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hirley學姐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166720/answer/71541302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因為歐洲留學的經歷,我身旁有一堆來自歐洲各地的小夥伴們,所以凡是這種問題總是忍不住要邀請他們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屬於他們的主觀又客觀的體驗,今天就邀請到了我們的妞妞來分享她在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的獨特旅程,至於為什麼獨特,還得往下看哦!


Hi大家好!我是New,來自浙江省的一個小城市。我高中做了件冒險的事情,那就是不顧老師的反對從最好的理科班轉到了文科班,為我比較不尋常的求學之路埋下伏筆。高考超了省一本線20幾分,但對於想要去上海念書的浙江人來說,這個分數實在是高不成低不就。於是我也填報了台灣高校的志願,最終順利被私校Top5的英國語文學系錄取。
在台灣上大學的四年里,主修英文之餘,我也修習了文化創意產業學分學程。除了練就一口連台灣人都難以分辨的台灣腔以外,也參加了不少活動和實習,認識許多優秀的朋友。德國國際志工,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和國際少年運動會外語志工,文創園區的實習,微博自媒體實習和一個旅行自媒體的實習。這些慢慢積累的活動,無意之間竟成為了我申請荷蘭碩士的契機。
要去留學的萬千理由
之所以選擇留學,一是因為台灣私立大學雖然在台灣排名不錯,但回到大陸卻不太突出;其二原因是英文專業作為本科背景,只是一個工具,在職場中並沒有太大的競爭力。因此希望可以通過一個碩士學位學習更多具體的知識,同時也增強自己的競爭力。
有了留學的決心,接下來要想的也是最難的部分:去哪裡,讀什麼。由於家庭條件也僅屬於中等水平,學費及生活費便成為了我的第一考量。和爸媽商量覺得,日本或者荷蘭的英文授課碩士是不錯的選擇。日本,私立研究所一學期學費約6-7萬人民幣,生活費可能較高但也遠不及英美;荷蘭,大部分碩士學制一年,學費一年約1萬5歐元左右,生活費也遠低於英美。決定了方向,接下來就是讀什麼。我的興趣是偏文化交流,文化藝術管理或者傳媒類。但碩士轉專業其實是有難度的,除非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或相關實習經歷。在經過一番搜索和詢問之後,目標鎖定在三個學校三個專業:早稻田大學國際交流科
(國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研究科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荷蘭奈梅亨大學創意產業碩士
(MA Creative Industries )和荷蘭烏特勒支大學跨文化交流碩士
(MA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來全世界最自由的國家讀碩士吧!
在日本和荷蘭之間,最後選擇了荷蘭其實是因為荷蘭申請期比較早,在大四上學期結束前就投完申請,2-3月陸續發放結果。而日本3-4月開始申請,6月統一出結果,萬一沒上,等於當年的申請季已結束就沒有別的機會了。當初申請時就想,如果沒有收到荷蘭的offer再申請日本的。因為最後收到兩個荷蘭的offer,這邊就只介紹為什麼選擇了荷蘭。

荷蘭位於歐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亞歐大陸橋的歐洲始發點,與德國、比利時接壤。還是歐盟和北約創始國之一,也是申根公約
、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
等國際組織的成員。荷蘭以寬容的社會風氣而聞名,在對待毒品、性交易和墮胎的法律是全世界最為自由化的。荷蘭也是全球第一個同性婚姻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在2019年全球幸福指數排名中名列第六。雖然官方語言是荷蘭語,但95%以上的荷蘭人都可以講很好的英文。除了文字說明看不懂之外,在荷蘭留學和生活用英語完全是沒有問題的。在荷蘭讀書並順利畢業的留學生,都可以在三年內申請為期一年的「求職年」,在這一年中,可以找工作或實習但不需要僱主為你申請工作證,相比英美,這樣的工作政策對留學生來說確實是非常好的一個海外工作機會!荷蘭的生活費,學校會要求中國學生除了學費之外,先將一年的生活費匯給學校作為財產證明,這一筆費用大約在1萬歐元左右,會在開學後取得荷蘭銀行卡後退還至你的卡里。
來了荷蘭之後,不出意外,身邊的荷蘭人都高的不得了,自行車也是。沒有自行車在荷蘭就像沒有雙腳一樣,很多時候是不方便的,因此買一輛適合自己身高的自行車是開學前的首要任務哈哈哈!

同樣在意料之中的即是荷蘭人的英文能力,可以說是接近英語國家的水平,日常交流完全沒有問題。在荷蘭比較麻煩的是沒有移動支付,沒辦法做到只帶一隻手機出門,但辦了荷蘭借記卡之後還是比較方便的。講了這麼多的荷蘭的好處,也不得不提一提最難以琢磨的荷蘭的天氣。荷蘭人常常說,一天可以有四個季節的天氣,此話真的不假。早上出門還陽光明媚,也許五分鐘之後開始颳起了大風,半小時之後下起了磅礴大雨,運氣再不好還會遇上冰雹。荷蘭人卻也還能在雨中騎車,面對中小雨幾乎不需要打雨傘。雖然在台北也常常遇到這樣的天氣,但荷蘭的風速有時候簡直是颱風前夕的級別,最好的建議就是出門前關注天氣預報,哪怕只有20%的降雨機率,還是帶把傘或穿著防水外套出門吧!

(日常淋雨騎車)
常常有人問我,英國和荷蘭哪裡好。如果單看城市的話,英國就像是香港,荷蘭就像是台北。英國機會很多但節奏快,消費高,生活壓力大;而荷蘭生活較安逸,消費在歐洲屬中偏高但遠低於北歐,節奏很慢,但機會較英國來說顯得稍微少一點。如果要讀商科且家庭條件允許的話,選擇英美排名較高的學校或許還不錯;但對於文科和一些理工類的專業,荷蘭卻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當然,荷蘭也有不錯的商學院!)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2deeaef387a557ae39349a299e252e1b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36" data-rawheight="498" data-original-token="v2-dcb5c2d96954952accca0ef77a2314dc"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e0799e9e15655759816a2af59205abce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6"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2deeaef387a557ae39349a299e252e1b_r.jpg?source=1def8aca"/>

Master Ur future
位於荷蘭中部的烏特勒支市(Utrecht)是荷蘭交通系統上相當重要的樞紐,雖然名列荷蘭第四大城,但舊城區仍保留了數百年不變的風光,處處瀰漫著一股幽靜沉穩的氣息。

而創建於1636年的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是荷蘭最古老的大學之一。至今為止,烏特勒支大學共培養出12 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 15 位斯賓諾莎獎獲得者。烏特勒支大學是有「歐洲常春藤
」之稱的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成員之一。在2016年NTU大學排名中名列世界第三十六,全荷第一。由於我是屬於人文學院,各個教室分散在位於市中心的各種老建築中,非常有濃郁的歐洲學府感。經濟學院比較常在距離市中心校區10分鐘的campus上課,理工學科在距離市中心騎車20分鐘的科學園區(Science Park)上課和做實驗,學校也有市中心和science park兩個圖書館,設備齊全,英文資源也很多,還有討論室,電腦可以租借,也可以預約參加一些workshop作為課餘補充。

science park 圖書館

市中心圖書館
UU真的很學術很學術很學術!!一定要強調這一點,經過生命科學和經濟學院及文學院的不專業測評,大家都一致覺得UU真的非常重視學術水平,所以剛開學的時候,大家都被震懾到了。閱讀寫作或是計算量都很大,講求的是真正理解文獻及方法,雖然剛開學的時候一度想要退學因為壓力真的很大,但撐過來之後發現,其實前面所學的內容在後面寫論文的時候都是非常有用的。所以建議想要申請UU的學弟妹們,一定要好好利用暑假讀一些文獻 (開學前各系都會寄一個reading list給大家,千萬不容小覷,這是血的教訓),並且練好自己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班上或是繫上的華人真的少得可憐,千萬不要想著可以和講中文的人組隊。當然這一切,雖然很難,但撐過來之後你一定會覺得感激UU的高標準嚴要求!在日後的學習中簡直受益匪淺~
一個順應時代潮流的新興專業
我選的專業隸屬於人文學院(humanity),中文叫做跨文化交流,是一個非常寬泛的研究領域,研究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如何以相似和不同的方式進行交流,以及他們如何努力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除了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通俗來說就是如果你和外國人打交道(由於存在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應該注意什麼問題,應該如何得體地去交流。這個新興專業正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適應這樣一個日益發達的跨文化國際交往和人際交往的需要應運而生的。

本科系相關課程有跨文化(商業)諮詢,跨文化調解,跨文化企業及溝通等,可以根據你擅長的語言選擇track (荷蘭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法語和英語等),由於非英文母語,所以我選擇的是multilingual track的英文組,在申請的時候所有文書都是用英文寫的,之後的課程及論文也是以英文為書面語。畢業後的就業方向可以是文教類,如在文化交流產業工作,學校國際處或對外漢語教學,翻譯(口筆譯),外交,也可以是(跨國)商業諮詢。

UU的跨文化交流是一年制碩士,一共分為四個Block,每個學期約8-10周,前兩個是上課學習理論知識和case study,第三個學期是寫論文,第四個學期是實習並寫實習研究報告。
第四個學期安排實習其實是我選擇UU的跨文化交流最大的原因,因為少有文科類碩士是在一年的學制內還能有實踐經驗。實習是大家各自申請的,學校會提供一些參考資訊,但主要還是看個人的興趣和選擇。有一些同學也選擇了離開荷蘭去別的國家實習,所以其實安排上非常靈活,主要是希望大家可以將所學運用在實際工作中,並能初步了解自己未來的求職方向。在荷蘭找實習如果不會荷蘭語基本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如果想投荷蘭小企業的話,會荷蘭語比較加分。剛開始找實習的時候很多公司都沒有回信,最後收到了南航阿姆辦事處和一家荷蘭文化交流公司的offer,最後選擇荷蘭的公司實習,因為還是希望可以練英文以及體驗不一樣的工作模式。在實習期間我的日常工作主要負責荷蘭和中國中學生的交流項目,公司很小但氛圍很好,大家都可以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非常自由,也讓我漸漸找到自己未來的求職方向。
申請過程介紹
跨文化交流碩士的申請材料:(全部都是英文文件,官網有格式可以下載)

1. 畢業證書(若未畢業可以先請本科學校提供將會畢業的證明)
2. 成績單
3. 推薦信2封
4. 動機信
5. 研究計劃(200字)
6. 本科相關課程簡介
7. 本科還未完成的課程清單
8. 語言成績:雅思(總分至少6.5,寫作不低於6分)
托福(總分至少93,小分最低至少為:閱讀23/聽力22/口說20/寫作17)
申請時間:每年的10月1日至次年4月1日
申請流程:
1. 先在Studielink註冊賬號,選擇學校和項目,並完成基本資料申請表格
2. 完成步驟1後會收到來自OSIRIS Online Application的郵件,也就是在這個系統里提交申請資料,也可以在這裡查詢申請狀態
3. 需支付申請費(依每年標準)
4. 中國學生需同時申請Nuffic Certificate(簽證用)
根據上面列出的申請細節,我的經驗是最晚要在大四上語言成績達標,然後在大四的寒假前提交申請。Nuffic證書可以在申請學校的同時申請以避開7-8月的簽證高峰期。UU比較看重本科課程以及學術能力,所以盡量在相關課程介紹裡面提及跨文化的內容,在動機信里展現自己的跨文化經歷(這時候國際志工的經驗就顯得非常突出了)和學術能力。另外,跨文化交流碩士不要求本科是211或者985的學歷哦~(現在有沒有感覺很有吸引力了?哈哈哈)
在UU讀書是非常大的挑戰,但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UU的學術排名在世界上是非常高的,整個烏特勒支,或者說荷蘭的環境都很適合個人自由發展。在荷蘭的這一年我覺得個人有很大的收穫,除了英文能力和學術知識,在三觀及批判性思維上,都得到了提升。總之歡迎更多的小夥伴來諮詢申請荷蘭這邊的碩士項目哦,相信你也不會後悔的!!!
謝謝我們妞超詳細的介紹,從她的介紹中也能看出來專屬於烏特勒支大學學子身上那種嚴謹,多方面思考思維方式。大家看的過不過癮?下面 有更詳細客觀的烏特勒支大學的介紹連結,可以繼續看起來呀!
小雪在路上:歐洲留學介紹手冊—荷蘭烏特勒支大學11 贊同 · 0 評論文章
怎麼說呢,還是我一直以來的觀點,留學是一種態度,是走向成熟的歷練,很少聽到因為出國留學而後悔的,卻聽說太多因為錯過留學的機會而遺憾的。只要你敢,只要你想,就有機會,而機會來了,就是你該把握的時候。所以,如果你看到了我們的故事收到了啟發,那麼加油吧!少年們!向你瘋狂熱愛的事情沖吧!
如果你還想看到更多關於專業,申請以及生活類的分享,請點個贊看讓我看到哦!有什麼問題也可以隨時留言cue我,也都會儘力回答的!
去荷蘭留學,你後悔嗎?135 贊同 · 73 評論回答
在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71 贊同 · 10 評論回答
小雪在路上:在比利時留學,感受不一樣的精彩62 贊同 · 27 評論文章
小雪在路上:選擇歐盟EM項目的7個理由和個人體驗82 贊同 · 34 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