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可樂加曼妥思會有這樣奇怪的現象?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4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4

作者:朝雨浥塵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2775933/answer/53365317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首先聲明這個來自百度知道


答案可能會讓你失望,這個過程不是化學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生成......簡而言之,曼妥思的加入促使可樂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迅速釋放,產生噴發甚至小型爆炸的效果。


曼妥思這種薄荷糖促進二氧化碳釋放的原因主要有兩種:



糖果本身的結構。可樂中之所以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因為生產過程中使用了高壓,在打開瓶蓋的瞬間,壓力減小,從而二氧化碳從可樂中釋放。但是這個過程通常是緩慢的,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氣泡大多數是從瓶壁產生,這是因為氣體產生通常需要附着在某種表面或是某些顆粒上,這種現象成為成核現象。很多人小時候可能試過把筷子插到碳酸飲料裡面,這時候筷子周圍也會附着着氣泡,這是因為筷子提供了一個新的表面,成為氣體產生的「核」。如果你把曼妥思放大百倍,你可以看到這些糖粗糙的表面存在很多的小孔,這些多孔的結構使得曼妥思變成一個很好的產氣「核」,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附着在糖表面產生。並且曼妥思的密度比水大,加進去立刻沉底,在底部迅速產生氣體利於將頂部液體頂出。
證據1:在曼妥思表面裹上一層光滑的膜(不阻礙物質交換),噴發現象消失
證據2:使用同樣帶有多孔結構的岩鹽或是冰糖,同樣可以產生噴發效果
證據3:碾碎的曼妥思只能產生很小的噴發現象(不能沉底)
糖果中的表面活性劑。同樣的多孔結構的鹽或者糖晶體,雖然能產生噴發效果,卻遠遠不及曼妥思的能力,這確實與曼妥思糖的成分有關。在曼妥思糖的生產過程中常使用到兩種物質,一個是明膠,另一個是阿拉伯膠,均為天然的表面活性劑。水分子間存在很強的氫鍵作用,產生的氣泡必須頂開連結緊密的水分子,突破重圍才能得以釋放。明膠和阿拉伯膠都含有糖蛋白的成分,其中大量的C=O鍵,N-H鍵和O-H鍵會破壞水分子本身的氫鍵作用,從而達到降低表面張力的效果,也就是說對新生成氣泡的包圍網被大幅削弱,從而建立有利於氣泡生成的環境。
證據4:洗潔精(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劑)和曼妥思合用可以產生更強的噴發效果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4

木山:


可樂是一種碳酸飲料。可樂加曼妥思時噴出的是裡面添加的二氧化碳(CO2)氣體。可樂中的CO2氣體是通過加壓的方法溶解在水中的。

曼妥思薄荷糖的最主要成分是蔗糖,分子式C12H22O11。薄荷糖里還有一些添加劑:香精、果膠、甜味劑……。

有實驗發現不即使不是用薄荷糖,白砂糖、食鹽、沙子、碎玻璃……也會讓可樂出現噴涌的情況。搖晃瓶子或者加入冰塊,也會出現氣泡明顯增多的現象。這就表明:引起沸騰必要的條件並不是這裡面的化學物質,更可能是物理作用。

當液體中溶解有氣體或者產生氣體時,都需要一種固體的表面來促進液體中氣體的逸出,這樣的固體表面被稱為氣化中心。如果液體中缺乏這樣的固體表面即氣化中心,液體中的氣體就無法逸出,也就是說液體將無法正常地沸騰或氣化。

可樂沸騰是因為表面粗糙的固體物質(曼妥思薄荷糖)起到了氣化中心的作用,使可樂中的CO2氣體產生了迅速逸出的「暴沸現象」。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4

十八子金名:


04:46






實驗:把可口可樂倒進汽車油箱裡,又加了很多曼妥思,會發生什麼呢? 這個視頻把Gopro相機安裝在各種不同尋常的地方,比如發動機艙和油箱,給你一個獨特的視角! 所有的行動都是封閉的,自己不要這樣操作哦!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5

賈隊長:


我感覺

這應該是一種

神秘的西方力量吧(•͈˽•͈)


我不知道誒……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5

北徊:


01:00






發佈於 2021-11-22 05:23· 226 次播放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5

藍天白裙少女:


01:04






發佈於 2022-05-26 10:59· 26 次播放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5

京想事成:


02:51






視頻活動

科普召集令

發佈於 2022-12-03 12:46· 460 次播放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5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