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頭霧水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493604/answer/70705552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首先,對世界大學排名可以參考,但不能把排名當成是真實情況,尤其是當成排名靠後的大學的真實情況。其次,如果不同機構出來的排名可以差得很遠,說明所謂排名計算取決各自所用的參數,因而沒有絕對的權威排名。
正因為如此,如果非要以排名機構的打分來確定「世界級的大學「或「世界頂級學府」,那至少需要看看不同機構的打分情況之後再下判斷比較合理。
總之,世界大學排名這事是需要分析和檢驗的。
如果最新的QS排名把清華(#17)排在賓大(#19),約翰.霍普金斯(#21),東京大學(#23),杜克(#26),伯克利(#27)之前,那我就要問了:憑什麼?此外在QS排名中,北大(#30)遠落後於清華(#17),但仍高於UCLA(#32),我仍然要問:憑什麼?
同理,同一QS排名讓浙大(#68)或南京大學(#122)高居希伯來大學(#154),特拉維夫大學(#230)之上,出人意料,難斷其真。何況QS排名竟然不考慮以色列鼎鼎大名,排名總是以色列國內第1的研究型大學魏茨曼研究所(如US News或CWUR排名),這無法說服人。
如果用CWUR最新數據來檢驗以上排名,以色列的魏茨曼研究所(#41)希伯來大學(#61)特拉維夫大學(#85)遠比任何一所中國大學的排名高:北大(#91)清華(#98)浙大(#157)南大(#200)。
作為一個交叉比較,我們看到上述用到的QS其他有關大學排名與CWUR的排名儘管大體相近,但除了中國幾所大學外,有幾個著名大學在二個排名間也差得比較遠(如伯克利,東京大學和UCLA)。
QS:清華(#17)賓大(#19)約翰.霍普金斯(#21)東京大學(#23)杜克(#26)伯克利(#2北大(#30)UCLA(#32)浙大(#68)南京大學(#122)希伯來大學(#154)特拉維夫大學(#230)
CWUR:伯克利(#6)東京大學(#12)賓大(#13)UCLA(#15)約翰.霍普金斯(#16)杜克(#24)魏茨曼研究所(#41)希伯來大學(#61)特拉維夫大學(#85)北大(#91)清華(#98)浙大(#157)南京大學(#200)
如果用另二個機構US News和THE排名來檢驗上面兩種排名出入也比較大:
US News:伯克利(#4)約翰.霍普金斯(#12)UCLA(#13)賓大(#16)杜克(#22)清華(#50)東京大學(#62)北大(#68)魏茨曼研究所(#112)浙大(#165)特拉維夫大學(#174)南京大學(#179)希伯來大學(#192)
THE:約翰.霍普金斯(#12)賓大(#12)伯克利(#15)UCLA(#17)杜克(#18)清華(#22)北大(#31)東京大學(#41)浙大(#101)南京大學(#134)
有好事者不妨比較和檢驗上述排名哪一個相對靠譜,或都不靠譜,但這不是本文的興趣所在。
本文要說的是,「世界級的大學」排名要看誰,用什麼方法排的名。
最後,針對題主說的「以色列建國之後也只有一個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其他都是和平獎,文學獎這種)」的說法,我提供以下以色列諾貝爾獎得主和得獎年份供你參考: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Aaron Ciechanover,以色列理工;Avram Hershko,以色列理工)
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Ada E. Yonath,魏茨曼研究所)
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Dan Shechtman,以色列理工)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Michael Levitt,魏茨曼研究所/南加大;Arieh Warshel,魏茨曼研究所/斯坦福/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