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5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14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15

作者:theleiden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847296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我在知乎的第一个回答---------------------

2023/03/27 小范围更新

在莱顿周边留学然后定居已经十余年,感觉在莱顿的时光真的非常宝贵;这座城市的素养和内涵独一无二,莱顿大学的学术氛围和发展前景拔萃超群。

个人简介:本硕四年在莱顿大学,是我专业+学院唯一的中国留学生。留荷工作至今。



学术:本硕都在莱顿社科学院,期间接触到的都是学科开头人这样的大牛。很多教授讲师非常令人仰慕,有涵养并且很惜才。我所在的专业课程设置也不紧不松很合理。莱顿给我的感受是,教授和讲师会引领你建立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研究课题,把兴趣和专业能力结合在一起,让整个过程变得有趣而丰富。
历史及声誉:莱顿大学1575年建立,得利于1574年勇敢无畏的莱顿市民成功抵抗西班牙入侵。历来莱顿大学都是精英聚集地,校友包括政界商界王室等等顶尖翘楚。想来教育质量和声誉也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学习氛围:大三开始慢慢地喜欢上了泡图书馆,硕士一年每天都在图书馆里啃文献。图书馆的学习氛围真的很棒。有时候看书看累了想玩手机,周围看一圈都是认真读文献写论文的学霸,于是常常自愧不如;受气氛的积极影响也会更加努力学习。图书馆之外,餐厅和教学楼公共区域也都有很多相伴学习的学生。
教职工:可能和荷兰这个国家文化有关系,我和学校的老师和职工都像朋友一样,一点也没有那种师生之间经常出现的冷漠生疏的关系。他们非常真诚,赞美我的进步,也会真诚(并好不保留地)批评我有时会有的焦躁或者倦怠。
工作机遇:其实我读的专业非常理论化,对口工作的话基本上找不到(对长期个人发展可能很有用)。不过就读莱顿期间我结识了很多各行业的精英,学校的话也提供Career Services和一对一的Mentor Network,对于以后工作前景有打算的同学们可以考虑咨询学校。(我本人的话也在Career Services讲座,可以私信我具体时间)
生活:莱顿大学在莱顿和海牙都有校区,两个城市我都住过很长时间。海牙是荷兰政治中心,城市非常大,唐人街有很多华人/亚洲超市,对于刚来荷兰的中国留学生应该算是最治愈思乡之情的地方。莱顿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小城,周三周末有开放集市,东西物美价廉;市中心都是老建筑,走到哪里都是风景。莱顿和海牙到其他城市也很方便。

Leidse Hout

Herengracht Leiden

Herengracht Leiden

Molenwerf Leiden

Steenschuur Leiden

Oude UB Leiden


Oude Rijn


Aalmarkt


Hartebrugkerk


双彩虹 


Nieuwe Rijn


Hortus Botanicus


Steenschuur (Kitty)


Greek Restaurant Delphi (Kitty)

彩蛋:2015年3月-2017年9月 管理莱顿微博,和大家互动得非常愉快。谢谢大家喜欢莱顿大学!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17
作者:Z Potential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2019254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厦大-莱顿校际交换生讲述这一段交换见闻

确定前往莱顿就读的同学可以添加莱顿学联的微信:ACSSNL-LEIDEN;添加时烦请备注新生群,它将根据大家的入学年份把大家拉入群中,方便大家的交流。

新生指引手册自取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1MmNYUX3RP_iyv1v-UInA

密码:0Or1


坐标:海牙

1.初入莱顿大学群

莱顿大学的华人微信群真的是我见过最nice的群体了。里面大部分是来莱顿读硕士的,其中大部分是法学相关,的确法学是莱顿非常强势的学科,尤其国际法,毕竟依托海牙国际法庭的资源优势。 群里大家互相帮助,有新生手册,还可以出旧物,很帮忙。

2.Housing交换生由于时间较短和身处国内都会通过学校的office帮忙找房子,借助的是DUWO中介,房间类型有单人间双人间各种,房价也各异,范围大概400-700欧元。我的是两房一厅的结构。月租515欧,在海牙一个火车站旁,交通和设施非常便利,房间风格大多类似极简现代主义。我有个丹麦室友,是个大一新生,学国际研究,pub里的social king,相处融洽。


卧室


厨房



阳台

3.天气
现在是夏季末,天气不稳定。一般白天短袖,晚上需要穿件薄外套。冬季风很大,最好是穿戴帽子防风的大衣,这边没有人用雨伞。
后面的天气再更新。

4.荷兰语
荷兰语是荷兰的官方用语,但是英语普及率很高,基本都会说英语,所以交流没有障碍。本科专业比较限制,大部分荷兰语授课,但是硕士专业大部分英语授课。荷兰多样性很强,各国各肤色都有,不过包容度很高,我觉得这一点比美国还好。我的新生周

伙伴Kajar,一位早期印度移民,说荷兰学校中肤色并没有带来身份的差异,大家都很融洽。俄罗斯的姐姐也因为国内的限制太重而移民于此。

5.活动
关于活动的话我主要讲最近参加的新生周(简称HOP或OWL,HOP是莱顿大学在海牙的新生周,OWL是莱顿大学在莱顿的新生周,可以自己选择),费用70欧,OWL为80欧,包含五天的活动和饮食,但喝酒要自付。
第一天 开幕式-见面会
参加新生周的同学们会被分到十人一组,有两个guide。第一天吃饭见面,参加quiz。食物都是各种意面!斜管面,通心粉..
荷兰人会喝酒是出了名的,因此小组内活动也就有各种围绕酒的比赛。

第二二三四天 各种活动 如海滩;游览城市;参访博物馆;讲座;BBQ


5.学习
欧洲学分

都很多,国内大学一门两分的课这边可能是五分。一门五分的课,上课时间7次左右,再加7次workgroup,类似小组活动,其他有高大100h+的阅读时间,眼睛要看瞎。每门课有两次考试,不过考试具体看老师,期末考完会有补考机会。

已然快开学一个月了,我也要期中考试了,真的好快。

莱顿的教室和教学楼分布在各个地方。下图为各个地方的教学楼。



不太一样的是,我大多数在11-13点上课,也就是午饭的时间。所以这个时间对我来说很尴尬,不能吃午饭,一是没时间做便当,即使做便当味道也太大,荷兰人也就带个面包三明治将就一下。


我的教室基本都在一栋剧院里,第一次上课找了一个小时。剧院设施都不错,很宽敞,可是没有桌子,用电脑记笔记比较累。下图是我的一门管理与绩效的课的老师,具有荷兰男士的一切特点,身高高和帅气。助教女也是很美啊。


由于是全英授课,年轻的老师语速还好,老的教授可能太熟悉了,语速飞起。我的一门财政学老师的课,语速惊人,我一般看看ppt自学。 


6.考试
由于一门课一般是七周,所以第八周就开始考试了。我选的两门课都是以笔试的方式检测,每门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教授没有划重点!没有划重点!
作为习惯了国内考试划重点的学渣,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非常不习惯。可能因为知道自己渣所以第六周就开始看书复习了。
大概就是把ppt、练习和课本对照看,再跟根据自己感觉整理重点强背下来。我是文科,可能理工科不一样。
考试的时候有一二十个没来考,不过没关系一月份会有一次补考机会和挂科的人一起考,更容易拿高分,而且补考和第一次考的成绩是一样有效的,没有区别!补考为了让他们能过,一般会简单些,也更容易拿高分。 那还不如大家一起补考!
考完两门我就瘫倒在家,死宅了三天,今天出门晒太阳。




12.21 结束最后一门考试,和教授愉快的握手道别。

12.22 舍友临行前送了圣诞礼物并一大早起来准备材料教我做pancake,感动得想哭。


12.30 收拾了几天宿舍准备离开荷兰了,这半年是我最无忧的半年,算是我逃离人生的时光,而我又要回去面对残酷人生。


(摄于冰岛)


朋友啊/至此/将告别
望你们安好


2017年 
再见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17

作者:省会城市做题家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577887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了一下,大部分都是文科的同学在回答,作为在莱顿存在感比较低的CS学子也来答一记,希望可以给后人做做参考。

本人是2017 Spring入学的莱顿大学Computer Science硕士学生。先说说这边的选课,课程计划是一共120个学分,其中有第一学年有60个学分是coursework,也就是相当于10门课。选课非常自由,没有必修课,10门课全凭自己的兴趣选,并且你可以把这10门课随意分配何时完成(在2年,4个学期内随意分配)。本人一开始选的课是:神经网络、多媒体信息检索、文本分析与信息检索、贝叶斯网络、数据挖掘Seminar。如果按照我这样选课,基本就是按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向在培养。在上课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machine learning的概念贯穿始终,并且各个课程有很大不同,但同时也融会贯通。学的东西很前沿也比较热门,比如神经网络作业要用到的TensorFlow等等都是机器学习方向职位经常用到的。又比如文本分析里面所用到的NLP知识,也是目前数据科学方面非常炙手可热的东西。而贝叶斯网络就更不用说了,搞AI、大数据必然离不开各种贝叶斯。剩下60个学分放在第二学年,也就是research年,其中有18个学分属于独立project,另外42个学分属于毕业project,分别对应一个report和正式的论文,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将他们合二为一。在这一年中,你会选择自己的导师,可以是两个部分各一个,也可以是一个导师。通常,每周有一次masterclass,也就是开会汇报交流你目前的research进度(本人曾去旁听过一次)。目前行课已经接近尾声,个人感觉是,课不多,但是需要你下来花费很多时间,作业和project都是比较有难度的,发给我本科学校的博士玩家看都觉得难。目前的课程不需要买教材,用的都是pdf,且全部是美帝学校的教材。师资上不用担心,欧洲想进高校并且评教授,其难度远远高于英美,所以你看到大多数老师都是副教授、助理教授。比如神经网络这门课的老师,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但其实只是一名助理教授,但他又同时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CTO。其他各科老师,也都有各自深厚的背景,经常有上课的老师就是荷兰国家科学院的科学家,甚至还见过大众北美研发部的科学家来给我们上量子计算。另外有一点好的是,这边上课基本都是教授亲自上阵,不像其他国家是助教来上课。至于教学模式则不需要特别介绍,西方世界的大学都一个样,喜欢presentation,喜欢group project。

有的人关心生源层次,我可以介绍一下。首先CS专业中国人不多,大多数是荷兰人和欧盟人,目前包括我在内有3个成电的和一个华师大的,说起来也是全985阵容了。但是CS的交换生就很多了,目前看来基本都是来自北理工的。而隔壁DataScience专业的中国人就无比多,很多是转专业的,学历层次上从二本玩家到211都有。总体来说,荷兰U类大学里的中国留学生生源总体处于一个比较中庸的水平,大部分人来自中低端985或211,以及部分二本,很少有来自清北的超级精英,我也从没见过三本专科的玩家。相对的,英语系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澳洲等等,跨度则非常大,有让人望尘莫及的TOP精英,也有来自三本专科的休闲玩家。究其原因,欧洲国家特别是荷兰留学比较小众,申请程序较英语系国家更陌生。三本专科的学生大多没有这么多精力去研究,该类学生大多数签约中介,而主流中介基本都运作的是美英澳。同时,高端玩家比如清北复交浙的精英,则基本前往了美利坚,毕竟论各方面的资源和前景,美国是当之无愧的王,精英玩家来欧洲,我认为是一种浪费。而正是夹在中间,学术背景不是太好,但是也不是太烂的中端玩家,则会经过一番精打细算(去美帝去不了好学校,去英联邦又怕毕业后被鄙视,所以就去欧洲高排名大学),选择到欧洲留学,这部分学生也是DIY比例最高的。

再说说荷兰的生活,当地是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很发达,但是价格昂贵。汽车的话,留学生群体中很罕见。小型车、紧凑型车这样的级别有时候比国内的价格还贵,高端车比如D级车或者全尺寸SUV就比国内便宜很多了。总之就是越往上越便宜,大众polo或者本田思域等等类似级别的,经常要10万甚至十几万,而往上走,宝马528大概折合35万RMB,而到了揽胜这个级别,基本就折合50万RMB就能买到。另外就是油费和停车费都比国内贵,道路也窄。这边考驾照很麻烦,需要荷兰语,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并且没有2000欧元一般认为不可能考下来。房租,莱顿这边比较贵,一般400-500欧元一个月,我住的就是500欧,不大,但是有自己的阳台。吃东西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出去吃很贵,自己做很便宜,比国内还便宜。刚来的一个月,因为懒,基本顿顿吃牛排,又便宜又方便。至于价格,例如爱尔兰牛肉,AH超市够买,8.99欧元一公斤。面包,那种切片面包,一大坨也只要0.59欧元。水果蔬菜也不贵,一把香蕉经常只要1欧元,500克的那种紫色的大李子(忘名字了),也就1.39欧元。基本的全脂牛奶是0.79欧元一升,有时候打折1欧元2升。如果你经常逛超市,还会发现各种1.39欧元=30包面巾纸、0.17欧元=一罐可乐之类便宜到令人发指的东西。

再来说说就业,据前往招聘会的同学说,即使在莱顿这样的文理为主的大学,计算机的就业依然非常强劲,招聘岗位基本只有计算机类和生物类(因为莱顿这里本身就有一个生物科技产业园)。同时招聘计算机职位的公司都非常国际化,换句话说就是不会特别看重荷兰语。同时荷兰的留学生就业政策和永居政策比较友好,毕业后有一年的search year签证(类似于美帝的OPT),找到工作后,可以办理KM工签而不用H1B一样靠抽签。同时,待满5年可以获得荷兰永久居留权(也就是荷兰绿卡),比较好的是,读master的这两年以及search year的这一年也计算在内,如果找到工作再干个两三年,凑够5年就够了。

——————————————分割线—————————————————

特别说一下与主流国家美帝的比较,以计算机为例,Master的教学质量方面,我认为欧洲的水平绝对高于美帝。首先对比一下课程,美帝很多学校的master还在上诸如计算机网络编程、操作系统等等国内本科级别的课程。而欧洲学校例如莱顿,默认你已经具有完善的计算机基础,默认你编程已经是大神,所以不会教你基础的东西。一上来就是各种高深的算法思想和实现。甚至,很多美帝学校的master毕业居然不需要论文!和本科一样做个project就行(一般来说美帝master可选8门课+论文、9门课+project、10门课+综合考试,一共这三种毕业模式,而欧洲以莱顿为例,则是10门课没得跑,一大一小两个论文也没得跑)。究其原因,美帝的master和phd是平行结构,说白了master就是个职业强化的学位,而欧洲和中国的master则更像是phd预科班(欧洲phd申请者会被强制要求有master学位,而美帝基本都是本科毕业直接phd)。

但是,我还是要建议,学CS、EE等学科的玩家,请还是去美帝。虽然近年来美帝IT方面的就业机会有收紧的趋势,但是依然是最有希望找到工作的专业。欧洲说实话,薪水太可怜,就业机会太少,文化融入也太难(主要是语言)。总体上来说,美帝在这方面工作机会和薪水都是要大大高于欧洲的。拿实习来说,美帝动辄4000-6000刀的月薪,而欧洲(例如荷兰)只有可怜的300-500欧,还受到严格的签证限制(你的program里面如果没有实习学分,那你是很难有资格实习的)。这样说来,欧洲唯一的好处就是不需要抽h1b,但是美帝有OPT这一法宝,如果是打算工作一段时间回国,3年的OPT太合适不过,并且一旦找到工作,到手5万-7万刀的年薪是很容易cover掉之前的学费成本的。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20
作者:奇逸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329953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就是一番有喜有忧,过起了自己的小生活的体验。

两年的研究生,换来了一份被莱顿填满的照片流ˊ_>ˋ

放图的原则是尽量不露脸,若不幸露脸,尽量保证照片里的人你我都不认识TA~

-----活动篇-----

2014.08 新生周开幕式 Hooglandsekerk, Leiden

(由于我所在的组只有我一个中国人,等于在开学前被迫练了一周口语,但好处是结识了首批也是关系最好的一批国际小伙伴,以及听课时没有被浓重的荷兰口音打蒙,反而无比神清气爽)

2014.09 开学典礼 Pieterskerk, Leiden

(全程荷兰语,好在有同传)

2015.05 莱顿科学学院中国学生会游船活动 Canal View, Leiden

(学院为笼络中国学生也是拼了,一向以抠门著称的荷兰人不仅搬出了大筐的Heineken,还搬出了巨额的奖学金。具体奖学金政策科学学院官网可查,或者不妨咨询微博 @荷兰莱顿大学

LeidenUniversity 以及 @莱顿大学科学学院) 

2015.08 新生周 Bike Sale, Universitair Sportscentrum, Leiden

(初到荷兰时在2014新生周作为新生参与其中,受益颇多,于是第二年报名media crew,扛着相机出门捕捉更多不分种族超越国界的笑脸)

2015.09 科学学院开学典礼暨学院成立200周年庆典仪式 Gorlaeus Labotaries, Leiden

(学校建立440周年,恰逢科学学院成立200周年。图为开学典礼后的庆祝party)

2016.09 毕业留念 Academiegebouw, Leiden

(霍格沃茨有有求必应屋,我大莱顿有汗流浃背屋!能够以校友的身份在这里签下自己的名字,很荣幸。)


-----环境篇-----

2014.10 汉学院图书馆 Arsenaalstraat 1, Leiden

(第一次来借书,听到周围国际友人们或熟练或蹩脚的中文对话,仿佛回到了宇宙中心五道口 )

2014.11 上学路上 Waasenaarsweg, Leiden

(初来乍到时在一个昏暗的二手自行车店豪掷120欧,结果那车出毛病的频率远远超过了姨妈造访的频率,导致我时常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人品,还要啥自行车!于是修车的日子里只好走着去学院,举头望云彩低头捡树叶的同时,顺便呼吸产自荷兰最淳朴的马粪味……)

2015.06 周六集市 Botermarkt, Leiden

(这只等主人的大狗在集市上连续几周的出现,在市中心声名大噪,一举成为明星宠物!虽然它很乖,但我真的不想吃那个篮子里的菠菜谢谢ˊ_>ˋ)

2015.11 运河的夜 Kort Rapenburg, Leiden

(在人文学院上完语言课回来已近九点半,昏黄的灯光、缓缓流淌的运河、细碎而密集的雨丝,皆在这个深秋的夜晚悄然装点着宁静古朴的莱顿大学城。)

2016.02 城中堡垒 De Burcht

, Leiden

(住在市中心的一大好处是享受周末时光。除了在集市上购买新鲜的瓜果蔬菜和美味的炸鱼,还可以漫无目的地闲逛至散落在城中的古迹。图为莱顿最中心的堡垒。乍暖还寒,天虽阴沉,却拦不住自草地中探出头来的小花,等待春天的降临。)

2016.09 莱顿解放日前夕 De Valk, Leiden

(答辩顺利结束,第二天便搬到了海牙。离开了莱顿,生活中的学术、文艺气息双双锐减。毕业典礼当天回到莱顿,望见五月花广场上为庆祝莱顿解放日而搭建起的年度摩天轮,不由得在恍惚中意识到,两年光景,的的确确是已经飞快地流逝了罢。)


改日酌情增加生活篇和节庆篇~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21

作者:Nosurgarpl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8984673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

本人已于2020年2月正式从莱顿转学,目前在阿自由(另外一所荷兰大学)读历史本。

转学是有很多原因的,莱顿没有任何不好,我爱这座城市我爱这所大学!

之前存过一篇回答在草稿,后面可能是没保存下来吧没有了。后来一直没有心思去重写,最近准备考试也确实很忙,先占个座,后面会更新后续的~


以下原答案

——————————————————————-

看到师兄师姐们的回答 都是挺久之前的回答了 他们说的其实也特别详细了 当初我申请的时候 也是参考了很多前辈的经验 在这里感谢一下大家 ✊ 写这篇文章呢 其实也是 想给最近想申请莱顿大学的朋友们 讲下现在的莱顿 现在的状况 以及我本人的感受和想法 (此文章轉自我本人的微博!!!)


不定时更新的日常—聊聊莱顿/莱顿大学


今天又把wb重新载了下来,然后看到了好几个小可爱给我的私信,都是咨询学校的。


在这里首先给大家说声抱歉,最近真的挺忙的。就连wx也没怎么上


算了下日子,荷兰这边的春季入学也差不多该开始了。在这里(趁我还有时间)想给大家分享下我在莱顿这两个多月的一些感想。


懒得发zh了,也没想着如何给学校做宣传(又没有稿费),我相信,能翻到这里的你们,也都是对莱顿或者说对荷兰留学感兴趣的小可爱。


下面我会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今天的推文。(由于我也是个荷兰留学群里的新人,在这里只要还是想和大家介绍下我的母校—莱顿大学)以下的内容会很多,但是也会很走心。想看的可以慢慢看~


回答前先介绍下我本人的背景,初高中在加拿大读的,不需要雅思,目前在荷兰莱顿大学读考古专业,是个大一新生。


首先,第一个问题。

莱顿大学好申吗(本科/研究生)


这个问题其实也比较主观了,我也不是留学中介也没办法说给你们个准确的答案。就连留学中介也不能保证你们肯定申得上。我感觉看成绩和运气,之所以这么说呢。


第一,拿本科说吧(我对研究生不了解)申请的时候是需要在校的成绩单、文书(motivation letter/ personal statement)已经简历(resume)。成绩吧,一般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卦,但是文书呢,是一把双刃剑。写得好加分,写得不好减分(敲黑板,在这里提醒申请的朋友们,切记一定要好好的检查自己的文书。时间充裕的话,最好让朋友/老师过几遍。)有朋友成绩很好,但是文书写得太烂被拒这样活生生的例子。


二吧,看运气。是这样的,按照朋友申请欧洲大学(英国)的经验分享,offer一般来说都是先到先得。也就是说,有可能后提交申请的,会遇到offer发完了被拒的情况。(当然我本人其实也不建议在资料不全的情况下,过早提交申请。因为这样很浪费时间,我当初就是资料不全,审核材料的人员效率也慢,offer下得很晚)


然后再说一下我当时申请的感受吧。(题外话了)我高中的时候,算不上学霸,但是成绩也不差。(average 91)然后文博类专业,或者考古本身就冷门,分数不会被要求很高。我想说的是,在我收到了大部分Dream school的offer,荷兰的却还没下来。(莱顿真的是最后才下的,11月底提交的申请,中间补交过好几次资料,一直到5月底才收的offer)我当时也做好了被拒的准备(天知道一开始我以为莱顿的offer肯定是第一第二下的),中间没收到offer前,也真的是不太好受


所以说好申也好申,不好申也不好申(好绕lol)


第二个问题,offer多久能下。


也是说我的调查。


大部分人4-6周就会收到(拒信/offer),当然也有人像我那么晚的。当时我5月低下的conditional,6月我再补交成绩就换成了unconditional了。但是后面7-8月份,我依然能听到群里的小伙伴说自己的还是conditional。所以,不幸中的万幸吧。


这里和不了解这两offer区别的朋友,科普下。前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有条件的录取,通俗来说你的offer,随时有可能被撤回。它是要reach一定要求才能被正式录取。而后者就是,无条件正式录取。


第三个问题,莱顿的课程怎么样,水不水。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荷兰应该就没有水的大学。莱顿作为荷兰的老牌名校(了解校史的你,应该听说过,莱顿今年444年建校吧)在这所荷兰都没成立,就在的学校,备受皇室青睐。而荷兰本地人,也时常以它为荣。(不吹啦言归正传)


拿我们考古来说,包括现在人类学本科在读的朋友。看不完的readings,接二连三的assignment,考完这科下科又来的exam。(你会感到很充实)本科的话,program(我了解到的)都是教授教课,而教授本人的教学水平、实力都是通明公开的。你能在学校官网找到这些信息。每节课考完试,学生也会为任课教授,TA等打分。以帮助下一届学生排课的发展。


还有,要是觉得课程太简单,你不仅可以和自己的study adviser聊加个minor或者说申请学校的honour college。(就类似精英班的这种性质,学得更多,更难,学费不变,毕业时带着荣誉学位 )


然后这里的学制,本科才三年。本来就已经把四年要学的压缩成三年,再加上我们大三有一整个学期(考古本科是这样的)是空的,随便你internship/exchange。学的也多,不可能存在说划水。而且莱顿重文,文科不就是读读背背这种形式的嘛。


第四个问题,


莱顿的专业怎么样?


写到这里有点儿写不下去了,详细的可以去官网查查。但是我知道莱顿虽然重文,理科也不差。我朋友学的生命科学,数学,在荷兰也赫赫有名。又,莱顿的理工科其实是被文博学院的光芒给淹没了,爱因斯坦曾经也在我们学校任教过呢。


第五个问题,


莱顿这个城市怎么样?安全吗?


首先呢,先说荷兰吧,我也去过别的欧洲国家玩也在北美呆过几年。我认为,荷兰是个很包容的国家。莱顿更是不用说了。尽管这边,亚裔的比例来说相对比较小,(其实算是保守数字了,校群里也就几百号中国人,日韩东南亚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我本人包括我朋友,都没有听说过有任何的被歧视,区别对待。当然你要是鸡蛋里挑骨头,我无话可说 。


安全方便呢,就是晚上/凌晨压马路,也不会有多少人。啥都不用担心,需要担心的是路上飞驰的自行车(笑)抢劫案件,没听说过。超市买东西吧,也没有看到有设那个警报器(?就是那个你要是没给钱出门,会响的那个东东)虽然最近也有遇到过,结账时,被超市收银人员询问,能否看下书包(可能是有人偷东西?)不过我倒也无所谓,也没啥不能看的,他们态度也超好。


在路上遇到本地居民,大家哪怕不认识也会打招呼。


总结一句话,“我喜欢古镇 我喜欢小地方 我不爱霓虹灯 不爱满大街的斑马线 我要人情味儿就像糖炒栗子一样 ”


第六个问题,


莱顿/留学荷兰消费水平高吗?


看你怎么消费。自己做饭的话,像我这种啥都会买来吃的,一个月生活费300上下。出去吃当然不划算,按照我每周13-20欧的伙食费。出去吃一顿就没了。最贵的是房租,莱顿是大学城,住学校宿舍(很抢手,要提前申,而且只能住一年)share studio是400上下,single studio是650-700。(荷兰这边有针对single studio的房补,今天就不扯那么远了)


剩下的就是交通费,这边交通的话相比较别的收费确实贵一点。但是你要是办理了套餐(OV就是公交卡),平时偶尔出去玩玩也不会花掉很多钱。在莱顿的话,人手一辆单车。低碳环保又经济。


尽管荷兰的天气不好,老下雨。但是没关系,大家都是淋雨一直骑,披上冲锋衣 久了就习惯了。


第七个问题,


留学生/中国留学生多吗?


我上面也提到了,亚裔比例真的低。中国学生更是。主要都集中在理工,法学


根据可怕调查统计,莱顿的中国留学生大都来都研。本科生很少。大部分本科生也都是在国内读了一年本科出来的。


但是留学生还是很多的,像我说的。莱顿是个大学城,本地人不多。大多都是学生,他们有的来自荷兰外省,有的来自欧盟,北美的也有。但是大家聚集在一起,都用英文交流啦。而且欧盟学生的英文也不差哦 可能写作不太好哈哈哈


第八个问题,


留学圈子怎么样?


莱顿是个很好的小城,而莱顿大学的另外一个校区海牙呢则是位于荷兰的政治中心。但是,在这里留学的我们,都是很奶思的。有什么问题,在校群上问,都能找到答案。大伙儿也互相帮助,蹭饭呀,互相转闲置呀,谁寂寞了一起组队运动,开趴呀等等


因为人少,大家很容易自然而然的就会打在一起


题外话,现在国外大学补习班遍地开花。荷兰可能留学小众吧,大家都是靠自己的。记得特别暖心的是,第一次exam前大伙儿都特别紧张,但是系里的senior stu炒鸡nice。给我们考前辅导,整个系的考古大一生基本上都去了(帮我们总结错题,分享经验。听起来很多人是不是,事实上考古新生也就百来人 )这里面提到的senior是歪果仁 虽然他们帮我们,主要也是为自己社团打广告。但是管他目的纯不纯,人家帮我们这些菜鸟也是真的。


第九个问题,


来荷兰是不是得会荷兰语?


这个问题,我来之前也想了很久。还想自学来着,可惜学了又忘

但是我敢跟你们保重,你们只说英语。也可以活下去,超市收银员英文也很溜。老一代的可能差点儿。btw,荷兰人说英文,年轻一辈好点,但老一辈,就我们教授来说,还是有口音的。而且你会发现,他说英文和荷兰语完全不一样。果然母语终归是母语。不管怎么样,能交流,能get到他的点就行。又不是参加什么外语竞赛,不用那么较真儿


另外,莱顿还设有免费的荷兰语课程。感兴趣的宝宝们可以网上注册。


第十个问题,


强行凑个10吧


最后聊聊莱顿的中餐厅


没有几家,感觉还行,大都改良过,不太正宗。和大家分享下我之前在这边吃的一家店,他竟然没有中文餐牌 只有英荷两个版本。点菜的是 也会说中文。然鹅,他们对菜单上的菜不太了解,没有办法翻译出来说有啥素材 可见,来吃的中国人,少得可怜


另外,这边的超市,也会卖中国的面呀酱油啥的,比较少也有。自己做菜自力更生还是没有问题滴。中超的话,莱顿有家超级小的,去过一次。东西也很全(虽然...emmm不说了)海牙倒是有两家大的,只是住莱顿的小伙伴就会很麻烦。得过去备货。但是也可以网购啦,这里就不打广告了。满25欧,中国产品(食物)隔天就送到。


最后的最后,夸一下荷兰的快递速度。为周末还工作的快递员点赞。天知道原来在加拿大,同市的寄个信都得一周。这边全荷兰也就一周。(虽然这两个国家没有可比性啦,荷兰小国,人口密度也高。但是,今天下单隔天就送到,还是在国外,确实感动


祝大家早上申上梦校✔️


Nov. 11, 2019于荷兰莱顿

晚安好梦


補充一下Leiden現在的治安問題

總體來說還是很安全的,很peace的一座小城。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留學生,或者說更多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湧入這座城市,萊頓的治安,相對於以前來講,也確實會複雜了一點。上週吧,在我們的WhatsApp群裡面,居然還收到了,有女生出事兒的不好的消息(being bothered, assaulted or even raped )

現在也確實,emmm臨過節了,天黑得比較早

很抱歉要是因為這些話,給大家對Leiden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但是作為一個孤身在外的留學生,以及一名喜歡晚上出去溜(健身)的女生,我還是希望能給大家打個預防針。不要以為國外就一定安全,請大家務必,要好好照顧自己。有什麼突發事件,第一時間,call112/frs/家人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21

RTB forgotten:


Leiden Law School 2020-2021 Advanced LLM 前来报道,并持续更新中..

(重新审了下题 感觉自己的回答严重跑题.. 此帖已成为我的莱顿生活记事本

⚠️超级无敌多图片预警!!


2020.8.26

到Leiden啦~住进学生公寓啦~

(先po几张宿舍楼的照片



(运河边走一走啦~随便怎么拍都蛮好看耶




2020.8.31

新学期正式开始了~

keep 1.5m distance+online的混合式教学,以及刚开始上课被高强度的教学和活跃积极的同学们锤得只剩下渣..

(求国际法之父

保佑信女逢考必过作业论文过过过

2020.9.3

参加Advanced programmes的开学典礼

(合照里最傻的就是我了没错


2020.9.5 人生第一节网课(?)

(本社恐并无任何不适感)

2020.9.17 码字码累了更新一下下

图书馆日常






(念书好累 我好辣鸡555)

一个人吃吃喝喝的日常


今天中午去楼上的朋友家蹭饭啦!解锁午餐新姿势!超开心~!

朋友烧了一桌子菜还煮了奶茶,其他朋友带了甜点碗筷还附赠刷碗服务hhh


2020.10.1

复习一天 晚上和几个小伙伴出门赏了下月亮hhh

2020.10.4

第一门考试的前一天 连续下了好几天雨之后终于出了太阳!!

2020.10.7

第一个block考完啦!

和小伙伴们去海牙领居留逛街街 晚上一起drink



2020.10.8

去班上的泰国姐姐家里吃火锅xixixi

(插播一条咱做饭的日常哈哈哈哈哈)

2020.10.10

通过莱顿学联面试~回归新媒体老本行哈哈哈

2020.10.11

一醒来就看到双彩虹

许愿许愿许愿了

2020.10.14

防疫措施终于要严格起来了(一丝欣慰.jpg

赶紧出门吃份薯条逛个集市再买点菜


(最近厨艺修炼成果如下hhh

2020.10.19

第二个block快开课了,要读的东西越来越多了555

学院门前铺满了落叶 秋天呐转眼也快过去了

2020.10.22

上午在图书馆自习完去逛了集市~买了荷兰传统小吃olieballen

(糖霜油炸面团子hhh)

2020.10.25

欧洲变冬令时啦~人生暂时多出来的一小时,夏令时的时候可是要还回去的

天黑得更早了,黑夜也更漫长了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22

Raymond H:


—这是就读体验系列的第18个学校—


part 1.关于荷兰

讲莱顿大学之前还是想讲讲荷兰这个有趣的国家吧。当我的美国朋友Byron知道我要去荷兰读书的时候,第一反应是“When you get off the plane, you will be high. That country’s air smells like weed.”;原来在他们美国人眼中荷兰的大麻都泛滥到这个地步了。确实,荷兰是一个很开放的国家,第一个将大麻合法化,第一个将同性婚姻合法化,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别称是“性都”。但荷兰却并没有因为政策及法律上的开放导致毒品泛滥、道德沦丧或者性别犯罪严重等问题。

个人认为,从理性的角度看正是这些开放的态度使得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疏通而不是淤积。荷兰人的观点很简单,既然大麻不比香烟更容易成瘾或者危害更大,那为什么要比香烟的管理更严呢?同性恋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没有造成任何实质的社会危害,为什么要阻拦同性恋者结婚呢?只要我们能去除性交易所带来的暴力、毒品、组织犯罪的问题,性交易本身就没有什么不合法的。这种开放而又高度实用的态度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荷兰的历史并不长,也就大约四五百年。在15世纪以前它还不是一个国家,而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帝国一直视该地区为“uncivilized(尚未开化)”地区,而仅仅是通往大海的入口。随着封建手工业和小商业的迅速发展,荷兰及比利时逐渐成为西欧的经济中心,是英国和法国与波罗的海各国交往的交通枢纽。16世纪初荷兰被西班牙统治,被统治期间由于不满西班牙国王的集权统治和沉重税负,各地起义频发。1581年各起义城市代表在海牙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的统治,起义省份联盟成立荷兰共和国。由于在与西班牙人的独立战争中商人的资助甚多,商人阶层对荷兰王室以及政治影响力很大,政治权利的范围与英国法国相比扩大了很多。荷兰北部地区(即阿姆斯特丹周边)是欧洲重要的纺织中心,莱顿城建立之初的核心产业就是纺织业。


part 2. 关于莱顿大学:历史、排名地位及优势专业

莱顿大学的历史与荷兰王国几乎一样长,是荷兰历史最悠久的大学。1575年(对的,荷兰王国还没有成立莱顿大学就成立了!),统治者威廉王子为了奖励莱顿市民抵抗西班牙军队的英勇表现,给了莱顿市民两个选择:一者是免税,一者是大学;市民认为免税令可被撤销,大学却能延续百年,于是选择了后者。历史的沉淀以及持续的投入,莱顿大学已经成为欧洲学术声誉最好的综合类大学之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方面都伟人辈出,本校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人物包括笛卡尔(笛卡尔1629年入学莱顿大学数学专业,1641年在莱顿发表《第一哲学沉思录》,被称为西方“现代西方哲学之父”)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1920至1946年间曾出任莱顿大学物理系的特别首席教授)等。

荷兰本地人也常用“best”来形容莱顿大学。荷兰的U类大学(可以简单理解为研究性大学)共有13所,其中综合实力较强且地理位置较好的就包括阿姆斯特丹大学以及莱顿大学。能够进入U类大学学习本身往往就能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很强,在就业市场上就优于其他类别大学(H类)的毕业生。

附荷兰U类大学名单(H类太多就不附了):

Universiteit Twente,屯特大学

Utrecht University,乌得勒支大学

University of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大学

Universiteit van Tilburg,蒂尔堡大学

Vrije UniversiteitAmsterdam,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Wageningen Universiteit,瓦格宁根大学

Nyenrode Business University,耶诺德商业大学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鹿特丹大学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内梅亨大学

Rijksuniversiteit Groningen,格罗宁根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Eindhoven,埃因霍芬理工大学

Universiteit Leiden,莱顿大学

Universiteit Maastricht,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从硕士项目来说,莱顿大学最好的硕士方向为考古、语言(中文)、法学。

就法学专业来讲,众所周知,研究国际法首选的目的地就是荷兰。当今最重要的国际司法机构—国际法院(ICJ)、国际刑事法院(ICC)、前南国际刑事法庭(ICTY)等都设在荷兰海牙;这也是莱顿大学的国际公法及其下所有分支专业均为世界排名最前列专业的重要的原因。这些国际机构为莱顿大学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包括教学、实习、研究项目等。莱顿大学每年都有大量的国际公法专业的学生进入国际法院及国际刑事法庭实习,国际法庭的法官们也经常来学校做讲座,部分法官也是学校的教授,国际法资源异常丰富。顺便提一下,目前在任的中国籍国际法官薛捍秦教授也是莱顿的客座教授,每年都会定期来学校做讲座。

我本人就读的是法学院下面的国家税法硕士专业(Adv. LL.M in International Tax Law,学位的Adv.是advanced的缩写,申请者必须有硕士学位的才可以申请),属于国际公法及国际经济法下交叉的一个细分分支。课程主要包括国际税收基础、国际税收协定、个人财富国际税收筹划、转让定价、关税及消费税、美国税法、国际税收筹划,再加上毕业论文。课程整体上来来说非常贴近国际税收实践,课程中较为理论的课程一般由莱顿大学的专职法学教授讲解,但是像转让定价、国际税收筹划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是由来自于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事国际税收业务的合伙人讲解。项目规模不大,每年大约招收40-50人,奖学金比较充沛,大约25%的学生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奖学金。


part 3. 学校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莱顿坐落于荷兰西部沿海,而西部沿海又是整个荷兰最发达的地区,因此在这边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非常方便。从莱顿市中心到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只需要40分钟左右(步行+火车),到了阿姆无论是酒吧、逛街还是吃饭统统都能满足你。实际上整个荷兰的交通都非常方便,交20欧押金办一张ov-chipkaart(荷兰的公共交通卡),所有交通工具坐个遍。莱顿是一个小小的,但非常美丽的城市,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城,城市居民不是学生或教工的话可能就是为学校及学生服务的相关机构的。整个城市的氛围非常好。住宿方面,学校及各学院均为学生提供宿舍,得到offer的学生都可以预约宿舍(单人)。学校的宿舍的优点是便宜(500欧左右一个月),但缺点是没有独立卫生间。各学院的宿舍差别比较大,但是条件会相对好一点,价格也更高。如果不想住学校或者学院的宿舍的话还可以自己住到外面,但是就更贵了。我当时选的是学院的宿舍,离上课的地方很近,条件也相当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担心去非英语国家留学会不会有语言障碍,这一点在荷兰完全不用担心啦。荷兰人的英语好的让我吃惊,在荷兰无论是餐厅服务员、超市售货员都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交流完全无障碍。这与我去德国旅游的经历产生巨大反差,在德国问个路至少要问三个人才能遇到一个会讲英语的,去超市买东西更是灾难。


part 4. 校园生活和环境

莱顿大学有体育馆,可以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在校学生只需要花120欧办一张年卡即可享受体育馆内的所有设施,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应有尽有。除了游泳馆和室内篮球场需要预约外,其他设施都可以随到随用。

学校的特色活动的话我想提一下刚到时参加的的新生周(Oriental Week of Leiden 简称OWL),费用80欧,包含五天的活动和饮食。活动内容包括见面会、分组游戏、喝酒(需要自付)等,非常有意思的活动,也认识了很多其他专业同学,了解了很多本地生活技巧。这些小技巧帮助大大的哦,市内通勤到Facebook二手站买个旧自行车便宜又方便,远途旅行大巴比火车便宜但是网站是荷兰文的要有人帮忙买,买衣服鞋子包去Roermond Outlet等等。

第二个要提的特色活动就是龙舟赛啦,对的,你没有看错,莱顿每年都会举行龙舟赛。学生们可以自由组织报名,与学校关系良好的公司也有代表队参赛。到了龙舟赛那天,基本上全莱顿的居民都会去观看比赛,真的是非常热闹。看着一群白人在离中国几千公里外的地方费力的划着龙舟廷真的是别有感受!(由于手机丢失,照片大多都遗失了,不能展示出来,很遗憾)

学校的以及城市的其他活动也非常多,月月都有活动。日本文化节、莱顿城市庆典、啤酒节等等。学习之余的周末绝对是活动多多,丰富多彩的~

与大家的印象不同,莱顿大学并没有一个校园的概念,学校的各教学设施散落在莱顿城中,所以我们讲学校的环境实际上也是在讲莱顿城的环境。莱顿市一座有500年历史的城市,由于建筑保存的完善以及合理的规划,莱顿这座城市非常的漂亮而且适合居住。

part 5. 就业前景和机会

就我的项目而言,由于课程的设计非常贴近于实际从事国际税业务的专业机构的需要,荷兰本地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每年都会从我们的项目中招聘很多人,即使今年的招聘计划不足,这些机构也非常愿意提供长期实习。学院也有专门的job fair(人才交流会)并设置了专门的career counselor(职业辅导员)提供包括简历修改、实习单位寻找等服务。以2014年为例,班上有9名同学拿到安永(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是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司,亦为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其他三大事务所分别为普华永道、德勤和毕马威)的one-year offer,另有数名同学拿到实习的机会,为将来找工作确定很好的基础。

荷兰的硕士毕业可以直接申请一年的工作签证,一年后若找到雇主愿意签订长期合同则可以续签工签,比较类似美国的OPT,但后续转长期签证目前看来比美国容易。

荷兰的国际生数量比较少,中国学生数量也很少(没有核实过具体数字,感觉上每门课上都会有中国学生,但是人数都很少,而且其中又有很多是从香港、澳门、台湾来的,大陆来的学生确实不多)。关于国际学生在荷兰或者欧洲的发展前景这个话题太大,我就不讨论了,每个国家、每个人、甚至每一份工作的情况也不一样,学着适应才是最好的办法。

part 6. 难民、恐袭、脱欧等热点问题

欧洲难民、恐怖袭击等问题确实导致了更多的恐慌,比2013年我刚去的时候严重了,治安管控在明显加强。但是总体来讲,社会运行还是非常有序的,也没有发生社会动荡等大的变化。媒体和政治家每天吵来吵去的跟我们关系也不大。难民问题尽管引起了欧洲社会对移民问题的讨论,但是对于合法移民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至于英国脱欧、欧元区分裂、西班牙等国财政破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欧洲一体化是不可逆的,边界什么都拆了这么多年了,难道重搭起来?从就业角度讲,投简历时尽量选择荷兰、德国、法国这些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国家就行了,其他变化也不是我们能预测的。


part 7. 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

我本人一直有很强烈的愿望想到国外看看,想体会一下国外的教育,可能大家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选择荷兰以及莱顿大学。我想说与其说大多数学生 “选择” 美国,不如说是没有考虑其他alternatives。

在我申请的时候并没有局限于美国,当时定了6所学校,4所美国,1所英国,1所荷兰,专业差别不大,都是General LL.M(LLM :Master of Law)或者国际法方向的LL.M。最后中了一半,两所美国(无奖),一所荷兰(半奖+TA)。考虑到经济上的压力,最后选择了荷兰。就业方面来看,荷兰读完书可以续签一年积累工作经验,从这一点来看必然是好于在美国读完书找到工作办签证还得抽签的。教学质量方面来看,都说美国LL.M难读,荷兰的更难读啊!分数还更低啊!这边的考试,考下来一半补考,四分之一重修啊!想起来那些埋头苦读的日子还真是像高考呢。

其实我认为选择欧洲最大的优势在于与美国顶尖名校同等教育质量下竞争相对较小(仅指申请难度)且成本也比较低。相比于传统的美国或者英国,劣势在于欧洲学位在中国的认可度是相对比较低的。在欧洲大陆找工作时,欧洲本地著名大学的学位认可度是很高的。但是如果不考虑留在欧洲工作而是回国的话,同等条件下美国英国的著名学校的学位认可度更高。

从考BAR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欧洲的法学硕士劣势就更大,因为欧洲大陆国家(至少荷兰、德国、法国等主要国家都不允许)大多不允许外国人参加律师资格考试。所以到欧洲读法学硕士,尤其是没有具体专业方向的法学硕士一定要谨慎,最后可能即不能留本地执业,回国的认可度也不高。

总的来说,莱顿的学习是紧张的,生活是惬意而又愉快的,这份经历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留个赞再走嘛~ฅ^•ﻌ•^ฅ

作者:Zac Cao

编辑:Ray, Lily

后记:曹师兄是我在南大中美中心的前辈,现在已回上海的律所工作。如果对中美中心感兴趣,可以参见此文: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硕士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在此中心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 知乎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23

申请达人点拨君:


本文由“一起点拨”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转载请注明出处“一起点拨”及文章作者名,且必须附带文末图片。


点拨昵称:Tiancheng Cao

本科:清华 外国语言文学系 经济学双学位

硕士:荷兰莱顿大学艺术史硕士


请问学长为什么选择了小众的荷兰作为自己留学深造的目的地呢?

在我看来,与其说大多数的学生 “选择” 美国,不如说是多数人在并没有考虑其他alternative的情况下,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惯性地选择了他们的美国梦。就如同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至少在我的高中)并没有太多人真正去想读文科是不是真的更适合自己就默认选择了理科。


就我个人而言,艺术史的硕士项目在美国很难有申请奖学金的机会,而学费又开销巨大。对于人文类很难短时间内将学术转化为经济回报的学科,我觉得一边读书一边还要维持生计将会生活的很艰难。


反之,欧洲相对较小的生活成本和浓重的艺术氛围让我觉得更能够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边的学校我也看了很多,精挑细选过后,荷兰,瑞典和芬兰这三个国家是我比较看好的。因为荷兰的莱顿最后把我的学费基本都免掉了,所以最终也就选择了这里。


对于想申请荷兰研究生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可以提供的经验?

所需要的材料基本是差不多的,基本流程可以参考Neso China的官网,所有中国学生都要通过这个机构提交审核,具体要求都清楚的列出来了。另外,欧洲大多学校是不需要GRE成绩的。当然作为GRE老师和留学生的双重身份,我还是觉得至少要有拿下GRE的能力,否则在哪里都还是会有些吃力的。


语言其实完全没有障碍,荷兰人的英语水平应该在非英语国家中算是非常好的了。这种好不仅仅在你的同学中体现,就连路边有些神叨叨跟你讲些不知道是什么的流浪汉,看到你也会自动切换成流利的英语跟你继续叨叨。荷兰人也主动愿意说英语,我的一个亚裔荷兰同学经常吐槽说,在商场公园之类的地方店员有时候看他的样子什么都没问就主动开始说英语了。因此学习生活完全没有语言障碍,我甚至觉得这是想要学习荷兰语的同学会遇到的问题,因为你想主动练习下荷兰语的时候,就分分钟被自动切换走了。


在荷兰念书是什么体验?


很难概括荷兰念书的体验,但至少莱顿是一个和清华非常不同的环境。莱顿的硕士项目没有商科和工科(似乎这又是中国学生最常选择的两个方向),所以优势学科在人文,法学和医学。而通过专业的设置,相信大家就能够感觉出来这个大学的风格了。又因为莱顿是个小镇(是荷兰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没有之一,去年是建校440周年,但是低调的就那么过去了,不像某些个学校百年的时候非要折腾好几个月,咳),所以平时都很安静,节奏不能说快或是慢,而是更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相对来讲,之前在清华经常觉得有种被推着走的感觉,总会在意别人在做什么,自己是不是哪里落下了,虽然那些到最后发现其实都是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但是心态上总是会觉得有些浮躁。


如果说北京的 “风 + 土 + 人 + 情” 各自的比例大概是 15% + 40% + 40% + 5% 的话,荷兰的比例大概是 80%+ 0% + 5% + 15% 了。刮风下雨是常态,所以出太阳的时候到处都是人们在晒肉。

小编还曾看到过学长和陈琦、王正宇老师共同编著过《新东方·GRE核心词汇助记与精练》一书,可否讲讲当时和新东方大神们的缘分,并给奋斗在GRE路上的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建议?


我在新东方的近3年时间,最开始的半年左右在教词汇课,后来慢慢转到填空,所以各种机缘巧合就接触到了同样教填空课的陈琦老师。当时陈琦老师和王正宇老师(也是清华毕业投奔美帝的学生)正在编写3000的 “助记” 部分,后来觉得我的词汇讲义可以延伸编写成3000的 “精炼” 部分,于是我们就合作完成了这本书。后来陈琦老师另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机构,因为和新东方的竞争关系,所以我在去荷兰前的最后半年多,主要任务就是给新东方重新编写一本完整的GRE词汇教材《GRE词汇进阶与巩固》。这本书15年初已经上市,有些同学在新东方的部分班级里可能看到有配发这本词汇书,关于这本书和GRE的具体问题,后面涉及到专栏的时候我会再具体说明。


可以分享一下荷兰的实习或工作的经历吗?


荷兰的硕士项目一般分为一年的non-research和两年的research型。由于我选择的是学术压力比较大的后者,所以其实也没有什么时间去做兼职。不过因为和新东方的合同并没有终止,所以有时候还会远程带一些1对1的课程。周围的中国学生有的在教中文,或者去自己专业相关的机构实习,当然还有不知道多少人在做代购(奶粉什么的大家都懂)。我们专业(art & culture)的荷兰同学有些在博物馆做实习,不过这个时候不会荷兰语就会成为障碍了。虽然不太有机构会明确说必须要荷兰语,但是同等条件下如果和本地人竞争,劣势还是相当明显的。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humanities的情况,理工科或者商科的中国学生应该相对更有优势。

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么样的?


在艺术史范畴内自己最感兴趣的还是摄影史,摄影理论和博物馆研究,当时申请的时候也在偏理论的项目和偏实际操作(art school那种)的项目之间犹豫。暂时考虑的有三种规划:




再去读一个art school的摄影MA,之前看好在芬兰的就是这样一个项目
继续读艺术史的PhD,可能就还是要投靠美帝了
去摄影相关的博物馆实习工作,当然这条路走几年之后可能还是会再去读博


更多留学方面的内容,关注我的知乎专栏或者微信公众号

http://weixin.qq.com/r/e0g-JyPEin71rWdE9x1p (二维码自动识别)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8 20:26

作者:Leo Hank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896/answer/13794847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到大家们的回答,好像也没有什么好补充的了,概括来说,就是紧张的课程,高大上的教室,活泼的课堂气氛,巨大的阅读量,不轻松的考试,高昂的物价和美丽的风景。

有两个校区,一个在莱顿,一个在,我更想提的是海牙这座城市。

海牙——起点亦终点。海牙绝对算不上最美的城市,但无疑是最干净的,也是感情最深的。曾经无数次抱怨这里一周下八天雨的鬼天气,这里高的离谱的物价,这里的市民略显懒散的生活方式,但是真正离别到来之时,这些终究会let it go,沉淀了不满和抱怨,剩下的弥足珍贵。我想,几个月后,甚至几年后,我还是会怀念夏天凉凉的海风,怀念在剧院和教堂里听不懂的课堂,怀念数十天如一日吃的意大利面,怀念公寓里的土耳其大胡子和呜啦啦呜啦啦的土耳其语,怀念那些十分遗憾未曾交谈过的金发荷兰美女,甚至还会怀念那位于市中心高调的耀眼的红灯区(当然没进去过),当然最怀念的是自己在这座城市的4个月,120个日夜。

每周周末,挑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骑单车去海边安静的看小说,但是冬天的阳光总是那么短暂,不一会太阳就会落山,然后放下小说,静静的欣赏北海的日落,沉浸在血色的残阳中,无法自拔。

欧罗巴大陆,郁金香之国,美如画的城市,诗一样的生活。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