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9篇帖子。
(轉載知乎)你身邊那些做過博士後的人過的怎麼樣?
1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3

現在博士學歷已經爛大街了,為了高薪好就業好多人選擇了進博士後流動站,你身邊那些博士後生活都過的怎麼樣?


2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4

作者:寧博士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1425372/answer/259973476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在國內做過一期博士後,現在給大家講講我們那批博士後們的現狀。先說一下背景,我是2009-2012年做的博士後。博士後出站十年了,年齡都在40歲以上了。回頭看看以前的照片,真是嫩得一批啊,不由得感嘆歲月是把殺豬刀。我們現在都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亞歷山大。

我們以前每年有博士後聯誼活動,所以,在活動的時候,就認識了其它學院的博士後。大家玩的挺好,就逐漸形成了一個經常聚會的朋友圈。一共有10名博士後。

其中六位還在科研圈,四個已經離開了科研圈了。跟大家具體聊聊每個人的出路。

在科研圈裡,混的最好的是一位傑青,也是某個學院的院長了。他在博士後期間就是博士後導師的助手,俗稱二老板。所以,博導招的幾個研究生都歸他管理。博後導師人比較好,文章算他的,出文章也快,檔次也高。他博士後之後就留校,直接副教授,這個是難度很大的。然後幾年後教授,傑青。最近,被母校挖走,當了生科院院長。他應該是學術圈混的最順的了。

有三位,在國內的一般院校,也都是教授了。兩位男士在農林院校,一位女士在財經大學。屬於正常水平發揮。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女士可能還沒結婚,當時做博士後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她情感上不順利,沒想到一拖就到了現在依然單身。

有一位,在中科院系統呆了很多年。中間換了幾次課題組,發的文章不多,所以剛提副教授才兩年。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她本身也不是很喜歡做科研,就當個工作而已,所以產出不高也是可以理解的。最近,有一個換工作的機會,去一個很不錯的國內主辦的英文期刊做編輯,也算是要從科研圈跳到工業界了。我認為這是好的轉變,沒必要耗在科研圈,不喜歡還要耐著性子做很不舒服。

有一位,國外留學兩年,回到中科院系統做了個課題組組長。想從事科研,可是由於自己比較剛直,和領導關係處不來,剛直是一直以來的事情,當時和博士後導師因為課題分配和作者分配也爭論過。幾年後,就從科研圈跳出來了,去公司做技術總監了,賺錢應該比做科研多。看來他比較適合做技術。

有一位,博士出站後留在了本校做助理研究員,做了幾年,不是很出色,沒有大樹,就早早地離開了科研圈。現在也是一個醫學期刊的負責人,有點小權利,和圈裡的醫生關係處的不錯,畢竟醫生都要給他面子,因為要發文章嘛。

有一位,博士後出站後,去了中科院系統做了助理研究員。但是,總有一個科研夢,總想出國深造。工作了幾年,辭職出國。現在仍然做美國從事博士後研究,不知道他是否還保留著對科研的熱愛。不過生活應該過的還可以,全家都跟著他來到美國。我挺佩服他這樣的人,始終保持著對科研的熱愛,有時候在外人看來並沒有什麼優勢。

有一位醫生兄弟,博士後之前就是副主任醫師。博士後出站以後,趕上了萬眾創業階段,就和朋友一起創業了,現在不知道是否創業成功了。他性格比較活泛,喜歡呼朋喚友,這是優勢。但他路子野,可能會傷了他自己。

最後,是我。博士後出站之後,不能留在本校,就出國了。現在依然流落在海外,已經年過四十了,也回不去了。生活所迫,創辦了投必得,經過幾年的發展,小有知名度。

總的來說,情商高的,混的比較好;性格比較剛直的,碰壁比較多。所以,大家還是要柔一點,不要樹敵,團結大部分人,你的事業會更加順利。另外,在國內,大樹底下好乘涼,沒有大樹,只靠自己太難了。但是否有大樹,一靠出身,出身好自然有大樹;二靠情商,沒有情商,大樹也不讓你靠,很多人想圍繞著大樹乘涼呢。當然自己要培養出能力,不能一直靠大樹,大樹也有很多原因靠不上的時候。

再說說是否改行,很多人認為讀了博士,又去做別的,浪費了自己學的知識,也浪費了國家培養你的資源。我不同意這個觀點,我認為你學的知識已經內化了,知識不僅僅是科學,也包括很多其它能力的提高,遠比專業知識重要。是否改行看以下兩點,首先是否熱愛,不熱愛趁早轉行,可能賺的錢比做科研還多;二,考慮問題實際點,不要只考慮自己的喜好,也要顧及房貸和奶粉錢,畢竟都是家庭頂樑柱,不能因為自己堅持讓家人過的不夠體面。其實很多人並沒有那麼熱愛,而是惰性使然,不想換賽道。

大家覺得誰的路走的最好呢?我估計大部分人會覺得傑青吧。咱們拭目以待,十年後再看。


3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5

等待飛翔:


國際上來說,數學方向現在一般讀兩個博士後基本上是標配了。由於數學審稿周期較長(一般一兩年,半年都算非常快了),又不像其它學科可以發會議之類的,因此很難能夠在博士畢業的時候能夠將論文發出來;一般只是arXiv預印。因此大多數情況下,第一任博士後基本上都是靠導師的人脈較多,而論文本身的份量較少,除非你整出來一個廣為人知的大東西。另一方面,除非非常熟識的人推薦,大佬也一般不會招剛畢業的博士做博士後,因為很難判定你的博士工作裡面你和你的導師究竟貢獻多少。【數學都是按姓氏排名沒有第一二作者之分的。所以我是不是應該改個姓,姓阿〜( ̄▽ ̄〜)】導師的推薦信是個神奇的東西:一方面你任何申請幾乎必須要有它,否則這表明你導師覺得你有問題;另一方面理論上導師肯定會說學生好話,因此他的推薦信幾乎無用。所以,一般而言第一任博士後並不是特別令人滿意的。

但是第一任博士後後面的博士後導師的作用就沒這麼大了。首先,大家基本上默認此時你不再是一個剛剛進入科研領域的小孩子了,畢竟博士後是科研工作的實習。第二,如果你足夠優秀,那麼你的博士後方向一般會和你的博士方向相關但是不同。博士後一般時間是兩年,最多再延期一年,也就是說你只有最多兩年的時間在一個幾乎全新的方向上學習並且要跟導師合作做出成績。如果你能夠在博士和第一任博士後階段均表現優良,這就足以展示出你令人信服的科研能力與潛力,畢竟你能夠在短時間內弄懂一個方向並做出成果。這時候,你大機率就有了去大佬團隊的機會。此時,你就可能去你滿意的地方做第二任博士後,並著手尋找教職了。

回到問題本身,據我所知數學方向可能國內依舊有一些學校接收剛剛畢業的博士生做講師,但是這種情況已經非常少了。大多數都需要經歷一個博士後,或者是跟博士後相近的職位,再確定是否招聘或留任。另一方面,在國外教職也非常卷。我知道很多人將近40歲了依舊還在申請博士後或等價崗位,沒有拿到終身教職,甚至有準備轉行做保險的。所以每個人的境遇也是不同。至於過得好不好,也就只能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當然我所說的只限於數學科研方向,業界不清楚。就醬喵喵喵(^~^)~


4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6

作者:滿天星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1425372/answer/256581363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謝邀。今年剛博士畢業,也曾面臨過同樣的問題,斟酌再三還是沒有做博後,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路歷程。

其實大家選擇做 博後大多是以下幾個原因:

1)想在好平台上多積累一些科研成果、多積累一些人脈,這樣對自己以後科研、工作的發展是有好處的。比如,自己現在的科研成果去了只能走最末流的人才引進,但是積累兩年成果很有可能去了直接給副高/副教授。

2)可能博士畢業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一方面想緩衝兩年看看會不會有合適的崗位,另一方面可以看看博後能不能給自己開拓一個新的就業機會。比如:你畢業的時候這個單位剛好不招人,或者卡死了只招某個方向的,這樣你做博後就能等一段時間、或者換個名義上的方向,利於就業。

3)想要落戶北上廣。作為一種人才引進政策,像博士後以及配偶、子女是可以在出站後直接落戶北京的,這一點相當吸引年輕人。

4)做完自己未完成的科研成果。這一點其實比例不多,很多人博士期間平台比較高,有設備和實驗環境可以做自己的工作,但是畢業後可能很難再有機會做這些了,那麼又不想延期畢業,可能做博後是最好的選擇了。


但是對於我個人而言,還是決定直接去找其他工作、教職了,其實主要是遇到了一個比較難得的機會,所以放棄了做博士後。

但是我在此衷心的勸各位Runner,如果能不做博後還是不要做了

說這句話不是想販賣焦慮,是因為現在國內做博後的環境很差,大多數單位把博士後當成一種臨時工,給繁重工作的同時還會因為你沒有編製等原因防著你帶走最核心的技術內容,眼紅你臨時工反而比正式員工高的工資,等等,這些情況屢見不鮮。

可能你覺得你學生期間已經很苦、很壓榨了,但是當失去學生身份,以一種臨時工進入科研最底層時,你的命運可能註定不會太好。


5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6

蔥頭:


2022年博後出站,博後期間一個博後面上, 兩篇文章一篇一區一篇三區順利出站。成果一般,沒有大樹可靠也沒有大佬推薦,現在在中科院某所助理研究員,沒有編製,沒有非升即走,但是老闆讓你走你就得走,五險二金,到手工資夠溫飽。



6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7

知乎用戶WDAkM0:


17年我博士一畢業就進了體制內,當時才26歲,當時那個一腔熱血啊…

19年辭職回高校了,老老實實從博後做起,少了兩年的成果積累,瞬間從學霸變成了弱雞…好在博後階段有一群關心鼓勵我的師長,對我重新選定研究方向和持續進步帶來了巨大幫助,我也順利拿到了青基什麼的,成果上把博士期間成果翻了一倍,同時做出了很多以前不能做的新成果。在待遇上我也趕上了好時候,我校承諾的待遇基本100%落實,是我以前體制內待遇的3-4倍,我非常非常滿足。


更新一下已到新平台履職助理教授+博導,考核壓力也很大,但是團隊更大更豐富了,給自己定了更高的目標,達不到就自動滾蛋了


總體來說我是幸運的,也有自己努力的成分。至於非升即走,說真的,只要博後期間能夠順利攻克「基金+代表作」問題,升就有機會了、即便是走也不愁下家。所有做博後的同學我建議把精力放在基金+3-5篇代表作!


2022.11.22 正好在集中隔離、更新一條心得:

如果你確定要做博後,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一定要注意兩點:

1.導師人品要好,最起碼你選擇極品導師,這方面我比較幸福,導師人品極佳。

2.導師title越大越好(與第1條要呼應),院士、傑青、大長江的團隊真的不一樣,無論是實驗資源、期刊資源、圈子人脈、國際交流等都對做博後的會產生深遠影響,你的項目、論文、會議都深受影響


7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7

作者:鬱抑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1425372/answer/323149082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是在美國某個州立學校海歸,在北京海淀某高校做過一期數學的博士後,在入站後第1年我的二伯伯,我的大姑媽都先後離開了。然後博後第二年的春節假期,我爸爸也突然離開了我。我的大伯伯的大兒子,也在一個多月後離開了這世界。長輩年紀都比我大很多,我爸比我大四十五六歲,然後我大伯的兒子也是六十幾了。出事了之後我很困難,我的情緒很不穩定,我知道自己患了抑鬱症,但一直沒有確診,因為那個時候還有其他很多事情,沒有人帶我去找心理醫生,也沒有去找輔導。在那個時候,走路都沒法正常的走路,聽人說話也聽不進去,聽後半句忘了前半句,每一個字都聽進去,可是沒辦法串聯起來去理解。也沒胃口吃飯,每天只吃一頓。 研究是不可能繼續的了。經歷過抑鬱症的人,就懂我說什麼,沒有經歷過的人,怎麼說也不明白。那個時候還怎麼可能去做數學研究呢?而作為境外背景的我,對國內各方面都陌生的情況下,很感到孤立無援。校內其他的博後都沒給我安慰,我也沒有跟他們有任何的對話。

出了事之後,我們要處理遺產,又弄了幾年,找律師幫忙,簽了許多文件,其實到現在事還沒有完結,因為沒有遺囑,這裡的法律機構和稅務機構做事效率很低又麻煩。出站時候是用的我出事之前做了一點點的結果,湊成一篇的出站報告,那麼我出站之後幾年的抑鬱症,又遇上了動蕩,然後還有疫情,這樣我的人生就沒了6年的時間。我一直都單身,沒有身邊人可以安慰我。從留學開始,離開這地方在外面都有10年的時間,所以這裡也沒什麼朋友的圈子了。手機上用語音輸入法,普通話輸入,文字有點亂,請多包涵。


8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8

Julian Ji:


我懇請尚未進站的兄弟姐妹,一定不要入坑,一定不要入坑,一定不要入坑!

沒那麼多分析,一定不要入坑!


退!退!!退!!!

9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8

【所謂博後】記住,所謂的博後,任何地方的博後,都是一個過渡,萬萬不要當做個人實力。

——用人單位,第一,看有沒有進人名額;第二,你這個專業缺不缺人;第三,你科研成果如何;第四,你的年齡性別;第五,各種關係。

我們導師們都會覺得,你博後,加成果多,肯定好。其實壓根不是。

我們不能拿中學高考那個思路,來看到博士就業。不是你科研成果,學校好就業就容易。



作者:知行者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1425372/answer/302985807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7 21:28

小皮埃:


高學歷≠高薪好就業。

中國的部分學生和家長有一個錯誤觀念,認為孩子聰明學習成績好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學,獲得高學歷,找到好工作,然後年薪百萬,迎娶白富美,光宗耀祖。放在以前大學生稀缺的年代或許能讓你奔小康,但現在真不能。如果學習成績和學歷真的能讓他們的美夢實現,那北大清華不個個都是百萬富翁?

高學歷是高學歷(當然,博後也不是學位),掙錢是掙錢。你學歷高只能說明你比較適應的篩選和培養模式,這本質上和畢業或者出站後是否高薪沒有必然聯繫。就我自身而言,我覺得現在很多博士選擇博後大部分都是因為博士圈內卷,競爭大,無法找到一份體制內的滿意工作(博士對高校和研究所等體制內的編製有一種迷之迷戀),要離開生活了20多年的象牙塔進入社會和公司,抵觸是必然的。當然,我不排除部分真正熱愛科研的人是想有所建樹,但科研不是等天明,你等待就一定會有天亮的那一刻,所以,你熱愛也不一定就能讓你有所得。

所以,想搞科研掙點兒小錢做博後可以,如果真是奔著高薪和掙錢去的,最好還是不要抱有太高期待。搞科研需要一點兒智商,而掙錢需要財商,兩者是獨立的,就像智商高的人可能沒有情商一樣。

供參考。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