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18篇帖子。
(轉載知乎)中國哪些省屬於是那種「拼湊出的省」?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0 18:09

明明為一省,但兩地卻差異過大。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0 18:10

寧南左侯:


貴州,真·拼湊出的省,但現在反而看不出拼湊痕迹,很神奇。

貴州設省的雛形是洪武年間設立的貴州都司,這是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為了保障雲南穩定而設置的軍事政區,至於單獨設省,一般從永樂十一年(1413年)貴州布政司

開設作為始點。到今年正好是610周年。

永樂十一年貴州布政司成立時,轄區要遠遠小於當前的貴州省,當時貴州布政司的土地是從四川、湖廣、雲南三省拆出來的,之後又不斷從周圍省份劃地給它,最終形成了現在的模樣。

一、雲南普安、普定土司

,洪武二十五年之前完成切割,從雲南改屬四川,永樂十一年改屬貴州。

二、湖廣順元八番宣慰司

(貴州宣慰司),洪武十五年由湖廣析出,改屬獨立的貴州都司(名義上可以看做是隸屬四川)。

三、四川永寧土司

,洪武十五年拆設衛所,改屬獨立的貴州都司。

四、湖廣思州土司

,元末分裂為思州、思南兩家土司,永樂十一年改屬貴州。

五、苗疆腹地

,一塊介於廣西、湖廣、貴州三省之間的真空地帶,一直到清代雍正時期才正式被中央王朝進入開發,雍正六年到乾隆元年(1728年至1737年)開發完畢,劃入貴州。

以上五塊是貴州獨立設省時候的原始組成單位,其中苗疆腹地還很勉強。

①、播州土司

,本隸湖廣行省,明朝改屬四川,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平叛之後一分為二,南部改屬貴州,北部仍屬四川,清雍正五年(1727年)由四川改屬貴州。

②、天柱縣,本隸湖廣,雍正四年(1726年)改屬貴州。

③、荔波縣,本隸廣西,雍正十年(1732年)改屬貴州。

④、貞豐、望謨、冊亨、羅甸,本隸廣西,雍正五年(1727年)改屬貴州。

⑤、烏撒土司

,本隸雲南行省,明朝設烏撒軍民府改屬四川行省,洪武十五年設烏撒衛,衛屬貴州都司,府屬四川布政司,二元制管理體系。康熙五年(1666年)正式改屬貴州省。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0 18:10

作者:偏離者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830226/answer/314886911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拼湊」痕迹比較嚴重的省:

河北:冀北熱河文化(承德)、冀西晉綏文化(張家口、太行山區)、冀東冀中冀魯文化、冀南中原文化(魏縣、大名)

陝西:陝北晉綏文化、中部關中文化、陝南巴蜀文化

江蘇:蘇北中原文化、蘇中江淮文化、蘇南吳越文化

安徽:皖北中原文化、皖中江淮文化、皖南徽州文化、皖中南吳越文化(蕪湖、銅陵等地)、皖西南贛文化(懷寧、岳西等縣)

廣東:珠三角及粵西北廣府文化、粵東北客家文化、潮汕閩南文化、雷州半島雷州文化

廣西:桂東北桂柳文化、桂東南廣府文化、桂西壯文化,另外還有間雜分布的平話區和客家地區

內蒙古:蒙東東北文化、赤峰熱河文化、蒙中晉綏文化、蒙西蘭銀文化

甘肅:河西蘭銀文化、隴中隴東秦隴文化、甘南藏文化

青海:河湟地區漢迴文化(接近秦隴文化)、海西蒙古文化、青海湖周邊及青南高原藏文化

省內有文化隔閡,但融合得相對較好的省份:

遼寧:可分遼中北東北文化、遼西熱河文化(朝陽等地)、遼東膠遼文化,但受東北文化符號強大影響,對東北這一共同體認同感很強

山東:有魯西北冀魯文化、魯西南中原文化、半島膠遼文化,但總體融合較好

河南:絕大部分屬中原文化,另有豫北晉綏文化、豫南江淮文化(新縣、商城等地),但總體對中原認同感較高

江西:總體「北贛南客」,北部贛文化、南部客家文化,另有九江江淮文化、婺源徽州文化、上饒吳越文化等,但總體融合較好,畢竟「贛」州也該認同「贛」文化的吧()

湖北:鄂中鄂西湖廣文化、鄂東江淮文化、咸寧一帶贛文化,總體融合較好,對湖廣文化認同感很高

湖南:湘西北湖廣文化、湘南桂柳文化(永州、郴州)、中部湘文化、湘東贛文化(瀏陽等地)、間雜分布的客家文化和瓦鄉文化等,但湖廣片和湘語區有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總體和湖北類似,對湖湘文化認同感較高

四川:四川盆地巴蜀文化、川西康藏文化、涼山彝族文化,但四川文化對川西地區影響較大,三州人民普遍認同四川共同體

雲南:少數民族眾多,彝、哈尼、壯、苗、白、傣、傈僳、藏、景頗等民族各有文化,但總體融合較好,對雲南認同感較高

新疆:北疆漢文化屬蘭銀文化、南疆維族文化,另有回、蒙古、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文化,但由於歷史上長期同屬一個行政區域,認同感較高,與雲南情況類似

寧夏:分為寧北蘭銀文化、寧南秦隴文化(西海固地區),總體融合較好

海南:面積雖小,卻有七八種方言,閩、粵、西南、臨高、黎等語言文化各據一方,但由於小省寡民、地理位置隔絕,總體認同感較強

西藏:大部分為衛藏文化,昌都一帶為康巴文化,但總體都屬於藏文化範疇,隔閡較少

基本上構成一個文化整體的省:

山西:以「山川形便」劃分省份的典範,形成相對獨立的晉綏文化,當然晉西南的運城、臨汾等地屬中原-關中文化區域,但畢竟晉西南是「晉」這個名字的發源地,晉文化不可能把晉西南排除

浙江:雖然方言多種多樣,但總體而言還是屬於江南-吳越文化之下的不同分支,太湖文化、金衢文化、台州文化、處州文化、甌江文化乃至徽嚴文化之間的關係都比較緊密。東南部蒼南等縣有少量閩語區

福建:和浙江一樣「十里不同音」,但大體處於閩語文化範圍,閩西南部分地區為客家文化,但對福建總體認同感較強。浙閩兩省的輪廓在唐朝時期即已形成,上千年來無較大變化,均屬於「山川形便」形成的省份

貴州:雖然少數民族眾多,但貴州的苗、侗、布依等民族漢化程度較深,貴州改土歸流歷史較悠久,基本屬於統一的川黔文化區

屬於統一文化區,但被劃分為不同的省份:

東北三省及蒙東地區:除赤峰、朝陽等熱河地區和大連等膠遼文化區,其餘地區都屬於高度相近的東北文化區,東北地區在歷史上行政區劃經歷過多次變化,使得東北人民對於「東北」這一文化共同體的認同感高於省份

川渝:四川(除川西高原)和重慶同屬四川盆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巴蜀文化。四川盆地和今漢中、貴州地區都屬於原川峽四路的範圍,屬於一體的巴蜀文化區。

江蘇安徽:兩省原為一省,即江南省,沿淮河、長江可將兩省橫向劃分為淮北、江淮、江南三部分,蘇北皖北為中原文化,蘇中皖中為江淮文化,蘇南皖南為吳越文化(及徽州文化),形成江蘇、安徽兩省橫向文化相似、縱向文化分異的格局。

甘肅寧夏:寧夏原屬甘肅省,甘肅省黃河以西地區和寧夏中衛-中寧-同心-鹽池一線以北地區文化較為接近,均屬蘭銀文化區,甘肅河東地區和寧夏南部地區屬相近的秦隴文化區,呈現類似江蘇、安徽兩省橫向相似的情況。

福建台灣:台灣除少數客家民系和原住民地區外,其餘大部分地區均為閩文化區。台灣省在歷史上長期隸屬於福建省的管轄,後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兩岸分治。

三個直轄市:

北京:絕大部分地區屬於北京-熱河文化,平谷屬冀魯文化。北部山區的懷柔、延慶等區與市區有一定區別,更接近塞北承德等地

(「熱河文化」是我自己編的一個詞,主要指北京官話區的承德、赤峰、朝陽等地,由於這個區域和原熱河省範圍重合度較高,就姑且稱之為「熱河文化」了)

天津:絕大部分地區屬冀魯文化,武清和北京、廊坊、北三縣等同屬北京文化區。天津市內部,北部寶坻、薊州等區方言文化更接近唐山,南部靜海更接近保定,中部主城區才是一般意義上的「天津話」。(北邊趙麗蓉,南邊手工耿,中間馮鞏)

上海:全部屬於吳越太湖文化,相當統一。。。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0 18:11
作者:苟利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830226/answer/314536793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四川省

這麼多年,我對四川省的印象,就是火鍋、串串、安逸的生活。美食之都,吃的比較辣。然後就是中西部第一大城市成都,大熊貓基地,各種網紅打卡點。

直到有一天

有一個眼神非常丁真的,名叫純真珍珠的小夥子。

根據資料顯示,他居然也是四川省的。

雖然他自己說是媽媽省的。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0 18:11

高山曇:


河北

河北 = 河北 + 察哈爾+ 熱河 + 北平

還要再掏去兩個各有2500萬人口的直轄市

最要命的是

拿掉這兩個直轄市

剩下的是三個完全沒有交集的經濟地域

神評論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0 18:11

風沉珛疾:


要不還是問問,哪個省不是「拼湊」出的省?

事實上,就連看起來幾千年疆界沒怎麼動的江西,都要感謝譚其驤老爺子畫古代豫章郡的時候順手一勾。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0 18:11

任子英:


安徽

當然「拼湊成的省份」形容安徽還是不是太恰當,更準確的說法是一堆撿剩下沒人要的邊角料地方湊合成的一個省份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0 18:12

以我個人的體驗:

安徽和江蘇都是拼湊起來的省。安徽是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宣徽文化拼湊起來的一個省份,一個淮北人和一個宣城人可能找不到任何共同話題。同理,江蘇也是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吳文化拼湊起來的省份,一個淮安人和一個蘇州人無論如何也不會互認為老鄉。江蘇在網際網路上聲量大,全國都知道散裝江蘇,但安徽也如此散裝,就少有人知了。

安徽南北差距極大。皖北像河南(尤其是豫東),從城市氣質到農村都像。皖中(合肥六安滁州)有點蘇北蘇中的感覺,市區由比較舊的六層住宅樓和少量自建房組成,郊區建了一堆寬闊的馬路和空置率比較高的高層。皖南像浙江小城市,有山有水,看上去非常秀氣。



作者:Redshore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830226/answer/315044551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0 18:12

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重慶直轄市都是為了支援老少邊窮地區拼出來的,沒有傳統,完全人造的,為了給窮地方一個省會帶動。

回族聚居的地區是吳忠和西海固,但這兩片苦瘠之地單打獨鬥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因此就把黃河灌區里的銀川划進寧夏回族自治區。所以寧夏能搞生態移民。

重慶直轄市的前身是三峽省。為了支持三峽工程建設,支持三峽經濟發展,將三峽的貧困地區單獨建省,當然也要給它找一個銀川一樣的省會帶動經濟。

80年代三峽省的方案是以宜昌作為省會,但這個方案問題很大的是,省會宜昌是飛地,宜昌和恩施之間只有一條公路的管轄權,公路的兩側是湖北省。

由於三峽工程暫緩,三峽省也拖到了90年代,被重慶直轄市取而代之,重慶市就比三峽省順眼多了,沒有飛地。



作者:嘉然大姨的貓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830226/answer/32151119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0 18:12
作者:守序獻祭者十兵衛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830226/answer/318026676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屬於拼湊省定義的一直停留在可實行報告或一些地域人的理想國階段。

淮海省:以徐州為核心,蘇北為基幹盤,劃撥魯西南的菏澤。


魯南的濟寧,棗莊,臨沂,劃撥安徽的宿州,淮北。河南的商丘。組成人文習俗、文化、甚至於口音,吃食都很接近的淮海省。

不過我覺得最大的阻力來自南京,江蘇十三妹,讓徐州帶兩個出去,最有排面的灌南縣

灌雲縣也走了。雖然連雲港

 宿遷經濟在江蘇墊底,但放別的省那也是翹楚。

所以這可能是徐州人一廂情願的臆想,其他的地方參與度不會很好。連雲港的港口一直不給力。那麼這幾乎可以看成是內陸省份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