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煞:
先說結論,看物流成本占商品售價的比重。
如果,A商品市場售價100塊,物流成本10-20塊。那就必須盡量降低產品物流價格,才能有競爭優勢。
此時內陸運費20,沿海運費10塊。差距的10塊錢,佔了商品價格10%,能不能賺錢,全看物流費用你能不能降下來。A商品的生產廠,在沿海就會活的很好。即使早期內陸有一些A工廠,那也早晚要倒閉。根本內卷不過。
B商品售價10000塊,物流成本10-20塊。物流成本根本占不了太大比重,不差這10塊錢。那B商品開廠,沿不沿海的,就不在意了。這些高附加值的企業,才能在內陸活下來。
題主舉的例子,瑞士、盧森堡
、奧地利,他們確實「發展」的很好,瑞士的製造業也牛的不得了,但無一例外,保留的都是高附加值產業
,以及物流費用不敏感產業。
不信,在瑞士開一家工廠造iphone試試?肯定賠的底褲都不剩。他們保留的製造業,無一例外的是高端製造,因為,低端的根本活不下去。
歪歪樓,說說我國內陸的製造業。

大型起重機,河南的「紐約」佔了半壁江山。順便說一句「紐約」並不窮,隨便進一家大型起重機廠工作,在當地都能過的比較體面。
想出去闖闖的,「紐約」還有另一套產業鏈:防腐保溫。這個在全中國是壟斷地位的。只要忍得了臟和刺撓,收入還是可以的。

你問我怎麼知道的?在國內的發電企業里管生產,不認識幾個「紐約」人,都不正常。
起重機和防腐保溫,勞動附加值
高嗎?肯定比造毛巾、鞋子、服裝、玩具這些更高,不然,這路產業鏈也不能在內陸城市留下來。
未來的機會和破局:
知乎比較年輕化,可能忘了,當年歐洲手機行業,也是牛的不得了的。諾基亞、西門子、愛立信
,在2000年前後,可都是高端貨,而且市場份額還不小呢。如今呢,可能好多人,都不知道西門子當年還出過手機。
歐洲的通信公司走向沒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歐洲本土勞動力結構
撐不起手機製造工廠是原因之一。
我們國內能先後發展出華為小米OV,原因之一也是大量外資的手機代工廠組裝廠建設在了國內。通過低端製造業反哺了產業鏈,最終打通了研發和產品運營
。
高端研發和低端製造,失去哪個,路都走不好,也不好走。
只不過,消費電子
領域這些「新興產業」,反應速度快一點兒,歐洲進入21世紀之後,就迅速失去了消費電子工業
。
傳統機械製造化工,這些「舊工業」,反應速度慢一點兒,可能需要的時間更長一些。
題主提到了瑞士的ABB機械人,作為產業升級,機械人是未來的看點。可喜的在於,河南也開始有機械人產業鏈了,雖然是比較低端的本體鑄件。
這也算有先發優勢,畢竟河南有金屬鑄造業
的產業鏈。雖然說最終機械人成品比較感人吧,精度精度不行,速度速度沒有,但算是進步了,拿來「繡花」不行,我們拿來「搬磚」還是可以用的。
至少,「搬磚的」機械人,不用再花大幾十萬外匯來進口了。
至少,原來翻砂鑄造
鐵鍋的工廠,可以造附加值更高的機械人配件了。

你要說機械人RV和諧波減速機多精密,伺服電機多高級,運動控制卡
多高端......國產的這麼不行,那麼不行的,我認了,不抬杠。
但非要扯本體的翻砂、鑄件、打磨、噴漆,國產的都做不好,這我就得說道說道了。進口機械人的面漆按照搪瓷鍋面漆驗收標準,那都得扣錢。
產業升級
,有苗兒不愁長。只要保留着產業鏈,今天鑄造鐵鍋一件掙1塊,明天就有可能鑄造機械人一件兒掙500。
將來,說不定什麼時候,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之間,老歐洲保留的高端製造,會不經意的訂單減少。
將來,說不定什麼時候,我們這邊會又悄然又多了一個「低附加值」產業。某內陸的金屬製品廠里,鑄造車間的爐前工,和噴塗車間的噴漆工,會好奇,這麼多奇形怪狀的手臂,到底誰在用。
將來,知乎也會有人來提問,為什麼國內產業都是工業機械人等低附加值產品
。而歐洲都是皮鞋、箱包、手錶、紅酒等高端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