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5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14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15

作者:theleidener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8472961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是我在知乎的第一個回答---------------------

2023/03/27 小範圍更新

在萊頓周邊留學然後定居已經十餘年,感覺在萊頓的時光真的非常寶貴;這座城市的素養和內涵獨一無二,萊頓大學的學術氛圍和發展前景拔萃超群。

個人簡介:本碩四年在萊頓大學,是我專業+學院唯一的中國留學生。留荷工作至今。



學術:本碩都在萊頓社科學院,期間接觸到的都是學科開頭人這樣的大牛。很多教授講師非常令人仰慕,有涵養並且很惜才。我所在的專業課程設置也不緊不松很合理。萊頓給我的感受是,教授和講師會引領你建立一個系統的完善的研究課題,把興趣和專業能力結合在一起,讓整個過程變得有趣而豐富。
歷史及聲譽:萊頓大學1575年建立,得利於1574年勇敢無畏的萊頓市民成功抵抗西班牙入侵。歷來萊頓大學都是精英聚集地,校友包括政界商界王室等等頂尖翹楚。想來教育質量和聲譽也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
學習氛圍:大三開始慢慢地喜歡上了泡圖書館,碩士一年每天都在圖書館裡啃文獻。圖書館的學習氛圍真的很棒。有時候看書看累了想玩手機,周圍看一圈都是認真讀文獻寫論文的學霸,於是常常自愧不如;受氣氛的積極影響也會更加努力學習。圖書館之外,餐廳和教學樓公共區域也都有很多相伴學習的學生。
教職工:可能和荷蘭這個國家文化有關係,我和學校的老師和職工都像朋友一樣,一點也沒有那種師生之間經常出現的冷漠生疏的關係。他們非常真誠,讚美我的進步,也會真誠(並好不保留地)批評我有時會有的焦躁或者倦怠。
工作機遇:其實我讀的專業非常理論化,對口工作的話基本上找不到(對長期個人發展可能很有用)。不過就讀萊頓期間我結識了很多各行業的精英,學校的話也提供Career Services和一對一的Mentor Network,對於以後工作前景有打算的同學們可以考慮諮詢學校。(我本人的話也在Career Services講座,可以私信我具體時間)
生活:萊頓大學在萊頓和海牙都有校區,兩個城市我都住過很長時間。海牙是荷蘭政治中心,城市非常大,唐人街有很多華人/亞洲超市,對於剛來荷蘭的中國留學生應該算是最治癒思鄉之情的地方。萊頓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小城,周三周末有開放集市,東西物美價廉;市中心都是老建築,走到哪裡都是風景。萊頓和海牙到其他城市也很方便。

Leidse Hout

Herengracht Leiden

Herengracht Leiden

Molenwerf Leiden

Steenschuur Leiden

Oude UB Leiden


Oude Rijn


Aalmarkt


Hartebrugkerk


雙彩虹 


Nieuwe Rijn


Hortus Botanicus


Steenschuur (Kitty)


Greek Restaurant Delphi (Kitty)

彩蛋:2015年3月-2017年9月 管理萊頓微博,和大家互動得非常愉快。謝謝大家喜歡萊頓大學!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17
作者:Z Potentials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2019254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廈大-萊頓校際交換生講述這一段交換見聞

確定前往萊頓就讀的同學可以添加萊頓學聯的微信:ACSSNL-LEIDEN;添加時煩請備註新生群,它將根據大家的入學年份把大家拉入群中,方便大家的交流。

新生指引手冊自取連結:

連結:https://pan.baidu.com/s/1m1MmNYUX3RP_iyv1v-UInA

密碼:0Or1


坐標:海牙

1.初入萊頓大學群

萊頓大學的華人微信群真的是我見過最nice的群體了。裡面大部分是來萊頓讀碩士的,其中大部分是法學相關,的確法學是萊頓非常強勢的學科,尤其國際法,畢竟依託海牙國際法庭的資源優勢。 群里大家互相幫助,有新生手冊,還可以出舊物,很幫忙。

2.Housing交換生由於時間較短和身處國內都會通過學校的office幫忙找房子,藉助的是DUWO中介,房間類型有單人間雙人間各種,房價也各異,範圍大概400-700歐元。我的是兩房一廳的結構。月租515歐,在海牙一個火車站旁,交通和設施非常便利,房間風格大多類似極簡現代主義。我有個丹麥室友,是個大一新生,學國際研究,pub里的social king,相處融洽。


臥室


廚房



陽台

3.天氣
現在是夏季末,天氣不穩定。一般白天短袖,晚上需要穿件薄外套。冬季風很大,最好是穿戴帽子防風的大衣,這邊沒有人用雨傘。
後面的天氣再更新。

4.荷蘭語
荷蘭語是荷蘭的官方用語,但是英語普及率很高,基本都會說英語,所以交流沒有障礙。本科專業比較限制,大部分荷蘭語授課,但是碩士專業大部分英語授課。荷蘭多樣性很強,各國各膚色都有,不過包容度很高,我覺得這一點比美國還好。我的新生周

夥伴Kajar,一位早期印度移民,說荷蘭學校中膚色並沒有帶來身份的差異,大家都很融洽。俄羅斯的姐姐也因為國內的限制太重而移民於此。

5.活動
關於活動的話我主要講最近參加的新生周(簡稱HOP或OWL,HOP是萊頓大學在海牙的新生周,OWL是萊頓大學在萊頓的新生周,可以自己選擇),費用70歐,OWL為80歐,包含五天的活動和飲食,但喝酒要自付。
第一天 開幕式-見面會
參加新生周的同學們會被分到十人一組,有兩個guide。第一天吃飯見面,參加quiz。食物都是各種意麵!斜管面,通心粉..
荷蘭人會喝酒是出了名的,因此小組內活動也就有各種圍繞酒的比賽。

第二二三四天 各種活動 如海灘;遊覽城市;參訪博物館;講座;BBQ


5.學習
歐洲學分

都很多,國內大學一門兩分的課這邊可能是五分。一門五分的課,上課時間7次左右,再加7次workgroup,類似小組活動,其他有高大100h+的閱讀時間,眼睛要看瞎。每門課有兩次考試,不過考試具體看老師,期末考完會有補考機會。

已然快開學一個月了,我也要期中考試了,真的好快。

萊頓的教室和教學樓分布在各個地方。下圖為各個地方的教學樓。



不太一樣的是,我大多數在11-13點上課,也就是午飯的時間。所以這個時間對我來說很尷尬,不能吃午飯,一是沒時間做便當,即使做便當味道也太大,荷蘭人也就帶個麵包三明治將就一下。


我的教室基本都在一棟劇院里,第一次上課找了一個小時。劇院設施都不錯,很寬敞,可是沒有桌子,用電腦記筆記比較累。下圖是我的一門管理與績效的課的老師,具有荷蘭男士的一切特點,身高高和帥氣。助教女也是很美啊。


由於是全英授課,年輕的老師語速還好,老的教授可能太熟悉了,語速飛起。我的一門財政學老師的課,語速驚人,我一般看看ppt自學。 


6.考試
由於一門課一般是七周,所以第八周就開始考試了。我選的兩門課都是以筆試的方式檢測,每門考試時間為三小時。
教授沒有劃重點!沒有劃重點!
作為習慣了國內考試劃重點的學渣,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非常不習慣。可能因為知道自己渣所以第六周就開始看書複習了。
大概就是把ppt、練習和課本對照看,再跟根據自己感覺整理重點強背下來。我是文科,可能理工科不一樣。
考試的時候有一二十個沒來考,不過沒關係一月份會有一次補考機會和掛科的人一起考,更容易拿高分,而且補考和第一次考的成績是一樣有效的,沒有區別!補考為了讓他們能過,一般會簡單些,也更容易拿高分。 那還不如大家一起補考!
考完兩門我就癱倒在家,死宅了三天,今天出門曬太陽。




12.21 結束最後一門考試,和教授愉快的握手道別。

12.22 舍友臨行前送了聖誕禮物並一大早起來準備材料教我做pancake,感動得想哭。


12.30 收拾了幾天宿舍準備離開荷蘭了,這半年是我最無憂的半年,算是我逃離人生的時光,而我又要回去面對殘酷人生。


(攝於冰島)


朋友啊/至此/將告別
望你們安好


2017年 
再見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17

作者:省會城市做題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5778878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了一下,大部分都是文科的同學在回答,作為在萊頓存在感比較低的CS學子也來答一記,希望可以給後人做做參考。

本人是2017 Spring入學的萊頓大學Computer Science碩士學生。先說說這邊的選課,課程計劃是一共120個學分,其中有第一學年有60個學分是coursework,也就是相當於10門課。選課非常自由,沒有必修課,10門課全憑自己的興趣選,並且你可以把這10門課隨意分配何時完成(在2年,4個學期內隨意分配)。本人一開始選的課是:神經網路、多媒體信息檢索、文本分析與信息檢索、貝葉斯網路、數據挖掘Seminar。如果按照我這樣選課,基本就是按照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方向在培養。在上課的過程中,你能感受到,machine learning的概念貫穿始終,並且各個課程有很大不同,但同時也融會貫通。學的東西很前沿也比較熱門,比如神經網路作業要用到的TensorFlow等等都是機器學習方向職位經常用到的。又比如文本分析裡面所用到的NLP知識,也是目前數據科學方面非常炙手可熱的東西。而貝葉斯網路就更不用說了,搞AI、大數據必然離不開各種貝葉斯。剩下60個學分放在第二學年,也就是research年,其中有18個學分屬於獨立project,另外42個學分屬於畢業project,分別對應一個report和正式的論文,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將他們合二為一。在這一年中,你會選擇自己的導師,可以是兩個部分各一個,也可以是一個導師。通常,每周有一次masterclass,也就是開會彙報交流你目前的research進度(本人曾去旁聽過一次)。目前行課已經接近尾聲,個人感覺是,課不多,但是需要你下來花費很多時間,作業和project都是比較有難度的,發給我本科學校的博士玩家看都覺得難。目前的課程不需要買教材,用的都是pdf,且全部是美帝學校的教材。師資上不用擔心,歐洲想進高校並且評教授,其難度遠遠高於英美,所以你看到大多數老師都是副教授、助理教授。比如神經網路這門課的老師,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但其實只是一名助理教授,但他又同時是一家人工智慧公司的CTO。其他各科老師,也都有各自深厚的背景,經常有上課的老師就是荷蘭國家科學院的科學家,甚至還見過大眾北美研發部的科學家來給我們上量子計算。另外有一點好的是,這邊上課基本都是教授親自上陣,不像其他國家是助教來上課。至於教學模式則不需要特別介紹,西方世界的大學都一個樣,喜歡presentation,喜歡group project。

有的人關心生源層次,我可以介紹一下。首先CS專業中國人不多,大多數是荷蘭人和歐盟人,目前包括我在內有3個成電的和一個華師大的,說起來也是全985陣容了。但是CS的交換生就很多了,目前看來基本都是來自北理工的。而隔壁DataScience專業的中國人就無比多,很多是轉專業的,學歷層次上從二本玩家到211都有。總體來說,荷蘭U類大學裡的中國留學生生源總體處於一個比較中庸的水平,大部分人來自中低端985或211,以及部分二本,很少有來自清北的超級精英,我也從沒見過三本專科的玩家。相對的,英語系國家,包括英國美國澳洲等等,跨度則非常大,有讓人望塵莫及的TOP精英,也有來自三本專科的休閒玩家。究其原因,歐洲國家特別是荷蘭留學比較小眾,申請程序較英語系國家更陌生。三本專科的學生大多沒有這麼多精力去研究,該類學生大多數簽約中介,而主流中介基本都運作的是美英澳。同時,高端玩家比如清北復交浙的精英,則基本前往了美利堅,畢竟論各方面的資源和前景,美國是當之無愧的王,精英玩家來歐洲,我認為是一種浪費。而正是夾在中間,學術背景不是太好,但是也不是太爛的中端玩家,則會經過一番精打細算(去美帝去不了好學校,去英聯邦又怕畢業後被鄙視,所以就去歐洲高排名大學),選擇到歐洲留學,這部分學生也是DIY比例最高的。

再說說荷蘭的生活,當地是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公共運輸很發達,但是價格昂貴。汽車的話,留學生群體中很罕見。小型車、緊湊型車這樣的級別有時候比國內的價格還貴,高端車比如D級車或者全尺寸SUV就比國內便宜很多了。總之就是越往上越便宜,大眾polo或者本田思域等等類似級別的,經常要10萬甚至十幾萬,而往上走,寶馬528大概折合35萬RMB,而到了攬勝這個級別,基本就折合50萬RMB就能買到。另外就是油費和停車費都比國內貴,道路也窄。這邊考駕照很麻煩,需要荷蘭語,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並且沒有2000歐元一般認為不可能考下來。房租,萊頓這邊比較貴,一般400-500歐元一個月,我住的就是500歐,不大,但是有自己的陽台。吃東西和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出去吃很貴,自己做很便宜,比國內還便宜。剛來的一個月,因為懶,基本頓頓吃牛排,又便宜又方便。至於價格,例如愛爾蘭牛肉,AH超市夠買,8.99歐元一公斤。麵包,那種切片麵包,一大坨也只要0.59歐元。水果蔬菜也不貴,一把香蕉經常只要1歐元,500克的那種紫色的大李子(忘名字了),也就1.39歐元。基本的全脂牛奶是0.79歐元一升,有時候打折1歐元2升。如果你經常逛超市,還會發現各種1.39歐元=30包面巾紙、0.17歐元=一罐可樂之類便宜到令人髮指的東西。

再來說說就業,據前往招聘會的同學說,即使在萊頓這樣的文理為主的大學,計算機的就業依然非常強勁,招聘崗位基本只有計算機類和生物類(因為萊頓這裡本身就有一個生物科技產業園)。同時招聘計算機職位的公司都非常國際化,換句話說就是不會特別看重荷蘭語。同時荷蘭的留學生就業政策和永居政策比較友好,畢業後有一年的search year簽證(類似於美帝的OPT),找到工作後,可以辦理KM工簽而不用H1B一樣靠抽籤。同時,待滿5年可以獲得荷蘭永久居留權(也就是荷蘭綠卡),比較好的是,讀master的這兩年以及search year的這一年也計算在內,如果找到工作再幹個兩三年,湊夠5年就夠了。

——————————————分割線—————————————————

特別說一下與主流國家美帝的比較,以計算機為例,Master的教學質量方面,我認為歐洲的水平絕對高於美帝。首先對比一下課程,美帝很多學校的master還在上諸如計算機網路編程、作業系統等等國內本科級別的課程。而歐洲學校例如萊頓,默認你已經具有完善的計算機基礎,默認你編程已經是大神,所以不會教你基礎的東西。一上來就是各種高深的演算法思想和實現。甚至,很多美帝學校的master畢業居然不需要論文!和本科一樣做個project就行(一般來說美帝master可選8門課+論文、9門課+project、10門課+綜合考試,一共這三種畢業模式,而歐洲以萊頓為例,則是10門課沒得跑,一大一小兩個論文也沒得跑)。究其原因,美帝的master和phd是平行結構,說白了master就是個職業強化的學位,而歐洲和中國的master則更像是phd預科班(歐洲phd申請者會被強制要求有master學位,而美帝基本都是本科畢業直接phd)。

但是,我還是要建議,學CS、EE等學科的玩家,請還是去美帝。雖然近年來美帝IT方面的就業機會有收緊的趨勢,但是依然是最有希望找到工作的專業。歐洲說實話,薪水太可憐,就業機會太少,文化融入也太難(主要是語言)。總體上來說,美帝在這方面工作機會和薪水都是要大大高於歐洲的。拿實習來說,美帝動輒4000-6000刀的月薪,而歐洲(例如荷蘭)只有可憐的300-500歐,還受到嚴格的簽證限制(你的program裡面如果沒有實習學分,那你是很難有資格實習的)。這樣說來,歐洲唯一的好處就是不需要抽h1b,但是美帝有OPT這一法寶,如果是打算工作一段時間回國,3年的OPT太合適不過,並且一旦找到工作,到手5萬-7萬刀的年薪是很容易cover掉之前的學費成本的。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20
作者:奇逸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3299538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就是一番有喜有憂,過起了自己的小生活的體驗。

兩年的研究生,換來了一份被萊頓填滿的照片流ˊ_>ˋ

放圖的原則是盡量不露臉,若不幸露臉,盡量保證照片里的人你我都不認識TA~

-----活動篇-----

2014.08 新生周開幕式 Hooglandsekerk, Leiden

(由於我所在的組只有我一個中國人,等於在開學前被迫練了一周口語,但好處是結識了首批也是關係最好的一批國際小夥伴,以及聽課時沒有被濃重的荷蘭口音打蒙,反而無比神清氣爽)

2014.09 開學典禮 Pieterskerk, Leiden

(全程荷蘭語,好在有同傳)

2015.05 萊頓科學學院中國學生會遊船活動 Canal View, Leiden

(學院為籠絡中國學生也是拼了,一向以摳門著稱的荷蘭人不僅搬出了大筐的Heineken,還搬出了巨額的獎學金。具體獎學金政策科學學院官網可查,或者不妨諮詢微博 @荷蘭萊頓大學

LeidenUniversity 以及 @萊頓大學科學學院) 

2015.08 新生周 Bike Sale, Universitair Sportscentrum, Leiden

(初到荷蘭時在2014新生周作為新生參與其中,受益頗多,於是第二年報名media crew,扛著相機出門捕捉更多不分種族超越國界的笑臉)

2015.09 科學學院開學典禮暨學院成立200周年慶典儀式 Gorlaeus Labotaries, Leiden

(學校建立440周年,恰逢科學學院成立200周年。圖為開學典禮後的慶祝party)

2016.09 畢業留念 Academiegebouw, Leiden

(霍格沃茨有有求必應屋,我大萊頓有汗流浹背屋!能夠以校友的身份在這裡簽下自己的名字,很榮幸。)


-----環境篇-----

2014.10 漢學院圖書館 Arsenaalstraat 1, Leiden

(第一次來借書,聽到周圍國際友人們或熟練或蹩腳的中文對話,彷彿回到了宇宙中心五道口 )

2014.11 上學路上 Waasenaarsweg, Leiden

(初來乍到時在一個昏暗的二手自行車店豪擲120歐,結果那車出毛病的頻率遠遠超過了姨媽造訪的頻率,導致我時常問自己一個問題:這人品,還要啥自行車!於是修車的日子裡只好走著去學院,舉頭望雲彩低頭撿樹葉的同時,順便呼吸產自荷蘭最淳樸的馬糞味……)

2015.06 周六集市 Botermarkt, Leiden

(這隻等主人的大狗在集市上連續幾周的出現,在市中心聲名大噪,一舉成為明星寵物!雖然它很乖,但我真的不想吃那個籃子里的菠菜謝謝ˊ_>ˋ)

2015.11 運河的夜 Kort Rapenburg, Leiden

(在人文學院上完語言課回來已近九點半,昏黃的燈光、緩緩流淌的運河、細碎而密集的雨絲,皆在這個深秋的夜晚悄然裝點著寧靜古樸的萊頓大學城。)

2016.02 城中堡壘 De Burcht

, Leiden

(住在市中心的一大好處是享受周末時光。除了在集市上購買新鮮的瓜果蔬菜和美味的炸魚,還可以漫無目的地閒逛至散落在城中的古迹。圖為萊頓最中心的堡壘。乍暖還寒,天雖陰沉,卻攔不住自草地中探出頭來的小花,等待春天的降臨。)

2016.09 萊頓解放日前夕 De Valk, Leiden

(答辯順利結束,第二天便搬到了海牙。離開了萊頓,生活中的學術、文藝氣息雙雙銳減。畢業典禮當天回到萊頓,望見五月花廣場上為慶祝萊頓解放日而搭建起的年度摩天輪,不由得在恍惚中意識到,兩年光景,的的確確是已經飛快地流逝了罷。)


改日酌情增加生活篇和節慶篇~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21

作者:Nosurgarpls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89846732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新:

本人已於2020年2月正式從萊頓轉學,目前在阿自由(另外一所荷蘭大學)讀歷史本。

轉學是有很多原因的,萊頓沒有任何不好,我愛這座城市我愛這所大學!

之前存過一篇回答在草稿,後面可能是沒保存下來吧沒有了。後來一直沒有心思去重寫,最近準備考試也確實很忙,先佔個座,後面會更新後續的~


以下原答案

——————————————————————-

看到師兄師姐們的回答 都是挺久之前的回答了 他們說的其實也特別詳細了 當初我申請的時候 也是參考了很多前輩的經驗 在這裡感謝一下大家 ✊ 寫這篇文章呢 其實也是 想給最近想申請萊頓大學的朋友們 講下現在的萊頓 現在的狀況 以及我本人的感受和想法 (此文章轉自我本人的微博!!!)


不定時更新的日常—聊聊萊頓/萊頓大學


今天又把wb重新載了下來,然後看到了好幾個小可愛給我的私信,都是諮詢學校的。


在這裡首先給大家說聲抱歉,最近真的挺忙的。就連wx也沒怎麼上


算了下日子,荷蘭這邊的春季入學也差不多該開始了。在這裡(趁我還有時間)想給大家分享下我在萊頓這兩個多月的一些感想。


懶得發zh了,也沒想著如何給學校做宣傳(又沒有稿費),我相信,能翻到這裡的你們,也都是對萊頓或者說對荷蘭留學感興趣的小可愛。


下面我會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展開今天的推文。(由於我也是個荷蘭留學群里的新人,在這裡只要還是想和大家介紹下我的母校—萊頓大學)以下的內容會很多,但是也會很走心。想看的可以慢慢看~


回答前先介紹下我本人的背景,初高中在加拿大讀的,不需要雅思,目前在荷蘭萊頓大學讀考古專業,是個大一新生。


首先,第一個問題。

萊頓大學好申嗎(本科/研究生)


這個問題其實也比較主觀了,我也不是留學中介也沒辦法說給你們個準確的答案。就連留學中介也不能保證你們肯定申得上。我感覺看成績和運氣,之所以這麼說呢。


第一,拿本科說吧(我對研究生不了解)申請的時候是需要在校的成績單、文書(motivation letter/ personal statement)已經簡歷(resume)。成績吧,一般來說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卦,但是文書呢,是一把雙刃劍。寫得好加分,寫得不好減分(敲黑板,在這裡提醒申請的朋友們,切記一定要好好的檢查自己的文書。時間充裕的話,最好讓朋友/老師過幾遍。)有朋友成績很好,但是文書寫得太爛被拒這樣活生生的例子。


二吧,看運氣。是這樣的,按照朋友申請歐洲大學(英國)的經驗分享,offer一般來說都是先到先得。也就是說,有可能後提交申請的,會遇到offer發完了被拒的情況。(當然我本人其實也不建議在資料不全的情況下,過早提交申請。因為這樣很浪費時間,我當初就是資料不全,審核材料的人員效率也慢,offer下得很晚)


然後再說一下我當時申請的感受吧。(題外話了)我高中的時候,算不上學霸,但是成績也不差。(average 91)然後文博類專業,或者考古本身就冷門,分數不會被要求很高。我想說的是,在我收到了大部分Dream school的offer,荷蘭的卻還沒下來。(萊頓真的是最後才下的,11月底提交的申請,中間補交過好幾次資料,一直到5月底才收的offer)我當時也做好了被拒的準備(天知道一開始我以為萊頓的offer肯定是第一第二下的),中間沒收到offer前,也真的是不太好受


所以說好申也好申,不好申也不好申(好繞lol)


第二個問題,offer多久能下。


也是說我的調查。


大部分人4-6周就會收到(拒信/offer),當然也有人像我那麼晚的。當時我5月低下的conditional,6月我再補交成績就換成了unconditional了。但是後面7-8月份,我依然能聽到群里的小夥伴說自己的還是conditional。所以,不幸中的萬幸吧。


這裡和不了解這兩offer區別的朋友,科普下。前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是有條件的錄取,通俗來說你的offer,隨時有可能被撤回。它是要reach一定要求才能被正式錄取。而後者就是,無條件正式錄取。


第三個問題,萊頓的課程怎麼樣,水不水。


對於這個問題我只能說,荷蘭應該就沒有水的大學。萊頓作為荷蘭的老牌名校(了解校史的你,應該聽說過,萊頓今年444年建校吧)在這所荷蘭都沒成立,就在的學校,備受皇室青睞。而荷蘭本地人,也時常以它為榮。(不吹啦言歸正傳)


拿我們考古來說,包括現在人類學本科在讀的朋友。看不完的readings,接二連三的assignment,考完這科下科又來的exam。(你會感到很充實)本科的話,program(我了解到的)都是教授教課,而教授本人的教學水平、實力都是通明公開的。你能在學校官網找到這些信息。每節課考完試,學生也會為任課教授,TA等打分。以幫助下一屆學生排課的發展。


還有,要是覺得課程太簡單,你不僅可以和自己的study adviser聊加個minor或者說申請學校的honour college。(就類似精英班的這種性質,學得更多,更難,學費不變,畢業時帶著榮譽學位 )


然後這裡的學制,本科才三年。本來就已經把四年要學的壓縮成三年,再加上我們大三有一整個學期(考古本科是這樣的)是空的,隨便你internship/exchange。學的也多,不可能存在說划水。而且萊頓重文,文科不就是讀讀背背這種形式的嘛。


第四個問題,


萊頓的專業怎麼樣?


寫到這裡有點兒寫不下去了,詳細的可以去官網查查。但是我知道萊頓雖然重文,理科也不差。我朋友學的生命科學,數學,在荷蘭也赫赫有名。又,萊頓的理工科其實是被文博學院的光芒給淹沒了,愛因斯坦曾經也在我們學校任教過呢。


第五個問題,


萊頓這個城市怎麼樣?安全嗎?


首先呢,先說荷蘭吧,我也去過別的歐洲國家玩也在北美呆過幾年。我認為,荷蘭是個很包容的國家。萊頓更是不用說了。儘管這邊,亞裔的比例來說相對比較小,(其實算是保守數字了,校群里也就幾百號中國人,日韓東南亞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我本人包括我朋友,都沒有聽說過有任何的被歧視,區別對待。當然你要是雞蛋裡挑骨頭,我無話可說 。


安全方便呢,就是晚上/凌晨壓馬路,也不會有多少人。啥都不用擔心,需要擔心的是路上飛馳的自行車(笑)搶劫案件,沒聽說過。超市買東西吧,也沒有看到有設那個警報器(?就是那個你要是沒給錢出門,會響的那個東東)雖然最近也有遇到過,結賬時,被超市收銀人員詢問,能否看下書包(可能是有人偷東西?)不過我倒也無所謂,也沒啥不能看的,他們態度也超好。


在路上遇到本地居民,大家哪怕不認識也會打招呼。


總結一句話,「我喜歡古鎮 我喜歡小地方 我不愛霓虹燈 不愛滿大街的斑馬線 我要人情味兒就像糖炒栗子一樣 」


第六個問題,


萊頓/留學荷蘭消費水平高嗎?


看你怎麼消費。自己做飯的話,像我這種啥都會買來吃的,一個月生活費300上下。出去吃當然不划算,按照我每周13-20歐的伙食費。出去吃一頓就沒了。最貴的是房租,萊頓是大學城,住學校宿舍(很搶手,要提前申,而且只能住一年)share studio是400上下,single studio是650-700。(荷蘭這邊有針對single studio的房補,今天就不扯那麼遠了)


剩下的就是交通費,這邊交通的話相比較別的收費確實貴一點。但是你要是辦理了套餐(OV就是公交卡),平時偶爾出去玩玩也不會花掉很多錢。在萊頓的話,人手一輛單車。低碳環保又經濟。


儘管荷蘭的天氣不好,老下雨。但是沒關係,大家都是淋雨一直騎,披上衝鋒衣 久了就習慣了。


第七個問題,


留學生/中國留學生多嗎?


我上面也提到了,亞裔比例真的低。中國學生更是。主要都集中在理工,法學


根據可怕調查統計,萊頓的中國留學生大都來都研。本科生很少。大部分本科生也都是在國內讀了一年本科出來的。


但是留學生還是很多的,像我說的。萊頓是個大學城,本地人不多。大多都是學生,他們有的來自荷蘭外省,有的來自歐盟,北美的也有。但是大家聚集在一起,都用英文交流啦。而且歐盟學生的英文也不差哦 可能寫作不太好哈哈哈


第八個問題,


留學圈子怎麼樣?


萊頓是個很好的小城,而萊頓大學的另外一個校區海牙呢則是位於荷蘭的政治中心。但是,在這裡留學的我們,都是很奶思的。有什麼問題,在校群上問,都能找到答案。大伙兒也互相幫助,蹭飯呀,互相轉閒置呀,誰寂寞了一起組隊運動,開趴呀等等


因為人少,大家很容易自然而然的就會打在一起


題外話,現在國外大學補習班遍地開花。荷蘭可能留學小眾吧,大家都是靠自己的。記得特別暖心的是,第一次exam前大伙兒都特別緊張,但是系裡的senior stu炒雞nice。給我們考前輔導,整個系的考古大一生基本上都去了(幫我們總結錯題,分享經驗。聽起來很多人是不是,事實上考古新生也就百來人 )這裡面提到的senior是歪果仁 雖然他們幫我們,主要也是為自己社團打廣告。但是管他目的純不純,人家幫我們這些菜鳥也是真的。


第九個問題,


來荷蘭是不是得會荷蘭語?


這個問題,我來之前也想了很久。還想自學來著,可惜學了又忘

但是我敢跟你們保重,你們只說英語。也可以活下去,超市收銀員英文也很溜。老一代的可能差點兒。btw,荷蘭人說英文,年輕一輩好點,但老一輩,就我們教授來說,還是有口音的。而且你會發現,他說英文和荷蘭語完全不一樣。果然母語終歸是母語。不管怎麼樣,能交流,能get到他的點就行。又不是參加什麼外語競賽,不用那麼較真兒


另外,萊頓還設有免費的荷蘭語課程。感興趣的寶寶們可以網上註冊。


第十個問題,


強行湊個10吧


最後聊聊萊頓的中餐廳


沒有幾家,感覺還行,大都改良過,不太正宗。和大家分享下我之前在這邊吃的一家店,他竟然沒有中文餐牌 只有英荷兩個版本。點菜的是 也會說中文。然鵝,他們對菜單上的菜不太了解,沒有辦法翻譯出來說有啥素材 可見,來吃的中國人,少得可憐


另外,這邊的超市,也會賣中國的面呀醬油啥的,比較少也有。自己做菜自力更生還是沒有問題滴。中超的話,萊頓有家超級小的,去過一次。東西也很全(雖然...emmm不說了)海牙倒是有兩家大的,只是住萊頓的小夥伴就會很麻煩。得過去備貨。但是也可以網購啦,這裡就不打廣告了。滿25歐,中國產品(食物)隔天就送到。


最後的最後,誇一下荷蘭的快遞速度。為周末還工作的快遞員點贊。天知道原來在加拿大,同市的寄個信都得一周。這邊全荷蘭也就一周。(雖然這兩個國家沒有可比性啦,荷蘭小國,人口密度也高。但是,今天下單隔天就送到,還是在國外,確實感動


祝大家早上申上夢校✔️


Nov. 11, 2019於荷蘭萊頓

晚安好夢


補充一下Leiden現在的治安問題

總體來說還是很安全的,很peace的一座小城。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留學生,或者說更多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湧入這座城市,萊頓的治安,相對於以前來講,也確實會複雜了一點。上週吧,在我們的WhatsApp群裡面,居然還收到了,有女生出事兒的不好的消息(being bothered, assaulted or even raped )

現在也確實,emmm臨過節了,天黑得比較早

很抱歉要是因為這些話,給大家對Leiden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但是作為一個孤身在外的留學生,以及一名喜歡晚上出去溜(健身)的女生,我還是希望能給大家打個預防針。不要以為國外就一定安全,請大家務必,要好好照顧自己。有什麼突發事件,第一時間,call112/frs/家人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21

RTB forgotten:


Leiden Law School 2020-2021 Advanced LLM 前來報導,並持續更新中..

(重新審了下題 感覺自己的回答嚴重跑題.. 此帖已成為我的萊頓生活記事本

⚠️超級無敵多圖片預警!!


2020.8.26

到Leiden啦~住進學生公寓啦~

(先po幾張宿舍樓的照片



(運河邊走一走啦~隨便怎麼拍都蠻好看耶




2020.8.31

新學期正式開始了~

keep 1.5m distance+online的混合式教學,以及剛開始上課被高強度的教學和活躍積極的同學們錘得只剩下渣..

(求國際法之父

保佑信女逢考必過作業論文過過過

2020.9.3

參加Advanced programmes的開學典禮

(合照里最傻的就是我了沒錯


2020.9.5 人生第一節網課(?)

(本社恐並無任何不適感)

2020.9.17 碼字碼累了更新一下下

圖書館日常






(念書好累 我好辣雞555)

一個人吃吃喝喝的日常


今天中午去樓上的朋友家蹭飯啦!解鎖午餐新姿勢!超開心~!

朋友燒了一桌子菜還煮了奶茶,其他朋友帶了甜點碗筷還附贈刷碗服務hhh


2020.10.1

複習一天 晚上和幾個小夥伴出門賞了下月亮hhh

2020.10.4

第一門考試的前一天 連續下了好幾天雨之後終於出了太陽!!

2020.10.7

第一個block考完啦!

和小夥伴們去海牙領居留逛街街 晚上一起drink



2020.10.8

去班上的泰國姐姐家裡吃火鍋xixixi

(插播一條咱做飯的日常哈哈哈哈哈)

2020.10.10

通過萊頓學聯面試~回歸新媒體老本行哈哈哈

2020.10.11

一醒來就看到雙彩虹

許願許願許願了

2020.10.14

防疫措施終於要嚴格起來了(一絲欣慰.jpg

趕緊出門吃份薯條逛個集市再買點菜


(最近廚藝修鍊成果如下hhh

2020.10.19

第二個block快開課了,要讀的東西越來越多了555

學院門前鋪滿了落葉 秋天吶轉眼也快過去了

2020.10.22

上午在圖書館自習完去逛了集市~買了荷蘭傳統小吃olieballen

(糖霜油炸麵糰子hhh)

2020.10.25

歐洲變冬令時啦~人生暫時多出來的一小時,夏令時的時候可是要還回去的

天黑得更早了,黑夜也更漫長了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22

Raymond H:


—這是就讀體驗系列的第18個學校—


part 1.關於荷蘭

講萊頓大學之前還是想講講荷蘭這個有趣的國家吧。當我的美國朋友Byron知道我要去荷蘭讀書的時候,第一反應是「When you get off the plane, you will be high. That country』s air smells like weed.」;原來在他們美國人眼中荷蘭的大麻都泛濫到這個地步了。確實,荷蘭是一個很開放的國家,第一個將大麻合法化,第一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別稱是「性都」。但荷蘭卻並沒有因為政策及法律上的開放導致毒品泛濫、道德淪喪或者性別犯罪嚴重等問題。

個人認為,從理性的角度看正是這些開放的態度使得這些問題都能夠得到疏通而不是淤積。荷蘭人的觀點很簡單,既然大麻不比香煙更容易成癮或者危害更大,那為什麼要比香煙的管理更嚴呢?同性戀是自由選擇的結果,也沒有造成任何實質的社會危害,為什麼要阻攔同性戀者結婚呢?只要我們能去除性交易所帶來的暴力、毒品、組織犯罪的問題,性交易本身就沒有什麼不合法的。這種開放而又高度實用的態度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荷蘭的歷史並不長,也就大約四五百年。在15世紀以前它還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羅馬帝國一直視該地區為「uncivilized(尚未開化)」地區,而僅僅是通往大海的入口。隨著封建手工業和小商業的迅速發展,荷蘭及比利時逐漸成為西歐的經濟中心,是英國和法國與波羅的海各國交往的交通樞紐。16世紀初荷蘭被西班牙統治,被統治期間由於不滿西班牙國王的集權統治和沉重稅負,各地起義頻發。1581年各起義城市代表在海牙宣布廢除西班牙國王對荷蘭的統治,起義省份聯盟成立荷蘭共和國。由於在與西班牙人的獨立戰爭中商人的資助甚多,商人階層對荷蘭王室以及政治影響力很大,政治權利的範圍與英國法國相比擴大了很多。荷蘭北部地區(即阿姆斯特丹周邊)是歐洲重要的紡織中心,萊頓城建立之初的核心產業就是紡織業。


part 2. 關於萊頓大學:歷史、排名地位及優勢專業

萊頓大學的歷史與荷蘭王國幾乎一樣長,是荷蘭歷史最悠久的大學。1575年(對的,荷蘭王國還沒有成立萊頓大學就成立了!),統治者威廉王子為了獎勵萊頓市民抵抗西班牙軍隊的英勇表現,給了萊頓市民兩個選擇:一者是免稅,一者是大學;市民認為免稅令可被撤銷,大學卻能延續百年,於是選擇了後者。歷史的沉澱以及持續的投入,萊頓大學已經成為歐洲學術聲譽最好的綜合類大學之一。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方面都偉人輩出,本校學生經常掛在嘴邊的人物包括笛卡爾(笛卡爾1629年入學萊頓大學數學專業,1641年在萊頓發表《第一哲學沉思錄》,被稱為西方「現代西方哲學之父」) 、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在1920至1946年間曾出任萊頓大學物理系的特別首席教授)等。

荷蘭本地人也常用「best」來形容萊頓大學。荷蘭的U類大學(可以簡單理解為研究性大學)共有13所,其中綜合實力較強且地理位置較好的就包括阿姆斯特丹大學以及萊頓大學。能夠進入U類大學學習本身往往就能證明你的學習能力很強,在就業市場上就優於其他類別大學(H類)的畢業生。

附荷蘭U類大學名單(H類太多就不附了):

Universiteit Twente,屯特大學

Utrecht University,烏得勒支大學

University of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大學

Universiteit van Tilburg,蒂爾堡大學

Vrije UniversiteitAmsterdam,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

Wageningen Universiteit,瓦格寧根大學

Nyenrode Business University,耶諾德商業大學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鹿特丹大學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內梅亨大學

Rijksuniversiteit Groningen,格羅寧根大學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Eindhoven,埃因霍芬理工大學

Universiteit Leiden,萊頓大學

Universiteit Maastricht,馬斯垂克大學

從碩士項目來說,萊頓大學最好的碩士方向為考古、語言(中文)、法學。

就法學專業來講,眾所周知,研究國際法首選的目的地就是荷蘭。當今最重要的國際司法機構—國際法院(ICJ)、國際刑事法院(ICC)、前南國際刑事法庭(ICTY)等都設在荷蘭海牙;這也是萊頓大學的國際公法及其下所有分支專業均為世界排名最前列專業的重要的原因。這些國際機構為萊頓大學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包括教學、實習、研究項目等。萊頓大學每年都有大量的國際公法專業的學生進入國際法院及國際刑事法庭實習,國際法庭的法官們也經常來學校做講座,部分法官也是學校的教授,國際法資源異常豐富。順便提一下,目前在任的中國籍國際法官薛捍秦教授也是萊頓的客座教授,每年都會定期來學校做講座。

我本人就讀的是法學院下面的國家稅法碩士專業(Adv. LL.M in International Tax Law,學位的Adv.是advanced的縮寫,申請者必須有碩士學位的才可以申請),屬於國際公法及國際經濟法下交叉的一個細分分支。課程主要包括國際稅收基礎、國際稅收協定、個人財富國際稅收籌劃、轉讓定價、關稅及消費稅、美國稅法、國際稅收籌劃,再加上畢業論文。課程整體上來來說非常貼近國際稅收實踐,課程中較為理論的課程一般由萊頓大學的專職法學教授講解,但是像轉讓定價、國際稅收籌劃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都是由來自於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從事國際稅收業務的合伙人講解。項目規模不大,每年大約招收40-50人,獎學金比較充沛,大約25%的學生可以獲得各種形式的獎學金。


part 3. 學校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

萊頓坐落於荷蘭西部沿海,而西部沿海又是整個荷蘭最發達的地區,因此在這邊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非常方便。從萊頓市中心到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只需要40分鐘左右(步行+火車),到了阿姆無論是酒吧、逛街還是吃飯統統都能滿足你。實際上整個荷蘭的交通都非常方便,交20歐押金辦一張ov-chipkaart(荷蘭的公共運輸卡),所有交通工具坐個遍。萊頓是一個小小的,但非常美麗的城市,而且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城,城市居民不是學生或教工的話可能就是為學校及學生服務的相關機構的。整個城市的氛圍非常好。住宿方面,學校及各學院均為學生提供宿舍,得到offer的學生都可以預約宿舍(單人)。學校的宿舍的優點是便宜(500歐左右一個月),但缺點是沒有獨立衛生間。各學院的宿舍差別比較大,但是條件會相對好一點,價格也更高。如果不想住學校或者學院的宿舍的話還可以自己住到外面,但是就更貴了。我當時選的是學院的宿舍,離上課的地方很近,條件也相當不錯。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擔心去非英語國家留學會不會有語言障礙,這一點在荷蘭完全不用擔心啦。荷蘭人的英語好的讓我吃驚,在荷蘭無論是餐廳服務員、超市售貨員都能夠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交流完全無障礙。這與我去德國旅遊的經歷產生巨大反差,在德國問個路至少要問三個人才能遇到一個會講英語的,去超市買東西更是災難。


part 4. 校園生活和環境

萊頓大學有體育館,可以滿足學生的健身需求,在校學生只需要花120歐辦一張年卡即可享受體育館內的所有設施,籃球、足球、桌球、羽毛球、游泳應有盡有。除了游泳館和室內籃球場需要預約外,其他設施都可以隨到隨用。

學校的特色活動的話我想提一下剛到時參加的的新生周(Oriental Week of Leiden 簡稱OWL),費用80歐,包含五天的活動和飲食。活動內容包括見面會、分組遊戲、喝酒(需要自付)等,非常有意思的活動,也認識了很多其他專業同學,了解了很多本地生活技巧。這些小技巧幫助大大的哦,市內通勤到Facebook二手站買箇舊自行車便宜又方便,遠途旅行大巴比火車便宜但是網站是荷蘭文的要有人幫忙買,買衣服鞋子包去Roermond Outlet等等。

第二個要提的特色活動就是龍舟賽啦,對的,你沒有看錯,萊頓每年都會舉行龍舟賽。學生們可以自由組織報名,與學校關係良好的公司也有代表隊參賽。到了龍舟賽那天,基本上全萊頓的居民都會去觀看比賽,真的是非常熱鬧。看著一群白人在離中國幾千公里外的地方費力的划著龍舟廷真的是別有感受!(由於手機丟失,照片大多都遺失了,不能展示出來,很遺憾)

學校的以及城市的其他活動也非常多,月月都有活動。日本文化節、萊頓城市慶典、啤酒節等等。學習之餘的周末絕對是活動多多,豐富多彩的~

與大家的印象不同,萊頓大學並沒有一個校園的概念,學校的各教學設施散落在萊頓城中,所以我們講學校的環境實際上也是在講萊頓城的環境。萊頓市一座有500年歷史的城市,由於建築保存的完善以及合理的規劃,萊頓這座城市非常的漂亮而且適合居住。

part 5. 就業前景和機會

就我的項目而言,由於課程的設計非常貼近於實際從事國際稅業務的專業機構的需要,荷蘭本地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每年都會從我們的項目中招聘很多人,即使今年的招聘計劃不足,這些機構也非常願意提供長期實習。學院也有專門的job fair(人才交流會)並設置了專門的career counselor(職業輔導員)提供包括簡歷修改、實習單位尋找等服務。以2014年為例,班上有9名同學拿到安永(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是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公司,亦為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其他三大事務所分別為普華永道、德勤和畢馬威)的one-year offer,另有數名同學拿到實習的機會,為將來找工作確定很好的基礎。

荷蘭的碩士畢業可以直接申請一年的工作簽證,一年後若找到僱主願意簽訂長期合同則可以續簽工簽,比較類似美國的OPT,但後續轉長期簽證目前看來比美國容易。

荷蘭的國際生數量比較少,中國學生數量也很少(沒有核實過具體數字,感覺上每門課上都會有中國學生,但是人數都很少,而且其中又有很多是從香港、澳門、台灣來的,大陸來的學生確實不多)。關於國際學生在荷蘭或者歐洲的發展前景這個話題太大,我就不討論了,每個國家、每個人、甚至每一份工作的情況也不一樣,學著適應才是最好的辦法。

part 6. 難民、恐襲、脫歐等熱點問題

歐洲難民、恐怖襲擊等問題確實導致了更多的恐慌,比2013年我剛去的時候嚴重了,治安管控在明顯加強。但是總體來講,社會運行還是非常有序的,也沒有發生社會動蕩等大的變化。媒體和政治家每天吵來吵去的跟我們關係也不大。難民問題儘管引起了歐洲社會對移民問題的討論,但是對於合法移民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至於英國脫歐、歐元區分裂、西班牙等國財政破產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歐洲一體化是不可逆的,邊界什麼都拆了這麼多年了,難道重搭起來?從就業角度講,投簡歷時盡量選擇荷蘭、德國、法國這些經濟情況比較好的國家就行了,其他變化也不是我們能預測的。


part 7. 為什麼選擇這個學校

我本人一直有很強烈的願望想到國外看看,想體會一下國外的教育,可能大家最大的疑問是為什麼選擇荷蘭以及萊頓大學。我想說與其說大多數學生 「選擇」 美國,不如說是沒有考慮其他alternatives。

在我申請的時候並沒有局限於美國,當時定了6所學校,4所美國,1所英國,1所荷蘭,專業差別不大,都是General LL.M(LLM :Master of Law)或者國際法方向的LL.M。最後中了一半,兩所美國(無獎),一所荷蘭(半獎+TA)。考慮到經濟上的壓力,最後選擇了荷蘭。就業方面來看,荷蘭讀完書可以續簽一年積累工作經驗,從這一點來看必然是好於在美國讀完書找到工作辦簽證還得抽籤的。教學質量方面來看,都說美國LL.M難讀,荷蘭的更難讀啊!分數還更低啊!這邊的考試,考下來一半補考,四分之一重修啊!想起來那些埋頭苦讀的日子還真是像高考呢。

其實我認為選擇歐洲最大的優勢在於與美國頂尖名校同等教育質量下競爭相對較小(僅指申請難度)且成本也比較低。相比於傳統的美國或者英國,劣勢在於歐洲學位在中國的認可度是相對比較低的。在歐洲大陸找工作時,歐洲本地著名大學的學位認可度是很高的。但是如果不考慮留在歐洲工作而是回國的話,同等條件下美國英國的著名學校的學位認可度更高。

從考BAR這個角度來講的話,歐洲的法學碩士劣勢就更大,因為歐洲大陸國家(至少荷蘭、德國、法國等主要國家都不允許)大多不允許外國人參加律師資格考試。所以到歐洲讀法學碩士,尤其是沒有具體專業方向的法學碩士一定要謹慎,最後可能即不能留本地執業,回國的認可度也不高。

總的來說,萊頓的學習是緊張的,生活是愜意而又愉快的,這份經歷是寶貴的人生財富。


留個贊再走嘛~ฅ^•ﻌ•^ฅ

作者:Zac Cao

編輯:Ray, Lily

後記:曹師兄是我在南大中美中心的前輩,現在已回上海的律所工作。如果對中美中心感興趣,可以參見此文: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聯合碩士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在此中心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 知乎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23

申請達人點撥君:


本文由「一起點撥」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轉載請註明出處「一起點撥」及文章作者名,且必須附帶文末圖片。


點撥暱稱:Tiancheng Cao

本科:清華 外國語言文學系 經濟學雙學位

碩士:荷蘭萊頓大學藝術史碩士


請問學長為什麼選擇了小眾的荷蘭作為自己留學深造的目的地呢?

在我看來,與其說大多數的學生 「選擇」 美國,不如說是多數人在並沒有考慮其他alternative的情況下,在社會的大背景下慣性地選擇了他們的美國夢。就如同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時候,(至少在我的高中)並沒有太多人真正去想讀文科是不是真的更適合自己就默認選擇了理科。


就我個人而言,藝術史的碩士項目在美國很難有申請獎學金的機會,而學費又開銷巨大。對於人文類很難短時間內將學術轉化為經濟回報的學科,我覺得一邊讀書一邊還要維持生計將會生活的很艱難。


反之,歐洲相對較小的生活成本和濃重的藝術氛圍讓我覺得更能夠靜下心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邊的學校我也看了很多,精挑細選過後,荷蘭,瑞典和芬蘭這三個國家是我比較看好的。因為荷蘭的萊頓最後把我的學費基本都免掉了,所以最終也就選擇了這裡。


對於想申請荷蘭研究生的學弟學妹們有什麼可以提供的經驗?

所需要的材料基本是差不多的,基本流程可以參考Neso China的官網,所有中國學生都要通過這個機構提交審核,具體要求都清楚的列出來了。另外,歐洲大多學校是不需要GRE成績的。當然作為GRE老師和留學生的雙重身份,我還是覺得至少要有拿下GRE的能力,否則在哪裡都還是會有些吃力的。


語言其實完全沒有障礙,荷蘭人的英語水平應該在非英語國家中算是非常好的了。這種好不僅僅在你的同學中體現,就連路邊有些神叨叨跟你講些不知道是什麼的流浪漢,看到你也會自動切換成流利的英語跟你繼續叨叨。荷蘭人也主動願意說英語,我的一個亞裔荷蘭同學經常吐槽說,在商場公園之類的地方店員有時候看他的樣子什麼都沒問就主動開始說英語了。因此學習生活完全沒有語言障礙,我甚至覺得這是想要學習荷蘭語的同學會遇到的問題,因為你想主動練習下荷蘭語的時候,就分分鐘被自動切換走了。


在荷蘭念書是什麼體驗?


很難概括荷蘭念書的體驗,但至少萊頓是一個和清華非常不同的環境。萊頓的碩士項目沒有商科和工科(似乎這又是中國學生最常選擇的兩個方向),所以優勢學科在人文,法學和醫學。而通過專業的設置,相信大家就能夠感覺出來這個大學的風格了。又因為萊頓是個小鎮(是荷蘭歷史最悠久的大學沒有之一,去年是建校440周年,但是低調的就那麼過去了,不像某些個學校百年的時候非要折騰好幾個月,咳),所以平時都很安靜,節奏不能說快或是慢,而是更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相對來講,之前在清華經常覺得有種被推著走的感覺,總會在意別人在做什麼,自己是不是哪裡落下了,雖然那些到最後發現其實都是和自己沒什麼關係,但是心態上總是會覺得有些浮躁。


如果說北京的 「風 + 土 + 人 + 情」 各自的比例大概是 15% + 40% + 40% + 5% 的話,荷蘭的比例大概是 80%+ 0% + 5% + 15% 了。颳風下雨是常態,所以出太陽的時候到處都是人們在曬肉。

小編還曾看到過學長和陳琦、王正宇老師共同編著過《新東方·GRE核心詞彙助記與精練》一書,可否講講當時和新東方大神們的緣分,並給奮鬥在GRE路上的學弟學妹們提一些建議?


我在新東方的近3年時間,最開始的半年左右在教詞彙課,後來慢慢轉到填空,所以各種機緣巧合就接觸到了同樣教填空課的陳琦老師。當時陳琦老師和王正宇老師(也是清華畢業投奔美帝的學生)正在編寫3000的 「助記」 部分,後來覺得我的詞彙講義可以延伸編寫成3000的 「精鍊」 部分,於是我們就合作完成了這本書。後來陳琦老師另立門戶成立了自己的機構,因為和新東方的競爭關係,所以我在去荷蘭前的最後半年多,主要任務就是給新東方重新編寫一本完整的GRE詞彙教材《GRE詞彙進階與鞏固》。這本書15年初已經上市,有些同學在新東方的部分班級里可能看到有配發這本詞彙書,關於這本書和GRE的具體問題,後面涉及到專欄的時候我會再具體說明。


可以分享一下荷蘭的實習或工作的經歷嗎?


荷蘭的碩士項目一般分為一年的non-research和兩年的research型。由於我選擇的是學術壓力比較大的後者,所以其實也沒有什麼時間去做兼職。不過因為和新東方的合同並沒有終止,所以有時候還會遠程帶一些1對1的課程。周圍的中國學生有的在教中文,或者去自己專業相關的機構實習,當然還有不知道多少人在做代購(奶粉什麼的大家都懂)。我們專業(art & culture)的荷蘭同學有些在博物館做實習,不過這個時候不會荷蘭語就會成為障礙了。雖然不太有機構會明確說必須要荷蘭語,但是同等條件下如果和本地人競爭,劣勢還是相當明顯的。當然,我說的這些都是humanities的情況,理工科或者商科的中國學生應該相對更有優勢。

對於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是怎麼樣的?


在藝術史範疇內自己最感興趣的還是攝影史,攝影理論和博物館研究,當時申請的時候也在偏理論的項目和偏實際操作(art school那種)的項目之間猶豫。暫時考慮的有三種規劃:




再去讀一個art school的攝影MA,之前看好在芬蘭的就是這樣一個項目
繼續讀藝術史的PhD,可能就還是要投靠美帝了
去攝影相關的博物館實習工作,當然這條路走幾年之後可能還是會再去讀博


更多留學方面的內容,關注我的知乎專欄或者微信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e0g-JyPEin71rWdE9x1p (二維碼自動識別)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26

作者:Leo Hanks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3794847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到大家們的回答,好像也沒有什麼好補充的了,概括來說,就是緊張的課程,高大上的教室,活潑的課堂氣氛,巨大的閱讀量,不輕鬆的考試,高昂的物價和美麗的風景。

有兩個校區,一個在萊頓,一個在,我更想提的是海牙這座城市。

海牙——起點亦終點。海牙絕對算不上最美的城市,但無疑是最乾淨的,也是感情最深的。曾經無數次抱怨這裡一周下八天雨的鬼天氣,這裡高的離譜的物價,這裡的市民略顯懶散的生活方式,但是真正離別到來之時,這些終究會let it go,沉澱了不滿和抱怨,剩下的彌足珍貴。我想,幾個月後,甚至幾年後,我還是會懷念夏天涼涼的海風,懷念在劇院和教堂里聽不懂的課堂,懷念數十天如一日吃的意大利麵,懷念公寓里的土耳其大鬍子和嗚啦啦嗚啦啦的土耳其語,懷念那些十分遺憾未曾交談過的金髮荷蘭美女,甚至還會懷念那位於市中心高調的耀眼的紅燈區(當然沒進去過),當然最懷念的是自己在這座城市的4個月,120個日夜。

每周周末,挑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騎單車去海邊安靜的看小說,但是冬天的陽光總是那麼短暫,不一會太陽就會落山,然後放下小說,靜靜的欣賞北海的日落,沉浸在血色的殘陽中,無法自拔。

歐羅巴大陸,鬱金香之國,美如畫的城市,詩一樣的生活。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