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9日在全国“两会”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花了7分钟谈体重管理,强调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他指出,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和疾病来自慢性疾病,其中很多跟每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都密切相关。
体重从“私人的事”变成“国家的事”,澎湃新闻分析,当大家在讨论一周体育课安排多少时间才合适时,就可知道距离自觉的体育锻炼有多远。文中更指出,民众缺乏从容的生活节奏和休闲时间也是一大问题,如何塑造舒适、反内卷的社会氛围也应该成为“国家的事”。
官方重视体重与健康问题,民间则有“身高焦虑”。日经新闻网近日报道指出,这一代中国孩子已经比其父母和祖父母同龄时平均身高要高,但许多父母还是觉得孩子不够高。有些父母会要求医生给孩子生长激素治疗,刺激长高。
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子国际联盟组织(NCD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19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中国是亚洲国家最高的(男生175.7厘米,女生163.5厘米)。
而从中方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中国18至44岁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0厘米。报告称,民众在过去几十年来身高增加的原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
不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去年发布的“2024儿童身高现状报告”显示,在对16-17岁孩子调研过程中,近八成孩子的身高低于家长预期,这些家长平均认为儿子应该要180厘米、女儿要169厘米。
报道指出,对身高的担忧,一部分是因为在性别失衡及经济成长放缓下,中国人找配偶和找工作都愈来愈竞争。有些工作的招聘广告会提出对身高的要求,常见的是至少160厘米高,即使工作本身和身高没有明显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