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24篇帖子。
(转载知乎)北京土著穷的到底有多穷?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37

一般我们在北京的外地人大多都认为北京本地人家庭都特别有钱,就算有些挣钱能力不强,起码有房,至少也是几百万资产啊!


直到有一次在肯德基无聊和一个北京本地大叔聊天,他说他自己名下没有房,住的是丈母娘家的房子,连洗澡间都没有,让我感觉还挺惊讶的。


那我想问,北京本地家庭,最穷的到底有多穷?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38

原来公司有个小伙,家住景山后街。

这么说吧,他的床离崇祯上吊的歪脖子树不超过500米。

家里就三代人三十平米,父母吃个低保,顺带给街道打扫卫生养活奶奶。

北京中考分流严格,上了个职高,又报的培训班学编程。

公司响应政府政策,安排实习几个月。

这是我见过最窘迫的北京土著。


拆是不可能拆的,他家房顶上搭个鸽子窝都算超高建筑。

厕所得出门上胡同口的公厕。

取暖不让用蜂窝煤了,偶尔偷偷劈柴烧开水(俗称快壶),还被罚款。

这房子就算拿出来卖,有人买的话开价多少呢?



作者:魏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371834561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38

我单位的门房老大爷,拆迁分了三套房,两大一小,120、120、80。

老两口把小的80改了一下,隔成三室一厅,准备把大的两套给两个儿子,小的一套给小女儿,结果三家都不乐意。

两个儿子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且女儿嫁人的时候一分钱彩礼没给家里带回来,还倒贴出去不少钱,嫁的老公还不好,婚后还要父母补贴,女儿不应该再分房子了……

女儿女婿则认为,自己照顾老两口理应分得一套大的,父母住一套,两个哥哥分一套。

于是乎,三家都开始不理老两口了。

老两口刚开始特别恐慌,还怕没人养老,最后经过单位领导开导,彻底放了心……

俩人三套房子就没分,用房租请保姆照顾自己,大爷当保安,大娘当社区工作者,俩人忙活了一辈子,总算开始享受……

三个儿女开始着急了,但大爷明确表示谁孝顺就给谁,不搞平均主义……

于是乎,三个儿女围绕老两口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孝顺大赛……

你知道我想说什么吗?

这三个儿女半辈子就盯着这三套房子,啥也没干成……这就是北京人。。。



作者:陈然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3887649536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38

韩韩韩:


2013年春节媳妇骨折在民航总医院住院

走廊里有一家病人家属经常吵架,一听口音就是老北京了

有次在楼梯间抽烟,正好吵架那家一个中年男在生闷气

见我在抽烟拉着聊了几句

抱怨的啥记不住了,就有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

“我一月800养活他们娘儿仨”

800……娘仨……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38

作者:林雨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3779647842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吗?

两口子只能当合同工,连打零工挣多点的能力都没有。不是不想,是没那能力,张大民在暖瓶厂当工人,他老婆开始当个工厂小会计,后来因为学历问题被弄到流水线当工人了。大民老婆怀孕时,想吃炸鸡腿,只有月底发工资的时候才能给老婆买一个,为了买炸鸡腿,他主动申请去喷漆车间,因为一个月有26块钱的油漆有害补贴。

后来张大民下岗了,也找过扛水泥的活儿,一天40,干了一天身体就受不了了。宁愿去饭店看厕所。

开始一家六口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平房里,后来大弟弟吃软饭住媳妇家房子,二弟弟住单位宿舍。大妹妹外嫁了在顺义农村养猪租房住,二妹妹白血病死了。又赶上了拆迁,这一家人住宿环境才宽敞点。也没好多少,三口子带着老娘住个两居室。

儿子从小按特长生路子培养,吹小号。对于他来说,钱花了不少,但终极目标就是考这玩意弄个中考加分。他儿子情况学习应该也很一般,智力没有突变,家长没有辅导规划孩子的能力,培养的特长既短视又走偏了。孩子大概率考不上高中上个中专,极小可能运气非常好,勉强考个海跑,能考上联大都算祖坟冒香烟。

他儿子张小树,活到现在应该也有26.7了,就是最标准的北京土著底层穷人。学习能力没有,长相普通,见识普通,小时候练过一个特长(小号)既没办法变现,现在也应该忘的差不多了,家里就一套房全家住着,张大民应该是没有能力买二套房,连名字都那么普通,张小树,听这名字就觉得当爸的不靠谱,家里没有靠谱的亲戚,唯一有可能混好一点的叔叔,张大国,混到处级顶天儿了,既没能力帮他,也不想帮他。他大概率是和朋友吹牛逼的时候提一句,我叔在某某部门当领导。

张小树同志应该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工作,情况好的话,中专毕业居委会刘大爷有好的信息渠道,帮他进个市级国企,邮局,街道,公交系统,铁路系统,当个最底层员工,如果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他没下岗转岗的话,年近30拿着一个月3000-4000的工资。加上父母奶奶退休金,一家四口人一个月10000多块钱。哦,对了,他爸下岗了,没有退休金。除去过日子,一家人省吃俭用一年能存个几万块钱。奶奶阿尔兹海默症,父母也年龄大了,按张大民年轻时那造法,老了身体也不会太好,这点钱得留着给父母看病用。他这情况,应该是没有靠谱的姑娘能看的上他。单位里找个同样的土著底层姑娘,生个小小树,等两口子把双方老家儿都熬走了,能落手里两套房。不过那应该是2040-2050年的事了,那时候房子还值不值钱,能不能卖出去,都不好说。假设还能卖出去,能找到人接盘的话。可以卖一套,留给儿子一套。两人去远郊农村租个小院,晚年生活算是基本无忧了。

上面是最好的情况,还有种可能,小树成年毕业后应该是16年左右,那时候刘大爷已经不在了。他那个不靠谱的爸,应该是没什么正经建议给孩子。他大概率去干个销售的活儿,他那笨嘴拙腮的性格,也混不出什么成绩来。

长的漂亮的和他家庭条件差不多的姑娘,应该看不上他。能看上他踏实过日子的土著姑娘,相貌应该是一言难尽。这时候要是有个外地农村姑娘,不用太漂亮,只要是不胖不丑,化完妆能是个正常人。他大概率沦陷。挖空他父母牙缝里省出来那点看病养老钱,追姑娘,讲排场(其实也不算什么讲排场,无非是约会送礼物买个代步车之类的,对于他的家庭开说就是掏空老底了),彩礼,婚宴,扶弟,没准还得打肿脸充胖子管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最后两人结婚,张大民两口子搬出唯一一套住房去城中村租房住去,晚年就靠大民媳妇那点退休金过日子。身体健康还好,得了大病就是求速死。

贫贱夫妻百事哀,两口子生活免不了一地鸡毛。两口子都是底层,没文化没见识没关系,两口子打零工,男的送外卖,女的当保姆。那个外地姑娘如果人品好,那日子还算过得下去。

如果结婚之后发现原来北京人也就这生活啊,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生了外心,给他戴上绿帽子。婚一离,财产分走一半,那他在生活精神的双重压力下,不自杀不报复社会,勉强活着就是他最大的成功了。

这就是土著底层,房产红利你说没吃到吧,也吃到了一点,起码不用付房租。起码过成这样了,还真有可能继续组成家庭赌下一代基因变异天赋异廪。如果务实一点,不挑姑娘长相,那还真能找到一个家庭条件至少说不比他家差的底层,两人资源优化重组一下,晚年生活还过得去。或者就是下半身思考,他还真有可能找到一个外貌条件比他好的多的姑娘,但是大概率两人没法一直过下去。

但你说他吃到房产红利了吧,他没有卖房的资本,手里的房转化不成现金流。想转化得把父母都熬走了,那时候他也50多了。卖的那几百万(假设房子仍然那么值钱,而且有人愿意接盘),也仅仅够他养老,想享受是不可能的。

你说他作为北京土著,享受了城市红利吧,他也确实享受了。起码他父母有退休金,他能啃老饿不死。他儿子,如果他有的话,也能接受北京教育,参加外地人梦寐以求的不卷的高考。

但你说,他一辈子应该都吃不了几次人均300以上的餐厅,环球影城坐地铁30分钟就能到,但是全家玩一次2000多的票价(非优速通版),他应该一辈子都舍不得带孩子去一次。松散的教育环境,4点就放学,补课费奇贵,他应该完全没能力让孩子接触好的教育,放养式的育儿,就像他小时候一样,孩子想有点出息全靠基因突变。你说北京这繁花似锦与他何干?

这就是真正贫穷的北京土著,承受着高房价,竞争不过外地精英抢夺中高端工作岗位,父母亲戚提供不了任何帮助,反而见识,经济能力反而是拖累,畸形的教育成本,高水平的消费(可以苦着自己,但是恋爱的时候你不能带人家去吃十块钱的素炒饼吧,恋爱成本远高于外地城市),媳妇都是别人挑剩下的,长相家庭学识都优秀姑娘,基本都是中高层土著间的结合,有某一项有缺失的,比如长的不漂亮,家庭条件一般,学历工作不太行,会找外地精英或者同样有某样不优秀的本地土著。只有外貌,学历,家庭样样都不行的,或者只有外貌还可以(只能说还凑合过得去,算不上多漂亮),才能留给底层土著,最后又是一个一地鸡毛的轮回。

———————————————————

随手一写,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只有60多个人回答的问题怎么引起这么多人关注的,居然还有好几百人收藏的回答的

以前回答过得好多纯干货都没什么人收藏,我都不知道收藏这回答有什么用,可能是时不时看看北京也有过得这么不好的人心里慰藉一下我猜?

回到正题,这个问题是在问北京的穷人什么样,我接触到的普通人里穷人就是这样,有更惨的,比如生病的,残疾的,智力发育障碍的,违法犯罪没法回归正常人生活的且家庭还是底层的,但那是少数。

这不是比惨大会,不用和我说外地底层有多惨,看看题,问的是北京土著底层穷人,不是问老少边穷山区底层,也不是问世界难民底层。贫富都是对比出来的,幸福感都是对比出来的,有人比他们惨,就能证明他们不惨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就不糟糕了?

非要这么对比,那和非洲每天都会面临饿死的饥民来说,中国就没有穷人,每个中国人都活的很好。我要是说中国没有穷人,中国人活的都很好,没有生存压力,您同意吗?

还有回复最多的就是把房卖了,去鹤岗躺平美滋滋。说这话的人我能断定肯定在北京没房,想象中北京房子都值大几百万,说卖就卖呢。北京200多万的老破小区非学区小房子多的是,谁买?北京住无产权公房的底层土著多的是,怎么卖?

躺平?无妻无儿好实现,无父无母不好实现,就算卖个300万,带父母一起去鹤岗躺平?看病怎么办,这300万够3人一辈子吗?还是不管父母了,自己拿着钱去东北弄个美滋滋小院天天打游戏去?

我觉得男人还是应该要有些男人的担当的,卖祖产然后混吃等死是一种选择,那也得身边你在乎的人全走了再说,你身边没有值得自己在乎的人了吗?一个吃饱全家不饿?自己过舒服了就得什么都不考虑了?别拿起话来就说,现实中的事没那么简单。

再说,就现在房地产这形式,还抱着房子是优质资产,卖房解决一切思维的人,和80年代认为进了工厂国家管你到死思维的人也没什么不同,落后时代版本了。抱着这种思维的人,认知有点低了。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39

鞭临天下:


以前我认识一位北京的知青后代。

他父母返京时回来得晚了,不仅没找到接收单位,连院子里的空地也都被先回来的家庭占满了。

因此,他家只能在胡同的角落搭起了一间仅有几平米的棚子,里面除了木板架的床,几乎放不下什么家具。

他父母是知青也一直没有正式工作,四处打零工和摆小摊维持生计。

第一次遇到他的时候,就笑着和我说他从小就深刻体会到了贫穷的滋味,几乎没穿过新衣服,更别提文具和玩具了,所有东西都是亲戚淘汰下来的。

而且他父亲还有酒精依赖,赚的钱几乎都用来买酒了,家里真是家徒四壁。

即使有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因为根本没地方放。

后来,他父母离婚了,他跟着父亲留在了那间破旧的小房子里。

他说,父亲从未给过他零花钱,爷爷奶奶的退休金也很低,每个月给的钱连吃早点都不够。

他曾经说的一些经历让我到现在都比较难以置信:

比如,他说自己在上班之前从来没有坐过地铁,因为地铁票比公交车贵。要知道北京的第一条地铁是六九年开通的。

他甚至没怎么坐过公交车,能走路就绝不花路费。

他还说自己上学时连饭都舍不得吃,每顿饭都是馒头加咸菜疙瘩,导致他从小就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了发育,身材又瘦又矮,连稍微好点儿的工作都找不到。

刚认识他的时候,我好奇地问他从事什么工作,他回答说没工作,从二十多岁就开始捡废品。

他父亲没有交过社保,所以没有退休金,父子俩只能每个月就靠低保和捡废品勉强维持生活,大部分钱都用来买酒了。

有时候,我真的很难相信,在北京,一个月两三千块钱能养活两个男人吗?

平均每天才几十块钱,要支付衣食住行和喝酒的费用,这得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啊?

那时候他们唯一能改变自己窘境的方法就是拆迁。

但后来帮忙去问了一下政策,他家的房子只能算是违建。那就意味着就算真的拆迁也只能给点儿搬家费。

房子是不会给的,最多只能给个公租房的指标。但按照他家的收入,大概率连房租也是都交不起,只能去申请廉租房试试了。

他当时还很担心父亲的身体,开始我以为他是孝顺,后来才知道他是担心按照户口给补偿的话,父亲如果提前去世,钱和房子就会减少。

听到这话,其实我蛮悲哀的,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前几天,有老同学告诉我,他家还是没等到拆迁或腾退。

但他已经走了,走在了他父亲的前面。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很不舒服,有一种莫名的遗憾。

作为北京人,他从小到大甚至到死不仅没住过大房子,甚至没拥有过自己的一张床。按照他当时的说法,除了亲戚的婚宴之外,他连两百块钱以上的一桌饭都没吃过。

初中没毕业,他就开始打工和捡废品,从未有过正式工作,没有社保,也几乎没去过正规医院看病。

即使最后非常难受的时候,也只是弄点儿止疼药而已。

前两年我刚见到他时,还以为他得有六十岁了,差点儿问他是否退休了。

结果同学说他才四十多岁,但看着他那佝偻的背和满脸的皱纹,真的一点儿也不像。

更可怜的是他那一嘴的牙,几乎没剩下几颗了。

今天我还问了句老同学,这人是否结过婚。同学没有回答,只是反问了一句:

你觉得呢?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说在北京是真的存在这种家庭的。

彻底的贫穷,穷到生活的意义就只是活着而已。

我不知道他父亲是否能等到拆迁或腾退,如果等不到,或许还是件好事儿,好歹有个小房子能栖身。

而如果等到了,或许会更加为难……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39


卢沟晓月:


二环外,三环里。老小区,不偏僻。

门口熏肉店新开业,前50客户送两个馒头。有老人早早去排队,为插队还打架。

老小区里,废旧的中型面包车,拉下电线来接上必要的电器,住人。孩子结婚买不起房子,老人住车里,对付着。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39

无畏之心:


我一邻居大哥是北京土著,他的真实故事,可靠度99%。

邻居大哥80年左右人,18年我们一起住进公租房当的邻居

邻居大哥小时候,去一住二环胡同里同学家玩,非常挤,没厕所……冬天时懒得去外面厕所,大哥亲眼看到他同学父子两人尿在洗衣机里……………当场把大哥整麻了。

邻居大哥和媳妇(没孩子)紧紧巴巴住了一辈子,直到四十来岁住进公租房,才第一次有个独立的窝。虽然才三十多平的开间吧,两人研究家具时把模型都做出来了,可把两人高兴坏了……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40

作者:刘写被人注册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403146/answer/1066313892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在其他很多回答里都讲过:我主职在一家有国企背景的公司上一个闲置(党史图书馆管理员),一个月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到手2950元。

北京,二环里的公司。

问题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工资这么点,是全公司上下,都这么点钱;经理级一个月到手也不到3500元。

我有个富二代老婆,自己还有好几家公司,自然我是一点经济压力都没有的。但我的那些同事呢?基本上,我们公司的女同事,没一个长得有人样的;男同事基本上符合屌丝的一切特质。所有人目测年龄,男的基本比实际年龄老五岁上下;女的基本老十几岁,一点都不夸张。

在他们身上,别说铭牌、奢侈品、化妆品了,就连一些大众常见的一二线品牌都看不见。

这些人的居住环境(全是北京人,这点钱外地的根本不够花),基本都是一家三口、甚至一家五口挤在祖上分下来的小两居或二环里的大杂院小平房中。孩子没钱上补习班、老婆没有化妆品、父母不敢生病上医院,这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情况。

我亲眼见过,他们的消遣就是发工资那天,几个同事去找个小饭馆喝一顿大酒,喝的还是最便宜的红星或牛栏山。那就是他们最快乐的一天,剩下的日子每天都在为柴米油盐发愁。


再跟你们说个我刚听说的八卦,也能从一个此面反应一下他们的生活环境:

今天我去单位交一份材料(现在那破公司,我平时都不去上班,反正也没人管我)路过楼道时,听两个抽烟的同时在聊天。

其中一个抱怨,最近天天睡不好觉,因为儿子刚结婚,天天在她旁边跟儿媳妇造小人。他们家,一家三口(他,还有他儿子和儿媳妇)挤在一件10平米的小平房里。房间里,儿子、儿媳的床和他的之间,就挂了一张门帘隔开。

儿媳妇还叫的贼大声,老头天天在屋外躲到十一、二点才回屋睡觉。我听到时,他正在跟同事抱怨,最近一段睡眠不好、精神萎靡。


我看评论区里有几个人质疑“北京随便干点什么都不至于挣这么少”,其中我也回复了一个,就是这个回复让我很有感触,所以我想在这里详细说说,也能从一个侧面让诸位多少了解一点他们穷人和富人的本质差别(其实在我看来一个月挣3千工资和3万工资,没什么区别,都一样是穷人)。

我这个破单位,是曾经一家国企房地产公司(现在已经转型成私企了)下属的一家类似物业公司的管理公司,基本上就是管理原房地产公司下属各个楼盘的停车场、电瓶车停车处,偶尔还管点别的。

公司总部的地段很好,在建国门,但这种公司常年都是亏损的,因为业务根本就没有利润,基本就是靠总公司输血活着的类型。所以,就我所知(我的职级应该算“部门经理”或“部门负责人”),我工资条上是将近四千的工资,去掉五险一金到手是2950。这个工资,在我们单位算中等,比我高的主管级,工资到手差不多是3200~3500;董事长和总经理、副总经理的工资是8000和6500。

我入职这家公司时,是我最落魄的时候。我之前自己的公司是做创业培训(主做线下培训和融资、路演),结果从口罩开始,我的公司六个月一分钱进账都没有(因为封控,禁止各种聚会,我公司业务完全停摆),硬抗了六个月,公司的基础运营开销+违约的赔款(因为很多活动我19年就收了人家的钱,结果转年过来做不了,除了退钱我也是要赔人家钱的)差不多赔了六百多万。基本上是我前几年折腾挣的钱,都赔进去了。

我是英国籍,在中国又没有“永久居留权(中国的绿卡是非常难拿的)”,所以我需要找到一份工作,才能签证续签。而且能给外国人签发在中国的工作资质,是需要特殊资质的,绝大多数小公司都签不了。所以后来托关系,给我安排进现在这家公司,做了一个闲置。前两年我还老老实实去上班,现在那公司我根本就不去了,就挂个名,一个月白领不到三千块钱。至于原因,与今天聊的无关,就不展开说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公司的库房里有几百辆无主的电动车;准确讲,也不能算无主,都是当地的业主住户长期在外,这些小电动车就托管给物业,物业公司再运到我们这里统一保管。所以这些车我们都能骑,这也是物业公司的要求,偶尔骑一下,防止车辆长期停放老化,出现各种毛病,万一有业主回来认领省的麻烦。但是,这些车虽然可以随便骑,但不能弄丢,因为这些车从物权上来说,不属于我们。所以我们公司,一般会把这些车发给下面的员工,以及关系好的员工家属骑,方便员工上下班(实话,我们公司那地方,一年四季、一天24小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没有一刻不堵车的!开车是真没法开!),公司仓库还可以免费充电;只要别弄丢,别撞坏了就行。

当年做这个工作时,就开始动脑筋想“如何翻身”,在那破公司老实了一两个月调整好状态,我就开始找新项目。而且我运气很好,还真的让我找到了合适的项目(开成人体验馆,超级赚钱)。我算过成本,想在北京开一家小店,我大概需要5~8万的启动资金,所以我得想办法搞到这笔钱。

PS:这里说一下,虽然我经常调侃说我娶了个富二代媳妇,但其实我创业还真没花过我媳妇家一分钱。倒不是说我没占上我媳妇的光,只是在钱上没用过我媳妇;相反,我现在能做到这么大,还真是我媳妇的功劳。我以前的公司基本都卡在中小型的规模上就再也做不大了,因为再大我就不会管了。而我媳妇是专门管大公司的(她做标准化运营的),我现在的连锁店能做到这么多家,全是我媳妇的功劳。

当时我算了一下,我一个月上下班,极限压缩成本差不多1500够了;工资我能攒下1200~1400,如果我能再从其他地方每个月搞到3000~4000,我一年之内就能攒够启动资金。所以我的第一步,就盯上单位的那些可以随便骑的电动车:车免费、保养免费,甚至充电都免费,那用来跑闪送或者跑腿(我没选择外卖,因为1是送外卖的高峰期,我还在单位上班,没法送;2是外卖的时效太短,跑起来有出交通事故的危险。所以选了闪送和跑腿,而且不穿单,只接1对1,虽然辛苦点,但挣的能达到我的预期)。

当然,后面跑了两月,我又干了点别的,总之年底之前我就攒出了开第一家店的资金:4万5千块。当时我太太帮我压缩了一部分成本;同时我很幸运,结识了东莞一家有名的硅胶娃娃长的厂长,我们聊的很投机,对方很赏识我愿意拉我一把,第一批的几个娃娃愿意先免费提供给我用(我真的很感谢这个厂子!)。所以,20年12月15号,我第一家“成人体验馆”就正式开业了。就是靠着这家店,一家变两家、两家变四家,我现在全国各个城市以供开了274家分店(其实是276家,新加坡和法国还有两家,但那两家我实在没精力管,任其自生自灭了),公司现在估值8个小目标。我 也从18、19年的百万级富翁,跃迁到现在挤入身价过亿。

我想说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如此翻身,但最开始我就是靠着公司免费的电动车一个月多挣了三四千块钱。我想说,这又没什么技术含量,我能干几乎其他任何人也都能干。甚至我还愿意跟我同事们分享过我跑闪送的经验心得;一个月多挣几千块,不至于日子过得那么紧张,不也算一件好事?但结果,就我所知,我这破公司有三百多人,而跑过外卖、闪送的就我一个;其他人听过我的分享,除了表示不屑就是背后嚼舌根。

所以,他们为什么穷?

我特别相信一句话“天道酬勤”;但我知道天道酬的“勤”,不是身体上的勤,而是思维上的勤。就像当年我破产时,我太太和我老岳父还劝我别想不开,反正家里有的是钱,不差我一口饭(反观我妈倒是挺淡定,因为她深知我能折腾的劲头)。我当时就反劝过我老岳父,让他不用担心,我引用了我最喜欢的《1942》理张国立对随身长工说的一句台词:“等我到了陕西,立住了脚,那就好办了。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今天这个社会发展的这么快,我不需要十年,最多三五年我就又能翻身。

今年过年我岳父还感叹:“你小子是真能折腾!只可惜你太不懂汽车,不然最低我也让你做个华北的大区总代。”PS:我太太家三代都是做汽车行业的,我岳父是中国最大的几家汽车品牌之一(牌子我就不提了)的第一把手;但可惜,我真的是对汽车和汽车行业一窍不通。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0 22:40

天天想家:


还是那句话:99%的男性能讨到从始至终的老婆、能生养的起三五个孩子,上下五千年也就是社会主义的那三十年吧,别把那段历史时期当成普遍情况

从整个历史来看,10%的人三十年后绝后,50%的人三百年后绝后,90%的人三千年后绝后……看开了就好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