8-4 16:34

作者:阿雨林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02037/answer/437619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一个不可能客观的问题,那索性主观到底吧。

在汇文连初中带高中一共待了六年,您别小看这六年,从十三岁到十八岁,往小了说是精力最旺盛最能折腾的六年,往大了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最关键的六年。能在这么一所学校被老师同学各种耳濡目染,现在想想真是特别幸运。

笼统地说一句就读在汇文的体验,我自己的感觉是俩字儿,人文,或者您也可以带上儿化音,变成人味儿。在我自己看来这种人文的气息是汇文一百四十多年以来一代代积淀传承下来的最难得最珍贵的东西。

为什么说汇文有人味儿呢?老师跟学生,学生跟学生,学生跟猫,都能平等尊重对方的人格(猫格)。前面朱力写的太好了,没必要再重复絮叨。我觉得这时候儿必须先把学习的事儿搁一边儿先好好儿说道说道这猫的事儿了。

汇文的猫是出了名儿的,跟猫玩儿自古以来就是在汇文就读体验不可分割的神圣一部分!往前说,我经历的第一任校猫是大黄(不知道之前还有没有欢迎各位师兄师姐师叔师爷来补充排字辈儿)。据说在汇文呆了十四年,也有说十一年或者十七年的,到现在也没个官方统计数据。呆久了大黄这老猫是真通人性,而且特别上规矩。活动范围基本就是老教学楼前面儿这一块儿,特别知道哪儿该去哪儿不该去(这点真是特别值得他的小字辈儿们学习),没事儿很少往教学楼里跑打扰学生上课,但是老是往小白楼里钻,冬天窝在大厅里老师会客的沙发上,夏天溜达到各个办公室里打秋风蹭空调。每天上学大黄就往教学楼门口儿那么一顿,目送他的子民们背着大书包上早自习去。放学的时候,也老是能看见小姑娘蹲那儿对着一脸高傲的大黄说悄悄话儿。大黄不会说话,但却是个非常好的聆听者。你考不好了,暗恋对象跟别人跑了,挨爸妈老师臭批一顿了,反正兹要是有什么不痛快的事儿的时候,哑巴大黄绝对是个倾吐的首选。反正不知道别人,从我找他聊的几次来看,平时一脸傲娇的老家伙老是能在心情最差的时候恰到好处地蹭蹭你的裤脚儿,勉为其难地允许你呼噜两把他高贵的毛儿。太通人性了,要不全校都疼他呢!猫对人好,人对猫也不差。全校人民变着法儿的给大黄,包括后来的小黄、小奶牛等一干猫等改善伙食。据说有校友回来没给老师带花儿,倒是带回来十公斤猫粮。妙鲜包什么的也不用说了,今儿你带明儿我买,就没停过,给大黄惯得连火腿肠儿都不吃,风头一时无两啊。

后来大黄走的那天也是我对汇文印象最深刻的一天之一了。说起来也真是寸,内天早上我们班宇球用了一罐儿牛奶把饿的嗷嗷叫的小黄(忘了多大了,反正应该还是小奶猫)带回了学校。中午的时候就突然听见楼下有人喊大黄死了,然后全校骚动。一点儿不夸张,真是全校人都集中到教学楼前了,或者从楼上伸脖子往下看,然后开始有人不信有人哭。后来管后勤的武校长出面把大黄埋了,再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在学校后门儿那儿静静地竖起了一块儿碑,那是大黄最后的归宿了。现在每次回老校区,都得去那儿看看这位老伙计,不知道是不是我去的太巧,那儿总有人放着的鲜花。可能大家都在惦记他吧。

现在老楼拆了重建,师弟师妹们搬到了天坛校区上课。不知道学校里大黄后来的小字辈儿们怎么样了。我们在的时候小奶牛因为老往教学楼里跑被送走了。前段儿时间听窦说小黄出车祸了,几只小小黄也都被人陆续送走了剩下的不多。怎么说呢,真希望回去还能看见他们就在学校草坪上舔毛儿晒太阳啊。毕竟就像我一开始说的,对于我来说,跟猫玩儿就是我对汇文回忆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啊。但是转念想想,希望他们能各自被妥善的送到比汇文更好的家,得到在汇文得不到的更好的照顾吧。

写到这儿已经爆字数了,本来还想再啰嗦两句和老师同学的回忆,从中升华主题深化中心思想的。不过毕业快两年了啰嗦和跑题的毛病还是改不过来反而越来越跑偏了。不过说真的,一个能给猫,给鲤鱼,给羊,给鹅,甚至给黄鼠狼,温柔和耐心的学校,您说对学生和老师还能错的了么?我们这帮汇文的孩子,出来之后可能人都觉得我们特别事儿。因为我们被学校惯坏了,在汇文,只要不出大圈儿,基本上能得到当学生最大的自由了。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第二天,就给所有任课老师每节课都嘚瑟一次,表演一次。金隅得了冠军,第二天就要挟班主任把数学课贡献出来看庆典。最后一节晚自习,剩下的人趁年级主任不注意(其实我一直觉得图图估计是知道,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也),溜到操场上围了一圈儿,举着手机开巨星音乐会。高三那年三月份下了难得的大雪,从早自习到课间操溜溜儿打了两节课雪仗。那天第一节是物理课,张老师说了一句:“今天如果我给你们上了一节物理课,十年之后你们肯定不记得了。但是我今天要是把你们放出去打雪仗,十年之后你们肯定还能记得今天。”估摸着这句话,还有张老师,还有许许多多老师同学,还有那天已经有了姹紫嫣红的春意却又白雪皑皑的小花园儿,都够回味十年,二十年的了吧。我觉得这就是人味儿,也是我毕业了以后最怀念的东西。

不能再多说了,懂的人自然会懂,有一个地方还真只有我们知道。希望以后我的小孩儿能好好儿学习天天向上,能再在汇文待上六年,我一定每天接送他上学,天天看着我的母校越来越好。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8-4 16:35

王斯旻:


06级老校友,因为参与校园建设有幸见证学校一步步的发展。由于疫情,学校封闭式管理,恐怕老校友们进学校也很困难吧,不如我这里开一个回答,让大家感受下现在的汇文校园,如果有机会去到学校的校友们,也可以依照本文,依次打卡。

觉得照片拍得好的,校园景色美的,走过路过点个赞同,发个朋友圈哈!

校门

学校前广场雕塑:山海无限

学校前广场雕塑:山海无限

学校前广场

主教学楼

主教学楼

教学楼大厅装置艺术:星汇

教学楼大厅装置艺术:星汇

教学楼大厅装置艺术:星汇

教学楼地下二层音乐厅

教学楼地下二层音乐厅

教学楼地下二层音乐厅

教学楼地下二层音乐厅

教学楼地下二层音乐厅

教学楼地下一层人工智能教室

教学楼三层艺术展览大厅

教学楼三层艺术展览大厅

教学楼四层通用技术教室

教学楼四层通用技术教室

教学楼顶层音乐教室

小花园中彭雪枫雕像

小花园中唐谢二君纪念碑

小花园中老校门

实验楼大厅

实验楼图书室

实验楼图书室

实验楼图书室

实验楼通用技术教室

实验楼极地空间

实验楼天象厅

实验楼天文台

实验楼天文台

宿舍楼

宿舍楼

400m跑道操场

400m跑道操场

体育馆大厅和乒乓球区

体育馆内羽毛球馆

体育馆排练厅

校园鸟瞰

校园鸟瞰


这里还有个1910年代的汇文老校址鸟瞰,也和大家分享下:

1910年代汇文老校址鸟瞰

另外就是我们拍摄的汇文Vlog,请大家把百万剪辑打在公屏上。

京城最美中学校园?我投她一票_哔哩哔哩_bilibili​

www.bilibili.com/video/BV1jB4y1T7FN


还未拍摄的已经建成项目:全人教育墙,五月鲜花墙,千帆竞发装置艺术空间

在建中项目:校史馆,高凤山雕像,阎述诗雕像

,白驹过隙装置艺术空间

如果点赞破100,我就持续更新汇文美照哈!老校友们和对汇文有兴趣的小伙伴们支持我一下!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8-4 16:35

作者:曲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02037/answer/583888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5年回答的这题,6年后重新回来修改这个回答。6年时间,身边的人事物都变化了太多,但正是时间让某些情感沉淀下来。在这附上近期写的一篇文章链接。

曲祺:我的汇文记忆

150周年校庆遗憾无法返校,在地球的另一端祝母校地久天长。


以下是2015年的原回答


利益相关,北京汇文中学2010届初中,2013届高中毕业生。

关于汇文的故事,讲多久都讲不完。关于校园里的猫,羊,鹅等动物,没有空调的教室,食堂的鸡丁,每周四的某晨练,其他答案说的很多,我这里不再赘述。在外人看来,这些似乎还不足以成为选择汇文,爱上汇文的理由,但这些细碎之事足以令太多汇文人所怀念。
我想就自己的两段经历说一说对汇文最大的感触。
~~~~~~~~~~~~~~~~~~~~~~~~~~~~~~~~~~~~~~~~~~~~
第一个,是刚入校时。
对汇文的第一个感触,汇文的老师不会以学习成绩来评判一个人,对学生真的是一视同仁,不会有所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2007年,我是以择校生身份来到的汇文,对,说直白些就是成绩不够走了些许关系才进来的。当时成绩很差,排名年级后30%。
当时初一的班主任是一位很可爱可亲的女老师,姓吴,不到30岁,微胖的身材,对谁都很亲切。班里选班委,因为刚上来大家都不熟悉,第一次的班委是直接由班主任指派的,说是考察一段时间再调整。而公布名单时我惊呆,选了我当了学习委员。
我当时内心很自卑,成绩不好,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办事有时候切切诺诺。想着,这样的人当了学习委员,成何体统?下课当即找到吴老师,说自己恐怕不合适,成绩不好,又没有当班干部的经验。而就像小说、电影中的一样,老师很温柔的安慰我说,别怕,要有自信,试试看什么的话。
而我也真的试试看了,而故事并没有那么中二的走向。第一学期后面的成绩依旧惨不忍睹,办事依旧怯懦。期末以后,我又找到吴,说要辞职。
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吴老师对我的评价还很高。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吴老师只口未提成绩的事情,话里话外没有一点因为学习委员学习不好而责怪我的意思,相反,她评价我很有正义感,敢于担当,但心里负担重。从办公室走出来之前,头脑已经开始因为信息量过大而发昏了,只记得最后几句话的意思是,放下担子,更有魄力一些,而如果我执意要退职,下学期开学时可以再过来。
寒假过去,第二个学期,我没有找吴老师。吴老师调换了一些班委,当然,我还是学习委员。

原谅一个理工男的文笔吧,对多年前的这件触动心灵的事,我只能记录如此。
这是汇文对我触动最大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之后几年的发展轨迹,也正是这么一个学习委员,给了我最初的最大的一份自信。
这件事后话就是,初二时吴老师因为教学考虑被调到高中部了,又另一位老师来当班主任。初二以后,当班委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也没了那么大的压力,日常的一些事也就顺利了很多。同时,学业上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想来也真的是皆大欢喜。
直升高中之后,有一次我找到吴老师聊,这才知道,原来初一入校的时候,每个班主任都了解学生的背景,至少择校的如否,是都有记录的。她说,当时知道我和班里另外几个学生是择校生,而正因此更额外关注了我们几个人。当问到那为什么选我当班委时,她只是说,看你小伙子很有前途啊,然后两边笑笑就过去了。
所以,至今我也不知道,吴老师从哪点看出我有前途,为啥选我当学习委员。

~~~~~~~~~~~~~~~~~~~~~~~~~~~~~~~~~~~~~~~~~~~~
第二个,是高二下学期那会儿,决定以脱产的方式准备物理竞赛
汇文给了学生很多种选择,这种选择说开了,是生涯的选择。
说汇文的学生多才多艺也好,全面发展也罢,我想说的是,在汇文,有选择的权利,在合理的范围内,你可以做很多尝试,去体验不同的发展路径。

先说一下背景,高中以后,开始学习物理竞赛,但有些尴尬的是,地处东城,竞赛氛围差,学校没有专门负责竞赛的老师。当时物理张老师,和我们这届几个学生基本是同时接触的物理竞赛,一起学习、准备物竞。记得2010年,张老师邀请到CZX来学校做物理竞赛的入门讲座,确实拉拢到不少的人来学习物理竞赛,算是开了竞赛先河。(后来经我们介绍,CZX去了北京某XES培训机构。。。)
高二下学期作出脱产准备物理竞赛这个决定,其实相当冒险,从2012年的6月,到9月,上课时间将近2个月,临近高三,万一竞赛失利没有保送成功,后果是很严重的。
高二时以酱油的心态拿到了省二,是动机之一,而更大的原因在于,纵使有那么多不确定,我想尽一切可能拼一次,即使摔得粉身碎骨,我不后悔,至少我尽力了,我认了。而如果选择了更稳妥的道路,我会不甘,多年后,我更会后悔吧。
当时和各方老师都有交流,没有人能保证什么,没人心里有底,但绝大部分老师尊重我的选择。于是,我被允许翘掉所有课去图书馆自习。对,只有我一个人。
独自占据空荡荡的图书馆,感触最大并非是那种优越感,而是一开始的空虚。或许是空间太空旷,太安静,加之一人一书一纸笔,弄物理,有时会感觉自己太渺小太渺小,甚至会被空虚吞噬。后来好了,我变得很享受那份空间,似乎那地完全属于自己。同时,我享受那份纯粹,什么都不用管的纯粹,只做一件事的纯粹。至今依旧怀念那独自的时光。

当然,与第一件事类似,结局没那么中二。非常现实的,物理竞赛复赛考场上崩盘一般,一败涂地,甚至还不如高二那次。高考内容一落千丈,校长推荐的名额因为当次期中考试的成绩离我远去。
当然,现在想想,这些打击真的算不上什么,因为,都走过来了,并且通过这么一走,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这是我个人的经历,有局限性,也较为特殊,而且我不认为几年内会再有为了准备竞赛停课俩月的了,这似乎并不能代表段首说的那种 多样性,而事实上,高一刚上来,我打鸡血一般参加了N多活动,学生会,数学和物理的竞赛,科创,模联,在半年多的时间,了解到,体验到了很多,筛选留下了物竞和学生会继续发展。其他同学,W同时在学生会,合唱队,跑的出二级运动员,最终以艺术特长进了清美;S兼任团委职务和合唱队成员,又是班长;Z是学通社东城分社长;我们还有培新街男孩乐队......太多我就不列举了。
一言以概之,汇文对学生的评价绝不是单一的,你眼前有多重的路径可以尝试。
现在想想,很多人在大学以GPA,paper,G,T为成就逐个达成,未免乏味不堪。虽说评价标准会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日益多元化,但能在中学这个阶段给予学生如此般的自由,这点真的是难能可贵。

~~~~~~~~~~~~~~~~~~~~~~~~~~~~~~~~~~~~~~~~~~~~

关于母校的事,暂且说到这里。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8-4 16:36

作者:River-LRW-est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02037/answer/437611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在汇文读了初中和高中,是2014年毕业的!

体验就是 太~好~啦~~

学习环境超赞,校园是四城区(现在的东城西城)中最大的~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什么的~食堂的鸡丁也很好吃~

同学们都挺好的呀能结实到非常珍贵的朋友和非常牛的朋友(包括校友 比如目前赞同数第一的杨学长)。

最想说的是老师们都超~~~和善!教学也很好!而且我遇上过很多很神奇的老师,他们各种深藏不露哇>w


想提一下我我高中历史老师(估计很多校友都认识她)~她是北大历史系毕业的,为人和学识都很好。想起她我就想起《藤野先生》那段“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这点完全不是)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真的是这样,想起每周四放学后她陪着我这个历史最差生还有另一个同学一起背书的那些傍晚,还有高三所有人包括我妈都对我要考某大学表示不屑的时候她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还有几个月前回学校看她时她给我的三个拥抱……从很早以前就是,我不好好学习,她却说我在发光。写这个回答的时候我仿佛还能听见她叫我名字,她轻微的好笑的口音,还有她咯咯咯的笑。我写东西实在太烂可能把她写得比较鸡汤,不过她从来不鸡汤的!

既然说到鸡汤那我再说一位特别鸡汤的老师!教数学的,爱踢球的,应该也有很多人知道他、喜欢他~我以前因为不喜欢数学作业+他太鸡汤+一些我自己都不明白的没原因的原因曾一度讨厌过他。从来不交作业不好好上数学课,然后去找家教学。快高考有次来不及找家教了,就找他帮我讲卷子。当时觉得他拒绝就拒绝了吧反正我之前做得太过分了,或者觉得他至少会说“你还知道找我来啊”这样的话。但他没有,他细致地讲解、启发,比家教讲得好多了。还是几个月前我回学校,他对我说:“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老师也喜欢你。”

哇啊啊想到老师们就开始感动!如果说汇文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重在发展”,那老师们就是传播这个理念的使者们呀他们太好了~而且就因为汇文的这个理念,使她成为一个特别适合我们年轻人寻找梦想的地方。你的梦想会滋长,而且还有老师朋友的支持,学校也会给你提供环境和设备。刚上大学就休学特别迷惘,但回母校后突然就振奋了起来,这种感觉真奇妙。


泱泱乎我汇文

浩浩乎我汇文

春风化雨培育栋梁

百年树人世代传扬

校训 “智 仁 勇”

要牢记 永发扬

汇文桃李遍天下

看百花吐芬芳

弘扬我全人教育

为祖国当自强

泱泱乎我汇文

浩浩乎我汇文

美哉汇文永不相望

师生祝愿她地久天长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8-4 16:37
作者:Iri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02037/answer/8221176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很久以前就在知乎上看到了「在北京汇文中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的问题。

当时在回答里认出了很多大神学长,就白日做梦地想着等我也成为那样令学校骄傲的大神毕业时,一定要来回答这个问题。

结果,毕业这件事倒不算白日做梦。

其实我一点都不纠结并不出色的高考成绩,因为它足够让我去到我唯一想去的地方。只是总不免会想,如果作文不只是32分,如果能不错那两道选择题,毕业时我是不是能给汇文再赢得一点荣誉,是不是能为母校再争一点光。毕竟从十二岁到十八岁,汇文人都是最令我自豪的身份,甚至毫不犹疑地说,在我心里汇文曾经是全北京最好的中学,现在也仍然是最好的。

这样无厘头的自信全当是我自己不知天高地厚吧,请手握无数数据的大佬们一笑了之。

第一次以毕业生的身份回到培新街6号

,尽管文笔平常,仍就选在这个于我很特别的时间点,写一点东西送给母校吧。

1

小学第一次来到汇文时,紧张和激动的心情全部被迷路的无助感冲刷得干干净净,好不容易找到队伍,我迷迷糊糊地又跟着人流出了学校,只剩下学校真大的感慨。后来小升初运气很好考进汇文,天生方向感很差的我愣是用了一个月才把学校结构摸清——然后没过两天我们搬到地形更为复杂的周转校了。

彼时的我不会想到自己中学六年的大部分时光都将在天坛东路58号

度过,不会想到我们竟成为了见证周转全过程的历史的一代。那时我不知道勃拉姆斯,只觉得校歌真好听;我也不了解蔡元培先生,只是被他为汇文书写的校训深深震撼。

后来,我看到了五四运动影像资料里的汇文二字,了解了校友院士墙上先辈的故事,聆听了阎述诗

老师创作的《五月的鲜花》

,走近了那座古老而深沉的钟。

我喂过校园里无数只猫,也曾在上课时欢迎这些朋友突然的来访;我与同学一起看羊、鹅和兔子,在学校花园里做植物调研;我加入金帆

,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享受我们的专场音乐会……

六年,汇文给了我太多有趣而难忘的记忆。

2

汇文学生的学校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我所见过最强烈的。

大我近20届的学长跟我聊汇文的孩子如何如何,传说一样的学姐主动联系询问我是否需要指导和帮助,同专业的学姐跟我说有任何不愉快随时找她倾诉,还有许许多多微小却温暖的瞬间。无论之前是否熟悉,是否认识,只要同是汇文人,所有的距离感就会在顷刻之间全部消失。

这样自然而然的信任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前几天趁着开学典礼的空隙去北航找朋友吃饭,邻座两位老先生看到我身上的北大校徽就询问了两句。得知我们是高中同学以后,一位先生问起我们来自哪里。因为之前听多了“汇文在哪个区”的问题,我便自嘲地说汇文中学,您可能不知道。不曾想,另一位先生立刻同我说学过五四运动的都该知道汇文,一瞬间我与朋友下意识地对视,然后一整天心情都特别好。

汇文被称赞永远比自己得任何荣誉都开心。

3

在我看来,汇文给予我最珍贵的东西是不被同质化的能力。

在汇文成长,每个人都有成为自己的权力,老师会关心,会引导,更会尊重我们的选择。包括那未曾听说过的月考,高三才有的晚自习,自主选择完成的作业,宽松的环境是因为老师充分信任我们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于是,渴望自由的孩子学着在与规矩和平相处的前提下追求自由;钻研学问的孩子不再错过路边的风景而后接着投入学海;享受生活的孩子开始懂得承担和奋斗但仍然精彩。我们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优秀的复制品。

我不过是万千汇文人中平凡的一个,感叹着汇文的新楼真漂亮,不用跑步的时候400米大操场真可爱。

泱泱乎我汇文,浩浩乎我汇文。

未完待续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8-4 16:38

又是体验啊!

我就是觉得老师们都非常好。

当时我们班加上我有五个上北大或者清华的。分别是我、我高一高二的时候的后座(那时候坐第一排)、我高三时候的左边同桌和前座(那时候坐最后一排),以及另一个大神。每次想到这里都想在自己身后打个手电筒。

在汇文机会其实很多的,有好多好多地方可以施展拳脚。毕竟百年老校,不会教大家读死书、死读书。以及在高中养成早起早睡不睡懒觉的习惯啊、记笔记啊读书(精读)的习惯啊,这些都是相当有用的。

所以当时人大附中的刘奶奶跑过来问我家长:您的孩子怎么不来我们人大附中?哈哈哈当然不去啦。

以及在国外的大街上遇到汇文的同学还是感觉很亲切的。我在伦敦遇到过一次同学,在费城遇到过一个同学。都是偶遇,不知道对方在国外。真是一个大家庭啊。

希望汇文可以重振雄风哇。



作者:杨疯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02037/answer/4375014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8-4 16:38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02037/answer/435222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北京汇文中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记2010级初中毕业生及2013级高中毕业生


前几天,类似的文章火了一把,有很多老同学都在想要不要也写一篇我们这届的。想了想,要不就我写吧,最近正好也有余裕,况且心情也不是很顺畅,写一些也没有坏处。

或许,就我来说,写这个东西不太合适,毕竟不是当时最受老师喜欢的,也不是成绩最好的,更不是文笔最好的,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就。但是,思来想去,毕竟读了六年,虽然近来没怎么回去,甚至有很多人觉得我变了,不过,写写总没什么坏处,哪怕是一笔流水账……更何况,现在当初的新校区也变成了老校区,感慨良多啊……

(原谅我这段碎碎念,最好还是交代一下。)

说是就读,还是从校园环境开始说吧。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开心,有幸来一所这么大的学校上中学,很多知情人应该知道,为什么我这么怨念学校的占地面积,这与我的大学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很大,环境也很好,培新街6号,下雪天什么的做8路上下学也还算方便。

有一个在当时的崇文区来说相当不错的体育场,还有体育馆,这应该是最值得自豪的了吧,当然这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体育场吧,经常看见那些不知道为何精力旺盛的人在打篮球,一年四季,哦,还有足球,还偶尔会有班级对抗赛什么的,至于霸场大家什么的,也不是太稀奇,我记得我初中时就有人因此开打,也可能不是,但终究噼里啪啦来了一场,A和B开打,A还和我们感叹,他玩了命的踹B的要害,结果B跟没事人一样压着他揍,唉……也是醉了。最令人难受的就是冬季长跑,唉,不过在体育场跑还好,不用跑太多,在足球场跑就看老师心情,不一定,绕着体育馆的肯定是初三的中考生为了体育而奋斗,也是苦得不得了,当然初几来着是绕着教学楼跑,时间太久了不记得了。然后就是体育馆,说到体育馆,羽毛球课还是十分令人哈皮的,毕竟不用跑步,不过黑底儿鞋不让进这个坑爹的规定总让我很头疼,不过后来年纪大了就不在乎了,他们说我就下,他们走我再上。再有游泳课,呃……原谅我只能说一半,毕竟我只进过男更衣室,里面嘛,环境有待改善,还有蟑螂,不过嘛,估计被我当时的同学搞死了…至于搞死的方式,还是不说了吧…游泳池不错,听说每周一下午清理一次,我们班当时是周五下午,应该还好,不过一班是周一上午,哈哈~~哦,对了,作为一个正常的青春期男性,游泳课毕竟是一种享受,虽然我并不会游……

接下来,说说其他,教室,恩,都差不多,没太大区别,当时我们没有空调,只有几个壁挂的电扇,有时候还不摇头,然后每次大扫除我们还要自己把电扇拆下来打扫,好麻烦。每一层楼中间有个阶梯教室,偶尔会去那里开个会,不过毕竟中学,没什么大事。一楼西侧是会议室贵宾室校长室学生处什么的,还记得初中和狐朋狗友经常敲当时校长室的门然后快速逃跑,想来当初真是单纯。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地理教室、团支部书记办公室和心理咨询室都在教学楼里,音乐美术经常去,舞蹈教室只有当时初中班主任带我们去过一次,好像请了个老师来叫我们跳舞,不过嘛,我也没啥天分。心理咨询室我应该是没去过,貌似很温馨,还叫什么知心小屋,不过我唯一一点就是心理健康,精神强大。恩,地理教室我是真的除了取地球仪貌似一次都没去过,为啥有教室不用呢?可能地理老师都懒得去吧。此外还有若干长期锁门的屋子,有一间在某一次打扫时进去过,好像是和我当时很喜欢的一个女生去的,里面是一些很老很老的书籍文章诗集什么的,还有很多档案资料,估计是我们爷爷辈的校友留下的,当时还是边打扫边看这些解解闷,不亦乐乎~

小白楼,也就是教室办公楼,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一大堆老师办公室,而且没什么规律,不是很好找,不过夏天去蹭空调还是不错的选择。紧挨着它是一个人气爆棚的小卖部,现在有没有我也不知道了,不过还记得那里的奥尔良~

小白楼对面是另一栋白楼,一直不太清楚用途,后来知道是他们合唱队排练的地方,当然他们偶尔也在教学楼里的音乐教室排练,还有就是技术课的教室,什么车刀电锯什么的,我记得我技术课成绩还不错,而且我是在技术课上第一次接触的Ted的。

再往西是一片平房,最早是韩餐+面馆+开水+复读生教室。韩餐那时候8块一份,不过我不喜欢泡菜,晚上那里可以点小炒,还不错,我们学校之所以有韩餐,主要是因为有大量的韩国留学生,记得我们班曾经前后来过两个,第一个和我们关系很融洽,第二个差了一些,不提也罢。面馆里面一开始都是5块一份,后来变6块,以牛肉面为例,面可以无限续,肉不行。里面还有煎饼,我记得当时煎饼是提前在第三节课课间就去预定,第四节课课间再去取。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都相继消失了,后来再吃煎饼只能越过护栏买外边阿姨的,当然还要小心值班的值周生和神出鬼没的老甲。

车库,一个单调的地方,就是按年级和师生停了一大堆自行车。然后有很大的空地儿,偶尔下雨天体育场用不了就到地下去做一大堆不知道啥的训练。当然,还有很多少男少女在车库幽会,不过嘛,正直的我不会点出来的。

学生宿舍,恩,也没什么内容,我又不是住校生,或许你们可以指望一个住校的人来写。比较了解的是食堂,在学生宿舍地下,当时中间口只能老师进,两边口要男女分时间进,为了防止人过多没地儿…唉…而且居然还真的每周安排值周生来看着,不知道谁想的这么奇葩的主意,你想一个下课晚了的女生就要在一群荷尔蒙分泌过剩的男生眼皮子底下进食堂…呃…画面太美不敢想。食堂也分为高中区和初中区,初中区饭少菜少,经常是在高中区吃的,高中区我记得还有鱼排鸡腿馒头什么的,然后食堂的早餐也还不错,包子油条什么的,不过我最喜欢门钉肉饼~那是有一年冬天每天很早上学,然后跑步锻炼身体,所以每天都比较早,会去吃早餐,晚餐嘛,和午餐一样。教师食堂应该和我们吃的差不多,不过还是比我们好的。当然绝对不能忘的是食堂的鸡丁!绝对招牌菜,辣子鸡丁。除了咸,没什么缺点了。初中和高中食堂中间是小卖部,恩,又一个小卖部,卖的东西差不多,不过记得当初有一个周末这儿没人看着,所以大家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自己拿东西然后放下合适的钱,最后老师还是严肃的一遍又一遍的确认,还用摄像头恐吓我们,心理piapia的。还有饭卡充钱的地方,那个大叔相当好,相当多才多艺,墙上都是他自己用碎纸拼的画,同时陡然想起我曾经的美术作业…呃,汗颜呐…

实验楼,没记错应该是叫这个,恩,最神秘的一栋楼,汇文中学鬼故事的摇篮。一楼是化学实验室吧,也可能不是,二楼是物理实验室和礼堂,三楼是生物实验室,四楼是机房,大概是这个顺序,记不太清了。楼顶有天文望远镜,还有个天文剧场,其他也没有什么。一楼比较神奇的是它的男卫,恩,实验楼奇数层男卫,偶数层女卫。一层男卫号称亚洲最大,是几个大爷起的名字,还有,一层有两个阅览室,电子的和图书的,电子阅览室没见它开过,图书的经常去,因为某人曾在图书馆做志愿者,还有某人长期在其中浸淫武侠小说,偶尔图书馆还客串阅读课教室,英语老师会让我们记笔记,语文老师会让我们填一张大卷子,再偶尔还客串过打针地点,还记得可怜的晕针同学和晕血同学一进门或一出门就瘫倒在地。二层礼堂偶尔去听个讲座,看个表演啥的,不是很好玩。三层生物实验室经常传说有鬼故事,而且我一向认为生物实验室是全校规格最高的实验室,还有那条生物走廊,是幽会吓人的绝佳地点。四楼机房不怎么好玩,后来上计算机课我连鞋套都不穿了,而且多半是在上课时间打游戏,尤其是在那群狐朋狗友找到了屏蔽老师的办法之后…至于天文方面的,作为非天文爱好者,果断弃掉。还有地下一层,那个自习室,我虽然没去过,不过听说里面各种精彩各种浪,曾经还着过一次火,然后就封闭了,不知道这之间有没有联系。

还有,我是少有的非住校生对夜里的校园环境很熟悉的,这一切都得益于高三晚自习闲来无事四处逛。实话说,排除蚊子这一点,校园晚上还是别有一番风味,不管是满操场溜达,大声吼叫还是偷偷摸摸逛小花园都是蛮不错的选择,当然没什可以逗逗猫,不过后来听说集体送走了,大黄倒是寿终正寝,并且迎来了小黄及六只小小黄。山羊和大鹅就不用逗了,没准儿会顶你咬你的。

对不起,啰嗦了太多…接下来是正经的属于我们班的回忆了,想看的可以看,觉得肉麻的可以直接关掉了。我初中第一任班主任很好,胖胖哒萌萌哒,数学老师,还记得她刚开学就和我老妈谈过我的未来发展,尤其对我以后找对象这件事抱有极大的忧虑,果然,她很有远见,现在变成了个奔三的老大难。说上课,也没有很多特殊的体验,更多的是那些人,忘不了。语文老师,很美很年轻,我们经常要她给我们讲她的罗曼史,在我们眼中,她,冰清玉洁(RP语)。数学老师经常换,一开始是班主任,后来是东哥,很逗很亲民的一个老实,再后来是一个高三退下来的老师,班主任脾气蛮好,不过也会发脾气,后来的数学老师在我们眼中暴脾气,而且对我们高标准严要求,可能是高三带下来的风格吧,有一次我们班学霸不知为何招惹了她,然后她摔门就走,挥一挥粉笔,留下一地眼球,然后学霸卑躬屈膝负荆请罪,还有一次,班长居然睁着眼睡着了,然后她勃然大怒,噼里啪啦一顿教训,唉……英语老师也是两任,一开始的老师年龄比较大,不过很新潮,英语老师基本都很新潮,但是记忆力不好,不过多亏了我们有两个优秀的课代表,后来换了年轻老师,不过可能我和她有些不对付,导致我英语成绩一度不太好。唉…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老师,有一些没有教我们很长时间,所以就渐渐忘记了,找一些印象深刻的吧。政治课,老师年纪不小了,不过是个很有气质的老太太,上课主要是给我们放故宫纪录片,大国崛起什么的,课很轻松,不过最初让我们每个人自我介绍,吉吉同学还一度开创了以琴棋书画为出发点的自我介绍风格~后来的政治老师是老G,一个女老师,还有一个实习老师,后来实习老师留下了,当时对他们印象不是很深,后面还会再出现的。物理老师,是我们后来的班主任,因为我们原来的班主任好像调到高三去了,这个老师一般我们都叫姐姐,除了发脾气时可怕,更多时候都很和蔼,教的也好,住在学校附近的同学经常能看见她和她老公逛超市…化学老师,一开始是美美哒年轻女老师,后来换成了从文汇聘来的一个老太太,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她真名,只是一直叫她李斯特,她和我也很不对付…而且她还发现了我上课无聊时爱画画这个不良嗜好…最后,地理老师,可逗了,年轻男老师,我们叫他桂花,第一节课就和我们班一个同学杠上了,同学C上课睡着了,桂花把她叫醒然后吐槽她的电击发型,不过后来知道那是天生的,于是很尴尬…当然,桂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特爱放歌剧二,上课还给我们放过。不过后来他也走了,是因为女友在美国一个人不安全,唉,居家好男人啊~音乐老师,当时我们音乐老师,还是深受大家爱戴的奶奶,她第二节课还奖励了我们糖吃。不过后来她也就退休了,于是换了一个不是特别好评价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说他不好评价,其实就是特别感性,不过唱歌很好。美术老师,恩,保留意见,还会再说。体育老师,恩,人其实很好,男生这边很好,女生那边嘛,八百…啊!大!锻!炼!这种坑爹的东西谁发明的,不想再提了。初中嘛,都还是一堆小屁孩儿,有些比较早的就和高一级的男的谈恋爱,有些就仅仅是传绯闻,有很多好玩的昵称,托马斯什么的。恩,初三5班出去以后,AB班又分班以后,我可能是遭报应了吧,被一大堆蚂蚁围困了一波…唉…总而言之,初中生活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过去了,我也侥幸留下来继续上了高中。不过嘛,有的人,还是去了其他学校,总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更多得,还是在同学录上怀念吧~

接下来,高中生活,并不是单纯的度过了。高中了,心智更成熟了,感觉高中的每天都有些混日子的感觉。似乎就是这样一个流程:早起,上课(其实是聊天、看小说、写作业),中午没事就在教室发霉,有事就四处溜达,偶尔吃个饭,不过实话说,学校环境很好,找个没人踢球的人工草坪躺下晒太阳,是一种至高的享受,下午上课(主要是睡觉),放学,高三时起,就是约上三五好友吃个饭,然后上晚自习(还是看小说,写作业,睡觉,遛操场)。确实,有一种淡淡的混日子的感受。刚开始,军训的日子,很轻松,和大学比简直两个世界,早上稍微走走队列站一站,拉拉歌儿,下午考个试。记得当时我在5班,东哥的班,还是临时班长,不过呢,也就那么几天,后来稀里糊涂明明没参加文科附加考试的去了8班,然后文理分科也是抛硬币决定留在8班,就这样,正式开始了高中生活。第一个最想说的是我们萌萌哒吊塔老师~人很呆萌,同样,讲的不是十分尽如人意,不过现在应该好很多吧,听说调到了行政口儿。然后是我们班主任,一个女强人一样的人物,符合语文老师的气质,很欣赏柴静,是个很文艺的人,上课还给我们放过李安和老人与海,是个很时尚的老师,衣服基本上没有重样的,不过貌似还没结婚~体育老师,同样的女强人,不过还是八百老师,不过大家玩得很开,经常一起打排球,还有就是学武术时带我们的男老师,人也很好,不过口音是个问题。说到八百,想起了广播台那期做的混响回声的特效,当时我还在广播台,和几个美美哒学姐,一个技术宅,以及另外几个逗比合作,经常熬得很晚,想起来经常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还是蛮激动的。数学,大使夫人是我们老师诶~板书很多,虽然我从来不记,经常给我们看她出去玩时照的照片,不得不说,非常好看,我都自愧不如。英语嘛,还是换了几个老师,战神老师和另外一个年轻老师,后来年轻老师怀孕生子了,唉…时间过得真快啊。历史老师啊,总觉得她说话飘飘的,声音很轻,于是就很催眠,还经常说英语,所以就经常睡觉,再有,她记性也不太好,经常一个笑话讲好几遍,然后二狗他们愣了一会儿才笑,然后我们跟着笑。地理老师啊,咬人老师,总是呲着牙要咬我们…政治老师啊,就是老G咯,摸脸老师咯,话说我上大学也遇到一个老师和他笑起来一毛一样,眯着眼,那个老师是教边缘文学的吧,好像是,至于老G,绝对是学经济出身的,我觉得他哲学文化政治啥的都是一语带过,只有经济深入浅出,延伸扩展。然后他动不动就找我们谈心,唉…还总是笑眯眯地看着张大爷、得儿哥、二狗和棋圣他们…化学老师是当时6班的班主任,联欢时还带她女儿来过~生物老师,印象不是很深了,只有讲生殖那段对她印象深一点,哦,后来生物老师也换了,换成了新老师,兼任9班的班主任。说到9班,我大学还有一个同院系的同学当初是9班的。再有,哦,音乐老师,蛮好的也,音乐课印象最深的是音乐剧,哈哈,甄嬛传,我们还在舞蹈教室门口排练了一节课,后来嘛,演的也就那样了,“我的炮如潮水~”“嬛儿~”唉…对那几个主演真的是恨铁不成钢啊,还有轮回版白雪公主、一大堆玫瑰、亮晶晶的日子、红楼遗梦啥的,我还有视频呢,有人想要咩,可以私信我~哦,还有,窦娥冤,也是醉了,窦娥太实诚了,说跪就跪,地砸的哐哐响。美术课,恩,那个被我保留的老师,不敢妄加评论,因为我的评论很客观,他确实是个很有内涵的人,不过说多了会被一个恋师的变态追杀,所以算了。接着,就是那些各种逗比的同学们了,从地理课分组讲课,山东的修学旅行,音乐剧的排演,窦娥冤,周口店,石林峡…有很多活动啊,说是说不完的啊,一一数起来,高中,真的很难忘。恩,最后,又是各种外号各种绯闻,或者说现在有好多都终成眷属了,为了诸位着想,就不揭露出来了。

最后吧,首先向上述文中提到的各位致歉并致谢,我相信你们会原谅我的,谢谢~然后,我知道,任何一届的生活都是多姿多样的,一个人的视角写不全,很多关于个人的不想写也不能写,很多关于同学的为了他们着想也都没有写,再有就是我语文成绩不是很好,也就写到这个程度了。或许这个玩意儿写出来有很多人吐槽,但我还是认为,愿意吐槽的人,起码看过了,就会想起些来,才会吐槽,所以,喷就喷吧,自从开始玩撸啊撸之后,没少被人喷过,已经习惯了。最后的最后,如果有什么想到的,就加上吧,我不介意的。

套用一个句型:Last but not least, 祝各位汇文人,一切都好。谨记:“今日我以汇文而自豪,明日汇文因我而骄傲。”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8-4 16:39
作者:迟宬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02037/answer/5840130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5届毕业生,不答心里痒痒…

简单来说,我认为汇文是一所如私立文理学院一般精致的小学校。汇文一直坚持的小规模招生使得学生平均可支配的资源和老师对每个人的关注,这为每个人都提供了独特的发展空间。

先放几个视频。

第一个片子记录的是汇文的同学们离开老校并适应周转校新生活的过程。

校园记录短片《我们的汇文》—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2OTk4MTk2.html

第二个片子记录的是我们这届一班和二班在苏沪的。

一班二班江南—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yNTYyNDY4.html?from=y1.7-1.2

第三个片子记录的是2014年的。

最后的运动会(精校)—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M3OTk0MjAw.html?from=y1.7-1.2

看完之后对汇文的生活和同学、老师直接的关系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主要是对其他答主答案的补充。


然后:

这是我们的招新广告


baidu.com 的页面


这是我们的机器人底盘

baidu.com 的页面


这是跟我们一起跑一千的化学老师

baidu.com 的页面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