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林:
非洲豬瘟:世界經驗與中國疫情
文/張田勘
本文首發於總第868期《中國新聞周刊》
進入8月以來,遼寧瀋陽沈北新區、河南鄭州經濟開發區、江蘇連雲港海州區、浙江溫州樂清市、安徽蕪湖南陵縣等地先後發生5起非洲豬瘟(ASF)疫情。這5起養殖業疫情不僅是非洲豬瘟首次傳入中國,而且顯示出有大範圍傳播的趨勢。儘管此次非洲豬瘟疫情在中國是前所未有的,但如果能夠提前、科學地予以防控,有望以最小的代價控制其在中國的傳播。
是否來自俄羅斯
此次非洲豬瘟疫情的嚴重性在於,瘟疫的來源和傳播鏈尚不明確。無論是動物、人,還是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只有堵住源頭、切斷傳播鏈,才有可能終結疫情。但在這一點上,目前的情況不容樂觀。
從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的角度看,此次在中國發生的非洲豬瘟很可能來自俄羅斯。俄羅斯自2007年發現非洲豬瘟以來,疫情始終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持續爆發並向周邊國家擴散,不斷向東挺進。至2017年3月27日,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伊爾庫茨克州又發生多起非洲豬瘟疫情。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博士戈勝強等人在《微生物學通報》2017年第12期上發表的《非洲豬瘟在俄羅斯的流行與研究現狀》顯示,2007年俄羅斯發現非洲豬瘟不過是某一地區的一簇星點,但到了2017年就呈燎原之勢了。
在2017年伊爾庫茨克州發現的非洲豬瘟疫情中,共有40隻家豬感染並全部死亡。從地理距離來看,伊爾庫茨克州距離蒙古國只有約100公里,距中國邊境滿洲里有約1000公里。
基因測試顯示,中國的非洲豬瘟疫情的病毒株部分基因序列與俄羅斯伊爾庫茨克2017株的相應序列完全一致。但是,即便基因追蹤能確認在中國瀋陽最先發現的非洲豬瘟與俄羅斯的非洲豬瘟有淵源關係,但它是如何進入中國的,卻一直是一個謎。
最大的可能是貿易。一個證據是,今年8月,中國從俄羅斯疫區的一家養豬企業進口少量豬副產品。
實際上,由於俄羅斯的非洲豬瘟持續不斷,中國在2015年出台了俄畜牧產品進口禁令,禁止從俄羅斯進口豬的所有產品。然而,2016年5月初,在俄中動植物產品相互進入對方市場工作組的第二次會議上,俄羅斯方面再次請求中國取消對俄豬牛肉產品進口的限制。俄羅斯聯邦動植物衛生監督局發佈消息:「關於豬牛肉,以及大型長角牲畜和豬類副產品對華出口,俄方已經多次請求取消該類產品的禁令。」
2016年7月15日,俄羅斯動植物檢驗檢疫局又稱,已和中國政府達成關於解除俄羅斯肉製品進口中國的禁令。禁令解除後,預計到2020年,俄羅斯僅一年就可從中國單一市場賺取5億~10億美元。而這些產品多是俄羅斯人不吃的屠宰副產品,如豬頭、豬蹄、豬肚、豬肝、豬腸、豬耳朵、豬舌頭和雞爪等。
在中國對俄豬產品的進口禁令尚未解除之前,2016年6月中旬以來,在黑龍江的東寧局口岸,檢疫人員在對入境旅客進行檢疫查驗時,連續多日查獲禁止入境物豬蹄總計140餘千克,檢疫人員依法截留銷毀。這些被查獲物,為在外務工人員因豬蹄腳便宜而在回國時順路買回家食用。
儘管有不少禁止進口的豬產品被查獲,但是否有一些私下流入中國,並不知曉。中國對俄羅斯的豬產品於2018年8月解禁後,當月6日,西伯利亞農業集團就發佈消息稱,該公司已開始向中國出口豬副產品。首批24噸產品由集團下屬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養豬企業發出,該集團計劃未來對華出口規模達每月30噸。
你們這些給俄國洗地的人,真的是中國人嗎?
對得起賠的傾家蕩產的豬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