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篇帖子。
(轉載知乎)Dumpling作為一類食物的統稱,請你給出一個相對精準的中文翻譯可以嗎?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0

Dumpling作為一類食物的統稱,請你給出一個精準的中文翻譯可以嗎?或者在中文有沒有能概括這類食物的詞語?

很多人認識英文的人第一眼看到Dumoling的反應就是餃子,學英語的時候就是這麼學的。

但實際上英文Dumpling是一類食物的統稱,指包裹餡料或無餡料的麵糰。麵糰可以基於麵粉、米粉或馬鈴薯等各種澱粉,可以填充肉、魚、奶酪、蔬菜、水果或糖果,可以使用任意製備方法,包括烘焙、煮沸、油炸、炖煮或蒸制等。

通常翻譯為「餃子」,但實際並不準確。希望你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翻譯。

中國常見的Dumpling種類包括餃子、餛飩、鍋貼、包子、燒麥、湯圓、青團、粽子、莢簍、粉角、合餅等等。在中文裡有沒有能概括這些食物的詞語?

Dumpling原義是煮過的麵糰,後來成了一類食物的統稱,在英文維基百科裡面Dumpling列表包含了幾百種食物,中國的包子餃子都是用的拼音。中文維基百科對Dumpling這個詞沒有翻譯,詞條直接用的英文。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0

作者:知乎更夫芥末仕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75476380/answer/4632013182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義:汆煮的糰子型食品(無論有餡與否)

引申:經烹飪性熱處理過的糰子

基於此內涵文字描述,可將餃子、雲吞、湯圓、……這些符合定義的品種劃入dumpling的外延範圍。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1

作者:里爾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75476380/answer/4632414372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不過我們給老外介紹中國的餃子的時候一般都加上Chinese,實際上學Dumpling這個詞的時候,確實老師說指的是一類食物,大致就是麵粉等做的皮,包裹起某種餡料,這種食物的稱呼。在中國自然主要就是餃子,其實湯圓也可以算一種;而且英文原意的餃子這個詞肯定不是特指中國的餃子或者其他國家的餃子,應該是根據餃子的製作方式使用的英文近似詞彙定義的(未考證過)。總之是有近似之處但也不完全相同。圖一中國餃子,圖二德國餃子。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1

遼北保鏢范老舅:


丸子。這樣可以把餃子看作是面片裹丸子。

翻譯「餃子」的時候,應當譯作jiaozi,再不濟ravioli也行。譯作dumpling真的會導致,你看見菜單上有一個dumpling,你以為是餃子就點了,端上來之後發現是個丸子。。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1
作者:天天醉歌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75476380/answer/4696976448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EEE-Dumpling】

Dumpling在Etymonline上是"mass of boiled paste," 詞源也不確定,不知所云。


歐洲完全沒有製作類似食物的技術,只能是外來詞,而這類麵食全世界只有中國是祖宗,英語中的食物類詞彙大都來自漢語,Dumpling不例外!

個人考證,有兩種來源:

❶中國古代把所有在鍋里煮/蒸的麵食統稱「湯餅」,老外記音為Dumpling。

在漢唐之際,湯餅就是最受中國人喜愛的食品之一,廣泛流行於北方地區。
"湯餅"中的"湯",指的是熱水;"餅,並也,溲麵使合併也。" 湯餅就是一種將麵粉溲過以後煮制而成的麵食。
在漢代,凡入爐烤熟而食者稱胡餅(燒餅,饢),水煮而食者為湯餅。

宋代以後,"湯餅"開始成為所有無餡水煮麵食的通稱。
《通鑒》:"湯餅者,碾麥為面,以面作餅,投之沸煮之。黃庭堅所謂'煮餅深注湯'是也。"
《倦遊雜錄

》:"今人呼煮麵為湯餅,今蝴蝶面、手托面、水滑面、切面、挂面、餛飩、冷淘之類是也。"
靖康之亂後,大量北方人南下, 南北飲食習慣的逐漸融合。據《夢粱錄

》中記載: "向者汴京開南食麵店, 川飯分茶, 以備江南往來大夫, 謂其不便北食故耳。 南渡以來, 凡二百餘年, 則水土既慣, 飲食混淆, 無南北之分矣。"由此可見, 南宋的麵食店在臨安已經十分普遍, 食用人群也不僅限於北方人, 湯餅受到了廣泛歡迎。而大量的北方人民南遷,也使得小麥在南方得到了大面積推廣和種植,從這時起,湯餅和由湯餅發展出來的各種麵食,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美食,哺育了一代代中華兒女。
以上引自【青樓大茶壺】

❷潮州把糯米湯圓,稱為「鴨母捻」,與dumpling發音更為接近。

‌關於鴨母捻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解釋‌:

一種是因為它的形狀大如鴨蛋,潮州話中鴨蛋稱為「鴨母卵」,故稱為鴨母捻;

另一種是因為湯圓煮熟後上下翻滾浮於水面,如同白母鴨浮游於水面你追我捻,因此得名。

至於「鴨」為什麼會記音為/dʌ/,這是因為類似於/ng/的這種軟顎音不好發音,西人在記音造詞時通常會加輔音來助讀。

參考古音及閩潮音,如:

鴨仔/nga-gian/,記音為duck

啞巴/aa1-ba/,記音為dumb

屙/o1/,記音為dung

呆/ngai5/,記音為dull

-dull取「呆」的兩個意思,❶「呆板」-枯燥乏味;❷「獃子」dai-愚蠢

以上都是軟齶音前面加輔音d,也有加其它輔音的,不再贅述。

綜上,回答題主:

Dumpling的翻譯,古稱「湯餅」,潮汕為「鴨母捻」,如今可統稱為「面點」。

‌面點可以分為多種類型,包括按原料、製作工藝、用途、風味等不同方式進行分類。‌‌1
‌按原料分類‌:面點可以分為麥類面點、米類面點和雜糧面點。麥類面點如饅頭、餃子皮、麵條等,以小麥麵粉為主;米類面點如湯圓、年糕、米糕等,以大米為原料;雜糧面點如玉米餅、小米窩頭等,使用玉米、小米、高粱等雜糧製作。
‌按製作工藝分類‌:面點可以分為蒸制類、煮制類、烤制類和炸制類。蒸制類面點如包子、蒸餃、花捲等,通過蒸制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煮制類面點如餛飩、湯圓、麵條等,通過煮制使食物更加軟糯易消化;烤制類面點如月餅、桃酥、蛋撻等,烤制後口感酥脆;炸制類面點如油條、麻花、炸春卷等,炸制後外酥里嫩。
‌按用途分類‌:面點可以分為早餐類、點心類和正餐類。早餐類如包子、饅頭、油條等,常用於早餐;點心類如酥餅、蛋糕等,適合作為零食或下午茶;正餐類如炒麵、煮乾絲等,適合作為主食。
‌按風味分類‌:面點可以分為甜味類、鹹味類、酸辣味類和麻辣味類等。甜味類面點如蛋糕、甜餡餅等,甜而不膩;鹹味類面點如咸煎餅、肉包子等,咸香可口;酸辣味類如酸辣湯包、酸辣粉等,酸辣開胃;麻辣味類如麻辣火鍋、麻辣串串等,麻辣鮮香。
‌按地方特色分類‌:面點還可以根據地方特色進行分類,如廣式面點以精緻、口味清甜為特點,蘇式面點注重造型和餡料,京式面點具有宮廷特色,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以上引自baidu。

end.

英語bread為什麼是不可數名詞?​

www.zhihu.com/question/665274904/answer/10979882825?utm_psn=1847361564908331009


普通話為什麼譯作 Mandarin?​

www.zhihu.com/question/37502439/answer/3618144160?utm_psn=1847363439544115200


為什麼奇數英文叫odd 偶數英文叫even?​

www.zhihu.com/question/1249261368/answer/8918857607?utm_psn=1847362191147270144


卡,這個字,是card音譯過來的嗎?​

www.zhihu.com/question/747487959/answer/4239788559?utm_psn=1847362584845627393


為什麼上午不是Beforenoon?​

www.zhihu.com/question/1785738288/answer/14732656332?utm_psn=1847362928954699776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1

魏小皓JORDAN:


帶餡的吃的(尤其是面點)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2

wenlongtian:


AI寫的:

在全球化浪潮下,美食文化的交流日益頻繁,但我們對「Dumpling」這一詞彙的理解卻常常陷入誤區,習慣性地將其簡單等同於餃子。今天,就讓我們打破這一認知局限,深入探尋「Dumpling」的真正含義,開啟一場精彩的全球「團餡食」之旅。

首先,我們為「Dumpling」賦予一個更精準且直觀的中文釋義——「團餡食」。這個名字清晰地勾勒出其核心特徵:以麵糰包裹餡料而成的食物,無論是形態還是製作工藝,都突出了「團」與「餡」這兩個關鍵要素。

在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眾多美食都可歸入「團餡食」的範疇。餃子,作為北方美食的代表,那半月形的麵皮中裹滿了各種精心調配的餡料,無論是鮮美的豬肉大蔥餡,還是醇厚的羊肉胡蘿卜餡,都承載着濃濃的家的味道和節日的氛圍,是闔家團圓時餐桌上的主角。湯圓,在南方的傳統節日里扮演着重要角色,軟糯的糯米粉團包裹着甜滋滋的黑芝麻餡或花生餡,象徵著甜蜜與團圓,每一口都是幸福的滋味。餛飩,那輕薄如紙的麵皮巧妙地包裹着細膩的肉餡,在鮮美的高湯中肆意舒展,各地不同的包法和口味演繹出多樣的風情,無論是清湯餛飩的原汁原味,還是紅油餛飩的熱辣鮮香,都讓人慾罷不能。燒麥,獨特的花邊收口造型下,是糯米、香菇、肉丁等食材交織而成的豐富口感,在早餐桌上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成為城市煙火氣的生動註腳。

將視野擴展到全球,「團餡食」更是呈現出五彩斑斕的地域特色。在意大利,「Ravioli」宛如精緻的美食藝術品,方形的麵皮包裹着芝士、火腿、菠菜等餡料,再淋上濃郁的肉醬或奶油醬,細膩的口感與豐富的層次,完美詮釋了意大利美食的優雅與浪漫。俄羅斯的「Pelmeni」,小巧玲瓏的外形下隱藏着牛肉、豬肉或羊肉等餡料,在熱氣騰騰的牛肉湯中煮熟後,搭配酸奶油和醋享用,質樸的味道在寒冷的冬日裡溫暖着人們的身心,是俄羅斯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德國的「Maultaschen」,形似巨大的餛飩,以豬肉、菠菜、洋蔥等為餡料,既可煮食,也可煎烤,無論是作為主食還是配菜,都展現出德國美食紮實厚重的風格。日本的「Gyoza」,雖然起源於中國餃子,但經過改良後形成了獨特的風味,薄麵皮包着豬肉、白菜、韭菜等餡料,煎至底部金黃酥脆,搭配特製的醬油醋蘸料,成為居酒屋中不可或缺的人氣小吃,見證了美食文化的跨國融合與創新發展。

「Dumpling」(團餡食)所涵蓋的美食世界遠不止我們想像中的那般狹窄。每一種「團餡食」都承載着當地的歷史、文化與情感,它們跨越國界,在舌尖上講述着人類對美食共同的熱愛與追求。讓我們摒棄固有觀念,擁抱這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寶藏,用全新的視角去認識、品味和欣賞每一份「團餡食」帶來的獨特魅力,在美食的海洋中盡情遨遊,領略世界文化的多元與交融。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2

大愚若智:


Dumpling在英文中的確是一個包含麵糰類食物的統稱,其內涵遠超「餃子」這一單一食品。

若要在中文中概括這類食物,可以考慮以下幾種表達方式:



團食:直接從「麵糰」出發,簡潔地涵蓋了所有基於麵糰的食品,既有包裹餡料的,又有無餡料的食品。
包團:將「包」和「團」結合,既能表達「包裹」這一特徵,又能涵蓋各種麵糰食品。這個翻譯有一定的靈活性,適用於各種「Dumpling」類型的食品。
餡團:突出「餡料」和「麵糰」這兩個核心特徵,適合描述大多數含有餡料的「Dumpling」類食品,既簡潔又有辨識度。
團點:將「團」與「點心」結合,簡短而不失涵蓋面,強調其作為小吃的屬性,適用於各種麵糰類小吃。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3:12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