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偏離者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830226/answer/314886911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拼湊」痕迹比較嚴重的省:
河北:冀北熱河文化(承德)、冀西晉綏文化(張家口、太行山區)、冀東冀中冀魯文化、冀南中原文化(魏縣、大名)
陝西:陝北晉綏文化、中部關中文化、陝南巴蜀文化
江蘇:蘇北中原文化、蘇中江淮文化、蘇南吳越文化
安徽:皖北中原文化、皖中江淮文化、皖南徽州文化、皖中南吳越文化(蕪湖、銅陵等地)、皖西南贛文化(懷寧、岳西等縣)
廣東:珠三角及粵西北廣府文化、粵東北客家文化、潮汕閩南文化、雷州半島雷州文化
廣西:桂東北桂柳文化、桂東南廣府文化、桂西壯文化,另外還有間雜分布的平話區和客家地區
內蒙古:蒙東東北文化、赤峰熱河文化、蒙中晉綏文化、蒙西蘭銀文化
甘肅:河西蘭銀文化、隴中隴東秦隴文化、甘南藏文化
青海:河湟地區漢迴文化(接近秦隴文化)、海西蒙古文化、青海湖周邊及青南高原藏文化
省內有文化隔閡,但融合得相對較好的省份:
遼寧:可分遼中北東北文化、遼西熱河文化(朝陽等地)、遼東膠遼文化,但受東北文化符號強大影響,對東北這一共同體認同感很強
山東:有魯西北冀魯文化、魯西南中原文化、半島膠遼文化,但總體融合較好
河南:絕大部分屬中原文化,另有豫北晉綏文化、豫南江淮文化(新縣、商城等地),但總體對中原認同感較高
江西:總體「北贛南客」,北部贛文化、南部客家文化,另有九江江淮文化、婺源徽州文化、上饒吳越文化等,但總體融合較好,畢竟「贛」州也該認同「贛」文化的吧()
湖北:鄂中鄂西湖廣文化、鄂東江淮文化、咸寧一帶贛文化,總體融合較好,對湖廣文化認同感很高
湖南:湘西北湖廣文化、湘南桂柳文化(永州、郴州)、中部湘文化、湘東贛文化(瀏陽等地)、間雜分布的客家文化和瓦鄉文化等,但湖廣片和湘語區有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總體和湖北類似,對湖湘文化認同感較高
四川:四川盆地巴蜀文化、川西康藏文化、涼山彝族文化,但四川文化對川西地區影響較大,三州人民普遍認同四川共同體
雲南:少數民族眾多,彝、哈尼、壯、苗、白、傣、傈僳、藏、景頗等民族各有文化,但總體融合較好,對雲南認同感較高
新疆:北疆漢文化屬蘭銀文化、南疆維族文化,另有回、蒙古、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文化,但由於歷史上長期同屬一個行政區域,認同感較高,與雲南情況類似
寧夏:分為寧北蘭銀文化、寧南秦隴文化(西海固地區),總體融合較好
海南:面積雖小,卻有七八種方言,閩、粵、西南、臨高、黎等語言文化各據一方,但由於小省寡民、地理位置隔絕,總體認同感較強
西藏:大部分為衛藏文化,昌都一帶為康巴文化,但總體都屬於藏文化範疇,隔閡較少
基本上構成一個文化整體的省:
山西:以「山川形便」劃分省份的典範,形成相對獨立的晉綏文化,當然晉西南的運城、臨汾等地屬中原-關中文化區域,但畢竟晉西南是「晉」這個名字的發源地,晉文化不可能把晉西南排除
浙江:雖然方言多種多樣,但總體而言還是屬於江南-吳越文化之下的不同分支,太湖文化、金衢文化、台州文化、處州文化、甌江文化乃至徽嚴文化之間的關係都比較緊密。東南部蒼南等縣有少量閩語區
福建:和浙江一樣「十里不同音」,但大體處於閩語文化範圍,閩西南部分地區為客家文化,但對福建總體認同感較強。浙閩兩省的輪廓在唐朝時期即已形成,上千年來無較大變化,均屬於「山川形便」形成的省份
貴州:雖然少數民族眾多,但貴州的苗、侗、布依等民族漢化程度較深,貴州改土歸流歷史較悠久,基本屬於統一的川黔文化區
屬於統一文化區,但被劃分為不同的省份:
東北三省及蒙東地區:除赤峰、朝陽等熱河地區和大連等膠遼文化區,其餘地區都屬於高度相近的東北文化區,東北地區在歷史上行政區劃經歷過多次變化,使得東北人民對於「東北」這一文化共同體的認同感高於省份
川渝:四川(除川西高原)和重慶同屬四川盆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巴蜀文化。四川盆地和今漢中、貴州地區都屬於原川峽四路的範圍,屬於一體的巴蜀文化區。
江蘇安徽:兩省原為一省,即江南省,沿淮河、長江可將兩省橫向劃分為淮北、江淮、江南三部分,蘇北皖北為中原文化,蘇中皖中為江淮文化,蘇南皖南為吳越文化(及徽州文化),形成江蘇、安徽兩省橫向文化相似、縱向文化分異的格局。
甘肅寧夏:寧夏原屬甘肅省,甘肅省黃河以西地區和寧夏中衛-中寧-同心-鹽池一線以北地區文化較為接近,均屬蘭銀文化區,甘肅河東地區和寧夏南部地區屬相近的秦隴文化區,呈現類似江蘇、安徽兩省橫向相似的情況。
福建台灣:台灣除少數客家民系和原住民地區外,其餘大部分地區均為閩文化區。台灣省在歷史上長期隸屬於福建省的管轄,後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兩岸分治。
三個直轄市:
北京:絕大部分地區屬於北京-熱河文化,平谷屬冀魯文化。北部山區的懷柔、延慶等區與市區有一定區別,更接近塞北承德等地
(「熱河文化」是我自己編的一個詞,主要指北京官話區的承德、赤峰、朝陽等地,由於這個區域和原熱河省範圍重合度較高,就姑且稱之為「熱河文化」了)
天津:絕大部分地區屬冀魯文化,武清和北京、廊坊、北三縣等同屬北京文化區。天津市內部,北部寶坻、薊州等區方言文化更接近唐山,南部靜海更接近保定,中部主城區才是一般意義上的「天津話」。(北邊趙麗蓉,南邊手工耿,中間馮鞏)
上海:全部屬於吳越太湖文化,相當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