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3篇帖子。
(轉載知乎)印尼是怎樣的一個國家?
1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1 22:38

鏡像問題(東盟十國):

緬甸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

越南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柬埔寨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泰國是個怎樣的國家?

馬來西亞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新加坡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汶萊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菲律賓是個怎樣的國家?

寮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2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1 22:39

作者:游千界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605447/answer/10763305484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剛從印尼回來,說幾句實話。當我還在國內時,月入8000元,看著外賣的賬單,都能心疼好久。到了印尼後,我才發現這裡的8000元能讓你在當地過得像個小土豪!

說到東南亞,大家馬上想到的可能是泰國的人妖秀、新加坡的魚尾獅,或者是越南的摩託大軍。但你知道嗎,這裡其實藏著一個超級巨無霸——印度尼西亞

這個國家啊,就像個低調的土豪,家裡有礦有海有森林,可偏偏混得不如鄰居小弟們風光。

今天咱們就來好好扒一扒,這個經常被忽略的萬島之國到底有多特別!

先說說它的地盤有多大!

打開世界地圖,你會看見在赤道附近有一串綠油油的島嶼,像撒在藍絲絨上的翡翠珠子。這就是印度尼西亞,總共由17508個島嶼組成!

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

咱們中國沿海所有島嶼加起來也才7000多個,人家直接多出1萬多個!從最西邊的蘇門答臘到最東邊的巴布亞

,橫跨了三個時區,坐飛機都得飛8小時。

這些島嶼拼起來的陸地有19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5個日本那麼大。不過要說到海洋領土就更嚇人了——316萬平方公里!

特別是馬六甲海峽

這個「海上收費站」,每天有四分之一的全球貿易貨輪從這裡過,光是收過路費都能發財,可印尼現在還沒完全把這寶貝用起來。

家裡有礦真不是吹的!

如果說沙烏地阿拉伯是石油土豪,那印尼就是全能型土豪。海底沉睡著夠用50年的石油天然氣,陸地上埋著全球前十的煤炭儲量。

更厲害的是,這裡產著全世界60%的鎳礦——就是造電動車電池的那個關鍵材料!現在特斯拉的老闆馬斯克都派人常駐雅加達

談生意。

不過最讓人眼紅的還是森林資源。整個國家67%的地盤被森林覆蓋,光蘇門答臘島上就有會噴火的紅毛猩猩,科莫多島住著恐龍時代的巨蜥。

可惜啊,這些寶貝正在以每小時5個足球場的速度消失,都變成了棕櫚油種植園。現在國際上天天吵著要環保,印尼就像個被老師沒收零食的孩子,捧著金飯碗左右為難。

人多力量大?不一定!

這裡住著2.7億人,全球第四人口大國。首都雅加達擠著3000萬人,比整個澳洲人口還多!按說這麼多勞動力應該很厲害對吧?

可現實是,這裡的大學生失業率高達20%。我認識個雅加達姑娘,計算機專業畢業三年了,還在商場賣化妝品。她說:「我們這裡最缺的是高科技崗位,連開網約車都要托關係。」

普通人的工資也讓人心酸。餐廳服務員每月就掙800塊人民幣,建築工人累死累活能拿1500塊。

不過醫生老師這些職業挺吃香,月薪能有5000塊,在雅加達能住帶泳池的公寓了。

最搞笑的是公務員系統,聽說有人上班主要內容是喝茶看報,但所有人都搶著考——因為退休金比工資還高!

堵車能堵到你懷疑人生!

如果你要去印尼旅遊,千萬要做好心理準備。在雅加達,30公里的路能堵6小時!我有次趕飛機,提前5小時出門,結果還是誤機了。

計程車司機倒是不著急,慢悠悠地說:「別擔心,所有人都誤機,航空公司會等的。」結果你猜怎麼著?那趟飛機真的等了半小時!

大海在哭泣!

作為千島之國,印尼本應該是個潛水天堂。可現實是,你在巴厘島

游泳時,隨時可能被塑料袋糊一臉。

這個國家每年往海里倒620萬噸塑料垃圾,相當於每分鐘往海里扔10輛小汽車的垃圾量!更可怕的是,有些漁民現在不捕魚了,改行撈垃圾——把漂到岸邊的礦泉水瓶收集起來賣廢品,一個月能賺300塊。

不過最近政府開始著急了,因為外國遊客投訴太多。現在巴厘島海灘每天早上有志願者撿垃圾,但這邊剛收拾乾淨,下午又被潮水帶來新的垃圾。

有個澳洲遊客吐槽說:「我花500美金住的海景房,推開窗看到的是塑料瓶組成的『海浪』。」

慢生活VS快時代

印尼人可能是全世界最會享受生活的人。法律規定每天工作8小時,實際上6小時就開始準備下班了。周五下午3點全城大撤退,因為要去清真寺做禮拜。

我有次去政府部門辦事,遇到個奇葩情況:工作人員說系統故障要修理,結果全體人員鋪開地毯開始禱告,把我晾在一邊傻等半小時。

不過年輕人現在也開始卷了。雅加達的星巴克里坐滿了用MacBook的上班族,外賣平台Gojek的小哥騎著摩托在車流里玩命穿梭。

最有趣的是手機消費——月薪3000塊的年輕人,捨得花半個月工資買最新款iPhone。問他們為啥,答案居然是:「沒有最新手機,在ins上發照片會被人笑話。」

物價奇蹟

傍晚5點,印尼的夜市準時變身吃貨天堂。在這裡,1塊錢人民幣能買到什麼?

香噴噴的油炸香蕉串裹著焦糖脆殼,咬下去咔嚓作響;5塊錢來碗熱騰騰的丸子面,魚丸蝦丸塞滿整碗;最絕的是7.5元的海南雞飯,雞油飯香得能讓人連吃三碗!

要是想吃點"高級貨",20元的漢堡套餐配現榨果汁。最誇張的是80元牛排套餐,巴掌大的戰斧牛排+土豆泥+蔬菜沙拉,吃到扶牆出店門。溫馨提示:記得穿鬆緊帶褲子!

租房驚掉下巴

別被美食便宜蒙蔽雙眼!在首都雅加達,租房價格分分鐘讓人清醒。單間公寓月租2000-3000元,面積只有你家客廳那麼大。

想住得寬敞點?80平米兩居室直接飆到4500元!要知道當地普通白領月薪也就3000元左右,租房就能吃掉整月工資。

更扎心的是電器配備——很多出租屋連空調都要額外收費。我的朋友阿林租的房子,空調費每小時收1塊錢,夏天他天天在"開空調破產"和"不開空調熱死"之間糾結。

出門全靠玄學

作為萬島之國,印尼有1萬7千多個島嶼!聽著浪漫,實際出行能要人命。從爪哇島去蘇門答臘島,坐船要晃悠20小時,機票價格頂得上國內高鐵商務座。要

是運貨更慘,海運便宜但慢到懷疑人生——朋友寄的海鮮乾貨,等收到時都長蘑菇了!

想修路架橋?看看地圖就懂了:島嶼之間不是火山就是原始叢林,建跨海大橋比登天還難。

同樣是島國,日本能用大橋把島嶼串成糖葫蘆,英國主要就一個大島。而印尼...還是多買幾艘船實在!

雅加達魔幻日常

這個被稱為"東方威尼斯"的首都,藏著無數都市傳說。早高峰堵車能堵到你看完三部電影,摩托車流像遷徙的角馬群。

地鐵站永遠建在"步行20分鐘可達"的迷之位置,下雨天全城秒變水城——不是威尼斯那種浪漫水城,是能把電動車淹半截的"天然泳池"!

最魔幻的是這裡住著3000萬人,比整個北京市人口還多!寫字樓里白領用谷歌翻譯談生意,樓下小販還在用桿秤稱水果。

總統都說這是"沒有未來的城市",但年輕人還是像潮水般湧來追夢。

生死看淡的活法

印尼人對待死亡的態度絕對讓你震驚!親人去世後不是立即下葬,而是放在家裡同吃同住幾個月。每天照常給逝者準備飯菜,直到所有親戚到齊才辦葬禮。

葬禮當天更是顛覆認知:沒有黑紗白花,反而要放煙花、跳傳統舞。

在他們看來,死亡不是終結,而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上次參加當地葬禮,我還被拉著吃了三大盤葬禮宴席,主人家說"吃得越多福氣越好"。

婚姻修羅場

雖然法律允許一夫多妻,但現在年輕人早不玩這套了。想娶二老婆?先過三關:

1.月薪至少3萬人民幣(印尼普通白領月薪3000)

2.原配簽字畫押同意書

3.準備四套金首飾當聘禮

我認識的小夥子阿里直吐槽:"現在姑娘都要車要房,能娶一個就不錯了!"

吃貨生存指南

來印尼必體驗手抓飯!記住三大鐵律:

✅ 只能用右手抓飯

✅ 飯要捏成高爾夫球大小

❌ 左手遞東西等於罵人

第一次參加當地婚宴,我左手拿水杯差點被圍觀——原來他們左手專門用來洗屁屁,這知識真是味道十足...

海鮮市場更刺激!凌晨三點碼頭現撈的大螃蟹,印尼大叔直接掰開生吃,蘸點辣醬嚼得嘎嘣響。

我試了一口,腥得差點當場去世,大叔卻笑我"不懂享受"。

防坑保命秘籍

褲襠藏錢術:景區扒手專偷後褲袋,老司機都把錢塞內褲夾層

水果刺客:山竹10元3斤隨便買,但小心攤主摻爛果

神秘飲料:街邊綠色果汁別亂喝,可能是蛇皮果榨的瀉藥套餐

打車黑話:說"不去商場"比打表便宜30%,司機最怕堵在mall門口

終極彩蛋:咖啡控天堂

作為全球第四大咖啡產國,這裡藏著太多寶藏:

☕ 貓屎咖啡

280元/杯,但養殖場味道太上頭

☕ 火山咖啡自帶硫磺香氣,喝過終身難忘

☕ 大排檔3元一杯的爪哇咖啡,苦香程度秒殺星巴克

最絕的是咖啡館都配油炸豆腐當點心,甜苦咸鮮一口全齊活!

在印尼待得越久,越覺得這是個魔幻現實主義國家——雖然槽點滿滿,但正是這種混亂中蓬勃的生命力,讓人來了就捨不得走。

下次旅行,要不要來體驗下這種"痛並快樂著"的生活?

3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1 22:41
作者:Haelotus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605447/answer/332404672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2年—23年在印尼的某中資企業工作了一年多,現在辭職回來了,說一下在雅加達

工作生活的體驗吧,也給想去的朋友們做個參考。

1、氣候:典型的熱帶氣候,全年氣溫差不多在20—33度之間,分為雨季和旱季。雨季經常下雨,有些基建很差處於低點的地方經常被水淹,而且比旱季更加潮濕,從小在北方長大的人非常不適應,反應在我身體就是經常發燒皮膚長痘(也有可能是因為加班工作壓力大)。。聽同事說有人會得登革熱

,這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嚴重者可致死。這麼熱的天氣只要露出胳膊和腿就會被蚊子咬,所以被咬以後老是擔心被傳染。

2、環境:我們住在一個華人聚居區的公寓樓里(公司租的三室一廳的房間,一年租金折合人民幣大概十萬多),裡面住的大部分是中國人,也有少數日韓人、歐美人。生活很便利,一樓里有健身房,樓下有露天泳池和籃球場。地理位置優越,附近有超市商場餐館醫院學校,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綠色的植被和各種各樣的花花草草,當然還有各種小蟲子(我們住在33樓這麼高居然也被不知名的蟲子咬起又紅又腫的包)。

雅加達工業污染非常嚴重,幾乎每天都被霧霾籠罩看上去灰濛濛一片,我在的時候沒見過一次藍天。再加上不敢獨自出去玩,基本每天都是公司——食堂——公寓三點一線,有種楚門的世界既視感。

對了,我去之前最擔心發生海嘯,但我們住的地方離海比較遠幸運的是好像其他地方也沒再發生大海嘯了。但是我經歷了兩次地震,一次在公寓能明顯感到樓晃了兩下嚇得我和室友慌忙跑了下去。另一次在公司我戴著耳機看電腦突然間天旋地轉,我還以為頭暈了摘掉耳機一看有人往外跑才知道又地震了,一回頭另外幾個同事淡定地說:「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所幸這兩次都是小震。。










3、宗教: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公司有專門的祈禱室。每天上班時間他們就要禱告五次,有一次有事著急找一個印尼同事,哪也找不到電話也打不通,最後別人告訴我他在禱告。。還有一次路過禱告室,從門下的玻璃看見幾個人躺在地上,可能躺著也能向真主祈禱吧。。華裔大部分信仰佛教,不能吃牛肉但可以吃其他肉類,這個我真的記不住有一次聚餐差點點了牛肉。同事中信基督教的比較少,不過有一次去逛超市碰到一個從北京來的中國人說是專門來這兒學基督教教義的。。還有一次和室友等電梯的時候碰到一個女人和我們熱情地攀談,還加了室友的微信,我預感可能是傳教的就沒怎麼理,室友回去打開這人的朋友圈一看果然是基督教徒。。

這裡的穆斯林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保守,有的穆斯林男同事聚餐時會喝白酒除了豬肉其他肉也會吃;女的雖然都戴頭巾(去游泳的時候還戴著)全身捂的嚴嚴實實的,但是聽說有保姆同時交了兩個男朋友,有同事晚上去海邊跑步看到過戴頭巾的女人坐在男人的腿上。。因為一些國外的小說和影視劇就先入為主地認為伊斯蘭國家好像對女性壓迫很厲害,但實際去了才發現這裡的女性也挺自由。

還有穆斯林是一夫多妻制,男的可以娶多個老婆。。大部分華裔家庭都不願意子女和印尼土著通婚,一般情況下只和同是華裔或中國人結婚。最毀三觀的是,聽說有一個穆斯林男的喜歡上一個長得非常漂亮的華裔女的,為了娶回家放棄了自己的宗教改信基督教,然而結婚後不久就出軌了。。。


4、飲食:世界各地的美食都有,我們住的地方比較繁華,周圍有商場和很多好吃的小店。我喜歡的有日本料理和韓國烤肉(非常貴,領導請的只吃過一兩次)、港式餐館和馬來西亞椰漿飯(便宜又美味,我經常去吃偶爾也打包帶回去)、各種海鮮店(最愛吃鹹蛋黃炸的蝦和螃蟹)。去過幾次西餐廳,主要為了吃麵包真的很香,牛排和披薩一般。

當然最愛的是公司食堂,做飯的大姐是蘇州人,會做各種家常菜。工作日每天的午餐都是幾個菜加一個湯還有水果拼盤,其中我最愛吃的有紅燒排骨、帶魚、炖豬蹄、麻辣香鍋、炒魷魚、炒土豆絲、燜面、海帶豆腐雞蛋湯等等。

最愛喝的是椰汁,去市場買的或者從市場訂的比較便宜,飲料嘗過釋迦果汁以後每次都會點。水果也很豐富,各種熱帶水果和國內常見的水果都有,不過真的不便宜,可能是印尼交通不發達物流成本比較高。本地特色的巴東飯真的不愛吃,主要是覺得味道奇怪,看著也不衛生。








5、交通:看到過大街上有公交車,但是從來沒坐過,離得近的地方一般會直接步行,但是不建議聽說有被摩托車搶劫的。大部分時候可以坐公司的商務車,偶爾坐不了可以從Gogerk和Grab里打車也很方便。馬路上看到的大部分汽車都是日產的,偶爾也有奔馳寶馬這些。有紅綠燈的路口很少,交通經常擁堵,摩托車在汽車之間隨便穿梭,沒有人行道,不過汽車都會禮讓行人,司機不像國內那麼暴躁。我住的公寓樓下今年才裝了紅綠燈,重點來了,這燈居然不是自動的,只要過馬路的人按一下按鈕就會響警報變紅燈,這一點還蠻人性化的。。


6、衣服:本地人過節和正式場合都穿巴蒂杉

,不過我實在不喜歡那種花花綠綠的圖案,所以買了一件連一次都沒穿過。走的時候同事還送了一件,拿回來給我奶奶穿了。。商場里的衣服又貴又難看,我只買過優衣庫的,同款的價格也比國內貴。網上購物還算方便,我主要用Shopee買過一些日用品,不過質量真的不敢恭維,還很難退貨,有很多中國生產的商品,我買的拖鞋和凳子都是國產的,加上進口費用也比當地的便宜。


7、人口:這裡的華裔很多,不只是公司里有很多華裔同事,連去銀行、醫院都能找到會說中文的華裔幫忙翻譯。底層勞動力很廉價,保姆的工資很低,折合人民幣每個月差不多300—1000,所以不只是有錢人,連中等收入的家庭基本也有保姆和司機。不過他們的服務意識真的很強,有一次在茂物的酒店站著和幾個同事聊天,突然走過來一個服務員單膝跪地為女同事的腳後跟粘了一個創可貼,女同事這才發現自己的腳被高跟鞋磨破皮了。。還有一次我們買完東西走出超市正在下雨,跟門口的員工借了兩把傘,結果有個小哥非要給我們拎東西並且把我們一直送到公寓大門,搞得我們很不好意思就給了5萬盾的小費。。

網上查了一下印尼居然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不過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公司里的同事都上過大學,基本都會說印尼語和英語,有的華裔還會說中文,語言溝通問題不是很大。主要是觀念有很大不同,大部分人都安於現狀,不求上進,不願改變,與其說他們不願意加班是民主自由還不如說是太懶。大部分華裔也沒有責任心,辭職基本不交接工作,直接告訴你有哪些資料,更有甚者什麼也不說就走了。所以整體印尼人,不管是當地土著還是華裔都沒給我留下好印象。但是不談工作,生活中看起來都比較和善,見面會和你點頭主動打招呼,一起聊天也笑嘻嘻的,也可能是因為我跟他們都沒有更深的接觸。

8、娛樂:由於和當地人除了工作沒什麼往來,平時一起玩的主要是幾個中國同事。娛樂活動和國內差不多,甚至比我在國內還多:周末或紅日子(當地假期)會去健身房跑步、偶爾和同事一起逛公園、逛商場、逛夜市、吃大餐,有時也會唱K(食堂也能唱,但是聲音大經常被鄰居投訴)、打羽毛球(印尼人也喜歡羽毛球)、打高爾夫球(我沒覺得好玩)、游泳(至今我只會漂浮,主要是為了下水涼快)。

說到這裡必須說一下,可能有人會擔心治安問題,但我感覺印尼比東南亞其他國家都安全一些,至少我在的一年多沒聽說發生什麼犯罪事件。只聽說過有一次球迷在體育館裡打架造成混亂,為此我都沒敢要公司給的阿根廷國家隊和印尼國家隊的足球友誼賽門票(這場比賽印尼總統佐科也去了),我就怕遇到什麼衝突或踩踏事件,結果後來什麼也沒發生。



9、醫療:我去的是慈濟醫院

,應該在印尼算是好醫院了。結果挂號做檢查很隨便,我說我脖子疼心跳快想做甲狀腺檢查,竟然把我領到急診室??一個男醫生用聽診器給我檢查了一下說是發炎了??在我強烈的要求下才做了抽血檢查,但是放針管和儀器的小推車居然特別臟??要不是我親眼看到他們打開的是一次性包裝都不敢讓抽血,害怕又感染別的病毒。。檢查完給我配的藥非常貴,吃了也沒啥效果。

22年7月份剛去了沒幾天就感染新冠了,怕肺部感染去了一個華人同事家裡開的門診,門診大夫讓我們去BIO TEST做專門的體檢後才給開藥。去了以後抽了足足三管血,我都懷疑是不是全部拿去檢驗了,還做了一個胸部CT,就這兩項檢查就花了折合人民幣兩千多,體檢結果出來沒有任何問題,我也不知道是根據什麼開藥的。。。難怪印尼土著很少在本國體檢,一般都去隔壁的馬來西亞,因為本地的醫療機構真的很貴而且技術落後。



10、旅遊:印尼是千島之國

,旅遊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自然景觀主要是海島和火山,聽在印尼多年的同事說最美的海島其實是美娜多

,但是我沒去過,所以只說一下去過的巴厘島

和龍目島

龍目島是去年春節去的,可能公司選的海岸位置不是太好,遊客也不多。酒店裡能聞到海水的潮味,一出酒店走幾步就是海岸,岸邊有幾顆大樹,沙灘不是很乾淨光腳走在上面有點硌腳,放眼望去海天一色,有種與世隔絕的感覺。






海上玩的項目有香蕉船、摩托艇、潛水等,由於我除夕夜聚餐喝多了酒導致第二天頭暈噁心所以也沒去和同事們一起玩。

巴厘島是23年3月底去的,一下飛機就覺得特別舒服,空氣真的很好天空澄淨湛藍,晚上能看得到星星,是一片沒有被工業污染的淨土。雖然因為開會日程安排只呆了三天,卻給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

在這裡每天的心情都很好,由於白天又熱又曬再加上有工作所以只能在晚上和同事去海邊散步,本來我們約好早上5、6點對鬧鈴起來看日出的,但是因為我難得放鬆下了一不小心就睡過了頭,算是有點小遺憾。。

路邊的店鋪除了印尼文和英文,還有中文和日韓文可見東亞遊客有很多。路上隨處可見當地供奉的各種神的雕塑建築,有一種古老宗教的神秘感。

我們住的酒店非常大,我剛去的時候放下行李一轉頭就找不到大廳和房間了,走著走著就迷路了。。聽說酒店周圍有很多酒吧,我們也沒時間去,基本就是白天工作完回去看海聊天洗澡睡覺。總之,如果下次有機會還會去巴厘島多呆幾天的。

對了,我們從巴厘島往返雅加達坐的是獅航

的飛機,聽說這個航空公司出過很多事故,所以我一開始還有點小擔心。在我們回來不久後就出了中國情侶在巴厘島被殺的新聞,雖然不知道他們當時住的哪個酒店,但那裡的酒店基本都在海邊,大部分是開放式的很容易進出。。














4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1 22:43
作者:地球知識局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605447/answer/217550310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讓我們從印尼的農業發展方面對印尼做一下簡要的介紹。

身在世界人口第一的國家,中國人或許只注意到了隔壁印度和超級大國美國的人口數量。很少有人會想到,印尼這個南洋島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的人口第四大國。

在東亞到南亞範圍內,印尼以2.68億列第三

其中爪哇島

佔了1,45億

(下面所標國家人口加起來高達40億)▼


坐擁2.68億人口的印尼,國土大多由島嶼構成,不僅破碎而且可供開發的平原不多,糧食供應非常緊張。但這個國家還是在用作物替換、土地輪種、拓展新耕地和採購國外糧食等方式,設法填飽了這麼多人的肚子。

雨林、火山、稻田,構成了印尼傳統農業景觀

在熱帶島嶼上養活兩億人並不容易

光靠這傳統的生產方式肯定也是不夠的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duchy)▼

當然,對土地資源的極限利用,也勢必會讓人類付出代價……

過於密集與過於稀疏

印尼是一個由1.7萬座島嶼組成的超級群島國家。這些島嶼大大小小,有人居住的就有6000座,但沒有一座的實力能真正與作為核心的爪哇島相抗衡。這個國家的農業,也最先出現在這座面積並不大的核心島嶼上。

印尼島嶼千千萬,關鍵在爪哇島

主要的人口、可耕地、大城市都在爪哇(橫屏觀看)

(底圖來自:NASA)▼

眾多印尼的歷史遺迹也在證實這一點。

作為印尼最負盛名的幾處建築文物,婆羅浮屠

和巴蘭班南石雕

上,人們不僅能看到農民利用水牛耕作的形象,還能看到當時的土王對農民徵收農業稅的畫面。在印尼的其他島嶼上,則很難看到這類遺迹。

要在一座建築上再現人們頭腦中的世界

(這包含了現實世界與精神世界)

至關重要的農業和牛,在其中也有著一席之地

(婆羅浮屠,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del Newman)▼

婆羅浮屠上的水牛耕種浮雕

當時很可能很多小島還沒有正規的農業耕種形式

(圖片來自:Wikipedia@Tropenmuseum)▼

儘管和幾乎所有其他國內島嶼一樣,爪哇島上的地形說不上平坦,但其中分布的火山卻為這座島嶼帶來了生命的希望。火山在噴發過程中會熔化地底的礦石,將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帶到地面,並經過沉積形成對植物具有營養價值的礦物。

從國際太空站看到爪哇島東部

向東延伸到巴厘島、努沙登加拉群島

爪哇島火山很多,向東延伸的島嶼上也有不少

(爪哇島衛星圖,圖片來自:Wikipedia@NASA)▼

位於印尼爪哇島東端的伊真火山群

附近還有著名的拉翁火山

(橫屏觀看)

(伊真火山群,圖片來自:shutterstock@travelwild)▼

在爪哇島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源自熔化輝石、角閃石和長石的鐵、鎂和鉀。鎂是植物葉綠素的主要成分,鎂還能促進植物體內酶的生成,對於種子的成熟有刺激作用;鉀對農業的作用更大,缺鉀元素的植物根系脆弱,生長緩慢,容易倒伏,嚴重影響作物的產量。

這樣的土地再配合印尼的高日照係數和高降水,供給一個先進的農耕民族確實不令人奇怪。

由於爪哇全島都儘可能用作農業開發

大量農地其實都在丘陵地帶,地形起伏連綿

梯田模式的稻作農業也就相當普遍

(西爪哇梯田景觀,圖片來自:shutterstock@EDDY H )▼

但這個國家其他島嶼的農耕條件就沒有那麼突出了。這畢竟是一個由一連串島嶼構成的國家,這也意味著其領土上的平地相當有限。事實上,印尼的適耕地只佔到和國土面積的13%,其中12%都已經是永久性的農田,這其中還包括了不少超出平原地區的土地極限利用案例,比如印尼著名的旅遊勝地巴厘島。

爪哇島東邊的巴厘島雖然面積很小,而且主要是山地

但是農業開發卻很充分▼


這是一座靠近爪哇島的小型島嶼,因山海之間的美麗景色聞名於世。然而當地的先民卻沒太多心思享受現代人津津樂道的美景,因為他們必須想辦法在這座山地面積超過90%,只有南部有少量平地的島嶼上填飽肚子。


巴厘島大部分為山地地形

但是從山坡和山腳,人類還是儘可能都開發成了農田

(圖為巴厘島東部的阿貢火山)(橫屏觀看)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Eugene Ga)▼

其成果,便是巴厘島的世界遺產蘇巴克

(Subak)——一套圍繞梯田開發和供水而展開的農業設施和社會結構。

一套圍繞著梯田農業和水利開發

而組織起來的經濟與社會組織

(巴厘島梯田農業景觀)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nom Harya)▼

這套梯田最早在公元10世紀出現,通過運河、暗渠等水利設收集山泉和雨水,供應給梯田系統。全島一共有1200處集水區,每個區域為50~400戶農家的水田供水。在水網系統中,巴厘先民還大力種植樹木,防止水土流失。

俯瞰巴厘島梯田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Simon Snopek)▼

同時,為了讓供水系統能長治久安,巴厘人甚至將運河維護融入了宗教系統中,由古寺廟的僧人負責管理整個系統,破壞者不僅會受到世俗的懲罰,還將受到道德和神明的譴責,這才讓整套系統運轉至今。

印尼大部分人口信仰伊斯蘭教

而巴厘島則主要是印度教,這點頗為獨特

(圖片來自:CherylRamalho / http://Shutterstock.com)▼

唯有通過大規模的前期基礎建設並設計相匹配的社會制度,巴厘人才能吃上飽飯,而其他島上的居民也不會比他們活得更輕鬆。印尼的農作物想要自給自足,難度可見一斑。

雖然這套系統仍可以良好運作

但傳統技術下的勞動密集稻作農業

可以溫飽,要致富則難矣

(巴厘島稻農,圖片來自:shutterstock@BonnieBC)▼

殖民者帶來的「好」東西

16世紀,飄洋過海到東方尋找商機的葡萄牙人來到了印尼,成為了這裡出現的最早的歐洲殖民者。然而葡萄牙人的好日子沒過多久,荷蘭就獨立並且崛起了。印尼這處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的土地是如此重要,以至於荷蘭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虎口奪食,並很快控制了這個群島。

荷蘭的海外殖民地,最有名的就是東印度群島和南非

不過荷蘭的殖民地主要服務於商業利益

建立帝國和當地行政管理非荷蘭所長▼

今天印尼的首都雅加達在歷史上被稱為「巴達維亞」,而這正是荷蘭的拉丁名字。

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現雅加達)定居

(圖片來自:Wikipedia@荷蘭國家圖書館)▼

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為印尼帶來了來自新大陸的全新作物,包括能在山地種植的玉米、馬鈴薯,和能令食物更有風味的辣椒、番茄等。由於印尼的雨熱優勢特別突出,這些作物往往稍加培育就能快速成長,其傳播速度比在中日朝等東北亞國家更迅速。

西爪哇省的馬鈴薯農場

也是勞動密集型,不過加工過程真的方便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Widya Amrin)▼

然而印尼人的吃飯問題卻沒有被完全解決。因為對於這些歐洲殖民者來說,到東方的目的就是要尋找香料帝國,而印尼的勢力範圍,正好是香料的極佳產地。荷蘭東印度公司通過控制印尼,幾乎壟斷了當時東西方之間的胡椒和肉豆蔻貿易,並開始強推甘蔗、煙草、棕櫚等經濟作物,以補足荷蘭在歐洲與比利時、英國競爭造成的虧空。

荷屬時期的爪哇咖啡種植園

(圖片來自:Wikipedia)▼

這段歷史在印尼被稱為Tanam Paksa,意為「強制種植」。荷蘭東印度公司規定,農村必須交出20%的土地用於經濟作物種植,或者交出可以在政府種植園裡工作60天的農民,並嚴格限制土地的買賣和農民人口流動。在一些印尼史學家的考證中,荷蘭人甚至徵用了爪哇接近100%的土地種植經濟作物(實際未知)。

經濟作物的收益能讓殖民者荷包滿滿

卻不管農民的肚子空空

(爪哇農民為荷蘭人處理煙草 圖片來自:Wikipedia)▼

主糧農業本就捉襟見肘的印尼,在放棄了如此大量的糧食耕地之後,食物供應迅速惡化。到了1840年代,惡果終於全面顯現,肥沃的爪哇島上竟然爆發了飢荒。強制種植策略也因此被取消。

殖民者雖然會帶來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當地土著居民卻很難從中收穫利益,甚至要為殖民者的錯誤決策買單。在之後的歷史上,印尼人再次見到了這個歷史教訓。

香料之後有甘蔗和煙草,煙草之後有橡膠

經濟作物是熱帶國家的優勢產業

但也是一種被需求牽著走的資源型經濟

一種熱帶國家的資源陷阱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Klaas Slot)▼

1942年,南下的日軍佔領了印尼(荷屬東印度群島)。這一次他們倒是沒有強制讓當地人大量種經濟作物,因為糖和煙草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儘管日本人仍然保留了印尼的天然橡膠種植能力,但水稻種植還是在日本駐軍的主導下回到了正軌。

為荷蘭人種完為日本人種

橡膠樹是荷蘭人從南美引進到印尼的
現在也是印尼的一大特色產業

(圖片來自:Wikipedia)▼

只是,雖然此時印尼的大米產量節節攀升,飢荒仍然普遍存在,因為大米全都被日本運走作為軍糧和本土戰備糧,沒能給當地人留下些什麼。

悲慘的國家記憶,讓光復獨立後的印尼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糧食生產,以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拓殖運動。

其實仍有大量土地值得開發,只不過不在爪哇島

(加里曼丹島雨林中的土地開發)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Richard Whitcombe)▼

吃飯要積極

1949年獨立之後,印度蘇加諾政府提出了「移民計劃」,要求將農民從人口稠密的爪哇島、巴厘島和馬杜拉島等大規模遷移到加里曼丹(婆羅洲)、蘇門答臘和蘇拉維西島上,將千百年來未曾開發,仍然保持原始雨林狀態的國土變成良田。

其他幾個大島這麼多的地

你們怎麼就不想去呢?

(底圖來自:NASA)▼

這並非蘇加諾政府的原創,早在荷蘭殖民時期,荷蘭人就已經開始將爪哇人遷到其他島嶼,加強開發力度。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荷蘭人在40年代末撤出印尼都還在持續。而在蘇加諾之後,與其政見完全相反的蘇哈托政府也在繼續這個計劃。

可見開發除爪哇之外的其他國土,在印尼是所有統治者的共識,甚至能跨越政體和政見而連續執行。

這兩個人常被人當做正反面來討論

然而在移民拓殖這點上則高度一致

(蘇加諾(左)與蘇哈托(右))

(圖片來自:wikipedia)▼

此後的印尼最高權力,一直在蘇加諾和蘇哈托的政治傳人之間傳遞,大移民計劃也始終在堅定不移地執行。

到了90年代,移民計劃中的農業部分終於迎來了它的巔峰——超級大米計劃

(Mega Rice Project)問世了。

這次的目標是大規模開發加里曼丹島南部

(加里曼丹島南部衛星圖,圖片來自:NASA)▼

超級大米計劃的執行地就在加里曼丹南部,旨在將100萬公頃的沼澤森林變成稻田,以緩解印尼日漸嚴重的糧食問題。中央政府斥巨資,在這一地區挖掘了長約4000多公里的水渠,為水稻田做準備。森林是一個阻礙,不過當時的人也將森林看作創收的原材料,一邊挖渠一邊砍伐木材,僅從經濟效益看甚至形成了良性循環。

木材一直是婆羅洲的重點輸出商品

現在加上農業開發,砍伐力度有增無減(橫屏觀看)

(加里曼丹島,河運木材)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Richard Whitcombe)▼

但修建的過程總是快於森林砍伐的過程,到了項目中期,急於求成的政府開始默許工人焚燒森林為管道開路。

這人為放的火,救還是不救?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donny sophandi)▼

然而他們沒有考慮到,加里曼丹島南部的森林,被稱為泥炭沼澤森林

,表層覆蓋的泥炭是一種植物分解的半成品,可以看作是發育不完全的煤炭。在煤炭堆上點火,後果可想而知,不僅火勢很快失控,而且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

1997年東南亞大霾,就是這麼造成的。

所以花園城市新加坡霧霾也並不奇怪

甚至已經習慣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Hit1912i)▼

而在大火過後,沼澤森林化為一片焦土。失去了植物的保水和蒸騰作用,原本在雨季積水可達兩米的森林此時竟出現了乾旱。意識到闖下大禍的印尼政府終於停下了瘋狂的「超級大米計劃」,但為時已晚,因為泥炭沼澤森林的生態極為複雜脆弱,需要數個世紀才能復原。

加里曼丹島中部森林大火(2019)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donny sophandi)▼

不科學開發的另一個惡果,則是上行下效。有政府的錯誤動作在前,很多被遷到島上的印尼農民也有樣學樣,在乾旱季節到來前砍下林木晒乾,然後在旱季點燃,將草木灰作為肥料,在同一塊土地上如此往複數年,直到肥力耗盡,他們又轉移到下一塊田地繼續這樣的循環。

東加里曼丹省大片的棕櫚種植園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lavizzara)▼

由於加里曼丹等地區的未開發土地還有很多,地廣而人稀,農民並沒有動力實施輪種,這更加惡化了當地的水土情況。

此外,放火燒山的直接後果還有山火。由於氣候變化異常,去年全球各地山火不斷,印尼的山火同樣來勢兇猛,在整個東南亞都造成了令人窒息的霧霾,而這只能歸結於人禍。

2019年婆羅洲東南亞霧霾

(圖片來自:Wikipedia@NASA)▼

印尼政府此時也意識到了粗暴的開發並不能讓糧食供應長治久安,反而會造成新的問題,因此在2015年終止了移民計劃,並開始逐步對農民燒山進行懲治。

可近3億人民嗷嗷待哺,辦法還是要想的。政府通過補貼灌溉計劃、農藥、化肥、高產種子等方式,硬是讓大米單產翻倍,總產量年增長超過了7%,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從世界第六大糧食進口國變成了不太需要進口糧食的國家。

這才是喜悅的收穫時節
(圖片來自:Wikipedia@Shura)▼

但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城市人口吃上飯的控價系統,也帶來了傷農的後遺症,對印尼國家政治的撕裂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反作用。

發展中國家的成長,看來真像一場闖關遊戲,需要在不斷變化的問題中,不停尋找新的解決方法。誰能把這些問題逐個消滅,誰才能站上下一個台階。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BonnieBC

5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1 22:44

豆撲:


可能是世界上宗教多元性最高,彼此相處最和諧、最鬆弛的國家之一

是,近九成人口是穆斯林,不過反正你橫豎認不出來(他們彼此之間也經常認錯)

小測驗:下圖是八位印尼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娛樂明星,請試著找出其中不是穆斯林的三個

答案見評論區置頂

言歸正傳

但凡談到穆斯林,「虔誠」往往是缺乏宗教經驗者最先想到的形容詞。然而在印尼這個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如果你有過一些在地生活的經驗,大概就會明白,「虔誠」雖不算說錯,卻遠未觸及印尼穆斯林日常信仰實踐的真實面貌。更貼切的說法或許是:Islam Santai

 - 鬆弛的穆斯林,一種將信仰融入生活節奏、富有溫柔節制與自在氣息的精神姿態

印尼穆斯林的這種「鬆弛感」並非某一代人的發明,而是一種早已植根於這個多元國家生態中的信仰氣質。只是近年來,它與都市化的生活節奏相結合,結合科技和社交媒體,在與外部世界的溝通中更自然地得以表達,也在與其他穆斯林世界的對比中顯得愈發鮮明

在印尼,信仰是可以試探和反覆的,神聖感是可以溫柔而日常化的,親密關係是可以不被宗教邊界所約束的。在印尼得到更多關注的今天,理解這些日常的文化節奏與普通人的精神世界,或許正是我們理解印尼最值得努力的起點之一

"Belum pantas" 「pelan-pelan aja" :靈活的信仰節奏

光是印尼穆斯林女生帶不帶頭巾的問題,經常足夠干燒一些二極體網友的CPU……其實,與他們想像中穆斯林堅定虔誠、非黑即白的形象不同,在印尼,信仰更是一段可以走走停停、反覆試探的個人旅程;是否選擇戴頭巾(berhijab)只是這段旅程中一個外在可見的階段標記而已,而這段旅程本身,通常沒有統一的起點或終點,也不需要標準的速度

去年有一部印尼電影 Pantaskah Aku Berhijab

?(直譯 」我配得上戴頭巾嗎「?)上線,現在網飛可以看到,可以作為試圖理解類似信仰旅程的入口

實事求是講不算一個很豐滿的故事,看點在於都市生活場景和各方在道德困境下的選擇,當然也有融入很多對hijab審美與文化意義的理解

女主角 Sofie 從時尚模特轉型為muslim fashion店主,一方面由於自己工作,需要早早換上了hijab 然而心理上卻還沒完全接受,另一方面也在日常經營中不斷面對類似的拉扯。有一場戲裡女顧客說 」Aku merasa belum pentas (我覺得自己還配不上)「 其實是許多普通穆斯林面對信仰的實際狀態,既非迴避也非抗拒,而是一種」belum siap 我還沒準備好「的羞澀與不安

以天朝生活經驗類比的話,可以想像一些真心認同gc主義價值觀的大學生,仰慕黨員、軍人英模榜樣,卻遲遲不願遞交入黨申請,恰恰是因為覺得自己還不夠格 (belum pantas),還沒準備好去承擔那個身份

類似的心理機制,在印尼的宗教氛圍下是受到廣泛理解,也能夠得到溫柔接納的,「pelan-pelan aja」 (慢慢來)反而是這個世界裡的政治正確。尤其在印尼的都市環境下,個人的信仰成長路徑大機率並非一條筆直上升線。相反,很多人小時候因為家庭或學校環境而習慣性地遵守教義(taat);進入高中、大學之後,接觸的新事物新刺激越來越多,個人意識也迅速成長;而師長輩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對許多新議題缺乏可以參照的經驗,年輕人因而容易搖擺,從而走進一個不太規矩、充滿混亂試探和主動選擇的人生階段,往往印尼人稱之為 」Lurus「 即一種信仰上的過渡地帶:答案尚未找到,也不想輕易否定,只是暫時不願盲從;繞遠路也好、停一停也好,在印尼其實是可以任由你去尋找自己的節奏

真正進入社會之後,在工作、婚姻、人際的現實壓力與日常選擇中,有人像sofie一樣,選擇重新靠近信仰 (即所謂的 」hijrah「 ,在印尼語境下的特有含義),也有人在有所經歷之後確認了與宗教保持距離的生活方式。歸根結底,這是一條繞路很多、反覆試探的成長路徑,而印尼特有的包容社會氛圍,恰恰為這種個人式的信仰旅程,提供了寬鬆而深厚的探索空間

今年初,印尼媒體 Kompas 發出一份對網友新年許願的分析,超過一半的人把 "ibadah" ——即更勤勉地向信仰靠攏——作為新年的首要目標,換個角度也不免說明,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合規對普通人而言,或許並不是一條容易堅持的套路 tapi santai saja, tak apa-apa (放鬆點,沒關係啦)

"Ya begini Islam di sini" 本地即正道

在外人面前,印尼人對自己在教法上的「鬆弛感」,往往是略帶自得地加以承認的;畢竟作為一個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的民族,這樣的狀態本就順理成章,更何況就連伊斯蘭如何傳入印尼的緣起,至今在各地依然眾說紛紜:有說是始自七世紀阿拉伯/波斯的商貿網路,有人認為是南亞穆斯林商人所帶入,更有許多蘇菲教士深入爪哇內陸鄉村、長年耕耘教化的記載,還有一支傳說將源頭歸於鄭和下西洋期間來自中國的影響……大概每種說法都各有各的真相,也各有各的傳說與再演繹吧

不過,如果說這些理論之間有什麼共同點,那大概就是 伊斯蘭在印尼領域的傳播,並不依靠政權征服或教法灌輸,而是更多依賴個人魅力與人際紐帶而滲透紮根,隨之寄生於本地文化的枝蔓進而開枝散葉

許多原本屬於爪哇的的藝術形態、民俗儀式稍作演繹,就搖身一變成為承載伊斯蘭信念的文化載體

Wayang Kulit 印尼皮影,一般是印度史詩如Ramayana衍生來的表演形式,但民間常有把人物名稱和情節走向做伊斯蘭化改造的版本在演出,甚至有圖中這種crossover硬上的演繹

中爪哇常見的Sekaten儀式 感官上和禮制上完全是本地傳統宮廷慶典的形式,如今常被用來作為穆誕節的核心儀式之一

社區功能遠勝宗教外殼的 Slametan 祈福聚餐活動

以阿拉伯文化為尊的正統伊斯蘭體系下,對印尼這些伊斯蘭本地化實踐、「宗教創新」(bid'ah 算是挺嚴重的異端指控) 其實一直是蠻尖銳批評的;但印尼主流穆斯林傳統如 Nahdlatul Ulama

 (NU) 堅持認為這些本土特色實踐,恰恰屬於 bid'ah basanah 有益的宗教演化,有助於信仰在當地文化語境中得以自然著陸,所以不僅未偏正道,反而恰恰給這種 「有印尼特色的伊斯蘭」 提供了合法性基礎,從而守護信仰與社會之間的自然和諧

印尼特色的伊斯蘭,當然是要和 Pancasila 基礎國家認同保持一直的宗教觀,那麼有 Ketuhanan (神性)來確定國家的宗教性基礎的同時, 也要有kemanusiaan

(人道)、persatuan

(統一)、kerakyatan

(民主)與 keadilan

(公正)來確保六大宗教之間的平等與和諧共存

雅加達一景 市中心並立的 Istiqlal 清真寺與 Katedral Katolic 雅加達大教堂

2019年一張國民meme 拍攝於雅加達某醫院的祈禱室

Berdoa lintas agama 跨宗教祈禱活動 作為體現國家精神與社會倫理的日常實踐,在印尼頗為流行

"Islam Nusantara" 讓印尼特色的伊斯蘭智慧走向世界


(待續)

6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1 22:44

作者:文生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605447/answer/33617811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印尼旅居第七個年頭了,照本宣科的就不講了,什麼多少人口,領土面積這些自己都能查到。

印尼是一個要求宗教信仰的世俗國家,印尼禁止無神論,憲法規定每個人必須有宗教信仰,他們身份證上都會表明宗教信仰:伊斯蘭87%,天主教10.5%,印度教1.7%,佛教0.7%;儘管伊斯蘭教數量最多,但是各種宗教地位平等,不分高低;廣告圖片視頻里的女性幾乎以時尚為主,很少有裹頭巾的形象出現。法律規定結婚要求相同宗教信仰,但是宗教信仰可以自由改變,今天你信伊斯蘭,明天你想信基督,直接去改就行,不需要啥理由證明。印尼不禁酒,但是由於穆斯林人口太多,政府並不鼓勵大家喝酒,所以酒精飲料稅高,酒水價格很貴,一瓶600ml的啤酒大概要20元。

印尼人名字:歷史上受印度教文化影響非常深遠,儘管目前伊斯蘭教是主流宗教,但是很多人的名字大多數來自印度教文化較多,即便不是信印度教的。印尼人絕大多數沒有姓氏,取名很隨意,身份證不要求名+姓氏這種格式。50年代華人受當局要求改名印尼化,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印尼華人名字開始西化,60,70後華人的名字主要這樣:sugeng hartanto, Basuki Tjahaja Purnama;現在華人年輕人的名字:willy vector, Bella Marini, Johanes, 但是也很少在名字後面帶姓氏拼音。

印尼去行政部門辦事效率沒那麼低,有的甚至比咱國內處理的還快;辦身份證,辦護照都是三四天就可以拿到。

印尼消費水平問題比較分裂,有的很貴,有的又便宜。吃的方面相對較貴,不管是餐廳就餐還是自己買食材都比咱國內貴;但是住的方面卻便宜,普通公寓40平左右傢具齊全,一年租金大概不到2萬元,別墅區也不貴,60平兩層小別墅,一年租金也就5萬左右,不過可能沒有傢具,即便有也不全。小商品大多從中國進口來的,所以價格比國內貴不少。

印尼汽車價格貴,這邊主要以日系車為主,佔據95%以上份額;但是汽車後續花費不像國內那麼大,這邊很多人汽車保險都不買,一點小剮小蹭壓根不管;很多汽車千瘡百孔都不去修。駕駛汽車沒有違規扣分機制,整個國家基本上找不到幾個紅綠燈,很多時候都是靠交警執勤,違規被抓了可以和他討價還價,當場解決走人,不留任何記錄。汽油價格並沒有想像那麼便宜,目前最便宜的90號汽油(政府補貼)價格大概在4.5元,92號6.5元左右,98號7.5元。路上開車不必擔心有人碰瓷,路上到處是摩托車,經常有人騎摩托車摔了,大家第一反應是趕緊過去幫忙把人和車扶起來,這點做的還是比較好。

印尼目前高等教育水平不高,但是社會英語水平較高,至少比中國高不少;只會英語不會印尼語,一個人走遍印尼不是問題。

暫時想到這些。


7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1 22:45

作者:落跑達人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605447/answer/10541059885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在2024年6月下半旬到7月初橫跨了印尼的3個主要地區 - 東爪哇島

(從日惹到南外夢碼頭),巴厘島

,科莫多島

。一路上,我都由一位印尼華裔小哥帶著自駕,並安排司機,一路向東。小哥人很熱情,一路上給我介紹了不少風土人情。

我的第一個到達城市是日惹。在我來之前,華裔小哥便提醒 - 日惹非常排華,在這裡最好會說印尼語,不然可能會出事情。在日惹,華人都是不被允許買房產的,都只能租賃。在日惹,仍存在封建王國成為當地的統治狀態。一路上,我不斷看到其飄揚的國王畫像,以及路邊發展程度較低的房屋。我問:「這是因為.......當年的排華措施?」小哥回答:「對,印尼人本身希望休閒生活,赤道人種嘛。但是華裔到來後,憑藉勤奮和精明的商業頭腦搶佔的當地的好的市場和就業機會,導致印尼人非常不滿。之前最大的那次排華事件,印尼人本身被煽動,導致了大規模的民族衝突。但是很不幸,由於華人是少數群體,打不過,沒死的只能想辦法融入。那次事件後,很多華人家庭不敢說華語,甚至孩子的華族名字都不能有,只能改成印尼名字。兩三代之後,華人孩子就徹底的印尼化了。」他給我看了他的護照,「單字名,很明顯的印尼普通人名字。我的中文是我在看中國的電視劇綜藝後自學的,目前用的中文名也是自己取的,叫我阿龍就可以 - 我很喜歡龍。」我問他:「那你能閱讀中文字嗎?」他說:「哈哈,不行,中文的看起來跟印尼文很不一樣,很難學啊。而且在印尼,我小時候很難找到正式對外開放的中文學校,我們都是分散來偷偷學的。沒有機會學。」

日惹典型街景 - 圖片來自網路

司機一路開著車,小哥接著說:」印尼千島之國,很多地方島嶼不一樣,文化都不一樣的。在雅加達

和爪哇島這一塊,聚集了大部分的印尼穆斯林人。這裡,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昨天你睡覺的時候,那個酒店前面清真寺的大喇叭有沒有吵到你?「我:「........有,太對了,凌晨4點就開始播放哇啦哇啦,聽不懂是啥,古蘭經?反正我是醒了TAT」小哥說:「對,片段,什麼祝福祈禱啥的。那個印尼穆斯林每天都要禱告。爪哇島這邊純伊斯蘭文化,很多華人做清真版的中國美食,賺翻了啊,不過這個要拿到清真許可證,那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我:」懂了,找關係是吧(笑)?「小哥說:」差不多,印尼這裡警察,公務員,老師這種有一定社會地位和收入的工作,都是要買的。競爭大就憑誰關係硬,送送錢點點頭拿下拿下,這個思路上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差不多,甚至還有機構專門搞這個。「我:」啊?真的假的?這靠譜嗎?這種沒由頭碰運氣的很多錢有去無回啊。「小哥聳聳肩:」沒辦法,你沒得選,要麼爹媽親戚靠譜。要麼只能這樣。「我說:「其實這是資源匱乏情況下的競爭通病。當競爭是10進1的時候,大家可以靠規則; 當競爭是100進1甚至更殘酷的時候,那就明的暗的啥靈搞啥了,甚至暗的會覆蓋掉明的,因為暗的決定人有甜頭,沒有監管還怕個P啊,導致最後劣幣驅逐良幣。「小哥說:」對頭咯,所以你來印尼做生意,你情商手腕要特別的好,如果你你又會賺錢又會分蛋糕,那麼就很舒服了。印尼人很講場面和氛圍的。來這裡,打通人的是關鍵。印尼人本身也希望自己能好好休息,同時賺取一定的錢。如果你能滿足他們然後帶他們賺錢,他們會很服你的。但是你如果是個華人,最好找個顧問或者當地小領導。他們的休息思維和華人的奮鬥思維衝突,而且他們還有宗教背景,別踩坑了。」我:「懂了,那肯定,你一外人初來乍到人家憑什麼信你,能帶人賺到錢,能分錢,能做事,信任才能慢慢搭建起來。這個全世界通用,沒有人會拒絕正利益。只是新加坡和歐美那邊偏規則契約,印尼這裡偏人情,本質上一樣。「小哥:」對頭,哈哈。走,我讓司機帶去去吃日惹特色甜椰漿飯,我們開車過去。」

日惹特色甜椰漿飯 - 左側醬料是棕櫚糖

車很快到了餐廳。我們坐下來,小哥指著對面的一家紅色招牌布的店面說:」看到沒,MIXUE(蜜雪冰城),你們中國人的牌子。「我順著他指的方向看過去,還真是。蜜雪冰城的招牌掛在外面,店前面還有三三兩兩的印尼年輕人在準備點單。我問小哥:」價格貴不貴?以你們當地的消費水平來看。」小哥說:「還好,挺便宜的。一杯奶茶集中在16K-20K印尼盾之間吧(印尼人平均月收入約為5,000,000 to 7,000,000 印尼盾)。我說:「那還算平價,甚至比中國還便宜點(20k印尼盾約合9元,印尼月均收入約2k-3k元)。其實這個定價卡的還是蠻準的,冰飲冰淇淋在熱帶國家的市場潛力也大。蜜雪到東南亞來確實是一步好棋。「小哥說:」對,其實蜜雪沒來之前,大家都沒意識,蜜雪來之後,印尼人發現『哇錢還可以這樣賺』,自己也搞了些本地品牌跟蜜雪競爭。目前來說,就是蜜雪和一些本地品牌在佔領這個市場。蜜雪是最大的。」我說:「對,蜜雪供應鏈成本控制很厲害,這個模式它一旦形成了,複製到國外,談好材料供應商把價格打下來,那就天然的適合這些發展中國家,往2-3線城市滲透。別的品牌要從0做起,速度上自然就慢了。等弄好了,蜜雪都佔領的差不多了,自然變成了現在的格局。」小哥說:「是的,這是我很佩服你們中國企業家的一個地方,中國市場太大了,競爭激烈出來的贏家,只要適應了國外的環境站穩下來,發展是很快的。我在印尼感受到不光是蜜雪,OPPO, VIVO,小米這些,都是這樣。」我說:「對,競爭激烈倒促反脆弱,只是有些品牌它們還沒意識到到了國外,要嵌入國外的文化和商業系統,耦合自己的方法論,形成新的東西,才能站得住腳。一昧強推自己的文化和工作模式,跟當地文化有衝突,必然是要失敗的。中國早一輩企業家主攻國內市場,這個跨文化交流的意識還不成體系,得靠後來人。蜜雪這些年輕一輩的企業家就好很多,悟得出來做的下去,結合自身本就強健的企業系統,那就很厲害了。到了國外,人家的地盤,中國又不像歐美那樣幾百年的強勢文化輸出,只能是:尊重 - 適應 - 改造。做事情要看情況來。「

蜜雪冰城在印尼的價目表

椰漿飯很快端上來了,我也餓了,準備拿起筷子大口吃。小哥問我:」要不要喝當地的甜冰茶?「我說:」可以啊,不過我之前在網上看到說印尼的冰塊好像有點問題,說是外地人吃了會拉肚子,真的假的?「小哥說:」真啦,我們這裡自來水過濾系統問題很大,由於本地人已經適應了,政府也沒有動力去搞。如果上的冰塊是那種方型的,那可能就是用自來水凍的,不要吃,不要挑戰自己哈哈。如果是那種圓柱型中空的,那就是專門的冰塊供應商發的,那個就沒問題。像一般的大酒店或者大餐館,外國人多,ta們就會花錢去進貨。本地小館子都是本地人,老闆要省錢,出事機率又小,沒有動力啊。」我說:」難怪,我剛想說這裡怎麼沒有人專門搞自來水淨化生意,這市場老掙錢了。原來已經有解決方案了。」又看了一眼菜單,說:「行,來一份冰茶。不要冰塊謝謝!」一邊吃飯,小哥一邊又說:「日惹這裡是甜椰漿飯,因為這裡的盛產棕櫚糖。其他地區以咸椰漿飯+辣醬為主。我去過新加坡那裡,也是主要是咸椰漿飯。甜椰漿飯是日惹特色,過了這村沒這店。「我說:」那印尼出口的棕櫚糖產品,也是日惹多嗎?「小哥說:」對,不過你別想。棕櫚糖產業

已經被壟斷了,這個是歷史上一路下來的產糖點,是本地的國王系人在做。這是硬通貨,沒關係的本地人都插不進去,更別說外地人了。「我說:」懂了,外地人還得靠發掘新需求,就像蜜雪那樣。「小哥說:」對,沒錯,繞開傳統行業,差異化競爭,乾杯!論腦子靈活,還得是華人(笑)「隨即,我兩舉杯碰了一下,開始喝冰茶。

在印尼外國人可食用的圓柱形冰塊 - 圖片來自網路

飯畢,我打了個飽嗝。這家店真不愧是招牌,適應了甜味之後居然出奇好吃。我跟小哥說:」這家店真好吃。」小哥咧嘴一笑,對著老闆說了幾句印尼語。老闆突然中從忙碌中停下,肉眼可見的開心起來。他快步走進店內,拿出一串兒小包棕櫚糖,塞到我手上,我受寵若驚,連聲說:「Thank you! Thank you!"小哥對我說:」我剛才跟他說你是新加坡來的客人,第一次甜椰漿飯,對他的食物讚不絕口。這家店老闆很會做生意的,不然也做不到本地招牌了。「我表示:」對,天下會做生意的都會好好對客戶,這個老闆懂這一點。「小哥說:」老闆在這一片區聲望很高的,他還帶了好多人。社區里的人,尤其是年輕後輩都尊重他。這也是印尼人的信任和關係要素,如果你獲得印尼人的信任,他們會在關鍵時刻站出來。我爸爸當年的一個朋友,是個華人老闆,在排華大屠殺之前一直資助印尼人本地家貧但是品行純良,能力優秀的小孩子上學。後來大屠殺之前幾天,一個孩子的家長發覺不對,讓老闆趕緊把生意停幾天,去他家地窖里躲躲。老闆也敏銳,照做了。後來就在大屠殺時期避免了好多損失。如果店鋪正常開業。必被砸爛。這就是互助關係。跟你熟悉的印尼人也懂,主要是要讓他們覺得你是個可靠的人。「我說:」對,不止印尼,這一條全世界通用。基督教,佛教,儒教,其實都支持人在有餘力的情況下多幫助他人。這我發現其實是人類道德底層的代碼,對面的人,有能力,有品行,該幫就得幫。「小哥點頭表示稱是。

印尼民族志(一)要點總結:商業與文化的互文性分析

一、歷史創傷與商業生存策略1. 排華歷史的文化烙印

- 身份隱匿與同化:日惹等地的排華歷史迫使華人放棄中文名、語言及文化符號(如護照使用印尼單字名),兩三代後形成「隱形華裔」群體。這種創傷記憶促使華商採取低調策略,通過經濟貢獻而非文化彰顯換取生存空間。 

- 信任構建的生存智慧:案例中華人老闆通過長期資助本地貧困學生,在排華危機前獲得預警,體現「互助關係」作為商業安全網的底層邏輯——以利他換自保,突破族群隔閡。 

2. 壟斷行業的文化護城河

- 日惹棕櫚糖產業被封建王族壟斷,反映印尼「傳統權力-資源綁定」模式。外來者需繞開傳統領域(如蜜雪選擇新興茶飲賽道),以差異化競爭破局,呼應華商「避硬碰、尋縫隙」的歷史策略。

二、宗教經濟與市場規則 1. 伊斯蘭教規的商業轉化 

- 清真認證的權力經濟:爪哇島穆斯林人口佔主導,催生「清真許可證」灰色產業鏈(需關係疏通)。華商通過改造中餐(如清真版美食)搶佔市場,體現宗教約束轉化為商業機遇的能力。 

- 日常宗教的消費影響:清真寺每日五次禱告廣播塑造生活節奏,迫使商業運營適配宗教時間(如凌晨4點營業調整),凸顯信仰對消費場景的深層滲透。

2. 基礎設施的文化性缺陷 

- 冰塊安全問題(方型/圓柱形區分)暴露公共服務的失效,催生私營解決方案(高端場所採購專用冰)。這種「問題即商機」的思維,與華人擅長的填補市場空白策略相契合。

三、關係社會與商業邏輯1. 人情網路的系統性滲透 

- 印尼社會資源分配依賴「明暗雙軌制」:公務員職位、商業牌照等需通過賄賂或關係獲取,形成「非正式經濟系統」。外來企業必須構建本地顧問網路(如僱傭地方領袖),以人情潤滑制度摩擦。 

- 面子經濟的運營法則:甜椰漿飯店老闆贈送棕櫚糖的案例,體現「情感溢價」策略——通過營造受尊重的消費體驗(如對外賓的特殊禮遇),強化客戶粘性與社區聲望。

2. 族群性格與商業節奏衝突

- 印尼人「休閒優先」價值觀與華人「奮鬥導向」形成張力。成功華商通過利益共享機制(如帶本地人賺錢)調和矛盾,將文化差異轉化為合作紐帶,而非對抗焦點。

四、中國品牌的本地化範式1. 供應鏈優勢的文化適配

- 蜜雪冰城將中國成熟的供應鏈體系(集中採購、標準化)移植印尼,但針對熱帶需求調整產品結構(主打冷飲)、定價策略(人均日收入1%的奶茶單價),實現「中國效率×本地需求」的精準耦合。 

2. 競爭生態的鲶魚效應

- 蜜雪激活本地茶飲創業,推動行業從「混沌市場」向「品牌化競爭」升級。這種「教育市場→激發跟隨→鞏固頭部」的路徑,複製了OPPO/VIVO在手機市場的成功經驗。 

3. 跨文化方法論迭代

- 對比早期企業「文化盲點」,新一代中企踐行「尊重-適應-改造」三部曲: 

- 尊重:避免宗教/習俗衝突(如避開清真敏感點) 

- 適應:嵌入本地分銷網路(如僱傭印尼代理商) 

- 改造:輸出方法論而非文化(如蜜雪的加盟體系)

五、底層道德與商業倫理1. 人類互助的普世性代碼

- 華商資助學生、店主贈糖等行為,驗證「利他主義」超越文化差異的商業價值。儒家的「仁」、伊斯蘭的「天課」、基督教的「慈善」在此達成共識,形成信任經濟的道德基石。 

2. 契約精神的地方性表達 

- 不同於新加坡的規則契約,印尼強調「人情契約」:合作基於長期關係維護而非短期合同條款。蜜雪等企業通過本地團隊搭建「文化緩衝區」,實現西方管理科學與東方關係智慧的平衡。

總結:文化地形學視角下的商業實踐印尼市場呈現「破碎化文化地形」: 

- 縱向斷層:排華歷史、宗教規範、族群性格構成隱性地雷 

- 橫向差異:千島文化多元性(日惹甜椰漿飯 vs 其他地區咸辣口味)要求微觀適配 


成功商業實踐的本質,是完成 "文化地圖測繪": 

1. 識別禁忌紅線(如宗教敏感點) 

2. 連接價值孤島(如將華人勤奮嫁接印尼休閒倫理) 

3. 重構意義網路(如用奶茶社交替代傳統咖啡場景) 

中國品牌的出海經驗表明:在新興市場,商業成功=文化解碼能力×供應鏈韌性×關係網路深度。這種模式不僅適用於印尼,更為「全球南方」市場開拓提供了可遷移的範式。

8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1 22:45

666:


去雅加達商場吃個飯10%服務費,10%稅費%,隨便上50,普通人工資只有一千多兩千,真不知道他們怎麼活的。。。


9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1 22:46

13年,我父親在雅加達接了一個項目,因為這個項目他比較重視,於是親自去待了一年多。

剛好那年我有一個長假,我也去玩了一個月,我就簡單說說我的印象。

1、海關腐敗:規定每人可以攜帶不超過400支的香煙,實際上,只要同行人員都帶了香煙,大機率會被海關扣掉一條,如果同行的人多,會被扣掉更多。

2、越窮越懶:我父親寧願付三倍工資從國內帶人去雅加達施工,也不願意用印尼人,一個普通中國工人的施工進度比四五個印尼人都要快,只有毫無技術含量的事才會用印尼人,不過印尼中產倒是挺勤勞的。

3、從骨子裡反華排華:我父親硬性要求,中國員工出門必須兩人同行,女性盡量少出門,無論男女,只要出宿舍,必須報備(宿舍就在工地邊上,要求盡量兩點一線)為什麼這樣?因為發生過印尼人主動挑釁公司員工的事,公司玻璃不止一次被砸。

4、絕大部分人是穆斯林教徒:不少人比較極端,這也是公司很少用印尼人的原因之一,他們認為公司食堂是個骯髒的地方。

5、不守時:當地一個供貨商收了我父親的訂金,合同上要求6個工作日內安裝完畢,實際上第19天的時候才到貨,而且!這不是個例。



作者:本賬號已登入月球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605447/answer/219669605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1 22:47

燈小平小徑:


總體來說印尼去去過的很多國家裡面比較差的國家

吃:



印尼本地菜就是垃圾食品炸雞很難吃
印尼的雞肉和牛肉很老
當地養殖條件和人居條件都很差,可能是雞肉和牛肉都很老的原因
問題是還不便宜。雅加達和國內價格差不多,味道比國內難吃。
便利店也都是巧克力和很甜很甜的飲料,沒有什麼有機食物。完整堅果都買不到一包,都是包著很多巧克力的。
肯德基居然有飯糰,而且裡面全部是飯,一點別的也沒有。肯德基還是肯德飯?
所以到最後還是吃西餐最舒服。



交通超級堵。本來難吃就算了,還很堵。而且grab打到的車都是破的很,基本上特別晃,沒有人體工學的板車類型。加上超級堵的路況,加上路面很不平整。加上超級堵超級慢,加上街上都是摩托車的尾氣。這種體驗就很差了。
你行,是為了去一個地方,比如去一個餐廳。這種體驗直接給你對那個餐廳也印象分也打低了。
和越南你敢打摩托車相比,似乎在印尼不太敢打摩托車。當然這個不一定是缺點,因為越南汽車稅收很高,很貴,但是印尼汽車不貴,打車費也不貴。

人文景點



基本為0。印尼是荷蘭殖民,所以有東印度公司的舊址,可以看看。



搭配行的很坑的原因,玩就很差了,amusement park在北部有一個,巨破。
bar也都在北部,中間交通體驗很差,司機可能完全不會英語。bar也很無聊,沒有Vegas的sapphire的氛圍。1001完全比不上sapphire。

發展潛力



這點確實是強的。越南和雅加達的實力對比,看南雅加達市中心的強大就可見一斑。很多高樓大廈,很多大公司,金融機構。
而且從酒店業也能看出來。胡志明目前只有park hyatt,文華東方還在建造過程中,還有一個autograph 81。但是雅加達直接有四季,利茲卡爾頓,已經建成的文華東方,凱賓斯基。
從entertainment industry也能看出來。black pink在越南算是頂級活動了,一年一次的頻率。在印尼這個級別的活動是越南的3-4倍。
整體來講,印尼更加資本主義。總統可以競選,soical media在政治中可以發揮作用。中國企業沒有嘗試過的玩法是用錢去影響政治,從而獲得更多政府訂單(前提是把自己包裝成印尼公司),或者讓自己的品牌在印尼更有影響力(學習五菱,OV手機,蜜雪冰城)
印尼的企業家整體而言有點類似於中國20年前的富一代,很多都是苦出生,對自己比較狠。也聰明,也飢渴,適合和他們一起賺錢。和他們溝通是整個印尼之行最不無聊的事情。

當地人態度



整體上態度算是很好的。印尼和越南,還有美國,算是整體對中國人態度最好的國家。比較差的是新加坡。


整體來講,印尼很適合真的賺錢,快速賺錢,談正經事情。住一個固定的酒店,nothing to explore。除了談生意,其他體驗基本為負。屬於談完生意趕緊跑的國家。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