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维持理想体态,就得在生活习惯下功夫。曾有调查指出,日本成人的肥胖率仅约8%,远低于美国高达42%的肥胖率,堪称全球最瘦的国家之一,不少人好奇为什么日本人都那么瘦,难不成大家都靠少吃动维持身材吗?事实上日本人瘦的关键或许能归功于6种习惯,自然而然养成易瘦体质不易发胖!
与台湾人爱喝含糖手摇饮料不同,日本人偏好绿茶、乌龙茶等无糖茶饮,除了零热量,其中含有的多酚成分还具备抗氧化与帮助燃脂的功效。
根据成大医院家医科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平均喝茶约434ml、持续十年以上的人,其体脂率明显低了将近20%,全身脂肪分布和腹部脂肪都明显变少。日本研究也显示,在泡澡前30分钟喝绿茶,血液中儿茶素浓度可以提高7倍,有助提升脂肪代谢效率。
日本的传统和食三菜一汤,比起西式饮食习惯常见的炸鸡、汉堡、蛋糕,更讲求食材多样、少油烹调。早在1985年起,日本政府就提倡每日尽可能吃到30种食材,如今日本料理多以小份量、多样化菜色为主,搭配精致小盘盛装,更能掌握及控制食物摄取总量,营养均衡、既有饱足感又不过度进食。
台湾便当文化以热食为主,而日本人则习惯“冷便当”。淀粉冷却后会产生抗性淀粉,这种成分因为能“抵抗”胃及小肠的消化酵素,不易被小肠吸收消化,因此能增加饱足感、稳定血糖,并帮助减少脂肪囤积。臻品中医院长陈勇利分析,抗性淀粉除了帮助减重,甚至还有助降低胆固醇与大肠癌风险。
从生鱼片到烧鱼,日本饮食文化爱吃鱼和海鲜。鱼类脂肪比红肉低,又富含蛋白质、鱼油Omega-3脂肪酸。而研究发现,鱼油能活化能燃烧、产生大量热能、增加能量的消耗的棕色脂肪,甚至具有诱发白色脂肪组织产生褐变的潜力。
近年探讨肠道菌与肥胖关联性的研究越来越多了。研究发现,日本人的肠道中富含能抑制脂肪吸收、调节新陈代谢、专吃碳水化合物的双歧杆菌与布劳特氏菌。饮食均衡且多吃高纤食材,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可以有效促进肠道好菌增生,进一步帮助体重控制与脂肪代谢,就是养成易瘦体质的关键!
习惯摩托车代步,就连到巷口超商买东西都懒得走路吗?日本人的通勤模式很多都以步行、骑脚踏车为主,加上从小就养成步行上学的习惯,一天走路20、30分钟也很常见,放学后孩子们聚集在公园玩耍的场景更是稀松平常。
相较之下美国等国家文化会习惯搭校车,日常活动量就有明显差距了。就算不额外安排运动时间,这样的生活型态很自然增加活动的时间、提高热量消耗的机会。
不过,虽然日本人的“苗条”虽经常让人称羡,但如今日本人“过瘦”议题也引起不少专家关注和讨论。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调查,20~30多岁的年轻日本女性有20%的人 BMI值都低于18.5!
过瘦的问题可能面临月经不顺、骨密度降低、免疫力低下等风险。因此,一味追求“越瘦越好”并不是好事,更重要的是以“健康”为核心目标维持适当体重与良好生活习惯,才能让身体真正往健康迈进,如有相关疑虑,如有疑虑应咨询医师与营养师的专业建议与调整。
內容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