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8篇帖子。
(轉載知乎)留学的时代真的过去了吗?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1 16:56

今天晚上听舅妈打了3个小时电话,这才知道表弟留学花了一百多万,舅妈一直在哭,表弟找工作找了一年才找到一份6K的工作,除去房租吃饭几乎啥都不剩,还要管家里要钱,最近还因为不给钱和家里吵翻了,养他一个还不够,还要养他女朋友,但表弟不知道舅妈真的没钱了,我听了真的很难受,舅妈以前是那种很时髦的,很爽快的都市丽人,她从没有在我面前哭成这个样子,只能说留学的红利真的过去了,经济啊,你什么时候可以好起来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1 16:56

Netherall:


谢邀,不会过去,而且也许永远不会过去。中外的教学理念有本质差别。出国可以不是为了镀金,不是为了找工作,而是让自己知道,原来教育还可以是这样:

不用和几个舍友挤在标准低于监狱的房间里;不会出现教授上课翻来覆去念ppt;学校不会把留学生像大爷一样供着;学校里的教授可以哈着腰甚至半跪着给你讲题;引用过万的大佬会因为你不满判分结果而给你回复邮件;你对学校的工作人员、教授、辅导员不满都能举报;你的导师会让你五点下班,让你life -work balance;不用周末开组会一开开一天;除了课程要求的内容你有权拒绝任何额外要求;教授和学生可以因为不满学校管理层罢工和罢课;学生可以组织不同主题的游行,比如lgbt或者反对性侵;学校没有围墙,主图书馆几乎全年24小时开放;不是按你超越百分之多少的人定义你的优秀,而是你能否达到某个标准,任何能通过标准的人都很优秀;你无权管理别人,别人也无权管理你,你与学校里的任何一个人平等。

国内一般用于评价一个学校好的标准是:

这个学校的录取率特别低;这个学校的科研能力特别强,发了很多好文章;这个学校某某专业排名很高,有很多有名的教授;学校拿到的国家拨款特别多等等

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个学校对于你一个人的培养和成长到底付出了多少,又让你本人收获了什么,这不应该才是一个人选择学校的时候应该考虑的吗。当然,学校在你毕业的时候会给你发毕业证学位证,凭借这个你去找工作,继续升学。那如果去掉功利的成分呢?只考虑在学校的几年里你究竟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学校向你一个人投入了多少资源?

一个学校因为录取率低,录取标准高而好,有一定道理,因为你的同级校友很厉害,你能收获人脉,但这与学校本身关系不大。假设把一个一本学校的入学学生替换成清北的学苗,这个一本照样能实现极高的就业率和升学质量。甚至不用学校,你把这群佬集中在任何地方都能卷得飞起。

同样地,一所学校有多少有名的教授与学校对你的培养也未必相关。你的学校可能有十个院士,就算你的专业很好,有两个院士,那么院士会教你课吗?院士会指导你吗?院士对于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来说,不过是精神雕塑或者说是吉祥物。包括其他顶尖的教授都是,越有名,引用量越高,平时越忙的越不可开交,别说他们自己愿不愿意花精力教课了,学院都不能让他们把精力用来授课。就算是上了他们的课,他们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那一所学校发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与你接受的培养质量相关吗?有一定相关性,但同样是弱相关。一个学校发刊多,假设是同等教工数量和水平的情况下,那说明这个学校的科研氛围更卷更push。那么本科生几乎不会因为学校的发刊数量高而有收益,绝大多数本科生离实际科研还有一定距离,相反他们甚至会因此受到教学质量下滑的负影响。硕士博士也许会因为被push的能发出来更多文章,但这真能算是优势吗?

说到科研的问题也是,对于硕博生,你去的学校本身跟你得到的教育更不相关了,看的更多的是课题组的质量。有经历的硕博都知道,教授title大不代表你去他那当学生优势就大。你要是跟他合作那你有的捞,但是你去当他学生,那大概率是当他小老板的学生,甚至是小老板手下博后的助手,想得到本人指导?不可能的。而且大组里人多竞争大,粥多僧更多,勾心斗角很常见,自己发个文章,博后,小老板,大老板一人占个坑。

最后,最重要的,学校一年拿多少经费跟给你花多少更无关了。国内大学经费真正用到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身上的有多少不用多说了吧。更不用说一直在扩招。是,和十年前相比,学校的经费番了一倍,结果学生多了五倍。有的学生没宿舍住,挤成八人寝。

我们国人在择校时最狭隘的思想不过于把学校的成就当成自己能得到的教育水平。

学校一年发10篇nature,拿100项目,有1000名教授,结果一年招10000个硕士,你去的课题组里200个人,今年入组的单看硕士就20个。你又能得到多少培养呢?

一个学校花10亿经费,给办公楼,给行政楼,给留学生宿舍按了空调,跟你的六人寝八人寝四人寝蒸笼有什么关系?yq时期的大监狱,宽阔的行政楼和老旧的寝室。

当你从学校毕业的时候,你发的文章究竟是归功于他指导得还是他push得狠?你毕业拿着985院校的简历求职,靠的究竟是你自己的努力和985的title,还是这所大学带给你的培养?

一所学校被认为是好学校,不该是看它的学苗有多好,看它的title有多亮,看它的经费和论文有多多。而是看它的学生究竟能从学校里学到什么,学校之所是学校而不是公司不是研究所,因为它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书和育人才是学校的核心价值。哪怕是一所穷一本,它能把一群不思进取的学渣教成一些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也可以称之为好学校。相反,哪怕是清北,因为优秀的学苗足够多,就让他们恶性竞争,使劲压榨,以人多没精力为由而不去指导学生,还不停地为增加业绩扩招,那依然称不上是好学校。

回到正题,选择出国留学的原因不光是因为其排名高,国家引进力度强,更多的是因为追求更好的人均教育资源,并在一个平等的教育体系下学习。国内的太多大学,甚至是绝大多数大学,给学生提供的培养条件,配不上他们得到的优秀的学生。而国外恰恰相反,学生的水平配不上学校的提供的教育条件,很多资源被浪费。

我去留学,只不过是从一个资源匮乏的地方,跑到资源盈余的地方而已,并不高尚,只是趋利。再多说一点就是,我想在一个有个人权利的地方读书,这个个人权利也并不高尚,就是在别人让你做你不想做的事的时候可以说不而已。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1 16:56

应该说,20年前的留学是投资,但近年来的留学其实是消费。

消费就不要求回报,当成一种经历和体验。报着回来月薪3000的心态。

同时,也不要倾家荡产去留学,一定要在能力范围之内。

现在每年高考人数1500万+,只有400多万上本科(含大量的民办三本),超1000万同学没有本科可上,这样的高考,至少还要持续十年。

在这个学历歧视的时代,考编考央国企基本至少本科起步,留学起码会保留一个资格(并不代表一定有岗)。

但要量力而行。



作者:诗与星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9910948203893720/answer/192407604492474502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1 16:56

NIO倒闭了嘛:


就现在国内的就业质量,留学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国内现在大部分工作都比不上,而即使是沿海地区的事业编,年收入算上二十万也顶天了。

就算四十年都混着,也就八百万的纯收入。

而国内现在资产过八百万的家庭多了去了,且海外年收入四五十万人民币做四天半的机会也多了去了。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1 16:57

相反,留学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原来留学是上层吃肉,在五眼联盟留学出来镀金,一部分留下,一部分回去都能有好去处,然后带着一部分中产喝汤。

现在五眼不好去了,中产没吃到好处,舆论上开始出现啥留学无用论,留学消费论。但是实际上占中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底层人留学的黄金时代才刚开始。留学国家也是欧洲和日本。

当年我留学日本,一年打工加学费减免加日本政府发钱,修士一个月两千奖学金,两千工资,零学费,房租一千二百,吃的打工的便利店免费拿,杂费一个月最多一千。博士更不用说一个月九千奖学金。毕业之后用攒的钱买了套十五万的公寓,教职也找到了,虽然日语才刚N2。而且周围中国人肉眼可见不回国,而且今年我们学校又收了一个中国人助教,感觉找工作简单的很。

更不用说日本现在缺人缺的公司都倒闭了,政府开始盯留学生,开始出政策促进留学生留日了。而且日本政府这一点上行动也很快,上次说日本人不愿意读博,第二年就出了spring 项目,就是我博士时候拿的奖学金。

我只能说,看看国内的就业,那些老牌发达国家,甚至新兴第三世界国家的留学时代,才刚刚开始。



作者:洋海江川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9910948203893720/answer/192582214238312453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1 16:57

Nicho.伍:


都不说留学了,教育的红利一直都在。

只不过,混子的红利时代过去了。或者说,用人单位终于擦亮了眼睛了。

像那些本科读了个双飞然后还勉勉强强的,然后靠着直接翻身世界前50的

像那些本硕读完了英语都掰扯不明白的

凭什么能享受红利啊。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1 16:57


Young:


经济好的时候挣钱,经济不好的时候花钱去学习,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然后,最近五年特别适合花挣到的钱去学习。

什么?挣不到钱?挣不到钱就别想着留学了,先好好活着吧。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1 16:57

啦啦啦:


1.留学从来没有红利,早一百年也是(参看钱钟书的《围城》),只是现在更多人有机会留学。

2.你表弟不留学,会是怎么样?

3.摊上你舅妈的这种妈,行也不行。

4.最后一个,你说对了,就是经济原因。

5.综上所述,是留学的错,是经济的错,是时代的错,是家长的错。你表弟一点问题都没有。有,肯定是你妒忌。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1 16:57

准确点来讲,是以“镀金”为目的的留学时代过去了。

以前经济上升期海归吃香,外企大厂抢着要,现在发展的浪潮退去了,不仅暴露了很多海归的“水学历”,就连国内实打实名校的学历也大幅贬值,这让大家褪去了“镀金式”留学的热情。

但留学时代真的过去了吗?其实未必,只是大家的观念与形式正在转型。

未来的留学趋势大概率是脱虚向实,不再追求各种“高大上”的叙述,对于普通家庭来讲,实用跟前景会变成首要考虑因素。

花小一百万读一个“漂亮专业”回来找不到工作跟花十来万读一个带有薪实习的实用专业课程,更多人会考虑后者,而且对于现在存在的大量面临裁员与职业瓶颈而急需职业转型的年轻人来讲,实用型留学的赛道将会有更多的受众。



作者:Susu看世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9910948203893720/answer/192152768956882313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1 16:57

作者:乌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9910948203893720/answer/19242188433388670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是留学的时代过去了,那是钻空子走捷径这条路被人堵死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是水货。

怎么说呢,不仅仅是留学了,以前名牌大学也有很多比较逗的专业,分数很低的。比如说以前一家名气还挺不错的大学还有个秘书专业。至少十几年前还有吧,里面很多学生长得很漂亮的哦,很多是模特。很多人就是高考不咋地,但为了个学校的牌子考进去的。毕业了怎么办呢?毕业了以后嫁人。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的大美女很多人抢的。

说到底这就是一种钻空子。

就业好,又或者积累很深的本科、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全世界哪里都难进。在国内高考考不进的,去国外一样进不了。

其实即使国内不一样,有成教吗?特别现在有些留学更过分,就为了一个毕业证,网络教学,当然那是疫情那几年。

在30多年前,我们一般称这种模式叫。当年有兴趣还能函授北大清华的。或者电视大学。

现在很多大学知道你们只是要一个毕业证,反正他收到钱,学生拿了毕业证,双赢,各取所需呀。

严格严肃的大学教育,全世界都有。但这么为了钻空子而去的,这和几十年前的函授是什么区别呀?

当年大家也知道函授很水呀,但很多单位接受,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有要求提高单位的学历。水平,很多领导就放水了,说到底是为了满足kpi,而不是真的不知道他水。

这只是一种短时期内的机遇,你能抓得住就抓住了,抓不住过期不候。

现在很多被号称为的留学,其实也是这种情况。其实现在很多国家单位招人,他并不是不要留学生,但他设置了很多条件,比如说一年期的研究生不要。

招人的单位心里有数的,当年招那么多,有些是为了改善单位形象,因为可以声称引进了多少国外留学人才,诱惑的确实有些是有关系的,这些都存在。

而且他们给的待遇也不高,举个例子,说可能当年是3000来块钱就招一个留学生。招进来干嘛?打字的呀。反正也就这点钱,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而且能改善自己单位的形象。你看我们办公室的小xx是国外留学回来的哦。

现在有些地区或有些专业的留学生名声臭了,人家花3000块钱是买个广告。

所以说不是留学的红利期啊什么的过去了,而是通过留学这条道路投机的红利期快过去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