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7篇帖子。
(轉載知乎)真正的日本是什么样的?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4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5

作者:新食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109195568287353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日本生活了3个月,我必须说几句很多人不愿承认的大实话

关于日本,我们知道得太多,也误解得太深。

你可能觉得它干净、安静、有礼貌、有秩序,是“发达国家教科书”;

你可能觉得它压抑、怪异、过度精致、笑里藏刀,是“高压文明的深井冰”。

有人说这里像天堂,有人说这里活得像囚犯。

有人拍手叫好,有人避之不及。

但这一次,我亲自来了,生活了整整三个月。

不是旅游,不是出差,也不是赶景点。我每天搭地铁、进便利店、泡超市、处理垃圾、交水电费、跑医院、搬家、租房……和一个普通日本人一样活着。

然后我发现:日本不是我们以为的“高度发达社会”,它更像是一个“极度克制的文明实验场”。

这地方太讲逻辑,也太不近人情;

它让人舒服,也让人窒息;

它一边高效、一边僵化;

它极度安全,也极度孤独;

它让你敬佩,又让你喘不过气来。

今天,我想把我眼中的日本,一五一十地讲给你听。

不是滤镜版的,不是键盘评论区的,是一个外来人真实生活过之后,才敢写下来的——日本实录。

1.地铁、电车与“沉默车厢”:秩序是被训练出来的

每天早上7点,我从东京西北的一个民居出发,步行500米进站,再搭三条线换到公司。

日本地铁系统很发达,但也复杂到吓人:

同一个站名,有时是两个不同的站,分属不同公司运营;

某条线上5个车种,有快速、有普通、有通勤特快;

没有自动报站中文播报,不少车站连英文都省略;

你敢错过一站,下车一看“原来回程车要等27分钟”。

可所有这一切,日本人却熟得像在打副本。每个人在拥挤地铁里都像NPC,一动不动、不说话、不打眼神交流。

在日本坐地铁,你会学会一种叫“无声存在”的行为美学:

手机永远调静音;

咳嗽前会转身避开别人;

下车要提前站在门边,但不挤;

上车要先扫一眼有没有人不适,再决定站哪;

即便人挤人,也不会有推搡或不耐烦。

你可以说这是修养,也可以说这是被高度规范化后的“行为内卷”。

所有人都很礼貌,但没人真想跟你说话。你越长久待下去,越能感受到:这是一种非暴力式孤立感。

2.住房体验:寸土寸金,也精致克制

我住的房子在东京北区,一套15平米的单间,带洗衣机、卫浴、空调和微波炉,月租9.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700元。

房间小到转身都得计算角度,但布置得井井有条,处处体现出一种“精确到毫米”的空间利用哲学”:

衣柜就是床头墙体嵌入,拉门结构;

洗手池、镜子、牙刷架整合成一体式模块;

微波炉上面叠着电饭锅,下面是冰箱,三合一;

马桶是智能冲洗型,按键还能调水温、烘干、自动除臭。

你可能会惊叹于日本人“把蜗居住出了五星级功能”,但你也会发现:

房子再小,卫生必须干净; 面积再抠,设计必须合理; 钱再省,也要讲体面。

这不是生活拮据,而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理念——“不浪费,不膨胀,不妥协。”

3.消费结构:便宜是真便宜,贵也真不讲道理

刚来日本的前两周,我觉得:太便宜了吧!

午餐套餐:680日元一份,米饭+味噌汤+炸鸡块+凉菜;

便利店饭团:100日元左右,种类丰富、口感清爽;

超市打折区:晚上8点后,便当常常三折起,完全可以“吃遍东京打折角”;

家电杂货:二手市场极度发达,很多留学生用着用着就能倒赚。

但高兴没两天,我就开始被“贵得离谱”狠狠反噬:

地铁两站要200多日元,不通票不打折;

手机卡需要身份证+居住证明+等待审核,流量不多还奇贵;

医疗费用极高,不提前预约很难挂上;

水电煤气每月接近1.5万日元,还是我极度节约的状态;

理发一次平均4000日元起跳,一次错剪就等于心碎。

你会发现日本的消费结构是典型的“两极撕裂型”:底层生活超值,结构性支出超贵。

你可以活得很省,但你不能活得随意。

4. 社会节奏:每个人都在“克制”,没人真敢“表达”

在日本,你会很快察觉一个奇妙现象:

越是热闹的地方,人越冷;越是繁华的地方,交流越少。

我曾在东京新宿最繁忙的电器商场站着观察一小时——

上百人排队结账、试戴耳机、试用新手机,但几乎没有任何“真实对话”。

我试着和店员攀谈几句,对方表面笑容不变,但明显开始微退半步。

不是敌意,而是文化——日本文化的核心,不是沟通,而是“避免给他人增加任何心理负担”。

所以他们不会问“你怎么了”,只会微笑点头;

他们不会说“我觉得不行”,只会说“稍微有点难”;

他们不会拒绝你,他们只会说“可以考虑一下看看”;

所有的社交都是不让你不舒服,但也不会让你太舒服。

这是一种令人惊叹的“高段位冷处理”,完美、柔软,却让人走不进去。

5.医疗、垃圾、办事体验:效率高,但人味低

你可以说日本制度健全,但你别指望它有人情味。

比如:

医疗:必须提前预约,否则一等就是3小时起跳。进诊所先填10张纸,不收现金,要社保卡、身份证明、预存费用。

垃圾:分类极致严格,错一天就得等一周。生垃圾、生塑料、硬纸板、金属、瓶盖都要分开丢,错投会被贴条曝光。

政务:不接受手机拍照版材料,必须打印、盖章、邮寄原件,有时候还需要“户籍誊本+翻译件+官方盖章”,如遇节假日直接停办两周。

你以为这叫程序正义,他们叫“安心”。

你以为可以走人情,他们叫“破坏系统”。

你以为不灵活,他们会说:“为保证公平,所有人都这样。”

6.情绪与孤独:你看到的温柔,是他们用来保护边界的盔甲

有一次我凌晨走在新宿站,地上坐着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穿西装,包还在身边,头靠着玻璃睡着了。

路人走过他身边,没有人打扰他,也没有人报案或骚扰。就像这个人——从来不曾存在。

这就是日本式的孤独。

没有乞讨,没有暴力,没有抢劫——但也没有“你还好吗”。

所有人都在好好地“活着”,但没有人在“被看见”。

你想要的是互动,他们要的是边界。

你想找的是存在感,他们要的是不被打扰。

日本社会最大的礼貌,是把自己“藏得很好”。

7.日本女生的“精致是自律出来的”

你在东京街头会看到很多让你“很舒服”的女性气质:

她们不一定时髦,但永远干净、得体;

穿搭有格调但不张扬,低饱和的配色、轻盈剪裁;

发型保持自然卷度,指甲干净,香气淡雅;

即使不穿高跟鞋,也自带气场;

说话音量轻但节奏稳,社交不刻意,但有边界。

她们的美不攻击你,但也不取悦你。

你会发现一句话很准确:“她不是在取悦世界,她是在成全自己的秩序。”

写在最后:日本没有表情,但有力量

你以为日本像一块冰,其实它是一块石头。

冰会化,但石头不会。

冰能融化你,但石头能承受风雨。

日本就是那个默默撑住文明细节的石头国度——

不炫耀,不崩溃,不求你理解,只求自己过得体面。

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你必须尊重它。

点个“赞”吧,如果你也想重新看清那个被标签化的日本

分享给那个总觉得“日本人太压抑”的朋友

留个言:你心里的日本,和我写的,有几分像?

——完——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5

洛木:


看你性格

如果是E人,去日本绝对是地狱

如果是I人,只希望平平淡淡过一辈子,找个樱花妹或者中国女孩结婚,定居日本的,日常也不怎么喜欢社交,那么就是天堂。

先说优点:

1、可以“按部就班”的过日子,不用担心被刁难,没关系,只要一切都按规矩来,基本不会遇到任何问题。当然,有些地方反而因为守规矩太落后,例如最典型的办银行卡办电话卡之类的,但一个人也办不了几次。总的来说是优点大于缺点。

2、工资稳定,薪资待遇也还可以。虽说不能大富大贵,但是就算是免税店店员或者是温泉酒店的服务员也都有年金(其实也就是2个月工资)。一般来说一年发一次,还有的工作是一年发两次。基本上每年14薪,年入300万日元是很简单的。再叠加周末双休、祝日和一些节日,周末出去逛逛也不会花多少钱,还算比较滋润。

3、ACG文化,这个是深度宅才能体会到的感受。看的日常番越多,去日本后越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周末去秋叶原也不是很麻烦,坐电车只要是在本州岛交通就没那么不便。

剩下的优点就不多赘述了,至于风俗业,我奉劝是别碰。且不提日本的风俗业极度排外,你要是搞爸爸活搞不好还会被抓。而且很多爸爸活的JK是真的不会和你发生什么,很多爸爸活真的就是大叔花钱找JK吃饭……虽然这种也花不了几个钱就是了。里面水很深,不建议碰。


当然,说完了优点,缺点也一大堆:

1、等级制度,日本人的等级制度是刻在语言里的。敬语的desu、masu是必须挂在嘴边的,而且这个敬语不单单是对前辈,对所有年长的,哪怕是年长1岁但不是很熟的都要用。日本人的等级制度用“魔怔”来形容都不为过,每到一个环境日本人会自动给你排一个位置,如果你被排到末尾了?不好意思,霸凌的对象八成就是你。

2、霸凌现象,日本人的霸凌非常有意思,很多人都以为肯定是被霸凌者自己有问题才会被霸凌,其实根本不是。甭管你是长得好看还是丑,开朗还是内向,有钱还是没钱,甚至你是天皇的女儿,当今的公主,你一样会被霸凌。日本人就是这么奇葩,你被不被霸凌,全看你在那个隐形的排行榜里排在哪里。所以去日本一定要表现出“我很友善但我也不好惹”的感觉,否则很容易被排挤霸凌。

3、一眼望到头的无聊生活,你每个月的预算是可以在发下工资的第一时间就规划好的。结婚前还好,有点多余的娱乐资金。结婚后那可就是彻彻底底的机器人生活了。有利有弊吧。

日本属于一个非常挑性格的国家,如果你的性格适合日本,再加上外国人BUFF,去日本工作生活其实挺舒服的。但如果你无法适应这种生活,我觉得最好还是选择其他国家,例如澳洲东欧(去北欧的跳板)之类的。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5

作者:硅谷IT胖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491448986386509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个人认为是性价比和秩序的天花板


以我一个成年后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美国生活但本科毕业之前都在中国的中年闹钟来看,日本有着中国和美国都比不了的生活体验,尤其是在精致等方面


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全球都有7-11这种便利店。美国的7-11就像喂牛的,进去领一把青草然后滚蛋上车在路上嚼;中国7-11则像喂猪的,做的都是什么破烂玩意(单指熟食);唯独日本的7-11,吃得非常好,比美国和中国的中产阶级要好


抛开说烂了的秩序等问题,工作态度上,比如地铁站的工作人员等,中国就感觉死气沉沉,美国就像一群精神病人和笨蛋在那里上班,尽管精神病和笨蛋也有好心的,只有日本等感觉出来“嗯嗯确实是来上班的不是捣乱的”


日本的房子尤其是一户建特别符合我对房子的理解:我常抱怨美国房子弄那么大的院子根本没用、还抬高房价、打理费劲,——这个绝对不是梗,事实上越当代的美国房子往往院子越小、也出现了大量类似日本一户建的布局的房子,证明了其实我的看法跟美国建筑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国内则是叠叠乐,高塔形房子,效率是高了但有点太拥挤了,我回家看到郊区的野地杵着四个高塔,给我乐坏了


吃是我对日本最满意的一点,精致而味美,还非常便宜。真论吃美国肯定不差,但美国的日本餐,多是闹钟甚至韩国人冒充日本人开的,即使是货真价实的日裔开馆子也大量被美国同化,端出来一人份足够两个闹钟吃。日本的饭菜则满足我对美食的所有要求:新鲜、量少、多样,一人吃两份正好,关键是他们两份也卖不到美国一份的钱


吃在中国当然也是极好的。但中国人跟美国同一个问题,就是大吃大喝,太油腻。年轻时颇喜欢美、中的饮食,但一到中年就会觉得还是日本的饮食更好些——只不过日本的调味剂太重、碳水比例太高,也需要自己控制,像什么乌冬面、鳗鱼饭等都非常不健康,碳水比例过高


日本的空间感跟美国、中国都是不同的。我很喜欢私密并狭小的居住空间但整个房子大些好,美国的风格太大开大合,尤其是90年以后建筑的房子讲究立体感,家里人一多吵闹得紧——若说60年代风格的那种迷宫房,往往只有一层也不舒服;中国房屋确实满足,但不够精致、房子不够大


日本人长得很像中国人,虽然细看还是不同。跟北京上海比,俊男美女的比例是低了些,大概是几千年封闭的地理环境导致的,着装和潮流也差些。但比美国就好多了,美国就像千奇百怪的动物园,什么样的都有,而且还有些物种攻击性很强


我看日本当然是有滤镜的,其一是游客身份,其二是童年滤镜。毕竟我小时候看过《哆啦A梦》、《北斗神拳》这些日漫经典,从小对日本文化是有种不由自主地崇拜和向往的,一想到这里曾经出过如此之多伟大的作品,就会激动——要知我也是重度的游戏玩家,日本的游戏产业也是一绝


但我后来发现,很多湾区码农——或说美国的中国人,都对日本生活有种超出寻常的好感,并非光我自己如此,bobo更是每天吵着要移民日本。我觉得日本能提供给美华的是一种类似隐居的理想环境——喜欢热闹的当然在国内更好,但如果一个人想静一静、不希望能听得懂周围人在说什么但还想高质量地生活的时候,日本更好些


所谓“货比三家”,中、美、日三国对比下,也许能找到真正向往的生活方式。日本对英文的接受程度很高,在支付、生活习惯上也多跟美国接轨,所以并不感觉生活有多不便。有知友说其实日本人也很细腻和多心,人际复杂绝不在中、美那些人之下,所以不学日语、反正听不懂,对方就拿你没办法


我认为“到了一个地方就要融入”是一种自卑的想法。要看情况啊,你若与夏威夷食人部族为邻居,难道还要跟他们去吃两口?日本很多文化是不及美国的,比如职场和平等等方面。其实这点上美国(白)人的心态是最好的,去哪里都不把当地人当回事只是自己以自己的节奏享受生活,才是一种自信吧


当然日本远不如加州的是气候,但这是老天爷的决定,凡人倒无奈——我去过很多地方,气候胜过加州的大概没有了,新西班牙真的是天选之地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6

真正的日本是人类社会相对最好的社会。

无大规模难民,无毒品枪支泛滥,无独裁制度

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在世界处于前列,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居住审美,音乐艺术美术等公共事项都是第一梯队。

不要以为日本社会死板,其实那只是职场,你在家各种爱好xp都会包容,

且审美正常,不会受到欧美炼铜和黑老胖少数族裔政治正确警告。也不会受到符合公序良俗和符合socialism主义价值观警告。真正艺术无边界的圣地。

不要以为北欧就好,对比日本丰富的娱乐和气候,就是地狱。

日本社会虽然也存在种种问题,但是综合你已经找不出比这更好的制度。

对了以上的话来源于一个曾经在清华读物理学研究生,现在在日本工作的人和我说的,我只是转述。



作者:罗马复国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522906285683158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6

作者:讴歌不暖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61798239881553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东京是全日本最没有日本特色的城市了。

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

回答90%都讲的东京,离谱。全日本只有10%的人口在东京,算上东京圈也只有30%的人生活在东京圈。东京只有10%的人口,怎么代表日本?四川和河南占全中国人口的10%,它俩能代表中国吗?

我怀疑很多回答都压根没去过东京圈外面生活过,甚至未必出过东京。

东京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是日本文化和全球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街上招牌全是片假名,扔10块砖头能砸中3个中国人。

什么日本节奏快,压抑,那是东京节奏快好不好。东京这种规模的都市节奏怎么可能不快。纽约节奏快不快?上海节奏快不快?

东京特色≠日本特色。

你来我这里福井乡下,我开车带你去兜风。随便一个暖和一点的晴天,下午三四点幾久公園里都是遛狗遛娃的人,男高在草地上玩キャチボール。出门撞见邻居会互相微笑打招呼,(比较窄的路)碰到对面迎面走来的人也会互相微微点头说こんにちは。大学里上课杉山教授讲课讲着,突然停顿一下,说,啊,我的院子里差不多该除草了啊。然后继续讲课。

有人可能会说,啊既然日本乡下这么好怎么人都往东京跑啊?难道别人都是傻子就你聪明从东京往福井跑啊?

语校的时候在东京待了一年(是的,我语校第一年就考上了一所地方国公立大学,学费不到私立大学的一半),我也是因为喜欢动漫来日本的,刚开始的三个月天天往秋叶原跑,后来就懒得跑了,有想要的直接网上下单送家里。东京好玩的东西是不少,但是久了也就那么回事。

乡下的不好的地方就是晚上店都关得特别早,除了松屋など连锁饮食店和ドンキなど超市,过了晚上7点基本都关门了。然后交通不便,所以我第二年就买了辆车通勤(中古的14款的アテンザワゴン,也就是马六旅行版),天气好没课的时候就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开车出去兜风,别提多惬意了


如果你来福井玩,看见这辆车记得打招呼,我带你去兜风。














我还真就不喜欢东京,人情味太淡。即便遇到主动搭话的同胞,也大抵带着目的性,还不如和楼下的久野大爷喝茶聊天来得舒服。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7

作者:不吐不快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58740080183052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次去日本,我被这个“文明陷阱”狠狠教育了。

刚下成田机场那一刻,我差点以为自己进了迪士尼。

地面一尘不染,所有人都在小声说话,连厕所都干净得反光。我刚准备把行李车推进厕所门口,一个清洁阿姨冲过来对我鞠了个躬,然后轻声说:“对不起,请不要把车推进来。”

她不是生气,她甚至是在微笑,但我却莫名其妙地汗毛倒竖——这种“不发火的发火”,是社会的最高形式恐吓。

那一刻,我才知道,日本的“文明”,不是表面的整洁,是一种隐形高压。

地铁没味道,但人全是味道

东京地铁是我此生坐过最安静的地铁,没有之一。

没有广播,没有吵闹,没有电话铃声,甚至没有人说话。我一上车还在跟朋友聊天,立刻感受到旁边人齐刷刷侧头望过来——没有翻白眼,但那种**“不怒而威”**让我瞬间闭嘴。

但这不是我最震惊的部分。

最震惊的,是“味道”。

没错,在这个人人讲卫生、衣着干净的国家,地铁里的味道却浓得离谱——体味、香水、洗衣液混合成一种“东京空气特调”,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站上来的是哪种味型。

特别是夏天,汗味+香水味+密闭空间+克制不说话 = 精神折磨。

可怕的是,没有人捂鼻子,没有人抱怨,大家都默默承受,仿佛“你敢抱怨别人有味道,你才是没素质”。

文明,杀人不见血。

日本人排队,是不打扰你的围猎

我曾经天真地以为:排队是礼貌,井然有序,是发达国家的象征。

直到我在新宿一家米其林拉面店门口排队排到想报警。

我排了整整一个小时,没有一个人说话,没有人玩手机,没有人插队,连打喷嚏都捂到发紫。队伍排得像量角器画出来的一样直,但那气氛……比高考考场还压抑。

最恐怖的是:你要是打了个哈欠、发出点声音,旁边人会看你一眼,不带情绪,但你会自惭形秽。

那不是排队,是精神审判所。

终于排到我进门,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店主就鞠了一躬,说了三句日语,然后做了一个“叉手”的动作。

我懵了。

朋友轻声翻译:“他说你背包太大,会挡路,请你放到门外。”

我怔了一下,点头走出去把包放下。回来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我不是来吃拉面的,我是来接受礼貌羞辱的。

厕所干净到哭,但规则多到疯

去日本之前,我以为我上厕所已经很文明了。

但到了东京,公共厕所,全自动冲水、马桶加热、除臭喷雾、坐垫清洁、声音掩盖……科技水平比我家客厅还高。刚开始我觉得幸福感爆棚,后来就开始紧张。

因为每一个动作都可能踩雷。



上完马桶要自己按冲水,不然系统不会自动冲;
擦手纸不能乱扔,有专门“擦手纸回收桶”;
不能一边上厕所一边打电话,会被认为没教养;
男生不能在隔板外边等女生,会被视为“偷窥嫌疑人”。

最离谱的是,我在一家百货的厕所门口,看到一个老奶奶盯着我看,我以为我没拉裤链。

后来朋友提醒我:“你走错厕所了。”

那是女厕。

我低头看,门牌上写着:WOMEN(女士),我当时根本没注意到。

原来日本很多厕所设计都极简——女厕和男厕的标识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字母,没有那种“戴裙子和穿裤子的标识”,不仔细看就完蛋。

日本人不骂人,但你会被骂到精神崩溃

有一次,我搭乘JR列车,车厢里很空,我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打开便当准备吃。

刚咬一口,一个穿西装的大叔走过来,低头鞠了一躬,然后用极为客气的语气说:

“すみません、お食事はご遠慮いただけますか。”

我一脸茫然。

朋友立刻说:“他是请你别吃东西。”

我:“他刚刚那是……骂我?”

朋友:“不算骂,但也不是夸你。”

我看着他笑着离开的背影,只觉得背后一阵冷风。

这就是日本人的“冷暴力式文明”。

不会大声批评你,不会摆脸色,但会用最温柔的语气,把你推入最深的羞耻地狱。

日本物价,文明得体,贵得合理,掏得心痛

你说日本贵吧,确实贵,地铁一趟200日元起步,饭店一个便当1200日元,咖啡一杯500日元,买杯奶茶都得700日元。

但你说不合理吧,还真没宰你——用的都是好食材,服务到位,包装精致,环境干净,每一分钱你都看得到去处。

所以你是咬牙付钱,但付得心甘情不愿。

而且日本有一项消费“精神税”:便利店的服务员永远在鞠躬,超市收银员会一边打包一边说“感谢惠顾”,你拿着一杯冰咖啡出门,都觉得自己像国王。

但你一转身看余额,瞬间变回“底层打工仔”。

温柔,就是让你一边破产,一边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穷人”。

早餐贵、奶茶贵、化妆必备、口罩必戴

我有个朋友,来日本三天,早餐吃得差点精神崩溃。

不是不好吃,是太麻烦了——没有街边豆浆油条,没有包子馄饨。东京的早餐店一般开得晚,便利店虽然有饭团、面包,但一个饭团三口就吃完了,价格还不便宜。

她说:“我怀念中国的豆浆加油条,现在只能吃冷饭团配冷绿茶。”

还有奶茶,在日本是“青春的眼泪”——你得专门找、专门排队、专门付款,然后还要接受比国内贵两倍的价格。

而街上几乎所有女生都带妆,精致到发丝不能乱。

我有天穿拖鞋下楼买面包,路过楼下的全家便利店,被两个初中女生用一种“你是流浪汉吗”的眼神扫了一眼。

而口罩,在日本不是防疫,而是文化——没化妆戴口罩、打工戴口罩、不想社交戴口罩、头发没洗也戴口罩,全社会默契自闭。

外表自由,内里高压

日本是一个你看起来“怎么穿都行”的地方,但实际上,社会规则多如牛毛。

比如:

拒绝他人不能说“不”,只能说“这个有点难……”

表达生气不能拍桌,只能“笑着咬牙说话”;

送礼物不能送偶数,否则被认为“不吉利”;

拿别人递来的名片不能只用一只手,否则失礼。

我朋友刚来那几天,情绪每天都在过山车。

她早上还因为便利店服务员微笑落泪,晚上就因为地铁站被拒绝扔垃圾而气得大骂。

她说:“日本像一个完美的瓷娃娃,漂亮,但不能碰。”

我说:“你已经碰碎了三次了。”

写在最后:

如果你问我,日本好玩吗?

我会说,好玩。但更像一场心理战。

所以第一次来日本的人,大多会经历三个阶段:

1.哇,好干净,好文明!

2.咦,我是不是做错了?

3.靠,我连呼吸都觉得有错。

但这也是日本的魅力——因为想不服它,但最后你会心甘情愿地……鞠一躬。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7

在日本生活一段时间,就会觉得周围的人好像NPC。

偶尔象真人玩家的,必然是曾经的外国人。

在日本识别中国人,就是看他/她是不是象活人,还是像NPC。

在每个地方,都会看到几乎一成不变的:

1、西装笔挺健步如飞的上班族

2、不知疲倦喊口号的政治人物

3、面无表情一脸杀气的黑社会组织人物

4、标准微笑的各种服务人员

5、安静的如同死亡专列的各种轨道交通工具

6、穿着异常统一几乎无法分辨的家庭主妇

9、各种毫无表情的僧侣

等等。

每个地区都很像游戏里的场景。

而背后则是枯燥到吓人的繁杂规则。



作者:传统老萨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489326611941016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7

我以我在日本生活的三个月经历分点作一下概述

1.在东京我感觉大家生活节奏都比较快,工作上压力可能会比较大,但是收入比较高,相对而言,物价水平也相对较高。房子不会像中国怎么虚高,基本有正式工作的都买得起房,但是房贷利息很低。

2除了规矩什么都小小的,屋子比较小,街道比较狭窄,但是日本的各种产物都比较精致,不浪费,质量可靠。

3.日本人对表面上的礼仪比较看重,商务往来中比较好面子。小团体文化非常盛行,当然这对于生产效率来说比较有用的,毕竟有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才能更好的协作。经常有一个公司的课长被挖走,然后带走一整个课的事。公司同一个部门的,经常下班后一起喝酒,培养感情。学阀,指的是同一所学校毕业的都会互相关照。所以从名校毕业的人,在社会人际资源上有相当大的优势。日本人人找工作前都会找专门的机构去调查哪些公司有自己的前辈。

4.真正的日本是怎么样的需要你自己亲身去体会去经历,他人说的总归是他人说的,有些东西只有你自己去经历了,你才会明白,很多体会是可以超越语言的描述的。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4053096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7

一堆日语一个假名都看不懂的人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有点幽默。充满了大国人对日本的臆想,毕竟大国人最喜欢的就是以己度人。

很少有去阿根廷旅游一两周就说自己了解阿根廷的,也很少有去卡塔尔巴林旅游旅游一两周就说自己了解卡塔尔巴林的,但是唯独日本,一个个旅游一两周就可以当日本专家了,写千字长文,我也不懂是为什么。反正在中文互联网上非洲,南美洲的评价都是在当地定居的人写的,只有日本例外,大把游客也可以评头论足,也不知道谁给这些人的自信。



作者:我好害怕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52689178296824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