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媒《每日新闻》报道,东北大学与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透过 AI 大数据分析,发现从北海道延伸至关东的太平洋板块隐没带(深度约35至75公里)之下,存在一条如布帘般垂直延伸的“地震集中带”。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7月10日的美国《科学》期刊。
这条由研究团队命名为“前弧地震带”的构造,是研究团队利用2016至2020年间设置于太平洋一侧的地震海啸观测网所记录的资料,将约59万笔地震震中位置数据化,进而发现了这条沿着板块隐没带、垂直延伸的“地震集中带”。研究指出,太平洋板块下方的高温高压环境会使岩层释放出水份,这些水份沿着地壳上升,有可能促使该地区发生地震。
研究团队推测,这些水份在较深层的位置可能产生“缓慢滑移”的现象,有助于减缓板块交界处的剧烈滑动,能降低大型地震风险。但在较浅层处,水份反而可能让断层更容易滑动,进而引发强烈的浅层地震,甚至可能引起之后首都圈的大地震。东大地震研究所内田直希教授指出:
“这样的地震集中带可能存在于全球多处板块交界处,是预测未来地震状态时的重要线索。”
內容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