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mond H:
—這是就讀體驗系列的第18個學校—
part 1.關於荷蘭
講萊頓大學之前還是想講講荷蘭這個有趣的國家吧。當我的美國朋友Byron知道我要去荷蘭讀書的時候,第一反應是「When you get off the plane, you will be high. That country』s air smells like weed.」;原來在他們美國人眼中荷蘭的大麻都泛濫到這個地步了。確實,荷蘭是一個很開放的國家,第一個將大麻合法化,第一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別稱是「性都」。但荷蘭卻並沒有因為政策及法律上的開放導致毒品泛濫、道德淪喪或者性別犯罪嚴重等問題。
個人認為,從理性的角度看正是這些開放的態度使得這些問題都能夠得到疏通而不是淤積。荷蘭人的觀點很簡單,既然大麻不比香煙更容易成癮或者危害更大,那為什麼要比香煙的管理更嚴呢?同性戀是自由選擇的結果,也沒有造成任何實質的社會危害,為什麼要阻攔同性戀者結婚呢?只要我們能去除性交易所帶來的暴力、毒品、組織犯罪的問題,性交易本身就沒有什麼不合法的。這種開放而又高度實用的態度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荷蘭的歷史並不長,也就大約四五百年。在15世紀以前它還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羅馬帝國一直視該地區為「uncivilized(尚未開化)」地區,而僅僅是通往大海的入口。隨著封建手工業和小商業的迅速發展,荷蘭及比利時逐漸成為西歐的經濟中心,是英國和法國與波羅的海各國交往的交通樞紐。16世紀初荷蘭被西班牙統治,被統治期間由於不滿西班牙國王的集權統治和沉重稅負,各地起義頻發。1581年各起義城市代表在海牙宣布廢除西班牙國王對荷蘭的統治,起義省份聯盟成立荷蘭共和國。由於在與西班牙人的獨立戰爭中商人的資助甚多,商人階層對荷蘭王室以及政治影響力很大,政治權利的範圍與英國法國相比擴大了很多。荷蘭北部地區(即阿姆斯特丹周邊)是歐洲重要的紡織中心,萊頓城建立之初的核心產業就是紡織業。
part 2. 關於萊頓大學:歷史、排名地位及優勢專業
萊頓大學的歷史與荷蘭王國幾乎一樣長,是荷蘭歷史最悠久的大學。1575年(對的,荷蘭王國還沒有成立萊頓大學就成立了!),統治者威廉王子為了獎勵萊頓市民抵抗西班牙軍隊的英勇表現,給了萊頓市民兩個選擇:一者是免稅,一者是大學;市民認為免稅令可被撤銷,大學卻能延續百年,於是選擇了後者。歷史的沉澱以及持續的投入,萊頓大學已經成為歐洲學術聲譽最好的綜合類大學之一。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方面都偉人輩出,本校學生經常掛在嘴邊的人物包括笛卡爾(笛卡爾1629年入學萊頓大學數學專業,1641年在萊頓發表《第一哲學沉思錄》,被稱為西方「現代西方哲學之父」) 、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在1920至1946年間曾出任萊頓大學物理系的特別首席教授)等。
荷蘭本地人也常用「best」來形容萊頓大學。荷蘭的U類大學(可以簡單理解為研究性大學)共有13所,其中綜合實力較強且地理位置較好的就包括阿姆斯特丹大學以及萊頓大學。能夠進入U類大學學習本身往往就能證明你的學習能力很強,在就業市場上就優於其他類別大學(H類)的畢業生。
附荷蘭U類大學名單(H類太多就不附了):
Universiteit Twente,屯特大學
Utrecht University,烏得勒支大學
University of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大學
Universiteit van Tilburg,蒂爾堡大學
Vrije UniversiteitAmsterdam,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
Wageningen Universiteit,瓦格寧根大學
Nyenrode Business University,耶諾德商業大學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鹿特丹大學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內梅亨大學
Rijksuniversiteit Groningen,格羅寧根大學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Eindhoven,埃因霍芬理工大學
Universiteit Leiden,萊頓大學
Universiteit Maastricht,馬斯垂克大學
從碩士項目來說,萊頓大學最好的碩士方向為考古、語言(中文)、法學。
就法學專業來講,眾所周知,研究國際法首選的目的地就是荷蘭。當今最重要的國際司法機構—國際法院(ICJ)、國際刑事法院(ICC)、前南國際刑事法庭(ICTY)等都設在荷蘭海牙;這也是萊頓大學的國際公法及其下所有分支專業均為世界排名最前列專業的重要的原因。這些國際機構為萊頓大學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包括教學、實習、研究項目等。萊頓大學每年都有大量的國際公法專業的學生進入國際法院及國際刑事法庭實習,國際法庭的法官們也經常來學校做講座,部分法官也是學校的教授,國際法資源異常豐富。順便提一下,目前在任的中國籍國際法官薛捍秦教授也是萊頓的客座教授,每年都會定期來學校做講座。
我本人就讀的是法學院下面的國家稅法碩士專業(Adv. LL.M in International Tax Law,學位的Adv.是advanced的縮寫,申請者必須有碩士學位的才可以申請),屬於國際公法及國際經濟法下交叉的一個細分分支。課程主要包括國際稅收基礎、國際稅收協定、個人財富國際稅收籌劃、轉讓定價、關稅及消費稅、美國稅法、國際稅收籌劃,再加上畢業論文。課程整體上來來說非常貼近國際稅收實踐,課程中較為理論的課程一般由萊頓大學的專職法學教授講解,但是像轉讓定價、國際稅收籌劃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都是由來自於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從事國際稅收業務的合伙人講解。項目規模不大,每年大約招收40-50人,獎學金比較充沛,大約25%的學生可以獲得各種形式的獎學金。
part 3. 學校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
萊頓坐落於荷蘭西部沿海,而西部沿海又是整個荷蘭最發達的地區,因此在這邊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非常方便。從萊頓市中心到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只需要40分鐘左右(步行+火車),到了阿姆無論是酒吧、逛街還是吃飯統統都能滿足你。實際上整個荷蘭的交通都非常方便,交20歐押金辦一張ov-chipkaart(荷蘭的公共運輸卡),所有交通工具坐個遍。萊頓是一個小小的,但非常美麗的城市,而且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城,城市居民不是學生或教工的話可能就是為學校及學生服務的相關機構的。整個城市的氛圍非常好。住宿方面,學校及各學院均為學生提供宿舍,得到offer的學生都可以預約宿舍(單人)。學校的宿舍的優點是便宜(500歐左右一個月),但缺點是沒有獨立衛生間。各學院的宿舍差別比較大,但是條件會相對好一點,價格也更高。如果不想住學校或者學院的宿舍的話還可以自己住到外面,但是就更貴了。我當時選的是學院的宿舍,離上課的地方很近,條件也相當不錯。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擔心去非英語國家留學會不會有語言障礙,這一點在荷蘭完全不用擔心啦。荷蘭人的英語好的讓我吃驚,在荷蘭無論是餐廳服務員、超市售貨員都能夠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交流完全無障礙。這與我去德國旅遊的經歷產生巨大反差,在德國問個路至少要問三個人才能遇到一個會講英語的,去超市買東西更是災難。
part 4. 校園生活和環境
萊頓大學有體育館,可以滿足學生的健身需求,在校學生只需要花120歐辦一張年卡即可享受體育館內的所有設施,籃球、足球、桌球、羽毛球、游泳應有盡有。除了游泳館和室內籃球場需要預約外,其他設施都可以隨到隨用。
學校的特色活動的話我想提一下剛到時參加的的新生周(Oriental Week of Leiden 簡稱OWL),費用80歐,包含五天的活動和飲食。活動內容包括見面會、分組遊戲、喝酒(需要自付)等,非常有意思的活動,也認識了很多其他專業同學,了解了很多本地生活技巧。這些小技巧幫助大大的哦,市內通勤到Facebook二手站買箇舊自行車便宜又方便,遠途旅行大巴比火車便宜但是網站是荷蘭文的要有人幫忙買,買衣服鞋子包去Roermond Outlet等等。
第二個要提的特色活動就是龍舟賽啦,對的,你沒有看錯,萊頓每年都會舉行龍舟賽。學生們可以自由組織報名,與學校關係良好的公司也有代表隊參賽。到了龍舟賽那天,基本上全萊頓的居民都會去觀看比賽,真的是非常熱鬧。看著一群白人在離中國幾千公里外的地方費力的划著龍舟廷真的是別有感受!(由於手機丟失,照片大多都遺失了,不能展示出來,很遺憾)
學校的以及城市的其他活動也非常多,月月都有活動。日本文化節、萊頓城市慶典、啤酒節等等。學習之餘的周末絕對是活動多多,豐富多彩的~
與大家的印象不同,萊頓大學並沒有一個校園的概念,學校的各教學設施散落在萊頓城中,所以我們講學校的環境實際上也是在講萊頓城的環境。萊頓市一座有500年歷史的城市,由於建築保存的完善以及合理的規劃,萊頓這座城市非常的漂亮而且適合居住。
part 5. 就業前景和機會
就我的項目而言,由於課程的設計非常貼近於實際從事國際稅業務的專業機構的需要,荷蘭本地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每年都會從我們的項目中招聘很多人,即使今年的招聘計劃不足,這些機構也非常願意提供長期實習。學院也有專門的job fair(人才交流會)並設置了專門的career counselor(職業輔導員)提供包括簡歷修改、實習單位尋找等服務。以2014年為例,班上有9名同學拿到安永(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是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公司,亦為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其他三大事務所分別為普華永道、德勤和畢馬威)的one-year offer,另有數名同學拿到實習的機會,為將來找工作確定很好的基礎。
荷蘭的碩士畢業可以直接申請一年的工作簽證,一年後若找到僱主願意簽訂長期合同則可以續簽工簽,比較類似美國的OPT,但後續轉長期簽證目前看來比美國容易。
荷蘭的國際生數量比較少,中國學生數量也很少(沒有核實過具體數字,感覺上每門課上都會有中國學生,但是人數都很少,而且其中又有很多是從香港、澳門、台灣來的,大陸來的學生確實不多)。關於國際學生在荷蘭或者歐洲的發展前景這個話題太大,我就不討論了,每個國家、每個人、甚至每一份工作的情況也不一樣,學著適應才是最好的辦法。
part 6. 難民、恐襲、脫歐等熱點問題
歐洲難民、恐怖襲擊等問題確實導致了更多的恐慌,比2013年我剛去的時候嚴重了,治安管控在明顯加強。但是總體來講,社會運行還是非常有序的,也沒有發生社會動蕩等大的變化。媒體和政治家每天吵來吵去的跟我們關係也不大。難民問題儘管引起了歐洲社會對移民問題的討論,但是對於合法移民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至於英國脫歐、歐元區分裂、西班牙等國財政破產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歐洲一體化是不可逆的,邊界什麼都拆了這麼多年了,難道重搭起來?從就業角度講,投簡歷時盡量選擇荷蘭、德國、法國這些經濟情況比較好的國家就行了,其他變化也不是我們能預測的。
part 7. 為什麼選擇這個學校
我本人一直有很強烈的願望想到國外看看,想體會一下國外的教育,可能大家最大的疑問是為什麼選擇荷蘭以及萊頓大學。我想說與其說大多數學生 「選擇」 美國,不如說是沒有考慮其他alternatives。
在我申請的時候並沒有局限於美國,當時定了6所學校,4所美國,1所英國,1所荷蘭,專業差別不大,都是General LL.M(LLM :Master of Law)或者國際法方向的LL.M。最後中了一半,兩所美國(無獎),一所荷蘭(半獎+TA)。考慮到經濟上的壓力,最後選擇了荷蘭。就業方面來看,荷蘭讀完書可以續簽一年積累工作經驗,從這一點來看必然是好於在美國讀完書找到工作辦簽證還得抽籤的。教學質量方面來看,都說美國LL.M難讀,荷蘭的更難讀啊!分數還更低啊!這邊的考試,考下來一半補考,四分之一重修啊!想起來那些埋頭苦讀的日子還真是像高考呢。
其實我認為選擇歐洲最大的優勢在於與美國頂尖名校同等教育質量下競爭相對較小(僅指申請難度)且成本也比較低。相比於傳統的美國或者英國,劣勢在於歐洲學位在中國的認可度是相對比較低的。在歐洲大陸找工作時,歐洲本地著名大學的學位認可度是很高的。但是如果不考慮留在歐洲工作而是回國的話,同等條件下美國英國的著名學校的學位認可度更高。
從考BAR這個角度來講的話,歐洲的法學碩士劣勢就更大,因為歐洲大陸國家(至少荷蘭、德國、法國等主要國家都不允許)大多不允許外國人參加律師資格考試。所以到歐洲讀法學碩士,尤其是沒有具體專業方向的法學碩士一定要謹慎,最後可能即不能留本地執業,回國的認可度也不高。
總的來說,萊頓的學習是緊張的,生活是愜意而又愉快的,這份經歷是寶貴的人生財富。
留個贊再走嘛~ฅ^•ﻌ•^ฅ
作者:Zac Cao
編輯:Ray, Lily
後記:曹師兄是我在南大中美中心的前輩,現在已回上海的律所工作。如果對中美中心感興趣,可以參見此文: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聯合碩士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在此中心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