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2025新年贺词中试图提振民众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然而中国股市、债市和汇市自2日恢复交易以来均大幅下跌。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是否仍处于上升趋势,还有待观察。
习近平在2024年12月31日发表2025新年贺词,当中提到“我国经济回暖向好”、“大家要充满信心”,并强调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取得良好进展。
华尔街日报8日报道指出,习近平的讲话中,对整体经济面临的重大阻力轻描淡写,包括大约造成18兆美元家庭财富亏损的房地产危机、接近中国国内生产毛额(GDP)约300%的债务以及加剧了螺旋式通缩风险的普遍产能过剩。
报道并指出,中国市场对习近平的讲话并不买帐。自2日恢复交易以来,中国股市、债市和汇市均大幅下跌。沪深300指数在2025年首个交易日重挫2.9%,创下2016年以来最糟糕的新年开局。该指数上周累计下跌逾5%。
中国国债收益率也不断创新低,引发了人们对经济长期衰退的担忧。在中国央行上周不再捍卫1美元兑人民币7.3元的关键水平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3。
报道指出,对习近平来说,当前的经济挑战是在用新生产力取代传统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承受的痛苦。
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也表达出同样的意思。他提到,“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情况,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有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但这些经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
报道引述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指出,习近平的战略存在一个关键缺陷,即他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规模远远没有大到可以取代旧产业。一名中国经济学家表示,“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去搞高科技”,中国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每天都在艰难度日。
报道还指出,尽管中国政府一再承诺提振消费,但几乎没有采取具体措施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力。许多经济学家呼吁中国支持政策由制造业转向帮助个人,但中国最高领导阶层拒绝采纳西方的模式。
报道说,中国政府目前释放的信号,是习近平将继续坚持其战略,把中国变成一个更大的工业强国,并让中国做好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正面交锋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