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震:救援面临低温挑战
当地时间周二(1月7日)上午九时许,西藏日喀则发生6.8级地震,震中位于日喀则市定日县,靠近尼泊尔边境,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发生后,当地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喜马拉雅山脉另一侧的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北部亦有震感。
由于地处高原,西藏天气的显著特征是昼夜温差大,这给当地救援工作带来不小麻烦。根据中国气象局,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定日县气温为-12.2℃,震后3天内,预计当地最低气温可跌至-18℃,最高气温在0℃和7℃之间游走。
这样的极端气候为救援留下了极短的窗口期,救援难度也很大。
灾后24小时内,中国多地网友接力转发灾区所需物资清单。汶川地震后成立的卓明灾害资讯服务中心的资讯交流群里,由日喀则地区发出的物资短缺名录里,电热毯、帐篷、睡袋等防寒保暖物资是需求量最大的,数量单位常以百计。
此外,几位在拉萨的多个公益组织负责人亦对BBC表示,他们当下正积极募款,预备灾后重建。
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西藏网络讯号不稳定,微信、抖音等中国城市地区的常用通讯平台难以保证使用,沟通交流依然非常依赖手提电话拨号。
根据中国媒体通报,目前定日地震已导致至少126人死亡,188人受伤,超过3,600户房屋倒塌46,525人转移安置。