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博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1425372/answer/25997347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在国内做过一期博士后,现在给大家讲讲我们那批博士后们的现状。先说一下背景,我是2009-2012年做的博士后。博士后出站十年了,年龄都在40岁以上了。回头看看以前的照片,真是嫩得一批啊,不由得感叹岁月是把杀猪刀。我们现在都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亚历山大。
我们以前每年有博士后联谊活动,所以,在活动的时候,就认识了其它学院的博士后。大家玩的挺好,就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常聚会的朋友圈。一共有10名博士后。
其中六位还在科研圈,四个已经离开了科研圈了。跟大家具体聊聊每个人的出路。
在科研圈里,混的最好的是一位杰青,也是某个学院的院长了。他在博士后期间就是博士后导师的助手,俗称二老板。所以,博导招的几个研究生都归他管理。博后导师人比较好,文章算他的,出文章也快,档次也高。他博士后之后就留校,直接副教授,这个是难度很大的。然后几年后教授,杰青。最近,被母校挖走,当了生科院院长。他应该是学术圈混的最顺的了。
有三位,在国内的一般院校,也都是教授了。两位男士在农林院校,一位女士在财经大学。属于正常水平发挥。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女士可能还没结婚,当时做博士后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她情感上不顺利,没想到一拖就到了现在依然单身。
有一位,在中科院系统呆了很多年。中间换了几次课题组,发的文章不多,所以刚提副教授才两年。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本身也不是很喜欢做科研,就当个工作而已,所以产出不高也是可以理解的。最近,有一个换工作的机会,去一个很不错的国内主办的英文期刊做编辑,也算是要从科研圈跳到工业界了。我认为这是好的转变,没必要耗在科研圈,不喜欢还要耐着性子做很不舒服。
有一位,国外留学两年,回到中科院系统做了个课题组组长。想从事科研,可是由于自己比较刚直,和领导关系处不来,刚直是一直以来的事情,当时和博士后导师因为课题分配和作者分配也争论过。几年后,就从科研圈跳出来了,去公司做技术总监了,赚钱应该比做科研多。看来他比较适合做技术。
有一位,博士出站后留在了本校做助理研究员,做了几年,不是很出色,没有大树,就早早地离开了科研圈。现在也是一个医学期刊的负责人,有点小权利,和圈里的医生关系处的不错,毕竟医生都要给他面子,因为要发文章嘛。
有一位,博士后出站后,去了中科院系统做了助理研究员。但是,总有一个科研梦,总想出国深造。工作了几年,辞职出国。现在仍然做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不知道他是否还保留着对科研的热爱。不过生活应该过的还可以,全家都跟着他来到美国。我挺佩服他这样的人,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热爱,有时候在外人看来并没有什么优势。
有一位医生兄弟,博士后之前就是副主任医师。博士后出站以后,赶上了万众创业阶段,就和朋友一起创业了,现在不知道是否创业成功了。他性格比较活泛,喜欢呼朋唤友,这是优势。但他路子野,可能会伤了他自己。
最后,是我。博士后出站之后,不能留在本校,就出国了。现在依然流落在海外,已经年过四十了,也回不去了。生活所迫,创办了投必得,经过几年的发展,小有知名度。
总的来说,情商高的,混的比较好;性格比较刚直的,碰壁比较多。所以,大家还是要柔一点,不要树敌,团结大部分人,你的事业会更加顺利。另外,在国内,大树底下好乘凉,没有大树,只靠自己太难了。但是否有大树,一靠出身,出身好自然有大树;二靠情商,没有情商,大树也不让你靠,很多人想围绕着大树乘凉呢。当然自己要培养出能力,不能一直靠大树,大树也有很多原因靠不上的时候。
再说说是否改行,很多人认为读了博士,又去做别的,浪费了自己学的知识,也浪费了国家培养你的资源。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你学的知识已经内化了,知识不仅仅是科学,也包括很多其它能力的提高,远比专业知识重要。是否改行看以下两点,首先是否热爱,不热爱趁早转行,可能赚的钱比做科研还多;二,考虑问题实际点,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喜好,也要顾及房贷和奶粉钱,毕竟都是家庭顶梁柱,不能因为自己坚持让家人过的不够体面。其实很多人并没有那么热爱,而是惰性使然,不想换赛道。
大家觉得谁的路走的最好呢?我估计大部分人会觉得杰青吧。咱们拭目以待,十年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