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律师的光辉(化名)向BBC中文表示,今日特意与友人相伴到访维园悼念六四。他认为场地由烛光集会变成巿集是一种“新时代的做法”,一方面质疑为何政府不容许简单悼念,“最大的感受是香港好可怜,沦落到如此田地”;另一方面,他形容巿集门前的“城墙”装饰,与天安门设计相似,感觉讽刺,笑言“Thanks for the reminder”(多谢提醒)。
光辉分析,在街头站立、手持白花的人们被警方包围带走,是国安法实施前未曾出现的极端情况。“有常识的人也会明白,到底这些行为如何危害一个拥有几乎世界最强大军队的国家的安全?我也很想知道,或者他可以进一步解释。”他强调,2019年前国家安全也是重要议题,“但为何多年前政府会批准十几万名巿民在维园聚集举行烛光晚会?难道不影响国家安全吗?这样很奇怪。”
其友人阿诗(化名)说,维园近年的变化反映香港自由,以往能够“说自己想说的话”,现在只能有一种声音摆在维园。她认为,失去悼念地方在于“无法一群人聚在一起”,但相信“自己可以有自己的方式纪念”。
阿强晚上则在维园跑步,他表示过去多年的六月四日,只要人在香港也会来维园集会,按其观察,现场很多人穿着黑色衣服,其姿态也不是到场参与巿集活动,当中更有很多熟悉的脸孔。他形容巿集“明显是霸著这个场地,人心不在那个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