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8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在「失去的30年」經濟低迷下,為何能維持98%以上的就業率?
1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9 17:10
2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9 17:10

虎博士


知勢榜經濟與管理領域影響力榜答主


499 人贊同了該回答


這問題……要看問的是什麼了。

如果問的是:



「為什麼日本失去的30年維持了98%以上的就業率?」

那麼問題本身不成立,因為90年泡沫崩潰到20年疫情衝擊,日本有近一半的時間處於「就職氷河期」,也就是青年失業率在10%左右徘徊的時期:



1993年-2005年:連續受到日本經濟和美國IT泡沫崩潰影響,青年失業率一度飆升到10.1%
2009年-2010年:受到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失業率再次惡化,青年失業率上升到9.1%-9.4%

日本就職氷河期世代,指畢業時正撞上就職氷河期的一代人,在之後的職場生涯里也都是時代的眼淚(圖源網路)

所以日本「失去的30年」中,並未能維持就業率的穩定,反而經歷了長期青年失業率無法改善的局面。

但如果問的是:



「為什麼日本在失去30年之後的今天,反而實現了98%以上的就業率?」

這就不得不提安倍晉三了。

來,安倍,對著鏡頭笑一個(圖源網路)。

2016年安倍內閣第二次掌權之後,安倍經濟學是否真的將日本經濟拉出了泥潭,現在尚存爭議,事實上,安倍經濟學的各項目標是在安倍過世的22年之後才開始顯著實現的,頗有種首相祭天、法力無邊的黑色幽默。

但是勞動市場的改善卻是在2019年,日本的失業率從12年的4.3%下降到了19年的2.4%,有效求人倍率從0.8翻倍到1.6,勞動市場可以說是大幅改善並維持到了今天,也就有了問題中的98%就業率。

而在這段時間裡,安倍內閣除了安倍經濟學還主導了兩件事:



働き方改革(2016~)
36協定(2019~)

嗯,細節稍微有點複雜,但概括起來就是日本政府主導的職場反內卷:



糾正超長時間勞動
促進職場性別平等
提高非正式工待遇
支持柔性工作方式

相關法案在2017年首次被正式討論,2018年6月29日正式成立,2019年4月1日正式實施,總共修改了8部日本勞動相關法律。

這個時間線是不是和上面的勞動市場改善對上了?

原因也不難理解,原來5個人的活3個人來干,有工作的人卷到飛起,但外面還有2個人沒活干。

現在政府出面,說從19年4月開始,1個人的活只需1個人干,所以就有2個人的活空出來了,沒活乾的人自然也就找到活幹了。

有人要說了,不對啊?我聽人說的是因為日本少子高齡化了,所以人才才供不應求的。

沒錯,這當然是主要原因,但如果我們觀察一下總和生育率就會發現,日本生育率的下降是從1972年開始的,並在1992年附近達到暫時的低點。

日本總和生育率(圖源網路)

而如果按22歲工作60歲退休來計算,這些人應該是在1994年-2014年參與工作,接的是60年前的1934年-1954年之間出生的人的班,而1946年-1953年之間恰恰是戰後嬰兒潮時期。

所以可知生育率下降時期出生的人口進入工作崗位時,恰恰撞上了嬰兒潮人口的退休時期,按照直覺這時候就業寒潮就應該已經緩解了。

但正如上面所提到的,這個時期大部分時間都籠罩在「就職氷河期」之中,那麼這時候再回頭看:



即便長期來看就算沒有任何政策,少子高齡化可能也會自然而然解決所有問題
但是「長期來看我們都死了」,安倍主持的「働き方改革」無疑是有效的催化劑

至於這件事有什麼參考……

建議查一下中國的



戰後嬰兒潮時間
計劃生育實施時間
青年失業率變化

像啊,很像啊(圖源網路)


3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9 17:10

說實話,2025年3月,在東京吉原,記錄下和小姐姐交流的結論。一,小姐姐表示全世界的年輕人都窮,唯獨覺得中國的中生代(80-95)特別富裕。二,小姐姐曾經也去每年去海外旅行,現在去不去起了。三,小姐姐表示現在東京的要花三億才能買下豪華塔樓,都被中國人買走了,三億的豪華塔樓在上海並不算什麼。四,銀座的豪華珠寶店,日本年輕夫婦買下40萬日元的珠寶,年輕美麗的太太就感動的不行,店員表示中國人來店不會買這種入門款的珠寶。

另,吉原店名就不說了。珠寶店是巴黎尚美。



作者:剛大木蘇過一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2783337428376431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9 17:11

日本90-00年代年輕人想明白自己東京無法置業的,甚至京都大阪置業都壓力很大的,直接反手潤出國。

已開發國家不去多講,就泰國和中國都一堆人日本人跑出來就業定居。

2000年前後國內的發展德行大家也都曉得,一批日本人讀了大學發現母國難混就混到上海蘇州大連這種地方,甚至有一些還跟當地人結婚什麼的, 躲掉了日本當時三個錢包的女拳壓迫。

三十年溫水煮青蛙,拿著錢的老登死得死痴呆的痴呆,不加入內卷的年輕人搞物哀自殺的自殺,移民的移民,不婚不育的不婚不育。

三十年過去了,一代人騰出去了, 留給新生代就遍地機會了。

國內後面也一樣,60後佔著資源的再隔三十年也要把資源交出來,就沖現在各種二代三代的德行,感覺是守不住父輩資源的。

90後00後不婚不育的不婚不育,跑路的跑路,三十年沉澱一下,2049年的時候真就一片穩中向好了。


當然前提是,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講, 這三十年怎麼過?



作者:NIO倒閉了嘛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2371818811120593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9 17:11

作者:洋海江川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2347360947468477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得誇張一點,其實就是廣大知乎網友念叨的:日本產業不行了,被中國取代了的結果。日本實際上是從安倍時代徹底轉變的思路,就是要從生產型出口型第二產業主導國家轉變為消費型服務型第三產業國家。所以安倍搞了勞動法改革,某種程度上專門打擊製造業,提升製造業成本,提升勞動者收益。勞動者有錢有時間了就開始大量消費,從而創造海量需求。

這裡先糾正一個觀點,並不是產業規模越大越好,也不是什麼日本產業被中國替代日本就完了。建立一個簡單的模型,一個100人的原始社會,要有90個人狩獵,剩下的10個人酒池肉林驕奢淫逸,其中1個人腦子一抽醉心研究。然後社會緩慢進步,生產力緩慢增長。點亮了農業。

然後到了農業社會,100個人要60個人耕種,10個人搞手工,10個人經商,20個人驕奢淫逸,這20個人裡頭有3個人非得搞天工開物,研究自然現象。然後社會中等進步,生產力中等增長。點亮了工業革命。

然後到了蒸汽時代,這回只需要40個人生產就能滿足全社會所需了。剩下的人幹啥的都有,然後這60個人裡頭有40個,有的沒事讓蘋果砸頭,有的思考啥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有的喜歡吃喝玩樂。餘下的20個人就搞服務業,專門滿足上面人的需求。結果科技快速進步,生產力飛速增長。點亮了各種現代科技。

到了現代,只需要10個人生產了,剩下90個人各有各的需求,大家互相服務滿足各種需求。比如其中的60個人喜歡遊戲,就有5個人專門服務他們。一個設計計算機硬體,一個編寫計算機軟體,一個負責遊戲運營,一個負責網吧運營,一個負責快餐製作。結果遊戲玩著玩著,大家對圖像要求越來越高,結果又多出來一個人給他們造顯示卡。這不是76個人了嘛,結果剩下24個人里有個搞研究的,發現顯示卡搞人工智慧賊好使。得了,人工智慧爆發,反作用於生產。結果都不需要10個人生產了,6個就夠。多出來的4個勞動力2個搞人工智慧,一個驕奢淫逸,一個又去搞啥星鏈了。社會爆髮式進步。

所以你看,只有需求,才能促進產業的發展。而不是先產業升級。任何重視產業的國家,都是後發國家,這些國家因為長期以來生產不足所以秉持農業思維。哪怕社會已經進入生產過剩,依然不出清多餘生產力,反而害怕這種出清所帶來的變革。

但實際上,是不斷提升的公民生活水平,創造了更多的需求,從而推動了產業的升級。而如果僅僅重視產業升級,而不推動社會變革和推陳出新,那麼只能加劇社會的蕭條和停滯。


6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9 17:11

楓冷慕詩:


因為人少,果然就不用卷。

現在的日本招聘市場,完全就是倒反天罡,一個普通大學的畢業生,面試的時候,企業直接承諾絕不加班,一年假期不低於129天,而且只要入職立馬就贈送100萬日元的現金獎勵,更誇張的是,為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有的企業HR跪著宣讀自己的企業福利,什麼住房補貼、交通補貼、企業年金、全球旅行這些東西,只要大學生願意,他們全都會一一兌現。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現在的日本企業,幾乎就是在求著年輕人上班,具體情況有多麼誇張,我跟大家講一下你就清楚了。

根據數據統計,日本大學生在招聘會開始之前的1個月時間,就有7成已經被企業內定,而且不只是大學畢業生遭到了哄搶,為了在搶人大戰中搶佔先機,有的企業直接半路攔截,他們跳過了大學招聘,直接去高中釜底抽薪,在日本的岩手縣,有2091名高三學生畢業後直接去了公司上班,日本的企業說的很清楚,我們不在乎你有沒有大學學歷,你只要來,我們就會給你高昂的工資,很多高中生一看還有這種好事,就直接放棄了學業,選擇了提前就業。

更誇張的是日本的廣島縣,他們一個畢業生就能對應4.31個工作崗位,創下了日本1991年以來的最高記錄,毫不誇張的說,在日本國內,大學生想找工作,那幾乎就是有手就行。

最魔幻的是,由於大學生實在是供不應求,導致很多日本企業甘願當起了備胎,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假設你找工作選擇了松下而拒絕了三菱,那三菱也不會和你翻臉,他會非常誠懇地告訴你,不要緊,雖然你愛的是松下,但是我們三菱依然對你有感情,如果後面你從松下離職,我們三菱的三門會永遠為你放開,這說這不是舔狗和備胎又是什麼?

這就是日本就業市場魔幻的現實,由於每年有高達8萬人的就業缺口,導致大量的企業直接化身為舔狗,他們不僅大幅提高畢業生薪資,顯著減少工作時間,甚至還願意為一個毫無經驗的大學畢業生等上1-3年,也就是說,在3年的時間裡,只要你回心轉意,他們立馬就會給你辦理入職手續,不在乎你過往的其他經歷,你看看這痴情的程度,簡直到了離譜的地步。

看到這種魔幻的場景,我知道有人會問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日本就業市場極度缺人。

截止2025年,日本國內的24歲人口相比1995年,銳減了57%,勞動力嚴重不足,導致日本企業只能大規模啟用老年人重新就業。

根據數據統計,日本全國57萬安保人員,60歲以上的超過了50%,還有日本計程車司機的平均年齡,也突破了60周歲,甚至超過70歲的都有20%,在日本的很多工廠和寫字樓里,你能看到很多白髮蒼蒼的老爺子,他們退休之後因為缺乏養老金,只能重返崗位被企業返聘。

但即便如此大規模的返聘老人,也依然解決不了日本國內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因為很多崗位只有更有創造力,體力更充沛的年輕人才能勝任。

但日本國內實在是找不出這麼多的年輕人。

具體原因還要從上世紀90年代說起,當時日本正處於人口紅利期,每年畢業一大批的大學生,再加上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剛剛破滅,工作崗位嚴重不足,就導致日本進入了就業冰河時代。

當時的日本年輕人有多慘?我就這樣和你說吧,他們每天工作9個小時,每周工作整整6天,一周的工作時間突破了驚人的50小時,因為這個原因,過勞死和社畜這兩個詞開始在日本廣泛流行。

而且有工作給你干你就燒高香吧,你要是抱怨工作太累,時間太長,那行,你不幹有的是人干,有大量的大學生連工作都找不到,根據數據統計,在90年代末期到20世紀初的這段時間裡,日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只有55.8%,日本研究生的就業率也只有60%,大量的日本人讀了大學就直接家裡蹲,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就不要談什麼理想和自由了,有一份工作給你干,那都是祖墳冒了青煙,用某企業家的話說就是,這是一種福報。

為什麼那個年代的日本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生子?

不是他們不想,實在是沒那個條件,當時日本國內是什麼情況,我就這樣說吧。

第一個是房地產泡沫破滅,一部分年輕人在高位的時候接盤,即便房價腰斬,可是他們的貸款卻並沒有減少,再加上就業市場形勢嚴峻,裁員降薪普遍流行,這就讓他們壓根就不敢去考慮結婚談戀愛的事情。

第二個是上班時間太長,996幾乎成了常態,工作通勤和睡覺幾乎榨乾了日本人所有的空閒時間,導致他們休息的時候只想放空自己打打遊戲,看看漫畫書,而不願意去現實世界接觸。

第三個是日本女性要求高,當時日本女性找對象有明確的要求,那就是年收入必須高於400萬日元,也就是差不多20萬人民幣附近,你如果低於這個數字,他們就會認為你不具備養家糊口的能力,從而直接pass你,可是當時日本由於就業環境不好,很多年輕人只能成為企業的非正式僱員,一年的年收入只有306萬日元,距離日本女性的結婚門檻還有一定的距離。

因為這三個原因,就直接導致日本國內的結婚率和生育率不斷下滑,直到發展成今天這種樣子。

那今天的日本又是什麼局面?

我們還是用數據說話,根據統計,截止2020年,日本每4名男性中就有1人終生未婚,每5名女性,就有1人終生未婚,而且這還是包含了昭和年代那些男女的數據,如果只看新生代,那日本18-39歲的女性中不結婚的人已經接近50%,排除小女孩和老太太之外,日本的女性裡面有超過1000萬是女光棍。

而且這種情況還在不斷發展,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預測,如果繼續現在這種趨勢,那等到2040年的時候,日本國內單身家庭將佔到全國家庭總數的39.3%,也就是每10個日本家庭,就有4個只有一個人。

更誇張的是,日本人不僅不結婚,甚至連談戀愛都直接全面戒除,根據數據統計,日本國內20-30歲的男性裡面,有40%沒有約會經驗,女性裡面,這個數字則是25%,30-40歲的群體裡面,有35%男性、20%女性從未約過會,你仔細想一下,一個人到了快40歲都沒有談過戀愛,那這輩子他結婚的可能性會有多大?

而如果不結婚,那怎麼可能會有孩子?所以2024年日本一整年的新生兒數量直接跌破了70萬人,打破了多項歷史記錄,面對這樣的局面,日本政府被逼急了,連單身稅這種大招都直接祭出,由此可見,日本國內的形勢有多麼嚴峻。

正是因為長達20多年的生育率下滑,所以導致日本的勞動力人口急速萎縮,這才導致日本企業拿著錢都招到人。

看完日本,再看看我們,我只能說,版本答案早就寫在了測試服里,現在在20年代出生的孩子,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也算是一種幸運,因為當他們大學畢業開始找工作的時候,整個的局勢可能會徹底逆轉。


7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9 17:11

炎鳳:


點開日本的新聞,撲面而來的都是大公司幾萬人幾萬人的裁員。

三天兩頭的某某工廠關閉。

這種情況下,會大規模的招聘新人嗎?

還是統計就業率的時候,有獨特的手法呢。

8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9 17:12

金陵小老頭:


原因很多,我只說一個我們不想執行的

那就是重點發展服務業

大家都知道相同的GDP,服務業提供的就業崗位是工業的好幾倍

尤其是在AI快速的今天,工業生產提供的崗位只會越來越少

更別提還有貿易戰了

可是服務業背後的問題讓這邊非常警惕

比如服務業賺的美元不夠他們花的

那就會造成外匯儲備問題

服務業的提升還需要管理難度的大幅提升和稅務徵收難度的提升

再加上服務業還需要放開更多權力管控

所以不到必不得已,絕不可能大力支持服務業發展

可是日本就能

日本這塊石頭都被摸圓了,也不能跟他們學這招

當然了,美國那塊石頭的服務業更不能學

不靠服務業還不打仗就解決就業問題,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石頭

我不知道該去摸哪裡了


9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9 17:12

維持啥了,你去問問日本70、80後這批人,30年經濟低迷的冰河時代就業為什麼那麼好,他會和你拼了。冰河時期要是好的話,日本人幹嘛還造出個詞出來,這個詞是日本人專門造出來形容那個時代的。

日本今天的就業率回春,也不是真的解決了什麼問題,更不是什麼產業升級,而是冰河時代大批日本人放棄結婚生育,造成了嚴重的少子化,人口急劇下降,他們的子女現在進入社會,突然發現:

與經濟規模繼續下降相比,就業的人下降的更快!!!



作者:遊民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2349403032030447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9 17:12

作者:弈心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2383879197988920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1年10月份(年份記得很清楚,因為那年是311東日本海嘯),剛入網工這行兩年,還在新加坡Equinix工作的我拿到了東京35W日元的網工offer(業餘時自學過一段時間日語,當時有2級的水平),當時我在Equinix的月薪是3000新幣,而35W日元按當時的匯率是有6000-6100新幣的,整整翻了一倍,但是後來我了解到日本的個稅比新加坡多的多,且在日外國人在日本住滿一年,從第二年開始除個稅之外還要額外徵收10%的住民稅後,考慮到未來在日本掙的越多稅交的越多越虧的我果斷放棄了潤日本的想法。

隨後幾年越來越覺得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到了2025年7月的今天35W日元換回新幣的話只剩3100新幣,加上新加坡這10多年網工薪資的瘋漲(3100新幣現在連新加坡私立大學的應屆生都請不起了,更別說NUS, NTU, SMU這top3的應屆生了),也就是說如果當時潤了日本的我堅持到今天的話不僅10幾年的時間白乾,資產還會嚴重縮水少說80%以上(日本的網工2000W左右日元年薪就基本是這個行業在這個國家的天花板了,而且還是可憐的稅前,而且還只有可能在谷歌,Arista這樣的大廠才有可能拿得到)。

而今天我在沙特的稅後收入(沙特不收個稅)換算成日元的話是3160W日元(按日本的個稅+住民稅倒推稅前的話基本是6000W日元往上走的),感謝10幾年前的自己做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決定。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