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色青年馬斯克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0533644/answer/2687585230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個錄取率還不能這樣對比,因為韓國是12年義務教育,高中階段也是義務教育,基本上人人都能上高中,而中國義務教育畢業生只有一半人上高中,真實情況是韓國SKY錄取率比中國985錄取率高三倍左右

總而言之,就是韓國的內卷是為了階級躍遷,而中國的內卷是為了生存,中國學生卷到985電氣本碩也是一群人去四線城市電網當個藍領工人,哪兒怕頭部鋼廠都不缺985和211的,而在韓國無論什麼性質的藍領工人都吸引不到韓國大學生(至少知名學府的畢業生肯定吸引不到),浦項和釜山的鋼廠可能薪資也不遜色韓國白領,也能達到韓國平均水平,但是幾乎沒有多少本地大學生願意去,很多都是由東北人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移民來承擔了,同樣日本也是如此,豐田本田的工廠每個月加班到月休四天也能年入四五百萬日元,其實比很多院卒起薪都高了,但是還是沒有本地學部卒去干,所以說發達國家的內卷和中國就不要相提並論了,別說北美,就算是韓國人家想獲得中國人卷到碩士學位才換來的工作那也是輕而易舉的,我這可不是誇張,國內很多國企工廠的工人不乏211碩士了,本質上就是薪水高點的操作工罷了,同樣薪資的工人在日韓也不過是高中生或者短大和專門學校的畢業生乾的,也不要提生活成本,覺得發達地區生活成本高所以生活質量低的大機率沒出過縣城,哪兒怕不出國去一線城市看看也不至於下這個結論,全球化的今天,一個國家只要關稅不是很高,註定享受的工業品物價不會遠超中國的,日韓本土農產品貴但是他們跟中國一樣,也能進口阿根廷和澳洲的牛肉,這意味着他們想過上廉價的低質量生活也不難,只要住單間不買房,然後吃飯吃進口肉類,用Made in China的工業品就行(因為中國鼓勵出口整個出口退稅政策,可能同樣工業品在海外售價還沒在本土高呢),人家看上去卷但是人家也能選擇不內卷的佛系生活,韓國隨便找一家製造業工廠當工人月入300萬韓元也不難,韓國非首爾地區40萬韓幣完全可以租一個20平的人才公寓,平時吃吃喝喝最多也就60萬韓元,工廠往往還包吃住,可能這點成本都省下去了,反觀中國,對於一線城市以外的人來說,有得選嗎?年輕人回安徽四線城市家門口工廠月入三四千這叫躺平?只能稱之為苟活罷了,很多中國年輕人被躺平文學荼毒忽悠了,以為小城市能躺平,事實上只有小城市婆羅門能躺平,沒背景沒資源沒家底還是「窮則走他鄉」,就算奔着955工作制也是越發達的城市越容易提供雙休的工作
說點題外話,評論區割裂感比較濃,爭執的聲音很激烈,其實我也能理解,中國很大,大到你在中國能看到世界上最富裕的群體和堪比東南亞的窮人,有的人覺得發達經濟體不過如此,生活也就那樣,我也能理解,你們可能並不是牽強附會,因為很多內地二線城市的婆羅門剎帝利家庭也就覺得上海生活也就那樣,一套房600萬,買套房得拿他們在二線城市名下的三套房來換,划不來,回二線城市他們父母給他們安排月薪七千的閒職,跑上海自己打拚也就月入一萬出頭還沒有任何靠山,父母人脈用不上一切還都得從頭再來,就算在上海月薪又如何,兩萬那還沒自己父母倆公務員個人退休金高,不如回家躺平,但是,上海對於從內地農業縣出來的窮人來說,已經好太多了,房租再高跟他們也沒關係,來滬打工一個月包吃住,大學生月薪上萬包吃住一年還能省一點錢,還能保證雙休,如果回到內地老家農業縣呢?父母沒資源自己沒背景,有的農村出來的連縣城都房子都沒法給孩子留下,去縣城找工作發現連個民營化工廠的操作工大家都趨之若鶩,因為全縣除了體制內只有這個單位給員工繳納五險(沒有一金),別看這個民營化工廠副操作一個月到手4500塊,近兩年來入職的本科生都不勝枚舉,大學生進去清一色得四班三倒,熬到頭了終於混個常日班也是月休四天而已(單休都懸雙休更無法保障),一看工資熬了十幾年才到手七千塊,還沒大學畢業去上海攢得多.
這還是有學歷的前提下,沒大學學歷的貧困縣農村中年更慘,40歲在縣城工作,大機率只能打零工,小縣城的服務員一個月2500塊全年無休無社保,8107工作制,年齡大找關係都沒法進縣城的民營化工廠,哪兒怕是操作工對於他們都是香餑餑,不當服務員只能進小作坊,小縣城小作坊別看工資一個月就2700塊(無休息日,日薪90塊),但是就這工資都不能按月發放,月結都做不到只能年結,我家裡親戚年齡大了回老家縣裡打零工一年半,能按時月結工資的工作只有中通快遞,每份工作都是一個月兩千來塊,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去上海工地干小工日薪都280塊了,還包吃住,他們眼裡的上海和合肥長沙雙公務員家庭眼裡的上海自然有差別
以上就是為何評論區如此割裂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階級與地區發展水平不同導致的,評論區覺得韓國差勁的極大機率是中國一線城市出身,再不濟也是二線城市中產,對她們來說看待韓國就像內地二線城市婆羅門看一線城市一樣,而窮人看待韓國就像貧困縣的農村戶籍青年看待一線城市,反正在哪兒里都是一無所有,不如選擇一個掙錢多的地方
------------更新分割線-------------
隨手寫的回答沒想到火了,評論區爭執依舊很激烈,也不難理解,我梳理一下我的觀點,回歸一下主題
首先,從表面上來看,韓國高中並沒有中國卷,如果你拿韓國成堆補習班來跟安徽四線城市從不補習比較論證,那不如說上海比安徽上大學難(儘管安徽高考不限制戶籍,也沒見上海人跑安徽高考),課外補習班多前提是你有課外時間,上海補習班多的前提上海的中學生周末雙休且周一到周五晚上5點就放學了,內地像安徽普遍8107工作制,很多高中也就周六放一個晚自習,根本不可能也沒時間補課
其次,韓國就業也並沒有中國卷,日韓的公務員考試報錄比都是網上可查,另外韓國九級公務員(對應中國鄉鎮街道辦公務員)是允許高中學歷報考的,考慮到韓國人人都能讀高中,基本上可以推出結論,韓國公務員考試所有年輕人均有機會參加,即便如此,2023年首爾地區的九級公務員報錄比為20.5比1,2019年全韓國公務員考試據傳報考人數近20萬人,錄取人數僅僅4954人,約等於50比1,但是對應的是中國2019年國考報錄比63比1,2024年為86比1,此數據還有上升的趨勢
至於當一名醫生,韓國確實比中國卷很多,那是因為韓國醫生是工薪階層收入的10倍,人家年薪3億韓元,妥妥是階級躍遷,跟中國的醫生性質不同,中國醫學院上岸難度也遠低於韓國,網上很多人說韓國人進財閥企業多麼多麼不容易,其實韓國財閥企業就相當於中國的煙草電網(準確說是煙草電網中上梯隊,比如雲南的煙草系統和江浙魯冀北的電網),只是壟斷的製造業供應業企業罷了,薪水高一些穩定一些罷了,真正人上人還是醫生和檢察官
最後,我覺得發達經濟體老百姓下限比較高這句話並不難理解,韓國躺平確實是比國內大多數二三線城市容易,中國經濟體量大高薪人才比韓國多很正常,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卷不能只看高端崗位,中國現在就業市場已經是從高端競爭轉入中低端競爭了,我以前讀書時沒人看得上電廠運行值的工作的(倒班的藍領),現在211本甚至211碩都湧入電廠生產一線了,幾年前興許我會說中國內卷低於韓國,現在我只能講兩國殊途同歸,不愧都是儒家文化圈,都是一個樣子,只是韓國步入發達經濟體了躺平相對更容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