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首相戴卓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在4月8日逝世,享年87岁,为英国历史上其中一位最具争议性嘅首相。作为一个英国领袖,带领英国前进,虽然本人不同意其强调经济发展,无视个人的关怀与发展的政策,但无论你喜恶与否,她确是一位划时代的首相,对不少传统思想做法都带来改变,并为英国带来一段繁荣的日子。由于戴卓尔夫人在任首相的头两三年,本人在英国读书,有不少经历与戴卓尔夫人有密切关系,故其离世,令人回想起不少往事。
八十年代,我在社区组织协会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到英国百拉福大学(University of Bradford)深造,而百拉福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地方,半数人为印度矞、巴勒斯坦矞人士,工党将当地的一间理工学院,提升一间大学,希望更多的穷人受到教育,本人在此背景下进入百拉福大学;谁不知,戴卓尔夫人一上台便大刀阔斧的打击工会,进行多项变革,包括改变英国传统有教无类的教育政策,将海外生的学费增加两倍,引起全国的震荡,不单是海外生,连本地生、学界、教育界都有很大的反对声音。
而当时已身在英国的我感到十分愤怒,幸而百拉福大学的学生会早早便在火车站外呼吁“海外生”先不要交学费,其后,学生会经过一论讨论及咨询后,决定发起占领校园运动,虽然曾在香港发起多次游行及请愿,但此仍对当时的我引起很大的冲击。当时的学生会组织行动已十分完备,占据了教员室让老师不能上班,占据了电话间协助向外通信等等,学生会亦十分保护“海外生”,安排“海外生”占领电脑室,由于七十年代,电脑十分宝贵,学校的电脑室更供全市使用,故一般认为警察亦不会强行冲击电脑室。经过一星期的占领行动后,校方决定与学生谈判,并愿意将财政报告公开与学生讨论,其后两方达成协议,认同头一年维持原收费,第二年开始跟从政府政策,并化解了该次的学生运动。
占领学校运动包含了激进的占领及包容的谈判,令我第一次感受到民主的可贵,一方面,虽然戴卓尔夫人的教育政策很强硬,但另一方面,社会制度又容让反对声音,并回应反对声音,在香港成长的我是难以相像的。
作者简介:民协立法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