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1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18:47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18:48
作者:Shirley學姐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166720/answer/71541302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因為歐洲留學的經歷,我身旁有一堆來自歐洲各地的小夥伴們,所以凡是這種問題總是忍不住要邀請他們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屬於他們的主觀又客觀的體驗,今天就邀請到了我們的妞妞來分享她在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的獨特旅程,至於為什麼獨特,還得往下看哦!




Hi大家好!我是New,來自浙江省的一個小城市。我高中做了件冒險的事情,那就是不顧老師的反對從最好的理科班轉到了文科班,為我比較不尋常的求學之路埋下伏筆。高考超了省一本線20幾分,但對於想要去上海念書的浙江人來說,這個分數實在是高不成低不就。於是我也填報了台灣高校的志願,最終順利被私校Top5的英國語文學系錄取。

在台灣上大學的四年里,主修英文之餘,我也修習了文化創意產業學分學程。除了練就一口連台灣人都難以分辨的台灣腔以外,也參加了不少活動和實習,認識許多優秀的朋友。德國國際志工,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和國際少年運動會外語志工,文創園區的實習,微博自媒體實習和一個旅行自媒體的實習。這些慢慢積累的活動,無意之間竟成為了我申請荷蘭碩士的契機。

要去留學的萬千理由

之所以選擇留學,一是因為台灣私立大學雖然在台灣排名不錯,但回到大陸卻不太突出;其二原因是英文專業作為本科背景,只是一個工具,在職場中並沒有太大的競爭力。因此希望可以通過一個碩士學位學習更多具體的知識,同時也增強自己的競爭力。

有了留學的決心,接下來要想的也是最難的部分:去哪裡,讀什麼。由於家庭條件也僅屬於中等水平,學費及生活費便成為了我的第一考量。和爸媽商量覺得,日本或者荷蘭的英文授課碩士是不錯的選擇。日本,私立研究所一學期學費約6-7萬人民幣,生活費可能較高但也遠不及英美;荷蘭,大部分碩士學制一年,學費一年約1萬5歐元左右,生活費也遠低於英美。決定了方向,接下來就是讀什麼。我的興趣是偏文化交流,文化藝術管理或者傳媒類。但碩士轉專業其實是有難度的,除非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或相關實習經歷。在經過一番搜索和詢問之後,目標鎖定在三個學校三個專業:早稻田大學國際交流科

(國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研究科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荷蘭奈梅亨大學創意產業碩士

(MA Creative Industries )和荷蘭烏特勒支大學跨文化交流碩士

(MA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來全世界最自由的國家讀碩士吧!

在日本和荷蘭之間,最後選擇了荷蘭其實是因為荷蘭申請期比較早,在大四上學期結束前就投完申請,2-3月陸續發放結果。而日本3-4月開始申請,6月統一出結果,萬一沒上,等於當年的申請季已結束就沒有別的機會了。當初申請時就想,如果沒有收到荷蘭的offer再申請日本的。因為最後收到兩個荷蘭的offer,這邊就只介紹為什麼選擇了荷蘭。

荷蘭位於歐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亞歐大陸橋的歐洲始發點,與德國、比利時接壤。還是歐盟和北約創始國之一,也是申根公約

、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

等國際組織的成員。荷蘭以寬容的社會風氣而聞名,在對待毒品、性交易和墮胎的法律是全世界最為自由化的。荷蘭也是全球第一個同性婚姻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在2019年全球幸福指數排名中名列第六。雖然官方語言是荷蘭語,但95%以上的荷蘭人都可以講很好的英文。除了文字說明看不懂之外,在荷蘭留學和生活用英語完全是沒有問題的。在荷蘭讀書並順利畢業的留學生,都可以在三年內申請為期一年的「求職年」,在這一年中,可以找工作或實習但不需要僱主為你申請工作證,相比英美,這樣的工作政策對留學生來說確實是非常好的一個海外工作機會!荷蘭的生活費,學校會要求中國學生除了學費之外,先將一年的生活費匯給學校作為財產證明,這一筆費用大約在1萬歐元左右,會在開學後取得荷蘭銀行卡後退還至你的卡里。

來了荷蘭之後,不出意外,身邊的荷蘭人都高的不得了,自行車也是。沒有自行車在荷蘭就像沒有雙腳一樣,很多時候是不方便的,因此買一輛適合自己身高的自行車是開學前的首要任務哈哈哈!

同樣在意料之中的即是荷蘭人的英文能力,可以說是接近英語國家的水平,日常交流完全沒有問題。在荷蘭比較麻煩的是沒有移動支付,沒辦法做到只帶一隻手機出門,但辦了荷蘭借記卡之後還是比較方便的。講了這麼多的荷蘭的好處,也不得不提一提最難以琢磨的荷蘭的天氣。荷蘭人常常說,一天可以有四個季節的天氣,此話真的不假。早上出門還陽光明媚,也許五分鐘之後開始颳起了大風,半小時之後下起了磅礴大雨,運氣再不好還會遇上冰雹。荷蘭人卻也還能在雨中騎車,面對中小雨幾乎不需要打雨傘。雖然在台北也常常遇到這樣的天氣,但荷蘭的風速有時候簡直是颱風前夕的級別,最好的建議就是出門前關注天氣預報,哪怕只有20%的降雨機率,還是帶把傘或穿著防水外套出門吧!

(日常淋雨騎車)

常常有人問我,英國和荷蘭哪裡好。如果單看城市的話,英國就像是香港,荷蘭就像是台北。英國機會很多但節奏快,消費高,生活壓力大;而荷蘭生活較安逸,消費在歐洲屬中偏高但遠低於北歐,節奏很慢,但機會較英國來說顯得稍微少一點。如果要讀商科且家庭條件允許的話,選擇英美排名較高的學校或許還不錯;但對於文科和一些理工類的專業,荷蘭卻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當然,荷蘭也有不錯的商學院!)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2deeaef387a557ae39349a299e252e1b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36" data-rawheight="498" data-original-token="v2-dcb5c2d96954952accca0ef77a2314dc"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e0799e9e15655759816a2af59205abce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6"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2deeaef387a557ae39349a299e252e1b_r.jpg?source=1def8aca"/>

Master Ur future

位於荷蘭中部的烏特勒支市(Utrecht)是荷蘭交通系統上相當重要的樞紐,雖然名列荷蘭第四大城,但舊城區仍保留了數百年不變的風光,處處瀰漫著一股幽靜沉穩的氣息。

而創建於1636年的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是荷蘭最古老的大學之一。至今為止,烏特勒支大學共培養出12 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 15 位斯賓諾莎獎獲得者。烏特勒支大學是有「歐洲常春藤

」之稱的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成員之一。在2016年NTU大學排名中名列世界第三十六,全荷第一。由於我是屬於人文學院,各個教室分散在位於市中心的各種老建築中,非常有濃郁的歐洲學府感。經濟學院比較常在距離市中心校區10分鐘的campus上課,理工學科在距離市中心騎車20分鐘的科學園區(Science Park)上課和做實驗,學校也有市中心和science park兩個圖書館,設備齊全,英文資源也很多,還有討論室,電腦可以租借,也可以預約參加一些workshop作為課餘補充。

science park 圖書館


市中心圖書館

UU真的很學術很學術很學術!!一定要強調這一點,經過生命科學和經濟學院及文學院的不專業測評,大家都一致覺得UU真的非常重視學術水平,所以剛開學的時候,大家都被震懾到了。閱讀寫作或是計算量都很大,講求的是真正理解文獻及方法,雖然剛開學的時候一度想要退學因為壓力真的很大,但撐過來之後發現,其實前面所學的內容在後面寫論文的時候都是非常有用的。所以建議想要申請UU的學弟妹們,一定要好好利用暑假讀一些文獻 (開學前各系都會寄一個reading list給大家,千萬不容小覷,這是血的教訓),並且練好自己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班上或是繫上的華人真的少得可憐,千萬不要想著可以和講中文的人組隊。當然這一切,雖然很難,但撐過來之後你一定會覺得感激UU的高標準嚴要求!在日後的學習中簡直受益匪淺~

一個順應時代潮流的新興專業

我選的專業隸屬於人文學院(humanity),中文叫做跨文化交流,是一個非常寬泛的研究領域,研究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如何以相似和不同的方式進行交流,以及他們如何努力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除了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通俗來說就是如果你和外國人打交道(由於存在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應該注意什麼問題,應該如何得體地去交流。這個新興專業正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適應這樣一個日益發達的跨文化國際交往和人際交往的需要應運而生的。

本科系相關課程有跨文化(商業)諮詢,跨文化調解,跨文化企業及溝通等,可以根據你擅長的語言選擇track (荷蘭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法語和英語等),由於非英文母語,所以我選擇的是multilingual track的英文組,在申請的時候所有文書都是用英文寫的,之後的課程及論文也是以英文為書面語。畢業後的就業方向可以是文教類,如在文化交流產業工作,學校國際處或對外漢語教學,翻譯(口筆譯),外交,也可以是(跨國)商業諮詢。

UU的跨文化交流是一年制碩士,一共分為四個Block,每個學期約8-10周,前兩個是上課學習理論知識和case study,第三個學期是寫論文,第四個學期是實習並寫實習研究報告。

第四個學期安排實習其實是我選擇UU的跨文化交流最大的原因,因為少有文科類碩士是在一年的學制內還能有實踐經驗。實習是大家各自申請的,學校會提供一些參考資訊,但主要還是看個人的興趣和選擇。有一些同學也選擇了離開荷蘭去別的國家實習,所以其實安排上非常靈活,主要是希望大家可以將所學運用在實際工作中,並能初步了解自己未來的求職方向。在荷蘭找實習如果不會荷蘭語基本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如果想投荷蘭小企業的話,會荷蘭語比較加分。剛開始找實習的時候很多公司都沒有回信,最後收到了南航阿姆辦事處和一家荷蘭文化交流公司的offer,最後選擇荷蘭的公司實習,因為還是希望可以練英文以及體驗不一樣的工作模式。在實習期間我的日常工作主要負責荷蘭和中國中學生的交流項目,公司很小但氛圍很好,大家都可以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非常自由,也讓我漸漸找到自己未來的求職方向。 

申請過程介紹

跨文化交流碩士的申請材料:(全部都是英文文件,官網有格式可以下載)

1. 畢業證書(若未畢業可以先請本科學校提供將會畢業的證明)

2. 成績單

3. 推薦信2封

4. 動機信

5. 研究計劃(200字)

6. 本科相關課程簡介

7. 本科還未完成的課程清單

8. 語言成績:雅思(總分至少6.5,寫作不低於6分)

托福(總分至少93,小分最低至少為:閱讀23/聽力22/口說20/寫作17)

申請時間:每年的10月1日至次年4月1日

申請流程:

1. 先在Studielink註冊賬號,選擇學校和項目,並完成基本資料申請表格

2. 完成步驟1後會收到來自OSIRIS Online Application的郵件,也就是在這個系統里提交申請資料,也可以在這裡查詢申請狀態

3. 需支付申請費(依每年標準)

4. 中國學生需同時申請Nuffic Certificate(簽證用)

根據上面列出的申請細節,我的經驗是最晚要在大四上語言成績達標,然後在大四的寒假前提交申請。Nuffic證書可以在申請學校的同時申請以避開7-8月的簽證高峰期。UU比較看重本科課程以及學術能力,所以盡量在相關課程介紹裡面提及跨文化的內容,在動機信里展現自己的跨文化經歷(這時候國際志工的經驗就顯得非常突出了)和學術能力。另外,跨文化交流碩士不要求本科是211或者985的學歷哦~(現在有沒有感覺很有吸引力了?哈哈哈)


在UU讀書是非常大的挑戰,但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UU的學術排名在世界上是非常高的,整個烏特勒支,或者說荷蘭的環境都很適合個人自由發展。在荷蘭的這一年我覺得個人有很大的收穫,除了英文能力和學術知識,在三觀及批判性思維上,都得到了提升。總之歡迎更多的小夥伴來諮詢申請荷蘭這邊的碩士項目哦,相信你也不會後悔的!!!

謝謝我們妞超詳細的介紹,從她的介紹中也能看出來專屬於烏特勒支大學學子身上那種嚴謹,多方面思考思維方式。大家看的過不過癮?下面 有更詳細客觀的烏特勒支大學的介紹連結,可以繼續看起來呀!

小雪在路上:歐洲留學介紹手冊—荷蘭烏特勒支大學11 贊同 · 0 評論文章


怎麼說呢,還是我一直以來的觀點,留學是一種態度,是走向成熟的歷練,很少聽到因為出國留學而後悔的,卻聽說太多因為錯過留學的機會而遺憾的。只要你敢,只要你想,就有機會,而機會來了,就是你該把握的時候。所以,如果你看到了我們的故事收到了啟發,那麼加油吧!少年們!向你瘋狂熱愛的事情沖吧!

如果你還想看到更多關於專業,申請以及生活類的分享,請點個贊看讓我看到哦!有什麼問題也可以隨時留言cue我,也都會儘力回答的!


去荷蘭留學,你後悔嗎?135 贊同 · 73 評論回答

在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71 贊同 · 10 評論回答

小雪在路上:在比利時留學,感受不一樣的精彩62 贊同 · 27 評論文章

小雪在路上:選擇歐盟EM項目的7個理由和個人體驗82 贊同 · 34 評論文章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18:48
作者:S.Sha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166720/answer/6883002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我介紹之前我先講一件事情。

有一個叫下XX荷蘭的微信公眾號,最近一段時間在撰寫推薦荷蘭名校的文章。第一次推的是阿姆斯特丹大學,看完了我沒說話。第二次推的是伊拉斯姆斯大學,我就跟編輯私信說寫UU哦。編輯說好呀,他們是根據校友推薦順序來的,說我是第一個推薦UU的。然後一直寫到delft我終於忍不住了,飈了一次。寫完UU之後,我說謝謝。編輯說:哈哈哈,希望你們能夠推得過代爾夫特。我說:別指望,我們UU人沒delft多。

世界排名UU一直躋身前一百,歐洲一直流傳荷蘭第一的高校。因為阿姆斯特丹的原因uva可能更具名氣,第一第二也沒什麼好爭的。關於學校排名,也確實沒什麼意思,按下不表了。

大學校orientationday的時候,大家都跑到Uithof校區的教學樓參加,那樓後來也成了我的考試樓,期末期中都要去那裡考試。學校老同學給新同學發了小冊子、快閃隨身碟、水杯還有書包。上面印有UU的校訓,翻譯成中文特霸氣:法承於天,普照世人。快閃隨身碟是真的挺好看的,但是頭不太牢靠,被我弄丟了,回國之後又發現弄丟了快閃隨身碟,心裡很生氣很惋惜。不過書包很醜就是了哈哈哈,最後我也沒帶回國。

大會上,老師讓大家舉手示意來自哪大洲,歐洲居多是肯定的了。亞洲只有少少人。

各個學院接下來還有獨立的orientation,法學院上課在市區drift,於是我們的開學日就安排在市區的禮堂里。

簡而言之,法學院的亞洲人相對較少。economic of law這個系有五個中國人,而我們公法系只有兩個人。跟英美等主流國家院校扎推的中國學生人數相比,UU確實是低調到沒有很多中國人知曉。

2013年International Student的入學雅思成績要求只有6.5,但是殊不知中國學生的英語實在太差了(喂說好的中國人學霸梗呢),於是第二年申請據說上調到了7.

我深深認為,是老師們集體反應中國學生掛科率很高,所以學校給提高了要求。

為什麼呢?我接下來給你說說。

一學年總共四個block,前三個block是修課,每個block修兩門。有國際公法總論

和模擬法庭

必修課,也有人權法和海洋法

等選修課。最後一個block是論文。

看起來彷彿不難阿,比起在本科每個學期多起來的時候要修到七八門課,這個有什麼難的呢。

但是作為一個雅思只有6.5的英語渣,簡直就是太幼稚了。

大課整個系一起上,老師有好多個,負責不同的部分。小課是老師自己負責,有時候兩個老師合作,有時候導師和博士生合作,有時候是導師自己抗。

總論上完沒多久,組織了一次期中考試,期間不定期要交作業,作業每次要評分納入最後成績考核。海洋法沒多久寫小論文並且要presentation.最後期末考試。

人權法課下有作業,模擬法庭要寫幾萬字的英文訴狀,還要模擬……法庭。

安全法要寫合作論文,轉型正義和善治要參加講座和寫感受,寫論文答辯還要準備考試。

最後要寫一萬五千字的畢業論文。

課程還是很緊的哦。

海洋法最後我掛科了,結果半個月準備補考,為了不滯留UU我背完了整部海洋法公約去口試補考。

在補考的過程中,長得像羅本的老師說:真的,因為你的英文太weak了,我們擔心不能理解你的答案,所以選擇口試這個形式。

我說:好的,大王。開始吧。

要讀的書,要看的筆記,要理解的法條,卷帙浩繁。

根本不是所謂的混混就能過去。阿真是一把辛酸淚,不說了。

法學院全部課程和經濟學院的部分課程一般上課在市區,但是其他系都在愛淘佛和UCU。

就像所有國外大學一樣,UUZeist部分並沒有明確的校區界限,馬路左右都有教學樓,要分辨看有沒有UU的太陽標誌就明了了。愛淘佛也沒有。但UCU有大門,有圍牆。

UU人宿舍分布在不同校區的周邊,我住在ZEIST,其他住宿區我只去過愛淘佛。UU和一個叫作SSH的公司合作,SSH負責國際學生的住宿。ZEIST是偏遠地區,從宿舍到drift我要騎四十分鐘單車。上課我就迎著大風騎阿騎,騎到圖書館下面的停車場。

圖書館下面的停車場可不是汽車停車場,是專業的自行車停車場。

我從來沒使用過拉下來一條軌道把車弄上去的那個車位,因為我覺得有點太重了。

有時候風雨太大了,可以乘巴士上學。1.47歐一趟。站台有巴士到站電子時刻表。

說到我們學校的圖書館,那可是驚為天人。市區圖書館基調是白色的,而愛淘佛圖書館基調是黑色的。酷到不行。一入學要跟前台辦一張圖書卡,借書什麼的可以到前台刷。自己還書可以去圖書館門口的機器還掉。在網上你可以查詢書目,如果圖書館有,我就可以直接去借閱。網站上也可以直接瀏覽自己的借書記錄和還書日期,非常方便。

學習資源相當豐富,你需要擔心的只是這麼好的資源你根本讀不完而已。

想到哪裡說到哪裡,但UU給我的體驗很難完全說清楚。

總結一下:嚴格 認真 自由 痛苦 

額,最後一點是真的,沒開玩笑。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18:49

作者:Nemo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166720/answer/9302599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科在讀馬上畢業。既然有人說了master那我說說本科好了。

專業為Economics and Business Economics

 .

看到這個問題真是欲語淚先流。我們UU終於出現在大知乎里了。

本科的話大概只有經濟學,文理學院,還有什麼醫藥學吧是英文授課可能這兩年又出新的了。話說現在入學條件越來越嚴了,本科雅思

就要求7.

研究生還有些中國人,本科真,的,很,少。 我們這一屆差不多十幾個中國人,全年級大概400多人吧。我們下一屆只有五個中國人,下下屆,不算交換生

的話,沒有中國人。(微笑)

學業真,的,很,重。 不過上課並不多,煩心的是各種project。除此之外,我們一年四個學期,幾乎每學期還有期中考試,(可以理解為月考。。。)記得剛剛來的時候聽聞UU畢業率40%,最近正好畢業論文選題,發現寫畢業論文的只有200人不到的樣子。。。= =。 延畢的很多然後很多荷蘭人都是自己退了。 但作為中國人,努努力按時畢業還是可以的。不過很心痛啊!雖然UU綜排還行但是經濟學專排不高啊!然而我們真的真的很苦啊!!!QAQ

不好說性價比,因為學費相對少所以沒什麼可抱怨的。但很難拿高分。難拿高分就申不到英美好學校只能繼續在荷蘭讀master。。。所以想把UU作為本科跳板的,得好好考慮下。

但整體來說,烏特勒支是個很美的地方。這個學校也教了我很多。本科第三年有很多交換機會,基本任何能想到的國家都有。因為中國人少所以做project跟各個國家的人在一起,能學到很多。

最後附上校訓: May the sun of rightness enlighten us..

歡迎大家來!

最後附張自己拍的utrecht城市照。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18:51
作者:小污婆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166720/answer/8774360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瀉藥,你真的很了解我。
我先佔個位置,等我16年fall入學以後再詳細回答。
(今天我交完了這個period的一門課的兩篇book review,拿到了兩周前提交的另一門課的poster成績,還提交了這門課的Second draft paper。在圖書館裡坐著突然想起來了這個問題,忍著澎湃的心情上來回答一下。)

先介紹一下背景好了,本人211非985,目前在uu讀Research Master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Science,因為是研究型,所以要讀兩年。班裡17個人,除了另外一個中國女生,一個丹麥女生,一個哥倫比亞男生,剩下都是荷蘭人。

最近總是時常會想起去年這會兒,還在國內,過得渾渾噩噩考著雅思,準備著research master的面試,不知道等著自己的是什麼。過年拿到了offer和scholarship的時候正在重慶吃著火鍋,再後來半年真的叫玩了個美,畢業論文一下子就水過了還拿了優秀,開開心心追了當時考雅思欠下的所有美劇,整個暑假都把西安吃了個遍。兩個月前在西安看了最後一次日落,來到了uu。
說實話,如果真有一個問題叫 在烏特勒支生活是什麼樣的體驗,我可能不會回答,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不!知!道!我就只知道在uu讀書的體驗,大部分我都在家-學校-圖書館三點一線的生活著。

我不想過分渲染我們這個program的辛苦程度,只簡單呈現一下數據:
這個block兩門課,一共15ects。每節課每周上一次,一次4個小時。
每門課每周讀一本書,一本書在200頁以上的厚度。也就是一周7天,共快500頁。500頁是什麼概念呢,我的做法是:一小時讀10頁,一天保證有效學習至少8小時,一天就是80頁,一周至少保證學習5天以上,就可以保證400頁內容了。(至於一小時10頁書,考雅思三篇閱讀以做題為目的用時一小時,現在不但要提速還要以理解為目的)
書單如下: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C. Wright Mill
If Mayors Ruled the World : Dysfunctional Nations, Rising Cities Benjamin R. Barber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Karl Popper
Making Social Science Matter Bent Flyvbjerg
Reforms at Risk Patashnik, Eric M.
Seeing Like a State : How Certain Schemes to Improve the Human Condition Have Failed James C. Scott

當時我身邊人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這麼多書簡單讀一下就行了,為什麼要都讀呢?這就涉及到我們這兩門課的上課形式了。簡單介紹一門,另一門類似:

全班分為5個group,每個group每周扮演以下角色: chair, author, criticism, writing exercise, feedback.比方說我第一周是author第二周就是criticism…每個角色的任務是什麼呢?每節課就是一個debate,chair組主持,第一環節author和criticis進行debate,第二環節writing exercise加入debate。全場結束feedback進行點評。簡單來說,每個人都要發言,都要參與到這個形式中,也就是說,如果我不好好讀書,這節課我一句話都可能插不上,而平時表現是計入最後成績的。(除非我可以頂著給中國人丟臉的壓力去跑龍套)


在uu最大的體驗就是學生在每節課的參與度真的太高了,基本不可能水過去。教授一節課說的話還沒我多,大多數時間都在靠自己探索研究發現。教授真的就只是引導性的提供以下思路,其餘的就靠個人學習能力了,

這是最開始的一個月,然後到了期中考前,我們有一門課的assignment是已經讀了的三本書的conference poster。也就是說我學個文科,還要會做設計。

那段時間我不但要保證基礎的每天閱讀時間,還要抽時間出來做poster。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把自己的生物鐘調整為晚上11點睡早上5點起。(對女生來說熬夜既不要臉還不要命啊)。適應以後覺得早起的效率要遠遠高於熬夜。

最近呢,基本結課了。就剩一篇15頁以上的final paper和兩本書的review。感覺竟然輕鬆了很多,但是寫paper也挺痛苦就不多說了。畢竟這一條所有出國留學的都懂。

昨天uu的17年新生群里有個小朋友說看似乎15ects=400個小時學習。雖然不太確定這是不是官方數據,但是對我個人而言,的確是這樣的。這學期15ects拿的我幾乎快吐血,而且成績還不算好。

我記得讀popper那本書里量子力學的時候自己哭過,我也記得在圖書館趕ddl的時候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連水都不喝,記得最開始不適應這個強度的學習的時候跟男朋友分了手可是我甚至忙的都沒工夫傷心,記得教授對於我一點點進步的誇獎,記得同學每次貼心的為了解釋和幫助。

最高贊的學姐寫的最後兩個字:痛苦。我只想說,沒錯。(她和我室友讀的同一個專業,法學的苦我也懂)

每天騎車回家路上看著月亮都很想家,因為辛苦到自己已經覺得快要崩潰了。(我另一個小夥伴跟我說,她已經學到騎車出門都想被車軋過去的地步了)可是我還是要灌一個雞湯,現在這樣清心寡欲的生活,真的讓我在短短兩個月成長了很多,這個體驗我無法言語描述,但是我一點都不後悔。可以說我覺得來uu讀RESMA是我做出的最棒的一個決定。我最大的心得就是,你的潛能是無限的,uu就是一個完全幫助你發掘潛力的地方。沒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不想去爭取的,在以前我是不能完全理解這句話的。

另外一點就是,因為畢竟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生活起來也許沒有那麼方便,超市啊銀行啥的都是荷蘭語。授課也是英語沒有問題,可是如果沒有國際生在跟前,大家還是傾向用母語交流的,這個在我們的課後小組討論有遇到過,不過荷蘭同學都很nice我到了就會自然切換成英語。總的來說,荷蘭人的英語普及度和使用能力真的不愧是歐陸最強。

從單純的學習角度來概括一下:

每個院系有自己的獨立的學院樓,分布在Utrecht不同的地方。

圖書館的餐廳吃的是豬食。

印表機很好用,一張單面0.03eur, 雙面0.05eur(我的每本書都是印出來的,那個閱讀節奏實在買不起了,實在網上找不到資源的我選擇某寶,馬雲爸爸強上天)

網路使用無限制,eduroam

全歐洲通用,目前下載的電影啥的沒被禁過(下載有個卵用又沒時間看= =)。

市中心圖書館座位比較少,考試月需要搶,聽說Uithof

座位多,離我家有點遠沒去過。

平常圖書館8點開到晚上10點半,考試月延長到凌晨1點。(特別不爽,幹嘛不直接開通宵簡直是逼人熬夜)

可以隨便借書,網上預約借書比較方便,就不用專門去找書了,會有工作人員專門把你約的書放在一個架子上,去找自己名字就可以了。

圖書館停車很方便,樓上學姐說太重的二層停車架我用過,哈哈可能我壯如牛吧,實在沒有地方停的時候只能扛上去了。

(這一部分的體驗我還會在日後一邊體驗一邊補充的)

我在微博發過一段話,來uu以前我出國的小夥伴每天都在藍天白雲的玩耍,我說他們那才叫出國留學,我就叫出國搬磚。我不見天日在圖書館讀書,幾乎沒有社交。學習真的是一件孤獨寂寞的事情,等你來了uu對這句話可能會有更特別的理解。

長夜漫漫,這畢竟才兩個月,未來還有五個block等著自己,和一篇要寫半年的畢業thesis。這個答案我會認真回答到畢業的!


(最後放兩張最近的烏村吧,拍照和做飯是我僅剩的自娛自樂了。)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18:52

作者:劉陽河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166720/answer/61409441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下PhD交換吧

當時是去3個月,也是另外一所非國內高校,交換到UU

做科研的話,和上面這些ba/master痛苦的確是沒啥一樣的。。每天都過得很美滋滋。。壓力也不大。。。

因為一個是我目標就是發個paper,時間自己掌握。另外我已經有個詳細的study plan才來的,還是挺可行的一個計劃。

時間的話,我是每天早8點起,晚10-11點睡。標準的養老生活作息。。

大概8點30到辦公室,工作到12點。1點半工作到6點,回家做/吃飯,晚上8點工作到10點左右。

以上就是學習的所有內容。。


下面是生活方面

先說上下學住行方面,UU大部分學生都住在學校周圍5公里範圍內,最多一般也就10公里。所以騎車是主要的上下學工具。起碼我所在的時候,沒見過學校範圍內丟車的,還算不錯。

荷蘭騎行很舒服,utrecht尤其舒服,自行車道路優先順序最高,紅綠燈只要沒車都能過。我每天10多分鐘就能騎行5公里多,一身大棉襖加26女車。。。均速達到20超級輕鬆。(當然,第一周差點沒累死。。20分鐘都騎不到),這在國內是不敢想的速度。。國內我可以35,但是那都是穿著騎行服還騎著fitting合適的變速車。。。

荷蘭騎車不怕你均速低,只怕你紅綠燈停的多,重新起步真的太浪費體力了。。畢竟車不行。。以盡量選一條沒紅綠燈的,保持就好。

荷蘭車大多都是國內那種26或者28的車,車比較一般,沒啥人公路和山地,都是最簡單的那種車。

但是車況大部分不錯。畢竟這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大學bus站也算方便,不過那個到達時間,看看就好。。一般用9292,但是很不準確。。尤其是高峰期,我個人一般是高峰期提前5分鐘到,早上提前3分鐘到,比較合適。還有就是千萬別坐反了。。

荷蘭有種公交,是到站後,停5分鐘,自動換牌子,之後再走。所以看到你的車,沒到你要去的地方就停,別慌。。看看方向對不對,對的話就等著就行。



之後是吃,國人應該是最關心的

UU的話,食堂主要是醫院那個比較大,大概是有10-20種麵包,2種湯(超級好喝。。絕對不是國內那種糊弄事的湯)2-3種其餘主食,10個左右的肉菜,10多種沙拉,以及各種奶製品等等(我從來不碰,所以不是很了解)

吃飯的話,一頓飯我飯量應該算比較大(每天瘋狂騎車,晚上還經常要騎著去別的地方)一般要吃6-8歐。一頓飯1000+大卡左右熱量吧。

作為參考,600-1000大卡熱量的漢堡的話,這邊大概是4-5歐一個。


主要食堂的話,東面校區的幾乎所有人都是來這邊吃。味道的話

麵包我基本天天可頌,的確是好吃而且百吃不膩的東西。。不過這邊難以吃到熱的,所以和麵包店還是比不了,但是當主食沒問題

熱狗的麵包,這邊做法以煎烤為主,就會導致非常硬。。個人是不愛吃

墨西哥的wrap類,都是涼的,不過味道還可以。

其餘就是各種土豆類製品。。不敢吃太多碳水,所以基本上不碰。。而且饞了吃一次。

荷蘭一般都是蛋黃醬mayo,不吃番茄醬,不過都是收費的。

湯上面說了,都超級好喝。。每天簡直就是為了湯活。。各種胡椒,酸甜咸都非常豐富,裡面配料十足。。

肉的話都是大肉。。按快收費。味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塊3.1歐元。

蔬菜按盤收費,你要是愛吃可以吃一盤也就1歐,這個挺不錯的,但是味道都是水煮的,怕缺Na的話,晚上回家自己做飯多加鹽吧。。(不過別的味道都重,應該不會缺)

沙拉是分3個盒子,1-3刀不等。自己隨便裝。不過我不太喜歡吃這邊的沙拉,切得都太細了,還不如去超市晚上回去自己做。

還一個就是越南菜,在bus station往西走一點,太甜,個人不是很喜歡。。因為我室友以前是越南人,吃他們正宗越南菜都是偏鮮和咸多,用骨頭湯熬制的底去做PHO,但是這裡感覺就是東加了一堆甜的調料。。價格也不便宜,7-8歐吧

別的就是圖書館下面,有相對比較多吃飯的,但是相對來說主要是這邊的三明治但是是國內的漢堡那種,價格會便宜一些,3-4歐。以前還有土耳其烤肉,不過最近據說沒了。

其他就是各個樓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吃飯的,但是種類都偏少,你可以自己選擇。不過PhD大部分都是自己帶飯,所以吃的就不多了。


一些其餘的

UU最有意思的,還是這邊的建築。大家可以上網自己去看看,我也算去過不少大學了,加拿大,美國,英國,國內,香港,法國,等等

這裡是我去過的,建築最現代化的一個,大量利用了不水平,大懸挑,弧形等等的造型,而且看著不少還是受力的。。第一天來這邊我簡直震驚了。。我是在做夢嘛?這些建築簡直就和漫畫一樣。。哦不,應該是漫畫就和這些建築一樣。。

之前去新加坡已經挺嚇人的了,據說是因為不用計算抗震而只要考慮風荷載就行。。

不知道他們抗震怎麼算的。。而且大學旁邊就是里德費爾德之家,走路/騎車/坐車過去都非常方便。。隨時可以瞻仰大師的作品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18:52

作者:航一天沢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166720/answer/171150650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屬於de uithof 校區

因為目光短淺所以成功的沒有延畢。

沒有去Nioz實習,也沒有去其他大學/研究所做guided research,就在自己學校甚至同一個課題組裡蹲著了。選好導師和喜歡的項目真的很重要,直接關係到博士的研究方向……當然不讀博就影響不大,但導師不好還是會影響你半年-一年論文時期的心情。

班裡一半以上的同學都不是荷蘭人,但課間聽到的還是荷蘭語多(包括同學去找教授問問題的時候)。十分後悔沒有多和同學聚幾次會,我的同學們真的每一位都非常非常好,溫柔又善良。教學樓里免費咖啡海星,就是hot chocolate有點忒甜了,學會了喝茶加兩格糖dddd。科學園的幾個食堂都挺好吃,當然大部分中國同學的觀點是寧願自己帶飯也不想吃食堂的麵包:)EDUC食堂的vegetarian panini可真針不戳!但我永遠愛VMB的食堂!

感覺研究生第二年幾乎每天都很開心,有空就去逛博物館(我愛博物館卡),沒空就在家宅著(我愛studio)。時不時還可以約上朋友下河劃個船去國家公園蹬個車。除了疫情期間宅家過久,樓上樓下的噪音增多導致失眠脫髮。

兩年多幾乎沒遇到過不會說英語的人,導致每次說荷蘭語稍微有點卡殼對方就立馬切換成英語。坐公交,逛商場,買菜(超市、open market)溝通都很簡單當然也有熱心的服務員微笑不語並用鼓勵的目光期盼你能想起來就在嘴邊的荷蘭語。

去周圍國家都很方便,大巴,火車,飛機,說走就走(疫情之前)。趕在25歲之前趕緊拿著居住證把免費的博物館都刷過!

現在想想還是覺得UU真好,當初選擇UU是正確的,不然可能會去Wagningen養魚……

以上僅代表個人看法 不能代表所有學院的就讀體驗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18:54

某匿名用戶:


入學半年 碩士 兩年制研究型

國際化真的是做的不好的地方 想來這裡提升英語的同學最好還是去阿姆讀書或者去英語國家

專業水平沒話說,研究水平分教授分學院分研究所。

中國胃來了記得做飯。歐洲食物不敢評價(不是國內吃的那種西餐)

怎麼說呢,適合想留在歐洲的人來讀(留在這邊讀博或者工作)

想回國的還是去國際化水平高的地方吧。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18:54

雖然還沒有去UU 看著學姐學長們的經驗帖 更加期待即將到來的全新生活 雖然內心更多的是忐忑…

[ 嘿哈 ] 還沒有找到組織的小夥伴們快來這裡~ 

大家可以微博搜索「荷蘭烏特勒支大學」或微信公眾號「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獲取更多信息。

2017年秋季入學的本、碩、博新生同學們快來加入「烏特勒支大學2017微信新生群」吧。不過為了防止群二維碼被殭屍號、營銷號濫掃濫用的情況,請大家先加新生群群主為好友,群主會定期拉大家進群。群主微信號:utrecht_dream。

如果你有意向申請UU也可以加上述微信,我們有一個專門供大家交流申請經驗的微信群。

期待在UU相遇!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166720/answer/14918081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18:56

某匿名用戶:


少有的本科

中國人真的很少,學習真的累,生活真的單調,城市學校美美美~大二去香港交換了一下,簡直爽翻天啊!

畢業留在荷蘭找到好工作非常容易,回國就要考慮一下了,校友資源太少。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