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篇帖子。
311 大地震 14 周年|日本专家:北海道千岛海沟 9 级强震机会增 可酿 20 米高海啸 10 万人死|Yahoo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1 19:47

【Yahoo 新闻报道】今日是“3.11 大地震”14 周年。《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东北大学、北海道大学在“311”周年前夕发表研究报告,指位于北海道东南部外海的千岛海沟(Kuril–Kamchatka Trench,又名库里尔-堪察加海沟),已经累积了足以发生巨大地震的能量。研究团队指,相关能量足以引发里氏地震规模 9 级强震,呼吁外界准备好地震和海啸的防范和灾害应变措施。日本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亦预测,该处在未来 30 年内发生里氏地震规模 8.8 级以上巨大地震的概率为介乎 7% 至 40%。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1 19:49

NHK 模拟发生强震后海啸 CG 截图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1 19:49

17 世纪曾发生强震 现处于可能发生时期范围

根据政府委员会过往研究,千岛海沟对上一次发生“超巨大地震”,已经要追溯到 17 世纪,发生年份介乎 1611 至 1637 年,当时造成的海啸让北海道东南部的海岸线向内陆退后 1 至 4 公里。当时研究又指,类似的超巨大地震平均每隔 330 至 590 年发生一次,因此外界亦开始关注千岛海沟在未来会否再发生强震。

为了准确了解陆地侧与海洋侧板块边界的地壳累积变动,东北大学、北海道大学及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的研究小组自 2019 年起,利用 GPS 观测点在海底进行为期 5 年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海洋侧板块的观测点每年向陆地侧板块移动约 8 厘米,而在海洋侧板块开始沉没的地点设置的观测点,也同样每年向陆地侧板块移动约 8 厘米。这表明海洋侧板块持续出现隐没作用(subduction)。在隐没的位置里,板块因为强烈结合而不断累积能量。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1 19:49

不论陆地侧抑或海洋侧的板块都以每年 8 厘米的速度移动,导致了海洋侧板块隐没(红色位置)的面积持续增加,持续累积能量。(NHK)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1 19:49

东北大学灾害科学国际研究所助理教授富田史章表示,东日本大地震距今已经 14 年,外界对其记忆已经逐渐模糊,希望今次的研究结果能够让各位意识到巨大地震仍有可能发生,并为此作出应对。而在未来,研究小组计划在北海道的十胜冲设置观测点作进一步调查。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1 19:49

海啸或高达 20 米 10 万人死亡

日本政府专家小组在 2020 年 4 月就曾经发表研究,指如果千岛海沟发生里氏地震规模 9.3 级的巨大地震,由北海道东南部的襟裳町至东部根室市长达 300 公里的海岸线,都会遭受 20 米以上的海啸,其中港人经常游览的钏路市,海啸高度可达 20.7 米,襟裳町的海啸高度可达 27.9 米。研究结果并指,相关海啸将导致北海道 8.5 万人罹难、青森县和宫城县亦分别有 7,500 人和 4,500 人死亡,并且有 8.4 万栋建筑物全毁。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1 19:49

日本专家小组在 2020 年 4 月评估如果千岛海沟发生 9.3 级强震,北海道东南沿海会有廿米高海啸。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1 19:50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